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喻人”、“融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物喻人”中的物与人有相似点,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的某一性格特征。如杨朔的《荔枝蜜》中蜜蜂的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品质就有相似之处,“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这和在田里插秧的劳动人民的品质是极像似的。

“融情于景”的直观对象是“景”,“融情于景”通常写一系列景物内容,“融情于景”中景物,情绪化明显,主要传递作者的情绪与感情,

“托物言志”的直观对象是“物”;“托物言志”一般抓一个重点领起全篇,如“海燕”、“落花生”“焟烛”;“托物言志”中的事物,人格化明显,主要表现作者的感情与哲理。托物言志第一要着就是要努力描绘出事物所具有的外部特征,为展开联想做准备。当然,“物”的外部特征可能很多,在描绘它们时,只能选择那些对言志有用的特征,绝不能不分主次。同时,在自然界,“景”或“物”的自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景物被写入了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了生命,并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要揭示“物”、“志”的相通点,就要选好“形”与“神”的“结合点”。《白杨礼赞》,“物”——白杨具有坚强、挺拔的特点,“志”是抗日军民坚强、朴质,不屈不挠的精神。托物言志,用笔大多在“物”,描绘外部特点不难,关键是要由此写出内部特征,只有写出物的内部特征,才能突显出“志”。

“融情于景”也好,“托物言志”也好,都是含蓄抒情

但是,作者在具体处理的时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把所要说的心声倾吐出来,所以又转向了直抒胸臆。也就是说,“融情于景”实际上也有“写景论情”的时候;“托物言志”也必须经过“托物寓志”的过程。一般先“融”情于景与托物“寓”志,后写景“论”情与托物“言”志。

有人将托物言志又看成象征手法,说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就是象征,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层面的不同显现。这是有道理的。托物言志的思维基础是相似联想。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借物喻人自然也有一个“喻”,二者在这点上是相同的。

所不同的是范围,后者只是以物喻人,而象征则可以涵盖形象、精神、品质等范畴。如,我们可以用延安的宝塔山象征中国人民抗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就不能叫借物喻人了。

所以,象征的范围大于借物喻人,或者说是包含了借物喻人。

大家看看这种理解恰当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

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达内容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文学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作者寄情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①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②避乖:与世迕离,避离世乱。乖,抵触。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④靖节:

指陶渊明,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⑤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题目是:这首元曲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

但学生的答案有的是象征,那么二者的异同点何在?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通过从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托物言志必须是整体的,重在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感,物也仅仅是作者言志的借代物。

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简言之,写作手法包括:叙事手法,抒情是手法,修辞手法。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