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项练题《等差数列(一)》【课前】(★)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规律填数字。

①5,9,13,17,21,_____;

②7,11,15,19,_____,27,_____,35;

③200,180,160,140,_____;

④102,92,82,72,____,52。

【知识要点屋】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2.特点:①相邻两项差值相等;②要么递增,要么递减。

3.名词:公差,首项,末项,项数

5,9,13,17,21,25

(★★★)

⑴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5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3,它的首项是4,那么末项是

______;

⑵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5,它的第1项是121,那么它的末项是_______。

(★★★)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2,第20项等于39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_____;第19项=______,212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项。

【铺垫】

(★★)

计算下面的数列和:

3+7+11+15+19+23+27+31=_____。

(★★★)

计算下列各题

⑴1+2+3+4++23+24+25=_____;

⑵1+5+9+13++33+37+41=_____。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解答:d=(40-10)÷(4+1)=6,插入的数是:16、2

2、28、34。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

解答:d=(55-6)÷(8-1)=7

(1)2、4、6、8、……、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 )项。

(2)2、8、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

(1)2、4、6、8、……、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 )项。

解答:(30-2)÷2+1=15

(2)2、8、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

解答:(62-2)÷6+1=11

(1)11、14、17、20、……、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2)今天是周日,再过78天是周几

(1)11、14、17、20、……、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解答:(98-11)÷3+1=30

(2)今天是周日,再过78天是周几?

解答:(78+1)÷7=11……2,所以是周一。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经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准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

1+2+3++98+99+100 =(1+100)+(2+99)++(50+51)=101×50,即(100+1)×(100÷2)=101×50=5050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后项与前项的差就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 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是 1; 1,3,5,7,是等差数列,公差是 2;

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是 5.

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由如下规律: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本讲用各种实例展示了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要求同学们注意灵活应用这三个公式。

【例题精讲】例 1

计算下面各题:

(1)2+5+8+?+23+26+29;

(2)(2+4+6++100)-(1+3+5++99)。

解(1)这是一个公差为 3,首项为 2,末项为 29,项数为(29-2)÷3+1=10 的等差数列求和。原式=(2+29)×10÷2=31×10÷2=155

(2)解法一:原式=(2+100)×50÷2-(1+99)×50÷2=2550-2500=50;解法二:原式=(2-1)+(4-3)+(6-5)+?+(100-99)=1×50=50.

说明两种解法相比较,解法一直套着公式,平平淡淡;

解法二从整体上把握了题目的运算结构和数字特点,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转化成了整齐的结构“1+1+?+1” ,从而解得更巧、更好。

例 2 计算:1÷2003+2÷2003+3÷2003++2001÷2003+2002÷2003+2003÷2003. 分析: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由于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2001,2002,2003.所以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

解原式=(1+2+3+?+2002+2003)÷2003=(1+2003)×2003÷2÷2003=1002. 说明此题解法巧在根据题目特点,运用除法性质进行转化。计算中又应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化运算,使整个解答显得简捷明快。

例 3

某小学举办“迎春杯”数学竞赛,规定前十五名可以获奖。比赛结果第一名 1 人,第二名并列 2 人,第三名并列 3 人第十五名并列 15 人。用最简便方法计算出得奖的一共又多少人

分析:通过审题可知,各个名次的获奖人数正好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15.因此,根据求和公式可以求出获奖总人数。

解:(1+15)×15÷2=16×15÷2=120(人)

例 4 某体育馆西侧看台上有 30 排座位,后面一排都比前面一排多 2 个座位,最后一排有 132 个座位。体育馆西侧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分析:要求这 30 个数的和,必须知道第一排的座位数,而最后一排的座位数是由第一排座位数加上(30-1)×2 得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求出第一排的座位数。

解:第一排的座位数为:132-2×(30-1)=132-58=74(个)所以(74+132)×30÷2=206×30÷2=3090(个)

例 5 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赛 1 场。(1)(2)若有 20 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选拔赛若一共进行了 78 场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拔赛分析设 20 个选手分别是 A1,A2,A2,,A20,我们从选手 A1,开始按顺序分析比赛场次: A1 必须和 A2,A3,A4,,A20 这 19 人各赛一场,共计 19 场;A2 已和 A1 赛过,他只需和 A3,A4,A5,,A20 这 18 名选手各赛一场,共计 18

场; A3 已和 A1,A2 赛过,他只需与 A4,A5,A6,,A20 这 17 名选手各赛一场,共计 17 场;依次类推,最后,A19 只能和 A20 赛一场。然后对各参赛选手的场次求和即可。

解(1)这 20 名选手一共需赛 19+18+17+?+2+1=(19+1)×19÷2=190(场)。(2)设参赛选手有 n 人,则比赛场次是 1+2+3++(n-1),根据题意,有 1+2+3++(n-1)=78, 经过试验可知,1+2+3++12=78,于是 n-1=12,n=13,所以,一共有 13 人参赛。说明,(1)也可这样想,20 人每人都要赛 19 场,但“甲与乙”“乙与甲”只能算一场,因此,共进行 20 、×19÷2=190(场)比赛。(2)采用了试验法,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熟练掌握。

作业: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公差已经知道)和=

2、等差数列求末项公式(首项,公差,相数已经知道)末项=

3、等差数列项数公式:(首相,公差,末项已知)项数=

4、求和: 100+102+104+106+108+110+112+114

5、995+996+997+998+999

6、1+3+5+7+…+37+39

7、(1+3+5+...+1999)-(2+4+6+8+ (1998)

8、应用题

a. 自 1 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来,得到的数列为 1,4,7,10,13,,,,求出这个数列前 100 项的和

b.影剧院有座位若干排,第一排座位 25 个,以后每排比第一排多 3 个位置,最后一排有 94 个座位,请问,这个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c. 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 30 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 4 页,最后一天读了 70 页,刚好读完,请问这本小说多少页?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问题 1. 1+2+3+4+……+98+99+100= 2.2+4+6+8+……+96+98+100= 3.1+3+5+7+……+95+97+99= 4.5+10+15+20+………+90+95+100= 5.3+10+17+24+ (101) 6. 8+15+22+……+92+99= 7.1+2+3+4+……+98+99+100+99+98+……+3+2+1= 8.(1+3+5+…+1991)-(2+4+6+……+1990)= 9.100+99-98-97+96+95-94-93+92….+4+3-2-1= 10.1992-1989+1986-1983+1980-1977+……+12-9+6-3=

11.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03 -102-101= 12、1+2+3-4+5+6+7-8+9+10+11-12+………+95-96+97+98+99-100= 13.1992+1991+1990-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 1981+……+6+5+4-3-2-1= 14.5-3+10-8+15-13+……+1995-1993+2000-1998= 15.2000-3-6-9-……-51-54= 16.2000-2-4-6-8- (50) 17.1-2+3-4+…2+1997-1998+1999= 18.在1949、1950、1951…1997、1998这50个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多少? 19.已知一列数2,5,8,11,14…问这列数的第20项是哪个数? 20.已知一列数4,6,8,10…..问64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答案

计算(三)等差数列求和 知识精讲 一、定义: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这个数列的和。 二、表达方式:常用n S 来表示 。 三: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2n n s a a n =+?÷。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 即,和 (1001)100 2 10150 5050=+?÷=?=。 四、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 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 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 3333?。 例题精讲: 例1:求和: (1)1+2+3+4+5+6 = (2)1+4+7+11+13= (3)1+4+7+11+13+ (85)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3)式项数=(85-1)÷3+1=29 和=(1+85)×29÷2=1247 答案:(1)21 (2)36 (3)1247 例2:求下列各等差数列的和。 (1)1+2+3+4+…+199 (2)2+4+6+…+78 (3)3+7+11+15+…+207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1)式=(1+199)×199÷2=19900 答案:(1)19900 (2)1160 (3)5355 例3: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根据中项定理,这个数列一共有7项,各项的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即为:8756 ?= 答案:56 例4:求1+5+9+13+17……+401该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这个数列的首项是1,末项是401,项数是(401-1)÷4+1=101,所以根据求和公式,可有: 和=(1+401)×101÷2=20301 答案:20301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

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练习及答案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练习及答案【三篇】 【篇一】 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公差=(末项- 首项)(项数-1)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篇二】 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 个数,第201 个数是603

练一练: 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 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998、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 求从1 到2000 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 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分析一:在两位数中,被1 0除余1最小的是1 1 ,的是91 。从题意可知,本题是求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它的项数是9,我们可以根据求和公式来计算。 解一:11+21+31 + ??…+91 =(11+91)92 =459 篇三】 1、有10只金子,54个乒乓球,能不能把54个乒乓球放进盒子中去,使各盒子的乒乓球数不相等? 2、小明家住在一条胡同里,胡同里的门牌号从 1 号开始摸着排下去。小明 将全胡同的门牌号数进行口算求和,结果误把1看成10,得到错误的结果为 114,那么实际上全胡同有多少家? 3、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如下图的形状,最上面一层有7 根园木,

三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六讲-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许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如: 自然数:1,2,3,4,5,6,7, (1)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 某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按班级顺序一、二、三、四、五班排列) 45,45,44,46,45 (3)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个数就称为第n项.如数列(3)中,第1项是45,第2项也是45,第3项是44,第4项是46,第5项45。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上面的几个例子中,(2)(3)是有穷数列,(1)是无穷数列。 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性,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本讲将从简单数列出发,来找出数列的规律。 例1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11)1,4,9,16,25,(),49,64。 (12)0,3,8,15,24,(),48,63。 (13)1,2,2,4,3,8,4,16,5,(). (14)2,1,4,3,6,9,8,27,10,(). 分析与解答 ①不难发现,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3.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14,即:11+3=14。 ②同①考虑,可以看出,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2.所以,括号中应填11,即:13—2=11。 不妨把①与②联系起来继续观察,容易看出:数列①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数值也相应增大,即数列①是递增的;数列②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值却依次减小,即数列②是递减的.但是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之外,这两个数列却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定值.我们把类似①②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③1,3,9,27,(),243。 此数列中,从相邻两项的差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面一项的3倍.即:3=1×3,9= 3×3,27=9×3.因此,括号中应填81,即81= 27×3,代入后,243也符合规律,即243=81×3。 ④64,32,16,8,(),2 与③类似,本题中,从第1项开始,每一项是其后面一项的2倍,即: 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 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项练题《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屋】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2.特点:①相邻两项差值相等;②要么递增,要么递减。 3.名词:公差,首项,末项,项数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 最后一个数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后项与前项的差就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 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是1; 1,3,5,7,?是等差数列,公差是2; 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是5. ★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由如下规律: 通项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第几项= 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 平均数×项数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首项+末项)÷2 (★★★) ⑴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5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3,它的首项是4,那么末项是______;

⑵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5,它的第1项是121,那么它的末项是_______。 (3)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2,第20项等于39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_____;第19项=______,212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项。 (★★) 计算下面的数列和: ⑴1+2+3+4+…+23+24+25= ⑵1+5+9+13+…+33+37+41= (3)3+7+11+15+19+23+27+31= 拓展练习: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基础知识

等差数列基础知识 等差数列是小升初奥数的重点考点 1、数列定义: (1)1 ,2, 3, 4, 5, 6,7, 8,…(等差) (2)2 , 4, 6, 8, 10, 12, 14, 16,…(等差) (3)1 , 4, 9, 16, 25, 36, 49,…(非等差)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以此类推, 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 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如:2, 4, 6, 8, , 100 2、等差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 公差为3的数列。 3、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末项公式:第几项(末项)=首项+(项数—1)x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1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求等差数列3, 5, 7, 的第10项,第100项,并求出前100项的和。

解:我们观察这个一个等差数列,已知:首项=3,公差=2, 所以由通项公式,得到 第10项:第几项=首项+(项数—1)X公差 第10项=3+ (10-1 )X 2=21 第100项:第几项=首项+(项数—1)X公差 第 100项=3+(100-1 ) X 2=201 前100项的和:总和=(首项+末项)X项数一2 前100项的和=3+5+7+ 201= (3+201)100 2=10200. 练习1: 1、6+ 7+ 8+ 9+……+ 74 + 75=(2835 ) 2、2+ 6+ 10+ 14+……+ 122+ 126=(2112 ) 3、已知数列2、5、8、11、14……,47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16)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1 16=(47 —2)一3+ 1 4、有一个数列:6、10、14、18、22……,这个数列前100项的和是多少?(20400) 第几项(末项)=首项+(项数—1)X公差

最新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建立配对求和的逻辑推理,简便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用配对求和的简便方法解决问题,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你们第一次来上课老师奖励你们没人一块钱,第二次奖励两块,第三次奖励三块,……请问,到第10次课后,你们每人得到了多少钱? (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老师板书;1+2+3+4+5+6+7+8+9+10) 老师:你们有什么简便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式子的结果吗? 学生:凑十法! 老师:怎么凑? 学生:1+9,2+8,3+7,4+6。 老师:很好,凑十法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不过,凑十法也有缺陷,你们看,用凑十法最后还剩下走不到伴的数。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计算? (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1加上10等于11,2加上9等于11……这里面十个数刚好分为了5组,每组的和都是11.。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计算这个式子的和。 (板书:

(小结: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配对求和。即先配对再求和。) 二、讲授新课 老师:如果,还是如果。老师爱心泛滥,继续奖励你们money。请问,第一百天后,你们每人得到多少钱呢? (板书:例题一 1 + 2 + 3 + 4+…+ 98 + 99 + 100) 老师:这个式子又该怎样计算呢?就用刚才老师教的配对求和的方法。谁和谁配对呢? 学生:1和100,2和99,3和98…… (副板书: 老师:总共有多少对呢? 学生:50对。 老师:没错,一百个数,两个数一对,可以分为100除以2等于50对。所以在这道题中,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 (板书: 老师:1+2+3+4+5+…+98+99+100。这是一个自然数列,它们有着这样的规律。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该

三级奥数等差数列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项练题《等差数列(一)》 【课前】(★)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规律填数字。 ①5,9,13,17,21,_____; ②7,11,15,19,_____,27,_____,35; ③200,180,160,140,_____; ④102,92,82,72,____,52。 【知识要点屋】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2.特点:①相邻两项差值相等;②要么递增,要么递减。 3.名词:公差,首项,末项,项数 5,9,13,17,21,25 (★★★) ⑴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5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3,它的首项是4,那么末项是______; ⑵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5,它的第1项是121,那么它的末项是_______。 (★★★)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2,第20项等于39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_____;第19项=______,212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项。 【铺垫】 (★★) 计算下面的数列和: 3+7+11+15+19+23+27+31=_____。 (★★★) 计算下列各题 ⑴1+2+3+4++23+24+25=_____; ⑵1+5+9+13++33+37+41=_____。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 哪些数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 解答:d=(40-10)÷(4+1)=6,插入的数是:16、22、28、34。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解答:d=(55-6)÷(8-1)=7 (1)2、4、6、8、……、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 )项。 (2)2、8、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 (1)2、4、6、8、……、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 )项。 解答:(30-2)÷2+1=15 (2)2、8、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 解答:(62-2)÷6+1=11 (1)11、14、17、20、……、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 (2)今天是周日,再过78天是周几 (1)11、14、17、20、……、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 解答:(98-11)÷3+1=30 (2)今天是周日,再过78天是周几 解答:(78+1)÷7=11……2,所以是周一。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经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准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 1+2+3++98+99+100 =(1+100)+(2+99)++(50+51)=101×50,即(100+1)×(100÷2)=101×50=5050

小升初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7、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8、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9、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 10、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11、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12、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13、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14、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5、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6、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7、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8、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9、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就这样: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20、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知识点 1、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1a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我们将用 n a 来表示),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我们将用 n 来表示。如:2,4,6,8, ,100 2、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我们用 d 来表示),即: 112231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d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省略号表示什么?) 练习1:试举出一个等差数列,并指出首项、末项、项数和公差。 3、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即:d n a a n ?-+=)1(1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即:1)(1+÷-=d a a n n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即:()21321÷?+=+++n a a a a a a n n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1:求等差数列3,5,7, 的第 10 项,第 100 项,并求出前 100 项的和。 【解析】我们观察这个等差数列,可以知道首项 1a =3,公差d=2,直接代入通

项公式,即可求得21293)110(110=?+=?-+=d a a ,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样的, 我们知道了首项3,末项201以及项数100,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和:3+5+7+ 201=(3+201) ?100÷2=10200. 解:由已知首项 1a =3,公差d=2, 所以由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得到21293)110(110=?+=?-+=d a a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理,由已知,1a =3,100a =201,项数n=100 代入求和公式得3+5+7+ 201=(3+201)?100÷2=10200. 练习2:1、求出你已经写出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 2、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3、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 4、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 例2:在211、2 12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使其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解:根据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那么第三项 3a =1a +2d ,即:212=2 11+2d ,所以d=0.5 故等差数列是,211、2、2 12。 拓展:1、在12 与 60 之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2、在6和38 之间插入7个数,使他们成为等差数列,求这9 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3:有10个朋友聚会,见面时如果每人都要和其余的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小学奥数裂项公式汇总

裂项运算常用公式 一、分数“裂差”型运算 (1) 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b a ?1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 a < b ,那么有: (2) 对于分母上为 3 个或 4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有: 二、分数“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a b b a b b a a b a b a 1 1 +=?+?=?+ (2)a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2 2 2 2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先裂再碎,掐头去尾” 分数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裂和:抵消,或 凑整 三、整数裂项基本公式 (1))1()1(31 )1(......433221+-=?-++?+?+?n n n n n (2) )1()1)(2(41 )1()2(......543432321+--=?-?-++??+??+??n n n n n n n (3) )1()1(31 )2)(1(31)1(+--++=+n n n n n n n n (4) )2)(1()1(41 )3)(2)(1(41 )2)(1(++--+++=++n n n n n n n n n n n (5) !)!1(!n n n n -+=? 裂项求和部分基本公式 1.求和: 1)1(1 (541) 431 321 211+=+++?+?+?+?=n n n n S n 证:111 1)111()5141()4131()3121()211(+=+-=+-++-+-+-+-=n n n n n S n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 典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的括号后面打√。0,2,6,12,20,30,36…… 6,12,18,24,30,36,42……700,693,686,679,673…… 90,79,68,57,46,35,24,13…… 1,3,5,7,10,13,16……5,8,11,14,17,20…… 1,5,9,13,17,21,23…90,80,70,60,50,……20,10 二、求等差数列3,8,13,18,……的第30项是多少 三、求等差数列8,14,20,26,……302的末项是第几项 四、一个剧院的剧场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38个座位,往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五、计算 11+12+13……+998+999+10002+6+3+12+4+18+5+24+6+30 3、求等差数列6,9,12,15,……中第99项是几 4、求等差数列46,52,58……172共有多少项 5、求等差数列245,238,231,224,……中,105是第几项 6、求等差数列0,4,8,12,……中,第31项是几在这个数列中,2000是第几项 7、从35开始往后面数18个奇数,最后一个奇数是多少、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二项是8,第3项是13,这1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 1、计算:100+200+300+……21001+79+……+17+15+13 2、有20个同学参加聚会,见面的时候如果每人都和其他同学握手一次,那么参加聚会的同学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3、请用被4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标准答案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计算(三)等差数列求和 知识精讲 一、定义: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这个数列的和。 二、表达方式:常用n S 来表示 。 三: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2n n s a a n =+?÷。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 即,和 (1001)100 2 10150 5050=+?÷=?=。 四、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 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 中间项乘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 于3333?。 例题精讲: 例1:求和: (1)1+2+3+4+5+6 = (2)1+4+7+11+13= (3)1+4+7+11+13+ (85)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1.和差倍问题 2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6.盈亏问题 3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10.抽屉原理 4 11.定义新运算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5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5.质数与合数 6 16.约数与倍数 17.数的整除7 18.余数及其应用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8 21.分数大小的比较9 22.分数拆分 23.完全平方数 24.比和比例10 25.综合行程 26.工程问题 27.逻辑推理11 28.几何面积 29.立体图形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2 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2.浓度与配比 33.经济问题13 33.经济问题 34.简单方程 35.不定方程 36.循环小数14 1.和差倍问题

2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 典)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分之七(打一成语)(答案在最后一页做完题就看见了)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 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 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 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 第n项=首项+(n-1)×公差 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随堂学案 一.巧解应用题 1.3袋子、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225、千克,1袋大米和1袋面粉共重多少千 克? 2.买3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480元,买同样的6个篮球和3个足球共用去519元。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育才小学体育组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了141元;第二次买了5个篮球和4个排球,共用去180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 二.高斯行,我更行!!

(1)1+2+3+…+49+50 (2)6+7+8+…+74+75 (3)100+99+98+…+61+60 (4)2+6+10+14+18+22 (5)5+10+15+20+…+195+200 (6)9+18+27+36+…+261+270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 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 多少项? 3、 4、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 有多少项? 5、 家庭作业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4、数列4,7,10,……295,298中,198是第几项? 5、蜗牛每小时都比前一小时多爬0.1米,第10小时蜗牛爬了1.9米,第一小时蜗牛爬多少米? 6、在树立俄,10,13,16,…中,907是第几个数第907个数是多少 7、

小学奥数所有公式

简学风教育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