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国际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

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公交系统。 2.4注重发展智能交通 1995年3月美国运输部正式提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智能 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 以及网络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方式和交通管理的 现代化),明确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服务用户及服务功能。 3加强我宙城市交通蕾理的措施 通过对以上关f国外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的介绍,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情 况提出了以下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措施: 3.1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根据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现状以及整个城市近期和中、长期发 展规划,依据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特别 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和政策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发展规划。 规划文件经过专家论证,报地方政府批准,可成为指导性的文件,作为今后 一段时期内交通管理发展的方向。 3.2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设施与路网结构 增加道路供给,始终是解决城市交通的一个十分熏要的方面。要在科学 规划的前提F,加快主次千道和快速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 构.同时要通过建立互通式立交、打通堵头卡口等措施提高路网成网性和通 达性。重视和加强停车场地的建设,完善与道路配套的基础设旖。 3.3优化交通组织,缓解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组织的合理性与交通拥堵有着密切联系。对现有道路资源充分 挖潜。合理利用,对交通流蕈流向科学组织。合理规划,力争使道路交通处 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是当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公安交通管 理部门要拓展思路,通过科学组织单向交通、科学渠化路口路段、增设交通 信号灯、优化信号灯配时、科学组织掉头交通、完善道路交通语言、实施公 交优先、优化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加强完善城市道路临时停车管理、建立 完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严格实行夜间货运等措施,不断优化交通组织,缓 解城区道路交通拥堵。 3.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依靠公共交通才能解决人们的出行需要。公交方 式的优点是载客量大,单位人数占用土地面积小。交通部门通过实施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政策,引导人们“弃车就乘”。从而在扩大服务能力的同时减少交 通量,使之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此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 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 3.5加强科技应用,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系统工程,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的高效率方式,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为此.我们在借鉴 国外ITS系统的基础上必须加快研究适应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系统和设 备,研究相应的管理技术,全面引进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缓解日益严重 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结语 总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城市规划、道 路建设、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入手,把城市交通所必要的“硬件”建设和 “软件”开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做到“建设”和“管理”并重,此外还要 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多管齐下才能最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 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先.浅谈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中国科技财富。 2010,(6). [2]樊晓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中国公共安全,2007.(3). [3]刘军民.浅谈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政策.交通管理研究。2006,(11). 【4]郎平.美国道路交通管理考察记实.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4, (3).

“城市病”治理国际经验借鉴

“城市病”治理国际经验借鉴

“城市病”治理国际经验借鉴作者:毕娟马爱民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4期摘要:西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伴随着治理理念、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变,实现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我国的大城市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发展本身解决,“城市病”不仅可以治理,而且可以同城市的发展一起,使城市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病;城市治理;国际经验“城市病”这个词最早发源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城市爆炸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之为“迈达斯灾祸”。

[1]当前,“城市病”主要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生态破坏等。

经过多年的治理,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英国伦敦已经逐步走出了城市病的困扰,秩序井然,交通顺畅;新兴发达国家新加坡,尽管人口密度很高,仍被誉为最宜居的花园城市。

英国和新加坡虽然是两个独具特色的国家,其城市病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是,二者在城市病防治方面有很多类似的经验,可以分别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代表,这些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际经验借鉴(一)完善规划体系,用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英国和新加坡都将规划上升到法律层面,一旦制定则严格实施。

新加坡的规划有效期内基本不会做较大的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则需要提出很充分的理由。

英国是最早进行城市规划立法的国家,在1947年就颁布了《城市规划法》,其城市规划法具有纲领性和原则性特征,那些违法开发活动将会得到法律的制裁。

新加坡的规划有效期为40~50年,并在此期限内基本不会做较大的调整。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城市开始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

英国有意识地把新成立的政府机构分设在全国不同城市,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新设立的驾驶员和车辆管理局、车辆及运营商管理局等都不在首都。

“城市病”治理国际经验借鉴

“城市病”治理国际经验借鉴

2018·04“城市病”这个词最早发源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城市爆炸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之为“迈达斯灾祸”。

[1]当前,“城市病”主要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生态破坏等。

经过多年的治理,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英国伦敦已经逐步走出了城市病的困扰,秩序井然,交通顺畅;新兴发达国家新加坡,尽管人口密度很高,仍被誉为最宜居的花园城市。

英国和新加坡虽然是两个独具特色的国家,其城市病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是,二者在城市病防治方面有很多类似的经验,可以分别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代表,这些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际经验借鉴(一)完善规划体系,用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英国和新加坡都将规划上升到法律层面,一旦制定则严格实施。

新加坡的规划有效期内基本不会做较大的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则需要提出很充分的理由。

英国是最早进行城市规划立法的国家,在1947年就颁布了《城市规划法》,其城市规划法具有纲领性和原则性特征,那些违法开发活动将会得到法律的制裁。

新加坡的规划有效期为40~50年,并在此期限内基本不会做较大的调整。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城市开始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

英国有意识地把新成立的政府机构分设在全国不同城市,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新设立的驾驶员和车辆管理局、车辆及运营商管理局等都不在首都。

20世纪末,英国中央政府机构开始迁离首都,地方政府机构开始迁离市区。

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已成趋势,如英国劳斯莱斯总部在德比小城,英国最大超市乐购的总部在切相特小镇。

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小城镇,如德国能源巨头意昂集团(E.ON)的英国总部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田英国总部在朴茨茅斯。

(二)发展卫星城伦敦和新加坡都重视通过发展卫星城的形式,合理分布城市功能,疏解中心城区人口。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城市面临着河流污染问题的挑战。

城市河流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紧密,因此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成为了许多城市不可忽视的任务。

国际上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城市在河流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的治理案例,探讨它们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个案例是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河流治理。

哥本哈根位于大海和诺斯港之间,河流流域众多,水质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的水质,哥本哈根市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水域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法规,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

其次,他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建设了先进的污水处理厂。

另外,他们还积极推动市民参与,倡导垃圾分类和环保行为,提高市民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得哥本哈根的河流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了环保治理的典范。

第二个案例是新加坡的河流治理。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面临着有限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问题,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全面的治理计划。

首先,他们优化了城市排水系统,并建设了一系列集水区,有效地控制了污水的排放。

其次,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得污水能够被高效地处理和再利用。

另外,新加坡还注重倡导市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水资源的重视。

在新加坡的治理下,城市河流逐渐变得清澈起来,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的场所。

第三个案例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河流治理。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水城,拥有众多河流和运河。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河流的水质。

首先,他们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优化了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方式。

其次,他们强调城市水域的多功能利用,将城市河流作为绿色走廊和生态景观进行开发,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的空间。

另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水资源保护要求,确保河流污染的治理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社会问题处理经验借鉴

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社会问题处理经验借鉴

【 者简介] 作 王超 (9 0 )男 , 18 一 , 山西大同人 , 北京工业 大学经管学 院博士后 , 助理研究员 , 研究 方 向 : 交通经济学 、 交通 社会
学 。林清华 , , 女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交通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5 2
伦 敦 市 中心 上 班 , 大伦 敦 区 的小 汽 车则 达 30万 而 0 辆 之 多 , 区 每 两户 有 1 车 , 有 道 路 负 担 不 了 郊 辆 现
日益增 长 的交通 量 。
( )0世 纪 7 年 代 东京 三 2 0
辆, 占全世 界 总产量 的六 分之 五 。 99年 一 9 9年 , 11 12
要] 国大城 市 目前 处 于交 通 拥堵 社会 问题普 遍 存在 和 突 发 的阶段 , 何 处理 交通 拥堵 等 社 会 问 我 如
题, 成为 大城 市社 会经 济健 康发 展 的重 要评 价 因素 。 界发 达 国家和 发达 城 市 , 处 理交 通拥 堵社 会 问题 方 世 在
面取 得 了较 为丰 富 的经 验 , 充分 借 鉴其 国 际经验, 我 国大城 市处 理 交通 拥堵 社会 问题 意义 重大 。 对
( )0 纪 4 年代 美 国纽 约 交通拥堵 一 2 世 ( )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结 束 后 , 国的经 济 开始 蓬 勃 美
发 展 。为 追赶 老 工业 强 国的 步伐 , 汽车 制造 成 为美 国支柱 产业 。 12 9 9年 , 国汽 车产 业 的产值 已 占到 美 全 国工业 产 值 的 8 %左 右 ,汽 车产 量 达 到 2 5 6 0万
( )0世 纪 6 年 代 伦 敦 交 通 拥 堵 二 2 O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国外治理都市交通拥堵的体会一、国外制定并实施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1.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减少私家汽车使用频率。

小汽车、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相比较,小汽车运行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及停放面积是最高的,因而运行效率最低。

新加坡人通过车辆数年度配额和拥车证两个措施来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

车辆数年度配额制度实施于1990年。

新加坡政府每年依照道路网络新增容量,制定全国本年度小汽车增量的配额。

配额确定后,通过每月举行的公布招标,由公众竞买〝拥车权〞。

成功的投标者买得拥车证后才可购买新车。

拥车证的价格是专门昂贵的。

假设想拥有一辆排气量在2L以上的汽车,拥车证的投标价格达7万美元,而有效期仅为10年,10年以后必须重新投标购买新的拥车证,否那么所拥有的车就得送往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销毁。

这项政策有效地使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从6%降至3%。

由于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既要减少交通拥挤,又要减少车辆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政府还规定,从1992年7月起,所有销售的新车必须配装催化转化装置,如此,购车者又需额外支付1200美元。

同时,小汽车的主人还必须按年度缴纳养路费。

而要购买出租车,同样要进行公布、公平的抽签,只有少数中标者可获得购车的权益,出租车只能使用7年。

丹麦的税收体系也被用于限制小汽车拥有和使用。

拥有私人小汽车所需缴纳的税款大约是购车费用的3倍。

同时,为了限制购买大型、高油耗的车辆,购车缴纳的税款随着车重和发动机排量的增加而增长。

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小汽车进展,首都哥本哈根成为发达国家中小汽车拥有率最低的都市之一。

近年来,在国外许多大都市,私人小汽车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工具而不是作为代步工具,人们出行大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庭小汽车只是供人们到偏远地区办事或外出旅行之用。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披露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形:由于税负较高,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在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欧盟国家,小汽车的拥有率与一国的富裕程度大致出现出反比关系,即人均GDP高的国家,小汽车拥有率反而较低。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赵先立【摘要】The central area of mega-cities has the most vigorous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nd the highest density of buildings. As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pro- ceeds, traffic streams in the central area rises rapidly, resulting in overloaded transportation fa- cilities and serious traffic jam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okyo, London and Paris, the paper propos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s in Chinese mega-cities.%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人口和建筑密度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进程,其中心城区的车流量急剧增加,原有的道路设施已经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本文在总结了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对缓解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提出了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10页(P121-130)【关键词】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国际经验【作者】赵先立【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71一、引言随着我国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机动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张和城市产业、服务功能的集中使得我国本已较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负荷继续加重,在中心城区停车位紧张、道路网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 城市观察》 02 3 i 1 21年第 期 2 1
Ub n/s h, o3 2 1 ra n / tN , 0 2i g
S0LUTl 0NS
心城 区的汽 车交通 流量 , 随着 人 口、 业 、 东京 对 于违法 违规 停车 的行为 采取 了 “ 产 绝
经 济 的集 中化 和 生 活圈的 区域化 而 日益增 不姑 息 ”的做法 ,一 旦 电子 眼拍 到有违 规
了治理交通拥 堵 , 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 。
1交通供 给政策 .
伦 敦 是 全 世 界 治 理 城 市 中 心城 区 交 通拥 堵最 成功 的城 市之 一 。伦敦 大都市 区
东 京 现代城 市道 路的建 设始 于 18年 是指包括大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地区, 88 的 “ 区改 正规 划 ”。此 后 ,经 过 长期 发 总 面 积2 2 4 方 公 里 ,人 口1 0 万 ,其 市 72平 85 展 ,东京 已经 建 立 了放 射 、环状 、辅助 三 空 间结 构可 以分 为 四个 圈层 :中心 区 、外 类 道路 构成 的现 代道 路系 统 。在轨 道交 通 围区 、近郊 区和远 郊 区 。其 中 ,中心 区是 建设方 面 ,东京 建立 了专 门服务 于 中心 城 由1 个 区构 成 的 内伦 敦 ,面积3 1平方 公 2 2
设施 已经 不堪重 负,交通 拥堵 的状 况越 来越严 重 。本 文在 总结 了 日本 东京 、英 国伦 敦 、 法 国巴黎 治理城 市交通拥堵 的经验 的基础 上 ,以我 国特 大型城 市 中心城 区的交通拥堵 为 研 究 对 象,对缓 解我 国特 大 型城 市中心城 区交通拥堵提 出了对 应的公 共政策 建议 。
我 国本 已 较 落 后 的交 通 基不 合理 、公共 交通 不发 达 等 因素 的影 交 通 拥 堵 的 经验 及 借 鉴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外一些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纽约市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纽约市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其治理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多元共生”。

纽约市政府注重民生,不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例如推出“311”热线服务,方便市民咨询和反映问题。

同时,纽约市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例如推出“纽约市科技创新计划”,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入驻纽约市,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纽约市政府也注重多元共生,推动不同文化、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其次,东京的治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东京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区之一,其治理经验可以概括为“高效精细、环保可持续、安全有序”。

东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在垃圾分类、交通管理等方面做得非常细致,确保城市的高效运转。

同时,东京市政府也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例如推广低碳出行、建设绿色建筑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东京市政府也注重安全有序,例如加强治安管理、推动应急管理等,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

最后,伦敦的治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伦敦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其治理经验可以概括为“开放包容、创新发展、文化多元”。

伦敦市政府注重开放包容,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和企业入驻伦敦,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伦敦市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例如推出“伦敦科技城计划”,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入驻伦敦,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伦敦市政府也注重文化多元,推动不同文化、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国外一些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这些城市注重民生、创新发展、环保可持续、安全有序、开放包容、文化多元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当然,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的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理策略。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与思考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与思考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与思考
交通拥堵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各国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1.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线路规划,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和轨道交通出行。

如新加坡、香港等多个亚洲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高效便捷,居民公交出行比例较高。

2. 限制私家车使用
通过收费、单双号限行等措施限制私家车上路,倒逼居民改变出行方式。

伦敦、新加坡、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实施市区缓慢行驶收费政策,效果显著。

3. 智能交通管理
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调控交通流量,提高路网利用效率。

比如通过智能Traffic Signaling对路口信号灯实行动态优化调节。

4. 疏导政策并重
既从源头上疏导交通流量,又在路网中采取工程措施优化路况,形成系统性交通治理方案。

例如新加坡采取"区域性道路定价"和扩建地铁等多管齐下。

5. 支持新型出行方式
鼓励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发展,整合多种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选择。

部分城市还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等前沿技术。

还应重视提高民众交通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并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合作。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

城市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最终缓解"城市病"。

城市治理 典型案例

城市治理 典型案例

城市治理典型案例以城市治理典型案例为题,列举以下10个案例,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城市治理的成功实践。

1.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模式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国家,通过高效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包括政府的长远规划、公共参与和民主决策、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合等多个方面。

2. 荷兰的水管理荷兰作为一个低洼国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成功应对了水患问题。

荷兰的水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还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3. 中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国的一些城市通过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宜居的绿色城市。

例如,杭州的西湖、成都的锦里等地的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日本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日本的城市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通过教育宣传和罚款制度,使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这一措施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德国的城市交通管理德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私家车。

德国的城市交通系统井然有序,不仅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健康出行。

6. 美国的城市安全管理美国的一些城市通过建立综合的城市安全管理系统,有效预防和应对犯罪事件。

例如,纽约市通过推行“零容忍”政策和使用科技手段,显著降低了犯罪率,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指数。

7. 英国的城市规划与保护英国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划法规和建筑保护政策,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

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皇家城堡等地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8. 挪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挪威的一些城市通过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奥斯陆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低碳出行和推行循环经济,成为了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典范。

9. 韩国的电子政务韩国的城市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分析及借鉴_何玉宏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分析及借鉴_何玉宏

(一)政策层面
城市交通公平是我们解决交通拥堵的 制度理念,而政策制定是理念得以表达的 集中体现。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 训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合理 引导交通需求,通过各类政策措施引导人 们出行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形成合理的交 通结构,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比例不断协 调发展。目前公交优先发展、倡导“自行 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开始在城市推 行,并已形成广泛共识,但是在实践过程 中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事实证明,交通拥堵的出现与城市
升级和经济、人口、产业、空间布局等许 多宏观因素的联系紧密,而单纯依靠增加 设施供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因为,城市交通总是进入这样一个怪圈, 当由于交通供给的改善,交通状况有所缓 解时,新诱发的交通需求很快就会填补 进来,这种带着惯性的需求增加达到一定 水平时,新的交通拥堵将形成甚至会达到 一个更为拥挤的状态。以南京新庄立交枢 纽为例,由于该节点交通拥堵而对其进行 了改造升级,提升立交的通行能力,但在 经历了短暂的通畅之后,现又已成为每日 的交通堵点。所以,不论交通拥堵源在何
在车辆拥有需求管理方面,通常采用 的控制办法有:车辆配额制度、车库许可 制度、车辆标准限制、经济调控限制等。 在车辆使用需求管理方面,通常采用的控 制办法有:(1)交通管理限制。即通过 对道路的规划使用控制交通量。如将有些 街道规划成步行街,或开辟某些专用车道 等。(2)车辆行驶限制。如限制车辆行 驶路线和行驶时间;按照车辆牌照的单、 双号分别在单、双日行驶;对某些拥挤 的路段发放特许证等。(3)车辆停车限 制。如将公共停车场建在拥挤区之外,以 减少车辆进入该地区;对道路路边限制停 车时间,或根据不同情况收取停车费等。
1.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出租车、轨道交 通等,具有运载量大、人均占用资源少的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管理执法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管理执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社会秩序。

一、建立国际合作平台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多边交流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由国际组织、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牵头组织,旨在促进各国城市管理执法机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平台可以通过组织国际会议、举办培训班以及开展研究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城市管理执法经验的分享与借鉴。

二、制定国际法规和标准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还需要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法规和标准,以统一各国的执法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减少争议和纠纷。

国际合作平台可以成立专门的法规制定机构,由各国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讨论和协商形成共识,最终制定出国际城市管理执法的法规和标准。

三、分享城市管理执法经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核心是分享城市管理执法的经验。

各国可以通过交流访问、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形式,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互相学习与交流。

这种形式的交流有助于了解其他国家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从而借鉴和应用到本国的城市管理执法中。

同时,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执法理念和方法,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城市管理执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国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共享城市管理执法的相关信息。

信息共享可以包括法规制定、执法案例、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及时共享信息,各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管理执法面临的问题,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五、加强培训与人才交流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与人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各国可以开展国际培训项目,邀请其他国家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来本国进行培训或参观交流,也可派遣本国的执法人员去其他国家学习和交流。

国外防治“城市病”的经验借鉴

国外防治“城市病”的经验借鉴

国外防治“城市病”的经验借鉴作者:朱孔芬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城市病”不但是可以治理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愈的,并能大大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因此总结国外合理可行的治理经验对于目前中国治理“城市病”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扬弃的学习国外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关键字:城市病;治理经验;治堵;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英国是“城市病”始作俑者,虽然它开启了世界工业革命的新时代,但同时也拉开了“城市病”的序幕,即英国经济史学家哈蒙德夫妇所称的“迈达斯灾祸”。

不难看出,“城市病”伴随城市化而来,这是具有客观规律性。

从空间上讲不但发展中国家感染了“城市病”,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问题。

从时间上讲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的城市问题是历史上的发达国家曾面临的问题。

但从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表明,“城市病”不但是可以治理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愈的,并能大大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因此总结国外合理可行的治理经验对于目前中国治理“城市病”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扬弃的学习国外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一、盘点国外治堵方案交通是城市的运作的大动脉,路通则经济达,因此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治理城市污染和保障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治理交通问题上,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欧美各国的治理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大力建设轨道立体交通日本是交通网络发达的国家,其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地面,地下和空中三部分交织起来犹如一张网构成了日本的立体交通网。

如今,整个东京已经被一张巨大的轨道立体交通网所覆盖,总里程达2355公里,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

庞大的立体交通系统大大改善了人口密集的东京交通拥堵的状况。

2.鼓励发展公共交通韩国的首尔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城市治理创新与经验借鉴

城市治理创新与经验借鉴

城市治理创新与经验借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也需要不断创新。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任何城市都需要考虑人民的需求。

要想创新,需要借鉴经验,吸收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城市治理的创新包括政策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

城市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考虑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如何更好地提高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政策创新要考虑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在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城市治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治理需求。

城市管理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方位覆盖。

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城市数据,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方便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智能化管理。

现代城市的治理离不开多方联动,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参与。

政府要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居民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的治理出谋划策。

不同城市的治理也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吸收其他城市的优点,以求快速发展。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城市治理借鉴机制,不断开展城市治理经验的比较和集成。

不同城市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亮点,可以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分享等活动进行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总之,城市的治理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和基石。

城市治理需要政策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依赖多方联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借鉴其他城市的治理经验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手段。

城市治理应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治堵”的种种奇招

国外“治堵”的种种奇招
这 基 本 }小 存 在 堵 车 问 列 车站 相连 ,从 远郊 区到 市 中心非 常
题 。有 人 可 能 会 在 早 晨 被 方 便 。如果韩 国人表 示 自愿 每 周少开
堵 上 一 会 儿,但 保 证 不 会 车 1天 , 的车就 会 被贴上 1 他 个标 签 ,
还 设 有 电子 显 示 牌 循 环 显 示 交 通 信 是过 去 拥 堵 最 严重 的地 方。 现行 收 费
息 ,帮助 司机 选择 路 线 ,降低 路堵 发 标 准是 从周一至 周五 7 0~ l ), :0 8:(】 (
生几率 。据巴黎警察局交管部门负责 进 入该 地 区需 交 纳 8英 镑,交费 当天

半 以上 。这 种立 体 交通 网为 东京 解 城市 交通 状 况 ,巴 黎 f 区内主 要路 口
城 市地 铁 日客运 量 的总和 。纽 约还 有 决 交通 拥堵 问题 提供 了硬件 保障 。据 红 绿灯 附近 均 役测 速 仪 ,探测 不 同方
59 0统计 ,东京 中心 区居 民一般 步行 最 多 向车辆 的路 面 行驶 速 度 , 自动 分析 道 0 3 很 多地 铁 和 公 交 线 路 都 是 全 天 候 运 1 钟 即 可找 到 所 需 地 铁 、 电车 或 路 畅通 程 度 ,并反 馈至 巴黎市 警察 局 5分 营 。对 于那些 在纽 约工 作的 “ 鸟族 ” 公共 汽车 站 。方 便 、快捷 、廉价 的 公 交通指 挥 中心 系统 ,帮 助 系统 自动 调 候
而 言 ,则有通 勤火 车 为他 们提 供 经济 共交 通 系统甚 至 使许 多 人宁 可 负担高 控 不 同方 向的 绿灯 通 行时 , 证 各
快捷 的 交通服 务 。据大 都 会运输 署 统 额 生 活费 也要 在东京 居住 。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大,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问题,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对国内外主要国家、地区、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治理方案的优劣,从先进模式中总结经验启示,给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经验启示1.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从国外城市交通拥堵的相关研究来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增加供给,比如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增加城市交通供给环节进行治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开始逐渐稀缺,单纯通过道路增加来解决交通问题显然效果不佳。

二是系统管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注重现代交通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比如美国提出TSM计划,目前各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

三是需求管理,最早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开始注重交通需求管理,即通过引导人们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鼓励公交出行。

此外,诸如英国等欧洲国家开始研究交通拥堵收费等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

四是智能交通,这是智能技术普及后被提出用于治理城市拥堵的方式之一,比如美国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法国侧重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瑞典侧重速度智能适应性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德国侧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

五是完善制度,即通过规范人类行为来整理城市拥堵,发达国家利用其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制定严厉的法规,比如德国与信用等级的结合等。

(2)国内研究综述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对城市交通拥堵整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思路:一是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类研究较多;二是从战服行为的角度治理,比如熊兵提出的公共物品供给观点,白子健提出的成本管理观点等;三是发展公共交通,包括两种观点,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公共交通社区的建立。

看国外如何治堵

看国外如何治堵
绿 灯甚 至安 到 了左 转 与直 行 的交接 点
伦敦 : 进入市中心需另交税
伦 敦市 政 当局 从 2 0 年 2 1 0 3 月 7日
车 代 步 ” 的 时 代 。近 年 来 , 空 迅 速 崛起 ,我 国 已经 进 入 济 # 国 的行 列 。 交 通 的繁 荣 给 大 内 济 带 来 了 更 快 的 发 展 , 然 经
继 续 用 车 还 是 另 购 新 车 ,都必须支
付 另外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笔费 用 。
多伦多 :错 峰上下班
为 了 缓 解 多 伦 多 的 交 通 拥 挤
首 尔 :经 济 杠 杆 缓 解 交通
1 9 年 底 ,韩 国首 都 将 汽 油 税 96
状 况 ,多伦多政府提 出并实施 了错
峰上 下 班 制 度 ,多伦 多 市 级 机 关对 工作时 间进行 了微调 。从2 0 年7 08
还 有 一 点 非 常 重 要 ,在 巴 黎 比较 大 的 十 字 路 口 中 间也 设 有 红 绿
直着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 世 界 多数 国 家 和地 区 的 人 们 都 进 入
司机都 感 到安 全 、便 捷 和舒 适 。
灯 ,这 样 就 可 以保 证 汽 车 不 会 因 抢 线 闯入 别 的 车 道 造 成 堵 车 。有 些 红
要 父母 开车接送 。不久前的统计显
示 ,每 逢 学 校 放 假 , 英 国 主 要 街 道 高 峰 期 堵 车 数 量 减 少 五 分 之 一 。有 关 专 家 指 出 ,家 长 用 私 车 接 送 孩 子 是 造成 高峰期 交通 阻塞 的原 因之一。
东京 :交通 “ 以人为本 ”

些 大 、 中城 市 的 交 通 拥 堵 也 堵 车 是 一 个 全 球 性 的 问题 。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超大城市的治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国外一些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国外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进行述评。

国外超大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注重公众参与,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同时,他们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等措施,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

此外,国外超大城市还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植树造林、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式,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国外超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

他们注重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通过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此外,他们还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同时,国外超大城市还注重智能化建设,推行智慧城市战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国外超大城市注重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

他们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同时,他们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他们还注重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通过加强警务力量、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国外超大城市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他们注重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国外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对我国超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人民论坛 2011 01 上
是私家车大多停着,一般只用于为数 不多的出门办事和周末远足;三是公 车少,因政府小,官员少。在电子信 息时代办公,人员也没有必要走动。 按照这个样子看我国,发展问 题还是硬道理。加紧建设大城市的轨 道交通,这是肯定没有错的。拿北京 来说,待两年后地铁网络基本覆盖全 城,其交通状况必有进一步的改善。 而要让小汽车大多停着,则须根据我
城市“治堵”国际经验借鉴
● 刘治彦
大城市交通拥堵是困扰城市健康发 展的“城市病”,机动车盲目增长不仅 会降低城市效率,同时会引发一系列健 康问题,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差、道路伤 害和死亡等。二三线城市如果不提前防 治,极可能出现现在大都市所存在的拥 堵问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流的关系,类似 于血管与血液关系,“治堵”就是利用 各种机制调节道路交通流量,防治道路 “梗塞”的形成。“治堵”实质在于调 节小汽车、公交、自行车与步行等出行 方式的比例结构,优化道路资源的时空 配置,实现城市道路资源供需平衡,以 疏浚城市交通流和缓解交通拥堵。世界 各国“治堵”措施基本围绕道路供给管 理、道路需求管理和改进城市空间规划 三个方面展开。
们的具体情况作一点人文分析。 首先,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 有车族的驾车新鲜劲儿还没过,自然 喜欢多开车出去,若干年后新鲜劲儿 过了,驾车就会减少。其次,社会学 家论证,在一个社会里,文化程度高 的人群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出行率要 低。当社会文明发展比较成熟之后, 没事上街兜风、“串门子”的人就会 减少。再者,我们的政府太大,公车
治堵的根本还是发展问题
现今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往往都 存在堵车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堵车 问题虽然也有,却相对显得不那么严 重,这说明堵与不堵的根本还是一个 发展问题。 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人口密度 不低,人均机动车拥有量比北京高得 多,可是街上跑的车却少,何也?一 是地铁网络四通八达,覆盖城市各个 角落,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二
新加坡是最早通过实行拥挤收费 来治理交通拥堵的城市。从上世纪70 年代最早的快速路收费系统发展到现 在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制定区域收 费的制度,对在早高峰时段进入控制 收费区域的,除了公共车辆与高载客 率的小汽车外(含驾驶员3人)的车辆收 费。1989年,政府又制定并实施对晚 高峰车辆的收费政策,晚高峰时段进 入限制区域的车辆数也同样快速得到 了有效的控制。现在,新加坡政府开 始采用道路电子收费系统来代替快速 路收费系统,整个计费过程全部由计 算机控制完成,车辆通过时无须停车 或减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城市 的快速路及主干道的车速都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使高峰时期交通量下降了 45%;平均车速明显提高,使用公交 上班的出行增加了近50%,达到上班 总出行的46%。
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防堵”的根本措施在于优化城市 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巴黎、莫斯 科、东京采取的环线加放射状的交通格 局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减少拥堵措施。 众所周知,城市存在的前提就是 以空间聚集换来时间节约。但过分聚集 将会带来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失去了 城市聚集的意义。因此,“治堵”之本 在于压缩居住地与工作、学习、购物等 活动地的距离,减少城市第三空间,使 人们尽量选择就近上班、上学、就医、 购物等。实际上,早在19世纪末,著名 城市规划大师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 市”构想,他认为田园城市兼有都市的 便利与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理 想的居住模式。 百余年来,该理论在各国城市发展 实践中不断发展,催化了卫星城、都市 圈等新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特别是交 通导向下的城市发展(TOD)新模式, 即围绕交通干线和站点建设城市综合功 能区,将会引导出行者使用公交,减少 私家车出行。 总之,大城市交通拥堵是关系到城 市效率与居民健康的大问题,必须标本 兼治才有可能奏效。(作者为中国社会 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
57
Highlights
热点述评
Review
观点
世纪70年代美国,核心是努力减少不 必要的城市交通流量,发挥市场调节、 政府调控与社会公德制约等多元化机 制,最大限度减少交通需求(特别是私 家车)。欧洲将TDM概念运用于交通 规划中,认为私家车对城市交通不是最 佳或唯一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私家车 在交通流量中的比例,要本着“行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缩短行人过路距离, 加宽人行道和行道树。此外,日本的东 京、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巴西的库里提巴 等也采取TDM方式治理交通拥堵。具 体措施包括: 价格措施。步行、自行车、公交 与小汽车,在交通顺畅的前提下舒适性 与时间效率依次升高,而空间利用效率 则依次降低。小汽车以牺牲较多公共空 间资源效率换得较大个体时间效率与舒 适性,决定了使用者必须为此付出较高 经济成本。各国经验表明,高昂的道路 使用费和停车费会减少小汽车对道路使 用需求。在这方面,日本东京做到了极 致,每小时停车费高达8-20美元,相 当于许多同类大都市的10倍左右。这一 举措,极大抑制了小汽车的出行率,缓 解了城市拥堵。还有一些城市,如新加 坡、伦敦以及北美的大都市对行驶在易 于拥堵道路的车辆实行电子拍摄缴费, 有效控制了进入拥堵地段的汽车数量。 管制措施。雅典、墨西哥和圣保罗 等城市实行限制车辆使用天数,每星期 对特定车牌尾号进行轮番限制,起到了 一定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一些城市对 于特定地区,实行车辆进入许可制度。 只允许某些类型的车辆(如本区居民) 进入某些地区,而禁止过往车辆等其他 类型车辆通行。如巴黎市长就曾建议, 在城市核心区除为居民与企业提供公共 服务的车辆外,其它机动车辆应全面禁 止。还有一些国家,对特定拥堵地段不 允许单人驾车驶入,鼓励通过成立私家 车俱乐部,设立同一方向出租车站点等 形式拼车合乘。 激励措施,也就是主要通过提供 低廉公交工具,替代小汽车的使用。如 低票价的公交,以及错开交通高峰的商 场、公司、学校的班车等。另一方面, 推广网上购物,通过立法鼓励和补贴弹 性办公和远程办公等,都会减少不必要 的出行和繁忙时段交通工具使用。 ● 王也扬
编者的话 “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症候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显现, 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越来越多的“堵城”在拷问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城市治 “堵”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近日北京出台相关“治堵”举措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其 实,堵车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也深受其害,但仍然有不少国 家和城市采取了相对成功的交通阻塞治理方案,这对于我们“治堵”又有哪些启示呢?
资料链接
各国如何治理交通拥挤
美国:实行智能交通管理
美国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管理较 为成功的国家之一。1995年3月,美国 运输部首次正式颁布了《国家智能交 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 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 能。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 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 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 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车辆控制和 安全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后,可 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益,使交通拥挤 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25%,车 祸降低50%~80%,油料消耗减少30%, 废气排放减少26% 。而对于建立智能交 通系统的费用,主要是由中央财政支 持。1990~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 该项目开发的年度预算总计为12.94亿 美元。
太多。 治堵的根本既然是发展问题,就 应该在发展上用力气,从硬件与软件 两方面切实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那种更加复杂的限行、身份有别的限 购(车)、各式各样的多收费,在一 个“限”字上做文章的办法,作为临 时措施可以用,但不是和谐社会建设 的长久之计。(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员)
新加坡:交通拥挤收费
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与城市 交通规划的完美结合
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 市,是1956~1960年在一片荒野上建 造起来的巴西新首都。该城规划框架 为大“十字”型,左右两侧为市民居 住区,中轴线前后两端是行政和文化 中心。前端是巴西的政治中枢,集中 了议会、总统府、法院和十几个部的 办公大楼。后端则集中了巴西利亚博 物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中部则是 两座超级市场,全市的商业、餐饮、 娱乐等服务业都集中在此。如此用地 功能的集中与城市各中心的分散布 置,有效避免了交通拥挤的发生。 同时,巴西利亚的市内交通规 划布局合理,独道完全分离,各条机动车道都按 不同的高度垂直建立,各种车辆穿梭 往来,迅速又安全,交通秩序井然有
上交通通道。要形成干线、支线合理配 置,空中、地面与地下有机组合的城市 道路交通体系,为防治交通拥堵提供坚 实基础。 发达国家大都市十分注重大运量 的地铁和轨道交通建设。如东京地铁 达320多公里,如果包括城市轻轨则接 近2000公里。地铁系统交通分担率高 达86%,远高于纽约的54%,伦敦的 35%。同时,轨道交通换乘十分便捷, 基本实现无缝换乘,便捷的地铁为分流 地面交通压力提供了可能。再如由于地 铁建造成本较高,巴西等一些国家的大 城市开设封闭公交道路,大力发展快速 公交汽车(BRT),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问题。而新西兰人均小汽车拥有率仅次 于美国,在大城市中心拥堵比较严重, 目前正在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道路网络体系,增加公共交通车辆。 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道路的 使用效率,是增加道路有效供给能力 的主要措施。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一 些国家大都市建立了智能化交通系统 (ITS)。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悉尼 等城市,为缓解高峰时间的交通拥挤, 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移动电 话、摄像头、网上资源等及时获取最新 的交通信息,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发布交 通流量报告,以提醒道路使用者,防止 过分拥堵。 另外,英国等国家使用自动交通管 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永久性流量计 数器,提供实时交通流量统计,形成自 动流量报告;停车引导动态信息系统和 导航系统,为驾驶员提供行驶指南。同 时,正在研发紧急情况下汽车安全间隔 的制动系统,降低车辆碰撞事故率,增 强道路的通透能力。
防堵的基础条件
没有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城市 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交通 拥堵将无法避免。道路供给既要建设快 速、大运量的干线交通,也要建设无缝 衔接干线与社区之间的支线交通;既要 开发地面交通通道,也要开发地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