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3e854fa98271fe910ef959.png)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旗袍、中山装等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C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 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 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火车
汽车
近 代 出 现 的 交 通 工 具
电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 辛亥革命后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溥仪剪辫装
劝禁女子缠足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的称呼,体现出平等自由的新风尚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91829565ce05087732130f.png)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表现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段大字,概括一战后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挫、凋谢萎缩的原因? 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国民党官僚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紧密,使国家
政权为自己服务。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陈果夫
互动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⑦
①②
③⑤⑥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⑦洋务运动的推动
(参考:国家要独立,民族要独立;要扫除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障碍等)
互动探究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 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表现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荣宗敬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中国馆全景
中国共有10万件展品漂洋过海,所 获奖项计1211枚。茅台酒、张裕葡萄酒、钦
州坭兴陶山水花鸟瓶 、张小泉剪刀、徽墨(胡 开文地球墨)、汪裕泰红茶 等等
荣德生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1853年-1926年),江苏 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 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 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1894年,考取状元。同年七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 疆紧急,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 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 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 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 和教育的新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1a1f6bbb68a98270fefa4d.png)
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
准装束,这说明了 (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 B.习俗风尚的变革
•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 因
状 了元 许• 实 多外激业中国。家国人张人在謇走华回上开乡了办“创工实办厂业大、救生开国纱采”的厂矿道,山路带的。动刺
10/11/2019
④易服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长袍马褂 10/11/2019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⑤新式风俗: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西
西
式
餐
蛋
糕
洋
洋
酒
烟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 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 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等著名企业家。
10/11/2019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战期间,福新 面粉厂获得厚利,企 业不断扩充。到 1922年,荣氏家庭 拥有面粉厂12家,产 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 业的1/3左右,被称 为“面粉大王”。九 一八事变后,陷入困 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7309c0a21614791611281a.png)
——摘编自杜博奇《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荣氏企业又面临了哪些危机?
相关史事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 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 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 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 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 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旗袍在全国的迅速流行说明了什么?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民国之后,新式称呼逐渐取代旧称呼,说明 人们在寻求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旧称呼
新称呼
老爷
奴才
先生
先生
大人
草民
同志
同志
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读图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铁 路。 1876年,英商又铺设上海至 吴淞口的铁路。 …… 1881年,中国自办的唐胥铁 路建成通车。 …… 至1926年,全国共有铁路约 1.3万千米。
1899年5月,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艰难起步
大生纱厂部分年度资本与盈利情况表
年度
资本(两) 纯益(两)
1900 1902 1904 1906
500,000 580,000 1,130,000 1,802,,204
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但 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 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为什么认为办实业可以救国?
1895.10起 开始招商筹资
1896.1
定名、选址、购地
1896.8 1896.12 1897.1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荣氏企业又面临了哪些危机?
相关史事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 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 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 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 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 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旗袍在全国的迅速流行说明了什么?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民国之后,新式称呼逐渐取代旧称呼,说明 人们在寻求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旧称呼
新称呼
老爷
奴才
先生
先生
大人
草民
同志
同志
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读图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铁 路。 1876年,英商又铺设上海至 吴淞口的铁路。 …… 1881年,中国自办的唐胥铁 路建成通车。 …… 至1926年,全国共有铁路约 1.3万千米。
1899年5月,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艰难起步
大生纱厂部分年度资本与盈利情况表
年度
资本(两) 纯益(两)
1900 1902 1904 1906
500,000 580,000 1,130,000 1,802,,204
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但 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 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为什么认为办实业可以救国?
1895.10起 开始招商筹资
1896.1
定名、选址、购地
1896.8 1896.12 1897.1起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25dc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7.png)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①德虽国然有了长足18的30年发左展右,但总的来
说还比较落后。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②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 门、重工业 基础极为薄 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主要原因
特点: 1)发展缓慢,道理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 , 2)发展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 3)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上海、武汉)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
根据材料及南教京材临找时出政“短府暂奖的励春和天保”护出工现商的原因。 材料一 辛亥革业命,的鼓成励功人,民冲兴击办了实封业建,制鼓度励,华使民族资产阶 级也一。度”受 各到 种鼓 实舞 业侨 省, 团在 成辛他体国 立亥们如内实革认雨投业命为后资公的:春,司推“笋…设动所纷…立(谓纷内实产出因业业现)部革。,命各者,今其时 材料二 一战期间(—1南91京4-临19时18政)府帝法国令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
纺织业 面粉业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①德虽国然有了长足18的30年发左展右,但总的来
说还比较落后。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②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 门、重工业 基础极为薄 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主要原因
特点: 1)发展缓慢,道理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 , 2)发展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 3)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上海、武汉)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
根据材料及南教京材临找时出政“短府暂奖的励春和天保”护出工现商的原因。 材料一 辛亥革业命,的鼓成励功人,民冲兴击办了实封业建,制鼓度励,华使民族资产阶 级也一。度”受 各到 种鼓 实舞 业侨 省, 团在 成辛他体国 立亥们如内实革认雨投业命为后资公的:春,司推“笋…设动所纷…立(谓纷内实产出因业业现)部革。,命各者,今其时 材料二 一战期间(—1南91京4-临19时18政)府帝法国令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75bf2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c.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快乐预习感知
3.曲折发展的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 摧残。
4.特征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 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 部门。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 大城市。
快乐预习感知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1)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 火车 、轮船、 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道路:修筑了近代铁路和公路,开辟了水上、空中航线,修建了 新式马路,改造了传统街道。
快乐预习感知
2.社会习俗 (1)表现 ①废陋习: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 子缠足。 ②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 ”的称呼,体 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易服饰:旗袍、 中山装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2)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 征。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快乐预习感知
快乐预习 感知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十九世纪 六七十 年代。 2.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 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 张謇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 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 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 。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再度受挫。
快乐预习感知
3.曲折发展的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 摧残。
4.特征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 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 部门。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 大城市。
快乐预习感知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1)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 火车 、轮船、 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道路:修筑了近代铁路和公路,开辟了水上、空中航线,修建了 新式马路,改造了传统街道。
快乐预习感知
2.社会习俗 (1)表现 ①废陋习: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 子缠足。 ②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 ”的称呼,体 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易服饰:旗袍、 中山装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2)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 征。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快乐预习感知
快乐预习 感知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十九世纪 六七十 年代。 2.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 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 张謇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 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 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 。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再度受挫。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部编) (共24张PPT)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部编)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fdc66aa8114431b80dd867.png)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劝禁缠足
第八单元
清朝曾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中华民国建立后,孙 中山总统发布 “劝禁缠足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 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易服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清末的旗袍
女子:传统旗袍
第八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服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第八单元
到30年代,旗袍已经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中国的旗袍走向世界
第八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②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跪
握
拜
手
③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 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第八单元
交通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交通通讯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新式通讯工具的作用: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铁路和 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 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a5f252f7ec4afe04a1df85.png)
古代女人的缠足
20世纪20年代的旗袍
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
晚清的上海妇女吃西餐图
zxxk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 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 记南通的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合作探究)
时 期 洋务运动
到清朝末年 一战期间 进入“黄金时代” 一战后 再度受挫
阶段 出现萌芽,但难 特征 以生存和发展
荣宗敬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 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 “面粉大王”及 “纺织大王”的美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zxxk
再度受挫萌芽和艰Βιβλιοθήκη 难发展18401860
1880
1900
1920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请回答: 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在三座大山的夹 缝中求生存、图发 展决定了其发展特 点是: 比较落后
通讯 工具
有线 电报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19世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纪70 式
年代
轮船
火车
飞机
汽车
电车
剪辫子
废缠足
2.社会习 俗的变化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孙中山和中山装
清朝官服
1.洋务运动的推动 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 1.帝国主义经济 建制度,民族资产阶 势力卷土重来, 级受到鼓舞(内因) 特别是日本帝国 主义的侵略 原因 2.受封建制度的 2.一战中,西方列强 2.国民党发动内 忙于战争,暂时放松 阻碍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战 3.官僚资本主义 (外因) 的压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462cef2cc58bd63186bd5c.png)
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
1917年国—民19提21年倡五国年货共获、利抵56制0多洋万两货。
从材料可看出,大生纱厂进入 “黄金时代”的原因是?
大生八厂
大生织物公司
复新面厂
通燧火柴公司
广生油厂
颐生酿造厂
大润灰厂 南通俱乐部
大聪电话公司
张謇的黄金时代
南通淮海银行
残废院
养老院
育婴堂
贫民工场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 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
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20世纪30年代)
实业之衰 你从张謇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品质?
生已愁到死, 既死愁不休。
——张謇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主帝 主官
主 义1.封 建发展义艰国难而义曲僚资本折
近代民族工业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2.发展不平衡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 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天津
沿武地海汉区沿杭江州上海
原因是( D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济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 力的压迫
辛亥年革份命冲纱 (击锭 锭了数 ) 封建纯利制度, 1民90族4 工4业07快00 速4发5.1展万
1907 40700 56万 1912 66700 61.8万 1913 66700 66.3万
19一14战年期,间大,生纱帝厂国迎主来义了放“松黄对金中时国代”, 仅大生经纱济厂的的掠一夺、,二民分族厂工,业到1发92展1年进,入就获 利白银1600多万“两黄,金空时前代发”展。
1917年国—民19提21年倡五国年货共获、利抵56制0多洋万两货。
从材料可看出,大生纱厂进入 “黄金时代”的原因是?
大生八厂
大生织物公司
复新面厂
通燧火柴公司
广生油厂
颐生酿造厂
大润灰厂 南通俱乐部
大聪电话公司
张謇的黄金时代
南通淮海银行
残废院
养老院
育婴堂
贫民工场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 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
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20世纪30年代)
实业之衰 你从张謇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品质?
生已愁到死, 既死愁不休。
——张謇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主帝 主官
主 义1.封 建发展义艰国难而义曲僚资本折
近代民族工业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2.发展不平衡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 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天津
沿武地海汉区沿杭江州上海
原因是( D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济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 力的压迫
辛亥年革份命冲纱 (击锭 锭了数 ) 封建纯利制度, 1民90族4 工4业07快00 速4发5.1展万
1907 40700 56万 1912 66700 61.8万 1913 66700 66.3万
19一14战年期,间大,生纱帝厂国迎主来义了放“松黄对金中时国代”, 仅大生经纱济厂的的掠一夺、,二民分族厂工,业到1发92展1年进,入就获 利白银1600多万“两黄,金空时前代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324a3c5901020206409c0a.png)
大生纱厂经营状况数据统计
纱锭数 纯利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锭) 1904 40700 45.1万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1907 40700 56万 1912 66700 61.8万 1913 66700 66.3万 年份
1914 年,大生纱厂迎来了 “黄金时代”,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 仅大生纱厂的一、二分厂,到 1921 年,就获 经济的掠夺,民族工业发展进入 利白银1600多万两,空前发展。
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普遍 情况如何?原因 ?
实业之衰
你从张謇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品质?
生已愁到死, 既死愁不休。
——张謇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帝 官 国 僚 封 主 资 1.建 发展艰难而曲折 义 本 主 主 义 义
近代民族工业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2.发展不平衡
天津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 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杭州 沿海沿江
地区 上海 武汉
大城市 广州
行业
集中于 轻工业
知古鉴今
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3.整体发展水平落后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民国初年华商企业和 外商企业的规模比较
华商 企业 外商 企业
每厂平均机器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 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 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 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dd7efe50e2524de5187eed.png)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 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地区分布 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 封建主义压迫
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民族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压迫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资金少,规模小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
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 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
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 发明的( ①电报 A.①② C.②④ )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 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 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 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 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 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 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 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 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西 装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1860
1880
1900
1920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8a39aa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4.png)
飞机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 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 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电车、汔车
1908年2月6日,英商聘白尔电 车公司在上海试行有轨电车。
中国进口的一辆汽车-慈 禧御用汽车
➢ 以上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 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 荣德生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 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 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归纳总结
时期
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特点
原因
产生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 推动,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 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 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 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 的大城市。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
火车
1825年英国人史 蒂芬孙发明火车
詹天佑其负责修建了 京张铁路等工程,有 “中国铁路之父”。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轮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 汽机船“克莱蒙脱”号。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 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 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 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1a2ac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6.png)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一)不平衡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 的民众变化。 (二)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张謇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历程——短暂的春天
时间: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 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海外华 侨也回国创业(内因)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
——《张謇全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历程——初步发展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首个博物馆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 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 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 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 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 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就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二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 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 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25课 经济和社化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25课 经济和社化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5815bf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5.png)
6.压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A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
7.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
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原因?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5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2、发展:(甲午战争后)
材料:···清多政设府织放布宽、了纺对绸民等间局设,厂广的为限制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
改革
革命
康有为
孙中山
张謇
材料一:和约十款对,国几家罄、中民国族之命膏运血的,担国忧体之得
失无论矣。
——张謇
材料二: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张謇全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B.孙中山——指挥武昌起义
C.严复——发起公车上书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 A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
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6aa3346edb6f1aff001f7b.png)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 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轿子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 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 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早 期 电 报 机
近代交通管理 和通讯事业的 发展:
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电话
电报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以后,孙 中山通令全国 各地男子掀起 剪辫子
(1)剪发辫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3)禁缠足
现 代 的 “ 三 寸 金 莲 ”
(4) 改称谓废跪拜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 平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 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饮食、娱 乐、婚丧崇洋逐 新的趋向: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57ec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0.png)
2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 重
长春
昆明
唐所铁路,清政府量平婚筑的促路
张家口
沈阳
安东
太原天津
在 出 旅顺 范林 久大精盐公司
利减业公司
队
济青
青岛
天水
审
风陵滤 西安
并旷
连云 大生幼厂 张签
合能京 上海
武汉 杭州
否
贵岗e
mq 独山
长沙
桂林
证南员
国新商科公司荣氏灵
福
包造红大桥
根州
台 北 基莲
茅以
香油
一战后 1918-1949
严重阻碍民 族工业正常 发展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22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独
轿 子
轮 车
普通马车
A carriage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马车。马车没有弹簧,没有座位,两侧各开设比人的头部稍大的方孔以便阳光
下入。一挂
时,
坐不要
盘腿 简陋 坐
。
,
2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 器工业. 即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所创办的工业。
3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 1、 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概括其发 展阶段和特征。 2、 知道轮船、火车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生 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 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 了卓越贡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 重
长春
昆明
唐所铁路,清政府量平婚筑的促路
张家口
沈阳
安东
太原天津
在 出 旅顺 范林 久大精盐公司
利减业公司
队
济青
青岛
天水
审
风陵滤 西安
并旷
连云 大生幼厂 张签
合能京 上海
武汉 杭州
否
贵岗e
mq 独山
长沙
桂林
证南员
国新商科公司荣氏灵
福
包造红大桥
根州
台 北 基莲
茅以
香油
一战后 1918-1949
严重阻碍民 族工业正常 发展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22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独
轿 子
轮 车
普通马车
A carriage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马车。马车没有弹簧,没有座位,两侧各开设比人的头部稍大的方孔以便阳光
下入。一挂
时,
坐不要
盘腿 简陋 坐
。
,
2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 器工业. 即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所创办的工业。
3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 1、 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概括其发 展阶段和特征。 2、 知道轮船、火车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生 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 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 了卓越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B 2D
5C 6C
3D
7A
4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C
5 见习题
2A
3C
4B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如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其中在 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高峰的最主要原因是(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材料三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 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 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 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 境艰难,濒临破产。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 “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是受封建观念的影响。由此 可以看出,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答案】B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二 剪发辫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历史联系。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发型的变化是 其表现之一。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二 天津通商之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 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 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 的必需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直接受哪一因素影 响。这一因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使中国社会积贫积弱,人民生活贫困。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 主张:实业救国。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 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的 热潮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 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 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 上说明( )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 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君”等称呼。这说明( ) A.中国的社会习俗得到完全改善 B.民国政府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C.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D.传统习惯完全被打破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 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君”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说明民主 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答案】C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2.下表反映了1911年和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 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1911年 1919年
面粉厂和机器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磨坊(家)10约60043120约4500
18.8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令,推动社会风气的改良。这说明推动社会风气改良的主
要动力是( A )
A.政府的推动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核心素养:历史解释】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登 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 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 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5.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 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这段材料说明近代中 国( C ) A.风俗习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B.休闲娱乐方式出现崇洋媚外的趋向 C.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D.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 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最早出现 在( C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初的年轻人,那么,请分别从 三个不同的方面说说你的生活。 答案略。(可从生活用品、交通、衣着、礼节等方面进行 回答)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社会要进步,如果制度跟不上,就要去改变;对待外来文 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材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 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 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 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 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 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A.“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答案】B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艰 难成长起来的。下图所示材料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特点是( D )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辛亥革命后,荣氏兄弟逐渐成为“面粉大王”。20世纪30年 代又发展为“棉纱大王”。但是九一八事变后,荣氏企业 逐渐负债累累。其原因不包括( D ) A.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C.封建主义的压迫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限制令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材料为“外国杂货”的广告,强调的是外国,用品涉 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 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物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 入侵,大量外来的新式物品传入中国,使中国物质生活时尚 发生变化。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加 剧,虽提到一份《上海新报》,但未对中国办报事业进行其 他描述。 【答案】C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B 2D
5C 6C
3D
7A
4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C
5 见习题
2A
3C
4B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如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其中在 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高峰的最主要原因是( )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材料三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 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 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 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 境艰难,濒临破产。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 “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是受封建观念的影响。由此 可以看出,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答案】B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二 剪发辫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历史联系。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发型的变化是 其表现之一。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材料二 天津通商之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 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 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 的必需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直接受哪一因素影 响。这一因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使中国社会积贫积弱,人民生活贫困。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 主张:实业救国。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 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的 热潮等。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 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 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 上说明( )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 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君”等称呼。这说明( ) A.中国的社会习俗得到完全改善 B.民国政府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C.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D.传统习惯完全被打破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 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君”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说明民主 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答案】C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2.下表反映了1911年和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 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1911年 1919年
面粉厂和机器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磨坊(家)10约60043120约4500
18.8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令,推动社会风气的改良。这说明推动社会风气改良的主
要动力是( A )
A.政府的推动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核心素养:历史解释】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登 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 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 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5.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 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这段材料说明近代中 国( C ) A.风俗习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B.休闲娱乐方式出现崇洋媚外的趋向 C.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D.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 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最早出现 在( C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3)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初的年轻人,那么,请分别从 三个不同的方面说说你的生活。 答案略。(可从生活用品、交通、衣着、礼节等方面进行 回答)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社会要进步,如果制度跟不上,就要去改变;对待外来文 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材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 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 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 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 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 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A.“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答案】B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艰 难成长起来的。下图所示材料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特点是( D )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3.辛亥革命后,荣氏兄弟逐渐成为“面粉大王”。20世纪30年 代又发展为“棉纱大王”。但是九一八事变后,荣氏企业 逐渐负债累累。其原因不包括( D ) A.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C.封建主义的压迫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限制令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点拨】材料为“外国杂货”的广告,强调的是外国,用品涉 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 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物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 入侵,大量外来的新式物品传入中国,使中国物质生活时尚 发生变化。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加 剧,虽提到一份《上海新报》,但未对中国办报事业进行其 他描述。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