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浙江高考物理所有实验知识点

浙江高考物理所有实验知识点

浙江高考物理所有实验知识点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科目之一的物理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考察。

因此,掌握好物理实验知识点成为了高考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浙江高考物理试卷中,有一些常见的实验题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实验一:测量小球的质量在实验室中,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而电子天平是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

我们通常会用电子天平来测量小球的质量。

这个实验就是通过电子天平来测量小球质量的步骤和要点。

实验二:测量线盒的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而线盒是一个常用的电阻器,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数字万用表来测量线盒的电阻值,并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实验三:测量直流电源的电压直流电源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件,测量直流电源的电压也是实验中经常会遇到的题型。

我们需要使用电压表来测量直流电源的电压,并且了解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和直流电源,以及如何进行准确读数。

实验四: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弹性体,而弹簧的劲度系数则是弹簧的力学特性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弹簧挂钩实验装置和测力计来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五:测量木块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螺旋测密器来测量木块的质量和容器的体积,然后计算木块的密度。

同时也需要注意如何避免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

实验六:探究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热传导是物质中热量传递的一种方式,而不同的材料对热传导的影响也不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恒温水槽和热导率测量仪来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这个实验需要我们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热导率的计算方法。

实验七:测量光的折射率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而折射率则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度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半圆盘折射仪来测量光的折射率,并学会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第一部分:高考物理实验综述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测试站点内容实验一:研究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等四边形法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索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量金属电阻率实验八:绘制小电珠V-A特性曲线实验九: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多用电表练习使用实验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实验1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十三: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点状计时器,学习用点状纸带学习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可以用纸带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1。

理论基础。

同一连续时间内不同时间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如果v2-v1=v3-v2=v4-v3=,则意味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的速度增量相等,这意味着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

avv1tt12.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功能:计时仪表,每0.02秒打一次点.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 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00v交流电(3)纸带上打点的意义:表示在不同时间连接到纸带的物体的位置。

(记录时间和位移)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

让两个相邻点之间的位移为S1、S2和S3。

(1)如果S2-S1=S3-S2==SN-SN-1=0,那么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S2-S1=S3-S2==Sn-Sn-10,那么物体以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加速的方法和速度(1)循序渐进如图-1-1所示,相邻两个计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之间的时间间隔。

2t,根据s=aTs4s1(s4s3)(s3s2)(s2s1)3aT2与s5相同s2s6s33aT2也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采用平均速度法计算各点的速度和瞬时速度vtv。

2(2)垂直t成像法根据:vtv,计算每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制作v-t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考知识点高考对于物理实验题的考察已经成为一个必考的有机组成部分,考察的范围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等。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常见的物理实验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巩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内容。

一、力的三要素力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包括三个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解答物理实验题时,我们需要分析所给条件中与力有关的要素,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解答力的三要素,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动力学的知识。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物理实验题中元力和合力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法或向量法,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力的结果。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变化的定律。

在解决物理实验题中,我们通常需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惯性力,进而判断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四、动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物体之间只受内力相互作用时,系统总动能保持不变。

在解决物理实验题中,我们经常用到动能守恒定律来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

通过动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动能变化与力、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五、加速度计算加速度是物理实验中常常涉及的概念,我们需要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物理实验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变化量来计算加速度。

通过加速度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和动力学的知识。

六、摩擦力计算摩擦力是物理实验中一个常见的力学现象。

在解决摩擦力的计算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不同情况。

通过摩擦力的计算,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摩擦力与重力、斜面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掌握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考的知识点是备考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最新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知识结构: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究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高三物理实验必备知识点

高三物理实验必备知识点

高三物理实验必备知识点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方法和技巧。

在高三物理实验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备的,下面将介绍这些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实验室安全知识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了解实验室的安全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熟悉实验室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应对紧急情况。

其次,正确佩戴实验室必备的安全设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再次,要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规章制度,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仪器仪表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关键,正确、熟练地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是高三物理实验的必备知识点。

比如,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包括选择量程、连接电路、读数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正确接线、调节参数、观察波形等。

了解和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在物理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往往与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是高三物理实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常见的误差类型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通过合理地设计实验、重复实验、均值处理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高三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探究物理理论,所以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是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数据处理方面,要学会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误差分析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结果分析方面,要结合实验数据和物理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论,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高三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因此,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也是必备的知识点。

实验报告通常包括标题、目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结果分析和讨论、实验结论等内容。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报告内容清晰、完整。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实验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见知识点的总结:一、实验原理1. 光线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解决反射实验中的求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问题。

2. 线性插值法:在实验中,用已知曲线上两点的结果线性插值,求得其他点的结果。

3. 摩擦力的测量: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和滑动摩擦力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求解滑动摩擦力。

4. 弹性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通过测量弹簧在不同受力下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容器中气体的状态方程:利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求解气体的状态参数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6. 定量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解反应物的溶液浓度、物质的摩尔数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

7. 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测量: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8. 电容器的存储能量:通过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平方之间的关系,求解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存储能量。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1. 摆的实验装置:利用摆的实验装置进行周期的测量和求解。

2. 刻度尺和卡尺的使用:利用刻度尺或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求解。

3. 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利用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构建电路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求解。

4. 万用表的使用: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5. 定时器的使用:利用定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求解。

三、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整: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正确性,检查实验用品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

3. 实验过程的操作技能:包括物理量的测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4. 实验结束时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实验报告等。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1. 数据的有效性判断: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判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排除异常值干扰。

高考物理必考17个实验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17个实验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17个实验总结高考物理必考的17个实验主要包括:光的反射定向、串联电阻的测量、并联电阻的测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测量、空气压强与气压计读数的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测量、L-C振荡电路的测量、简单混合颜料的分离、电磁感应定向、测量密度和几何焦距的确定、金属导线的比热容测量、谐振弦波的测量、温度传感器的定性测量、直流电磁铁的磁场测量、半导体二极管的负偏压电流的测量、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学校一段漂移的磁力测量和绝缘体介质的电导率测定。

第一个实验是光的反射定向实验。

通过使用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探究光在反射过程中的定律。

实验中利用反射角测量角度并确定各角的关系。

第二个实验是串联电阻的测量实验。

通过将多个电阻串联起来,在电路中测量电阻的总值。

实验中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恢复电流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第三个实验是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

通过将多个电阻并联起来,在电路中测量电阻的总值。

实验中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恢复电流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四个实验是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阻抗,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

第五个实验是空气压强与气压计读数的确定实验。

通过改变气压,测量气压计的读数,研究气压与气压计读数之间的关系。

第六个实验是弹簧的弹性系数测量实验。

通过在弹簧上加不同的力,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第七个实验是L-C振荡电路的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计算L-C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

第八个实验是简单混合颜料的分离实验。

通过使用纸张和水,分离出简单混合颜料中的某个颜色。

第九个实验是电磁感应定向实验。

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大小,测量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和磁感应强度。

第十个实验是测量密度和几何焦距的确定实验。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同时,通过实验测量物体在凸透镜上的成像距离和物距计算几何焦距。

第十一个实验是金属导线的比热容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金属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变化量,计算金属导线的比热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7)力学一、*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运动图像、V-T图像三、相互作用---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共点力平衡7.受力分析的方法8.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理解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抛体运动4.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三大宇宙速度(2)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潮汐问题(6)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拉格朗日点问题七、功和能1.功2.功率3.动能与动能定理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八、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冲量3.动量定理4.动量守恒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碰撞问题(2)爆炸问题(3)反冲问题(4)多过程问题九、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机械振动2.机械波电磁学十、静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力的性质3.电场能的性质4.静电现象5.电容器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2.导体的电阻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和电功率5.焦耳定律6.非纯电阻电路7.电动势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动态电路分析10.故障电路分析11.含容电路分析12.简单逻辑电路十二、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安培力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自感和涡流十四、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远距离输电十五、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电磁波谱十六、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元件2.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2.分子的大小3.扩散现象4.布朗运动5.分子热运动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分子势能8.温度和温标9.物体的内能十八、气体、固体、液体1.气体2.固体3.液体4.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物态变化十九、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第三定律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全反射的条件3.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双缝干涉2.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衍射图样2.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光的颜色2.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性1.能量的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核式结构模型3.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衰变3.核力和结合能4.核能5.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物理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曲线运动(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探究动能定理(1)探究动能定理(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电学实验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特殊方法测电阻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热学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气体实验定律五、光学实验(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双缝干涉实验六、创新实验(1)力学创新实验(2)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物理学史二、方法三、单位制1.力学单位制2.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三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总结高三物理实验题中常见的知识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实验题。

1. 平抛运动实验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形成的抛物线运动。

在平抛运动实验中,常常要求求解抛体运动的初速度、落地时间等问题。

解决平抛运动实验题的关键是确定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分量。

一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求解:-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公式:S=Vx*t- 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公式:h=V0y*t+1/2*g*t^2其中,Vx为水平方向的速度,V0y为垂直方向上的初速度,t 为时间,S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h为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

2. 根据伯努利定理研究流体的压强变化实验伯努利定理是关于流体压强、速度和位置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伯努利定理实验中,常常要求分析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情况。

解决伯努利定理实验题的关键是理解伯努利定理的基本原理。

伯努利定理可以表达为以下公式:- P+1/2*ρ*v^2+ρgh=常数其中,P为流体的压强,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的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根据伯努利定理,可以得出压强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通过解析这个压强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求解实验中涉及的各个位置的压力值。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也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内容。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中,常常要求分析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入射、反射和折射规律。

根据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求解实验中涉及的角度值:-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i = θr- 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n1*sinθi =n2*sinθt其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θt为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研究性实验一、研究匀变速运动(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3.重点:纸带的分析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DS1=DS2=DS3=…….=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公式法:先求DS,再由D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c.测定即时速度:V1=(S1+S2)/2T V2=(S2+S3)/2T(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原理::DS=aT22.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

图中O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根据测出的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a=(a1+a2+a3)/3=(S4+S5+S6—S1—S2—S3)/9T2(三)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二、研究平抛运动1.实验原理: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三、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1. 方法归纳:(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3)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步骤:①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②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③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④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在高考的征途上,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举例,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力学篇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石,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知识点包括: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核心,理解其内涵及应用至关重要。

例如,在解决物体受力平衡问题时,常用牛顿第一定律。

假设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但未动,说明推力与摩擦力平衡,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而在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则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如一辆质量为1000千克的汽车,在2000牛的牵引力作用下,加速度为2米/秒²,这正是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具体应用。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涉及动能、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典型题型如斜面滑块问题,需综合考虑动能定理和势能变化。

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度h的斜面滑下,不计摩擦,滑块到达底部的速度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即mgh=½mv²,从而得出v=√(2gh)。

再如,一个弹簧振子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其机械能守恒,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广泛应用。

例如,两球碰撞问题,需分析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

假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的小球,以速度v₁和v₂相向而行,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₁和v'₂,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₁v₁ + m₂v₂= m₁v'₁ + m₂v'₂,通过此方程可求解碰撞后的速度。

再如,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与喷射气体的总动量守恒,通过分析火箭的质量变化和速度变化,可计算火箭的加速度。

二、电磁学篇电磁学是物理高考的另一大重点,涉及电场、磁场及电磁感应等内容。

1. 库仑定律与电场: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则是电场部分的基础。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____年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写____字的文章超出了文本限制,所以以下是其中一部分的归纳总结):一、测量实验1.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显微镜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2.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计时器等仪器进行时间的测量;3.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进行温度的测量;4. 电流测量:使用电流表、电流计等测量电流大小;5. 电压测量:使用电压表、电压计等测量电压大小;6. 功率测量:使用功率计等测量电路中的功率;7. 频率测量:使用频率计等测量电路中的频率;8.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等进行质量的测量;9. 声强度测量:使用声级计等测量声音的强度;10. 电阻测量:使用万用表、电桥等测量电阻大小。

二、光学实验1. 光的反射:通过反射板实验、光线追迹实验等研究光的反射规律;2. 光的折射:通过折射板实验、棱镜实验等研究光的折射规律;3. 球面镜成像:通过凸透镜实验、凹透镜实验等研究球面镜成像规律;4. 物镜与目镜成像:通过显微镜实验、望远镜实验等研究物镜与目镜成像规律;5. 干涉现象: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薄膜干涉实验等研究光的干涉规律;6. 衍射现象:通过单缝衍射实验、棱镜衍射实验等研究光的衍射规律;7. 偏振现象:通过偏振片实验等研究光的偏振规律。

三、电学实验1.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测量:通过串并联电阻实验研究电阻的串并联规律;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实验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4. 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通过电功率实验研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5. 电磁感应现象:通过电磁感应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 电路中的比例关系:通过电路中的比例关系实验研究电路中的比例关系,如电路中电流分配和电压分配规律。

四、力学实验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研究物体的惯性和平衡;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3.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实验研究力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4.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5. 斜面运动实验:通过斜面运动实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6.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弹簧振子实验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性系数的关系。

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

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

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一、简介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部分是考生在考试中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

实验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在准备实验考试时,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

二、物理实验仪器与操作1. 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物理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常用的测量仪器。

考生需要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此外,还需要掌握如何调整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以便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 摆线摆线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仪器。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安装和调整摆线,以及如何操作摆线进行实验测量。

同时,还需要了解摆线的测量原理以及误差分析方法。

3.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包括随动光源、凸透镜、反射镜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便在实验中正确操作和测量。

此外,还需要了解光学仪器的调节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三、物理实验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是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验证物体在惯性系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通过观察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包括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并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3. 小球自由落体实验小球自由落体实验是通过观察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过程,验证物体自由落体的基本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小球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和距离,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如何进行数据的平均处理、误差的计算以及误差的传递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河南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归纳

河南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归纳

河南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归纳河南高考物理试题中常常涉及实验题,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河南高考历年物理试题,总结出常见的物理实验题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

一、力的实验从河南高考的物理试题中可以看出,力的实验是高考物理实验题中的常见考点。

力的实验题通常涉及弹簧测力计、弹簧振子和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

1.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

学生在河南高考中可能会遇到弹簧测力计受力平衡或变形的情况。

对于这类题目,学生需要了解弹簧定律,知道弹簧的变形与受力的关系。

2.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力学中的基础实验,常见于高考试题。

学生需要熟悉振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如振幅、周期和频率等,同时要了解振动与力的关系,例如受力大小和周期的关系等。

3. 牛顿第二定律河南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还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掌握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测量。

二、光学实验除了力的实验,河南高考物理试题中还经常涉及光学实验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光学原理和实验手段的理解。

1. 物体的放大镜高考中物体的放大镜是常见的实验题。

学生需要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放大镜的焦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图像的放大倍数。

2. 光的三棱镜光的三棱镜是另一个常见的实验题。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明白光线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和色散过程。

通过实验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色散角,并利用折射定律和色散公式进行计算。

三、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河南高考物理试题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电阻、电流、电压等电路参数和相关定律。

1. 雷达测速装置雷达测速装置是电路实验题的典型例子。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测量信号的频率来计算车辆的速度。

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了解频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电路中定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实验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一把、图钉若干。

3.测量步骤:(1)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2)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高考常考点)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高考常考点)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高考常考点)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高考物理实验题重要知识点

高考物理实验题重要知识点

高考物理实验题重要知识点高考物理中,实验题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考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物理实验题的重要知识点。

一、力学实验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实验中,需要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通过测量纸带上点的间距,计算出小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并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学生要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判断纸带的点是计时点还是计数点,会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得出结论。

此实验要注意实验器材的安装和调试,比如平衡摩擦力的操作,以及如何通过图像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研究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通过实验可以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频闪照相或者平抛竖落仪来记录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学生要能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择自由落体运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物体下落过程中某两点的速度和高度差,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在实验中,要注意测量高度和速度的误差,以及减少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1)伏安法测电阻这是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但要考虑电流表内接和外接两种接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会根据待测电阻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接法。

(2)电桥法测电阻当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组成电桥平衡时,可以根据电桥的平衡条件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通常采用伏安法,通过改变外电路的电阻,测量多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值,然后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要理解图像中纵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

(3)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误差。

(4)有效数字: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20 6为三位有效数字。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三、实验要点四、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规律总结1.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主尺+副尺格数*精确度(游标卡尺不估读)2.读数规则:最小分度1估读到下一位、最小分度2、5不估读3.计时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4.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等效替代、位置相同、标注结点、记录方向、线板平行、限度之内、夹角适当5.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三法(控制变量法、平衡摩擦法、近似法)巧记:小马拉大车6.测速度: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 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

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7.常用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1)控制变量法: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控制。

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中,摆长、偏角和摆球质量的关系控制等等。

2)理想化方法: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选择了合适的内外接方法,一般就忽略电表的非理想性。

3)等效替代法:某些量不易测量,可以用较易测量的量替代,从而简化实验。

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两球碰撞后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在将整个平抛时间定为时间单位后,速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对水平位移的测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关于这篇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一、《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一、实验题的归纳与说明
归类
实验内容
说明





1.游标卡尺的使用
测量原理、使用方法;10分度、20分度、5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等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正确读数等
3.练习使用示波器
面板上各个旋钮或开关的作用;调试方法;观察正弦波的波形等
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转换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的简单了解等





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的等效思想;作图法等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转化要验证的等效表达式;对暂态过程分阶段测量等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验证;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等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操作要求等
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溶液的配制;油膜面积的估算方法等
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使用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测量电路的选取与连接等
11.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半偏法的设计思想与误差分析;计算分压电阻;改装表的校对与百分误差等
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电路的选取与连接;作图法求解的方法等
1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插针法测定;画光路图等
1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仪进行实验;实验调节;分划板的使用等





15.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明确实验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用刻度尺测量、分析所打的纸带来计算加速度等
1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描绘平抛轨迹;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等
17.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用恒定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寻找等电势点的方法;描迹的方法等
18.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路的选取与连接;描绘U-I图象并分析曲线非线性的原因等





19.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的描述与表达形式等
20.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多用电表的使用与读数;探索的思路;测量过程中的分析与判断等
二、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把g的测量转换为T和L的测量,等等.
3.留迹法
留迹法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把一些瞬间即逝的现象(如位置、轨迹等)记录下来,以便于此后对其进行仔细研究的一种方法.留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迹记录小车的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用描迹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用大头针的插孔显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位;在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中,用探针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等势点的位置等等,都是留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4.累积法
累积法是把某些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就可求出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出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即所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
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小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等.
5.模拟法
模拟法是一种间接实验方法,它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说明原型的规律性的.模拟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典型应用是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这一实验,由于直接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很困难,而恒定电流的电场与静电场相似,所以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来模拟静电场,通过它来了解静电场中等势线的分布情况.
6.控制变量法
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最后综合得出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列表的要求:
(1)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2)必须交代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
(3)表中数据应是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平均值法
现行教材中只介绍了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定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的次数.必须注意的是,求平均值时应该按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决定应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3.图象法
图象法是物理实验中广泛应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图象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简便.在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变化趋势,由此建立经验公式.
作图的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