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化生活的变迁课件(部编版)_21-25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311fe9da38376baf1fae72.png)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 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 现了 “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 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 。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
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 帝国主 义和 封建主义 的双重压迫外, 还遭到 官僚资本主义 的摧残。
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 ,自主设计 了中国第一条干线 铁路——京张铁路。
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 “黄鹄”号,是中国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 图为冯如和他自己设计制造 的飞机。他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计了第一座双层铁路、 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作用:
跪 握 手
拜
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为什么当时要改变旧的发式服装、革除 缠足跪拜等陋习?
这些旧事物体现了压迫与不自由、 不平等,除旧布新就是追求自由与 平等。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 念的革新,对中国国民精神的塑造 和人格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第25课 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 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 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让学 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 感。 重点 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3e854fa98271fe910ef959.png)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旗袍、中山装等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C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 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 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火车
汽车
近 代 出 现 的 交 通 工 具
电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 辛亥革命后 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溥仪剪辫装
劝禁女子缠足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的称呼,体现出平等自由的新风尚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07640af5335a8102d22091.png)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②劝禁女子缠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步发展:
原 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④易服饰
马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 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 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 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 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2、新式交通工具引入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②劝禁女子缠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步发展:
原 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④易服饰
马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 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 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 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 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 济与社 会生活 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
2、新式交通工具引入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91829565ce05087732130f.png)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表现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段大字,概括一战后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挫、凋谢萎缩的原因? 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国民党官僚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紧密,使国家
政权为自己服务。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陈果夫
互动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⑦
①②
③⑤⑥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⑦洋务运动的推动
(参考:国家要独立,民族要独立;要扫除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障碍等)
互动探究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 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表现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荣宗敬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中国馆全景
中国共有10万件展品漂洋过海,所 获奖项计1211枚。茅台酒、张裕葡萄酒、钦
州坭兴陶山水花鸟瓶 、张小泉剪刀、徽墨(胡 开文地球墨)、汪裕泰红茶 等等
荣德生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1853年-1926年),江苏 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 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 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1894年,考取状元。同年七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 疆紧急,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 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 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 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 和教育的新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1a1f6bbb68a98270fefa4d.png)
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
准装束,这说明了 (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 B.习俗风尚的变革
•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 因
状 了元 许• 实 多外激业中国。家国人张人在謇走华回上开乡了办“创工实办厂业大、救生开国纱采”的厂矿道,山路带的。动刺
10/11/2019
④易服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长袍马褂 10/11/2019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⑤新式风俗: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西
西
式
餐
蛋
糕
洋
洋
酒
烟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 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 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等著名企业家。
10/11/2019
10/11/2019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战期间,福新 面粉厂获得厚利,企 业不断扩充。到 1922年,荣氏家庭 拥有面粉厂12家,产 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 业的1/3左右,被称 为“面粉大王”。九 一八事变后,陷入困 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26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26张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20a1aa58da0116d174988.png)
问题探究
探究一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发展特征 形成原因
19世纪 六 产生 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 战争后 发展
洋务运动的开展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第一次世 “短暂的 界大战期 春天” 间
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到新中国
再度 受挫
成立
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 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 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弃官从商
中国封建社会地位的排列 顺序是“士、农、工、商”, 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 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 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 业”。
通州之设纱 厂,为通州民生 计,亦即为中国 利源计。
——张謇《大
生纱厂厂约》
张謇 “弃官从商”,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不惧世俗的勇气和爱国精神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探究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新课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 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特征及其原因;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部编) (共24张PPT)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部编)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fdc66aa8114431b80dd867.png)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劝禁缠足
第八单元
清朝曾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中华民国建立后,孙 中山总统发布 “劝禁缠足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八单元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 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易服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清末的旗袍
女子:传统旗袍
第八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服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第八单元
到30年代,旗袍已经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中国的旗袍走向世界
第八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②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跪
握
拜
手
③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 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④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第八单元
交通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交通通讯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新式通讯工具的作用: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铁路和 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 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278ee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1.png)
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化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短暂的“春天”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主战场位于欧洲, 英、法、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战争……由 于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食品、被服 等物资很多需要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积极对外出口,面粉、棉纱等远销海外,销量猛 增……如棉纱由1916年的1.3万担上升至1920年的7万担。
材料一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 占。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 布机及2/5的粉磨被破坏。
——摘编自《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等资料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 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 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 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 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萌芽阶段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 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 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 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2c0953af45b307e87197b2.png)
辛亥革命后人们 在街上剪辫子
由于剃发留辫象征清王朝的专制 统治,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身 心的摧残,它约束了人的自由与 爱好,严格来讲是一种对人性的 压制。
因此,“剪辫”“放足”的 意义主要是表示反对封建政权和 封建专制主义的决心,顺应时代 发展潮流,展示个人的风采,从 社会发展和文化思想上都体现了 积极进步的意义。
平统一之大义。
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高领而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 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
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
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中山装
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西 装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轿 子 (
19 世 纪 )
旧式帆船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入;
2.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
3.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 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缠 足 妇 女 穿 的 小 鞋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7687ea50e2524de5187e9d.png)
新式讯通工具的作用: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 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 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 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 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 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 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武汉等沿海 沿江的大城市。
中国近代以前出现哪些 新式交通工具?
交通基本靠
新的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 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通讯基本靠
早期电报机 早期电话机
传统的摇把子电话 旋转式拨号电话机
19世纪70年 代中国自行 架设的第一 条电报线出 现在香港到 上海之间。
发展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 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 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的道路。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1853年-1926年),江 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 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 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 洋大学创始人。
传统旗袍
新式旗袍
Hale Waihona Puke 新式旗袍马 褂西 服(外来)
跪拜礼
社交礼节上: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在称谓上: 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 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阳逐新的趋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824fdacfc789eb162dc876.png)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8/13/2021
1860 1880 1900
1920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19
16196
103
28000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1911年
40
600多
1919年
120
4500
日产(万袋) 4.3 18.8
8/13/2021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0:38:0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 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等著名企业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6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a2a901192e45361066f5ac.png)
换成阳历,并且受孙中山邀请担任实业总长。 1.大事记中提到的战争指的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邀请张謇担任实业总长,说明当时政 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态度怎样? 鼓励、支持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实业救国” (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你 知 道 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 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 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 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 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 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 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 大于 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 大于 西北各省的变化;
不平衡
大中城市的变化 大于 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 大于 没有受过教育 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 大生纱厂大事记之曲折篇 • 1914年一战爆发爆,大生纱厂进入了“黄金时代”。 • 1918年 一战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路。 • 1923年秋,大生一厂因无款购花而停工。
A
2.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实业救国” (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你 知 道 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 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 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 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 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 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 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 大于 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 大于 西北各省的变化;
不平衡
大中城市的变化 大于 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 大于 没有受过教育 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 大生纱厂大事记之曲折篇 • 1914年一战爆发爆,大生纱厂进入了“黄金时代”。 • 1918年 一战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路。 • 1923年秋,大生一厂因无款购花而停工。
A
2.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6aa3346edb6f1aff001f7b.png)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 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轿子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 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 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早 期 电 报 机
近代交通管理 和通讯事业的 发展:
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电话
电报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以后,孙 中山通令全国 各地男子掀起 剪辫子
(1)剪发辫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3)禁缠足
现 代 的 “ 三 寸 金 莲 ”
(4) 改称谓废跪拜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 平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 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饮食、娱 乐、婚丧崇洋逐 新的趋向: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6e94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4.png)
课堂 小结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民族 工业 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甲午战争后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萧条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社会 生活 变化
交通通信的变化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B)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跪
握
拜
手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长袍马褂清官服Fra bibliotek西装中山装
不同点 官办、带有封建性
私人开办、资本主义性质
第25课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 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 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 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民 国 旗 袍
到30年代,旗袍已经盛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西餐
洋 酒
西式蛋糕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A.张之洞 B.张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 、衣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2 、食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Leabharlann 洋烟3 、行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 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902年, 中国最早 的汽车在上海出现。 此后,汽车逐渐成 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
4、习俗
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剪发辫为什么成了革命 的标志?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 以及封建主义传统挑战, 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代刷网 https://
1 、衣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2 、食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Leabharlann 洋烟3 、行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 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902年, 中国最早 的汽车在上海出现。 此后,汽车逐渐成 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
4、习俗
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剪发辫为什么成了革命 的标志?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 以及封建主义传统挑战, 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代刷网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