中国近代文学史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1.符号表达的转变: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文学的象征、隐语、修辞转向符号的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源于现代性的冲击和对西
方文化的接触,使作家开始将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转化为新的符号语言,
并通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等文体来呈现。

4.文艺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涌现着一大
批重要作家如郁达夫、冰心、巴金等。

他们与时代同行,用文学批判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同时倡导文艺的独立性和进步性。

5.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家们
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民族精神。

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作
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国家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6.革命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文学以革命为主题,作家们推崇工
农兵群众的英雄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战斗文学、农民文学、工人文
学等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有王朔、文化协会成员等。

7.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家
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人类矛盾和人性探索等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
学流派和思潮。

莫言、史铁生等作家精心描绘着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展现
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成熟和多元。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由维新到现代,由主题单一到
多元并存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作家们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变革,并体会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跨越。

近代文学史参考书

近代文学史参考书
杨 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杨 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 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 园:《艰难的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景深:《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北新书局,1936年1月初版。
阿 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杨世骥:《文苑谈往》第1集,中华书局,1945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中国小说史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中国近代文学史稿》,中华书局,1960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著《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任访秋:《中国新文学的渊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任访秋 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关爱和:《从古典走向现代——论历史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陈平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夏晓虹:《晚清的魅力》,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杨 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近代文学史参考书
一、参考资料:
文学史论著作
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齐鲁书社,1997年版。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近代文学(1840-191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课文有《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名作有《少年中国说》。

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孙文,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著有《孙中山全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现代文学(1919-1949)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显示出平凡之中的极其深刻、冷峻之中的极其热烈,对封建思想意识,对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有小说集《呐喊》、《榜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小说《狂人日记》《阿Q 正传》、《祝福》、《故乡》、《药》,杂文《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花的蔷薇》、《"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尤为著名。

胡适,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第一位留美文科博士。

他的作品《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化战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诗集《女神》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炉中煤》、《凤凰涅槃》等较为著名。

另外,还有剧作《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也较为有名。

叶圣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潘先生在难中》,散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也较为有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以及《林家铺子》、《白杨礼赞》也较为有名。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史一、填空、单选、多选题1.中国近代文学史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发韧期: 1840—1870;发展期: 1870—1894;繁荣期: 1894—1911;低潮期及新文学萌芽期: 1911—1919)2.在近代文学史上, 最先强调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是(龚自珍和魏源)。

3.1895年, (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

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

4.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 影响最大的当推(裘迁梁)。

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 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5.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人物专写(“经世致用”的散文), 即他们主张(“经世致用”)。

6.1910年上海成立了进化团, 这一时期虽然时间只有17年, 但是在中国近代文学中, 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 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 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7、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 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8、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其主体精神。

9、(周桂笙)译的(《毒蛇圈》), 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较好的小说之一。

10、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真正产生和出现是在19世纪70、80年代, 其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等。

11、(郑观应)出版的(《盛世危言》), 从(八股文、桐城派古文和骈文)中解放出来, 它是创造(新文体)的一种尝试。

12.“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这一诗派(发其端)的是(程恩泽), 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

中国近代文学概述

中国近代文学概述

中国近代文学概述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起始于19世纪中叶,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期间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特点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文学开始逐渐摆脱传统束缚,向现代化转型。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小说为主,特别是长篇小说成为主流。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此外,晚清文学还出现了大量的翻译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这些作品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进入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多样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有所涉及。

同时,中国文学也开始与世界文学接轨,许多外国文学名著被翻译成中文,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

此外,鲁迅、茅盾、巴金等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也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学还受到了苏联文学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学作品,如柳青的《创业史》、梁斌的《红旗谱》等。

此外,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如郭沫若、艾青、贺敬之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中国文学近代发展史

中国文学近代发展史

中国文学近代发展史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此时中国正面临西方列强
入侵和政治动荡的困境。

这种社会背景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创作,让文
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

这一时期的文学著作多以批评现实、倡导和启蒙思想为主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
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同时呼吁人
们从个体角度出发,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
了轰动,而且对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极大的增加。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
学等新的文学风格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文学家们开始以更加自由和多
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其独
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这个时期的作品呈
现出对个体命运和人性的深层次探索,表达了作家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和质疑。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与国家历史、社会变革以及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
思考和努力。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不断拓宽了文学的领域和表现方式,同
时也将中国文学的声音传递给了世界。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当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揭示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知识点。

1. 文言与白话文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白话文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使用白话文(现代汉语)写作,代替了传统的文言文。

这一变革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2. 戏剧革新20世纪初,中国戏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在此期间,戏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反映社会问题和个人内心世界。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和演员。

3. 文学杂志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报刊业的发展,文学杂志成为了传播文学作品和思想的重要平台。

一些著名的文学杂志如《新青年》和《小说月报》等,为许多新兴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并且促进了不同文学流派的交流与碰撞。

4. 文艺复兴运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一系列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兴起,如“现代派”、“新感觉派”和“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们开始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表达方式。

5. 文学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近代文学承载着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信仰和精神力量。

许多文学作品在抗战期间涌现,以战争为背景,表达抗日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些作品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并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社会主义文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文学成为官方鼓励和推崇的文学流派。

社会主义文学强调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困难。

7.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白话文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使用白话进行创作,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改革,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体验。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2. 新文学运动阶段(1917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作家们开始反对传统文学体制,追求文学形式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陈独秀、胡适、茅盾等。

3. 抗日战争文学阶段(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了抗日题材。

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侵略者,赞美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代表作家有巴金、丁玲等。

4. 建国初期文学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阶段,作家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斗争为主题,文学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代表性作家有老舍、钱钟书等。

5.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学创作受到严厉限制,作家被迫以革命宣传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红色题材和批判旧社会为主。

6.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文学作品开始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

代表性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这些阶段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这些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1.引言中国近代文学史,指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其标志了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这个时期的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纲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概况。

2.近代文学的背景与历史中国近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同时,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也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学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启蒙民众、反思传统、探索民族出路的历史使命。

3.文学流派与思潮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和思潮。

其中包括以龚自珍、黄遵宪等为代表的传统型文学家,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良派文学,以及以鲁迅、钱钟书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派。

这些流派和思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钱钟书的《围城》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窗口。

5.文学与社会文化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对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梁启超等人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推动了社会的觉醒和变革。

同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对个人主义、民主思想的倡导等。

6.文学批评与理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和理论。

这些批评和理论对于理解当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推动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短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1890—1969)王国维(1877年—1927年)鲁迅(1881.9.25—1936.10.19)陈寅恪(1890—1969)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891.12.17—1962.2.24)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承载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前夕开始,探讨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文学启蒙19世纪初,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文学,并将其引入中国。

他们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学的兴起白话文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运动主张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生活。

在这一背景下,新文学开始兴起。

新文学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三、五四运动与文学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新生代作家崛起,他们以文学为武器,表达对社会不公和封建传统的不满。

鲁迅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等震撼了整个社会。

四、抗日战争与文学的抗战情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文学成为了抗战的宣传工具和精神支撑。

许多作家投身于抗战文学创作,他们以鲜明的抗战情怀,讴歌了抗日英雄和人民的斗争精神,如《红岩》、《子夜》等作品。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社会主义文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多以表扬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如《红高粱家族》、《白毛女》等作品。

然而,社会主义文学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

六、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二、曾朴的《孽海花》
(一)《孽海花》以清末状元金雯青和妓女傅 彩云(即赛金花)的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晚清三十 年问政治、外交和社会的变革。作品在暴露清末 政治的黑暗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方面有一 定意义。 (二)以女主人公傅彩云为中心,把所见所闻 的政治事件、官场内幕及零星掌故等许多独立故 事连缀成长篇,形成完整有机结构。一些场面或 片断写得很生动,但因有意追求轶闻趣事,对人 物的刻划大都没有完成。
第一章
近代诗文
第一节 龚自珍和魏源
一、龚自珍: 近代著名思想家,杰出诗人、散文家。 (一)龚自珍散文: 政论文大多针对时弊而作,见解精辟,文笔 曲折多变。敢于暴露封建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 主张“更法”、“改革”。 记叙文也很出色,如《病梅馆记》表现了作 者对专制主义压抑缚戮人才的不满。
(二)龚自珍诗歌:
二、魏源: 与龚齐名,近代思想家、诗人。 诗学白居易新乐府,称“仿白香山体”。 表现对现实不满和对国运忧虑,反映民生疾苦, 抨击政治弊端,揭露投降派丧权辱国(《江南吟》 “ 阿芙蓉”、《寰海》其九 ) 。描写山水、抒情 言怀作品,感情充沛,形象生动。 三、张维屏: 嘉庆、道光间著名诗人。晚 年目睹帝国主义侵略,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绪, 写出了一些歌颂广东人民英勇抗敌的优秀诗篇, 质朴有力,格调高昂。《三元里》歌颂抗英斗 争,揭露投降派丑行。
三、吴趼( jian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
(一)反映1884年中法战争至二十世纪初期中 国官场、商场、洋场的种种怪现状,兼及医卜星 相、三教九流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重点是暴露清 末官场黑幕 (“ 兵轮自沉” ) ,此外还揭舄露了封 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彻底破产(“苟才夫妇”)。 (二)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者的遭遇和见 闻为线索联缀起许多短篇故事,结构较紧凑。题 材庞杂,故事多靠人物转述,缺少剪裁加工,揭 露流于浮泛;且夹杂着一些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这类描写往往琐碎冗长。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变革中的文学探索一、鸦片战争后的文学觉醒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封建社会遭受重创,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国家命运,寻求变革之路。

与此同时,文学领域也呈现出觉醒的迹象。

鸦片战争后的文学,逐渐摒弃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民族心声。

1.1 桐城派与经世致用鸦片战争后,桐城派崛起,主张文学应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

桐城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著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针砭时弊,为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早期维新派文学19世纪末,早期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主张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些作品倡导民主、科学、自由,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与文学新气象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封建帝制宣告终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在政治变革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气象。

2.1 新文学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后,新文学运动应运而生。

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倡导文学革命,主张文学要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彻底改革。

他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为近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2.2 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主流。

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关注民众疾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同时,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也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关注现实生活,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三、抗日战争与文学担当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文学界也肩负起救亡图存的使命,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作品。

3.1 战争文学的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呼兰河传》等作品,通过描绘战争背景下的生活,展现了民族精神的不屈不挠。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3.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

新诗
运动主要由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人发起,他们主张以自由形式抒发内
心情感,反对古文诗的陈旧模式。

新诗运动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

5.抗日战争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文学艺术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不仅承担着抗战宣传的任务,更是为广大民众
提供精神慰藉和感受人民抗战意志的重要工具。

抗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品
有巴金的小说《家》和郭沫若的长诗《走向共和》等。

6.乡土文学:一战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内战,许多作
家开始关注农民和山民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以乡土为背景,写作描绘一些
社会基层群体,展现了他们的苦难与希望。

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杨沫的
小说《红灯记》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等。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

——“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10、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作为发起人的署名有12人,即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

发起人主要有7人,郭沫若、成仿吾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月刊》。

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他们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2、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民初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革,这也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以下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作品。

1.新文化运动(1917-1927)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化人士开始主张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在这个时期,鲁迅的作为代表,通过文学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困境。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点和批判性的精神风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2.抗战文学(1937-1945)抗战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殊死抗争的时期。

很多文学作品通过反映抗战中的英雄事迹和战斗精神,来激励人民抵抗外敌。

其中代表作品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志和崇高的人道主义情怀。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开放时期(1979至今)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开始多元化,作家们开始探索和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情感。

其中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些作品通过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展现了中国普通人民在变革中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反映社会变迁和人类命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动荡和变革中的勇气和坚韧。

同时,这些作品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 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

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

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Q 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 的“精神胜利法”。

阿Q 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前言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17-1949 (现代文学)1949-今(当代文学)2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特征一是启蒙性二是语言形式上白话化三是题材解放四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学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两大主将:胡适,陈独秀第二章鲁迅一1鲁迅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16部杂文集2《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个方面内容:(一)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如《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如《药》《风》《阿Q正传》(三)是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如《孔乙己》《肥皂》《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3狂人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4《药》双重情节组合的结构方式:一个华小栓愚昧而可悲的死的故事一个夏瑜壮烈而寂寞的死的故事5“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畏强凌弱鲁迅作《阿Q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他指出国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为特点。

《阿Q正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总展览。

6《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一)“格式的特别”,具有高度的不重复性。

(二)现代化的叙事特征(三)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7《故事新编》的油滑是指一种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一些谐谑性、调侃性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细节表达,比如说在对古代人物的描写中,虚构出某些喜剧性人物和随意点染上一些情节。

8如何评价鲁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1)、《故事新编》中的油滑特色是作者战斗的激情的生动体现。

(2)从审美效果来看,这样的情节使读者感到滑稽,容易产生喜剧效果。

(3)《故事新编》的油滑情节,随意出现的喜剧性人物,让读者有游离之感、陌生之感,也影响了小说的结构。

9《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1)、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2)、鲁迅创造了“古今杂糅”的手法(3)鲁迅还把《故事新编》称作“速写”三、散文诗集《野草》中鲁迅的哲学:“绝望的抗战”或是“反抗绝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定位
以新民为目的.以启蒙为手段。其弊端是笔无藏锋,其主流是以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救国为直接目的。
二.中国近代文学兴起的原因.
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外来文学的刺激.由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
3.思想革命的影响.
三.中国近代社会概况
1.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到民主自由.
谭嗣同
革命派:
南社诗人,以诗歌干涉时政,代表有柳亚子,苏曼殊.章太炎.鉴湖女侠秋瑾.
同光体:
1.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兴起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故名。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并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常以一种曲折隐晦、生涩艰深的诗歌寄托颓丧情绪。同光体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同光体诗人强调学古而不呆板的模古。主张有所创造.他们大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注重从古籍中吸取灵感.在艺术上避俗.驱使典故.力求出新.常抒发一些个人的孤怀忧绪.风格古雅.但也常走向生僻.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
12.康有为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撰写大量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
13.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提出“新民说”,这是梁启超维新变化的思想核心,也是维新派的思想核心。
14.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就提出“文界革命”。1902年,又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②深切《庄子》和《离骚》的影响,既有《庄子》的奇特的艺术形象,又有屈原《离骚》瑰丽的文采,香草美人式的比喻。融《庄子》《离骚》为一炉,并以独特的灵丽之气贯穿其中,豪迈纵横,极富力度,将古典浪漫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③艺术与语言丰富多样,“龚自珍”诗的语言柔合了文人的才华,学者的给养,英雄的抱负,仙侠的气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他能熟练的驾御古典诗的各种体裁。其诗非汉魏风骨,也非唐音宋调,也是真正的清诗。
9.散文创作方面,70年代的维新派作品有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
10.1895年--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新诗。
11.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这风格”(《夏威夷游记》
6.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的当推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活而废文言“的口号。
7.鸦片战争之前,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
8.早期的康有为的诗歌有《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㈡桐城派
姚门四大弟子:梅曾亮.
后期散文分三派:
1.新文体派.是梁启超创造的新的散文样式.是我国散文由文音到白话的过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以欧西文思来创造新意境.出现大量新名词和新知识.在句法上平易畅达.文白相间.在章法上往往是信笔直抒.在结构上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在风格上笔端含情.尤其擅长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使文章具有不可遏制的煽动性和影响力.这是对传统古文的一次有力的冲击.代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
2.经济上,由闭关锁国到‘西学为用’
3.思想上,由中学为体到中西交融。
其中,忧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母题。
四.近代文学的分期:以文学自身的变化为标准。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我们把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1894年甲午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期和中国新文学的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黄遵宪诗歌值得重视的几点:
1.黄遵宪诗歌表现了甲午战争前后40年的历史变化.代表作《逢将军歌》《度辽将军歌》
2.鼓吹维新变法.
3.描写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多写新生活新事物.表现社会变化.古人有之物.未辟之境。
黄遵宪艺术特色:
1.黄遵宪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多为宏篇巨帜.
2.在形式上不受传统格律的束缚.各体皆攻.体现出一种气势.尤擅长于五七言古体.吸取古人以文入诗的写法.为求以单行之神韵.排偶之体.使诗体伸缩自如.为近代诗体的解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㈢宋诗派
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以程恩泽.祁隽藻为代表的偏重于宋诗的一个流派。其中主要作家还有;何绍基、郑珍、曾国藩。在理论上.一是强调写诗要有学问和性情。但其性情不出封建伦理范畴,与张扬个性的新思潮不可用日而语。二是强调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合一.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在创作上崇尚‘三元’即开元.元和.元佑.时期的大家。即以杜甫.苏轼.韩愈.黄庭坚为宗.主张独创性.在题材上以歌咏山水酬唱为主,他们成为后来同光体的先驱。
27.以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侬为代表的南社诗人,大力提倡“戏曲改良”,并于1905年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戏剧革命是由他们提出的。
28.近代戏剧理论的著作有:三爱(陈独秀)的《论戏曲》,天谬生的《剧场之教育》,陈佩忍(陈去病)的《论戏剧之有益

29.中国近代西方文学的进入有: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
21.同光体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
2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有:龚自珍、张维屏、魏源、张际亮、林昌彝等。
23.林昌彝是一位以诗论著称于世的诗论家,其作品《射鹰楼诗话》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收录反对外国侵略的诗歌集。
②呼吁社会改革,迫求一种朦胧的理想,尤其是对人才观的强调,他在诗词中向往着湖光山色乃至梦境仙境.和佛教的清净,但更歌颂了英雄豪侠和那些具有改革精神的理想人物。《己亥杂诗》
③表现一种个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写自身遭遇,表现出时代的先掘者的忧郁孤独.如《夜坐》
2.艺术特色
①围绕社会政治来抒发感情,既富有概括力,又富有形象性。浓郁的诗情接近唐诗,表意以陈述为主接近宋诗。
18.所谓晚清文学革新运动,主要指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等所倡导的诗界、文界、小说界的“革命”,约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头10年。
19.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20.宋诗运动的代表诗人是和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他们标榜宋诗,以苏(苏轼)黄(黄庭坚)为宗。
24.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的“性灵”说的精髓。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
25.资产阶级文学革新的领袖是梁启超,代表人有: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逢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
26.夏曾佑写的《小说原理》,阐述写小说有“五易五难五忌”。写小人易,写君子难;写小事易,写大事维;写贫贱易,写富贵难;写真事易,写假事难;叙事实易,叙议论难。
3.在语言上广搜博采.不拘一格.古.今.雅.俗.中.外.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一种多维的语言特色.以风格意境上看主张别创诗境.主张以‘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黄遵宪的诗融入新理想,引入了旧风格.表现一种过度时代特征.从而为诗界革命开创了新道路.
近代前代散文概述
㈠开创经世散文的是龚自珍《病梅馆记》
二.后期诗词
1.概况,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他们用文学宣传其唯心思想和革命主张。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框架和走向.并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其中,在诗坛上发起冲击的是诗界革命运动和“新诗派”的文学。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要代表。
改良派:黄遵宪
康有为--“更搜欧亚造新声”
邱逢甲--“诗界革命一钜子”
30.魏源在林则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
清末四大词人:王鹏运,祝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三.革命诗人
南社: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是一个政治色彩很强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人。主要作家,马君武.苏曼殊.社名取自‘操南音不忘本’南社诗学思想是南社文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诗学思想大多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张,新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需求,将诗歌革新推向前进。主要内容有:1.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2.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3.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他们在维新派所强调的“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公开号召诗歌要面各“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4.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提出要敢于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创作具“噌吰镗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风格的诗(充满阳刚,雄浑)。
2.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民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抒发外海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的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在文学体裁上,也是多种多样。在传统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话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