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三大趋势:纵深防御、软件定义安全、设备虚拟化

云安全三大趋势:纵深防御、软件定义安全、设备虚拟化
云安全三大趋势:纵深防御、软件定义安全、设备虚拟化

摘要:传统IT架构发展到云架构的今天,传统信息安全的分散割据化、对应用的封闭化、硬件盒子化已不再适合新一代应用的需求。未来信息安全与应用的跨界融合是主流方向,而这种融合又催生了信息安全三个维度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当今信息安全产业割据化、封闭化、硬件化的三个特点入手,结合典型云平台架构分析了信息安全和云平台之间日趋严重的鸿沟,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即信息安全的三个发展趋势:信息安全自身发展的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由应用与信息安全二者融合驱动的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oftware Defined Infomation Security)、由虚拟化技术和信息安全二者结合驱动的安全设备虚拟化(Security Device Virtualization),这三者结合后形成了一套更安全、敏捷、经济的云平台安全体系。

一、传统信息安全和云计算的兴起。

在传统的信息安全时代主要采用隔离作为安全的手段,具体分为物理隔离、内外网隔离、加密隔离,实践证明这种隔离手段针对传统IT架构能起到有效的防护。同时这种隔离为主的安全体系催生了一批以硬件销售为主的安全公司,例如各种FireWall(防火墙)、IDS/IPS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WAF(Web应用防火墙)、UTM(统一威胁管理)、SSL网关、加密机等。在这种隔离思想下,并不需要应用提供商参与较多信息安全工作,在典型场景下是由总集成商负责应用和信息安全之间的集成,而这导致了长久以来信息安全和应用相对独立的发展,尤其在国内这两个领域的圈子交集并不大。结果,传统信息安全表现出分散割据化、对应用的封闭化、硬件盒子化的三个特征。

但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这种隔离为主体思想的传统信息安全在新的IT架构中已经日益难以应对了。在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规范中云计算被分为三层,SaaS解决了应用软件的即买即开即用,IaaS解决了承载应用所需计算资源的动态变化,而PaaS解决应用在全生命周期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更为基础的IaaS和PaaS。

二、公有云场景下隔离原则失效,纵深防御是必然趋势。

公有云的典型场景是多租户共享,但和传统IT架构相比,原来的可信边界彻底被打破了,威胁可能直接来自于相邻租户。当然聪明的人们在小心翼翼的设计,防止虚机逃逸、防止租户间网络监听、防止每个单点功能上的漏洞,但是例外情况总是会有的。

在典型开源IaaS平台-OpenStack应用场景中,很多租户通过Hypervisor(虚拟机监视器)共享同一个物理操作系统的计算资源,在一张共享的二层网络上实现网络的区隔。以OpenStack的G版本为例,攻击者一旦通过某0day漏洞实现虚拟逃逸到宿主机(即OpenStack中的Nova节点),攻击者就可以读取这台宿主机上所有虚拟机的内存,从而可以控制这台宿主机上的所有虚拟机。同时更致命的是,整个OpenStack节点间通讯的API

默认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从这台宿主机与集群消息队列交互,进而集群消息队列会被攻击者控制,最终一举端掉整个OpenStack集群。

接着说PaaS,主流PaaS普遍采用进程隔离的container技术(例如Linux内核中的lxc),这种技术的安全成熟度还不如Hypervisor,攻击原理同上述OpenStack,这里暂不展开。从功能上,主流PaaS一般针对应用的源代码管理、持续集成、部署、运维做自动化处理,而从安全角度看这意味着可信边界的弱化,比如说一旦持续集成这个节点被攻击者控制,后续的部署、生产环境运维都会直接暴露给攻击者。因此,云的快速和自动化在这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存在漏洞,危害的发生同样很快。

再说大数据,安全圈有种说法,“大数据时代最先受益的是骇客”。以前还要逐个攻破,现在数据集中了,直接可以一锅端了。集中化的大量数据,带着N个副本存储在不同的IDC,在大量的分布式节点上计算着,数据的所有者如何确保自己的数据是安全的?大数据加上公有云,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将会成为骇客们的盛宴。

因此从信息安全自身发展来看,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以下简称DiD)是经典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在新IT架构变革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原有的可信边界日益削弱、攻击平面也在增多,过去的单层防御(Single Layer Defense)已经难以维系,而纵深防御体系能大大增强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纵深防御两个主要特性是【观点来自@phreaker】:

1. 多点联动防御。在过去的安全体系,每个安全节点各自为战,没有实质性的联动。而如果这些安全环节能协同作战、互补不足,则会带来更好的防御效果。例如FireWall、IDS/IPS、WAF、UTM、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等之间的有机联动,可以更加准确的锁定入侵者。

2. 入侵容忍技术(Intrusion Tolerance Technology)。以OpenStack为例,我们假设虚拟逃逸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即使攻击者控制了某台Nova节点,我们会通过安全设计手段避免攻击者进一步攻击OpenStack消息队列,或攻击这台Nova的其他虚机。

现状信息安全产业,普遍是单层防御,而非纵深防御,其中一个原因由于安全厂商的分散割据化造成的,例如FireWall、IDS/IPS、WAF、UTM、SIEM、PKI(公钥基础设施)、SSL网关、代码审计、终端安全、加密机等不同厂商,同时这种安全厂商的分散割据化现状也会阻碍纵深防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把分散割据的各安全厂商的能力有效整合形成联动,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也许接下来要探讨的软件定义信息安全会是一个手段。

三、安全设备的封闭化阻碍了安全发展,未来安全设备的开放化是趋势。

在过去的许多年,传统安全厂商呈现了封闭化特征。虽然设计了大量安全软件,例如FirwWall 中的规则实现、IDS中的业务逻辑,但这些软件并不是为用户设计的,而是被安全厂商写死

在安全硬件设备中、作为软硬件捆绑的一体化对外服务。这样导致了用户无法灵活的利用安全软件来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做深入结合,例如针对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流量清洗。同时传统安全厂商的这种封闭性,也阻碍了各个安全设备之间联动整合,进而难以形成联动防御。

封闭化的安全设备,从某种意义上维护了传统安全厂商的利益,但是却损害了用户的利益。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未来安全设备的开放化、可编程化很可能是个趋势,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oftware Defined Infomation Security,以下简称SDIS)这个概念正是为用户的这种诉求而生。SDIS强调安全硬件设备的可编程化,这样使得用户可以灵活的把安全硬件设备和应用场景化、深入结合、联动防御。所谓Software Defined,不仅是应用软件与安全设备的API级互动,更重要的是各安全设备之间、或纵深防御大脑系统与安全设备之间的API 级联动,这样才能有效的构建纵深防御。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SDIS为构建纵深防御体系提供了可能。而从应用软件威胁的角度看,新的攻击方式是更加高级、上层的方式。例如针对某电商网站高价值商品的恶意下单攻击,具体做法是网站一搞促销,攻击者就用注册好的账号抢光高价值商品、但却延迟支付,对付这种攻击方式的一种解决思路就是让应用软件的恶意下单检测模块与FireWall互动。

Software Defined的精髓在于打破了安全设备的生态封闭性,在尽量实现最小开放原则的同时,使得安全设备之间或安全设备与应用软件有效地互动以提升整体安全性,而非简单理解为增加了安全设备的风险敞口。事实上在传统安全设备的封闭生态下,如果违反了最小开放原则或存在其他缺陷,即使是一个不开放API的安全设备盒子也同样有可能存在漏洞。而SDIS恰恰是为了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而对个体安全设备做了必要的API开放。

SDIS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相比较而言,SSL网关、WAF、加密机是具体的技术),SDIS 是一种应用信息安全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架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落地为具体的架构设计。基于SDIS的设计理念,用户的意志最重要,传统安全设备厂商按照约定的SDIS规范(SDIS 规范由甲方联盟主导制定)提供细分领域的专业安全设备,同时市场上也会出现一些符合SDIS规范的白牌安全设备,用户通过API级的互动,深度整合这些安全设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了整体安全性。举个例子,实时采集环境中所有安全设备的日志,经过一个智能的大脑系统分析(例如Splunk),是可以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进而反馈给相关的安全设备。对用户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如果SDIS驱使安全设备开放了标准接口,进而会培养一批市场上的垂直领域的专业安全服务商、或白牌安全设备厂商,那么传统安全设备厂家再也不能大包大揽了,用户从此不再被安全设备厂家绑架。

如果对比流行的网络技术-SDN(软件定义网络),SDIS技术架构也许会有如下模块:SDIS 南向接口(安全设备与大脑系统的API)、信息安全大脑系统(类似SDN的Controller)、SDIS北向接口(用户与大脑系统的接口或界面)。再从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DIS的概念命名来看,软件二字既可以是应用软件,也可以是纵深防御的大脑系统。

四、虚拟化技术和安全设备的结合,驱动了云上的安全设备虚拟化、混合化。

传统安全厂商有硬件化的偏好,尤其是在国内,安全厂商倾向于做成盒子形式销售,而非卖软件+服务。典型的做法是,某安全厂商研发一套安全软件,但把软件预装在一台2U的Linux 服务器上,再贴牌销售。除了加密机等几种特例,大多数的安全设备盒子并非特别针对硬件的定制或加速,其实就是把软件和硬件搭配在一起而已。

而到了云平台上,成千上万的多租户共享着相同的物理资源,这种安全硬件盒子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了。也许对一个传统安全从业人员来说,公有云是一个安全令人堪忧的事物,但现状是谁也无法阻挡公有云的蓬勃发展。因此在云平台上我们只能顺应这种潮流,对传统安全的硬件化进行必要的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安全软件从硬件盒子里搬出来放到云中,这就是安全设备虚拟化(Security Device Virtualization,以下简称SDV)。SDN是安全硬件的软化(例如Hypervisor化、或container化、或进程化),也即利用各种不同的虚拟化技术,借助云平台上标准的计算单元创造一个安全设备。

SDV带来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敏捷度、降低了成本、甚至提高了并发性能(比如利用scale out的横向扩展和云资源的弹性扩容)。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和硬件安全设备相比,SDV增加了攻击平面、降低了可信边界,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的设计SDV的整个技术架构、在全生命周期中谨慎管理虚拟化安全设备,以避免带来新的威胁。

事实上,云平台上的SDV也是一个被迫的选择,举个例子,假如如果没有SDV,整个云平台使用一台高性能硬件WAF去一刀切式的防护云端的一万个网站,针对不同业务的网站很难有效的定制规则,无疑是形同裸奔。与其裸奔,倒还不如有虚拟化的WAF实例针对不同业务的网站做有针对性的防护。当然在某些场景下,我们可以把传统硬件安全设备和虚拟化安全设备做一个混合部署,把安全性和经济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五、DiD、SDIS、SDV三者是正交的,融合设计后能能形成完整的安全体系。

在云平台上,纵深防御(DiD)、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DIS)、安全设备虚拟化(SDV)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正交的,又相互发生联系。如下图所示:

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DIS)和安全设备虚拟化(SDV)容易混为一谈,因此我们再做个进一步分析。SDIS强调安全设备的打破封闭性、提高可编程性,同时尽量收紧安全边界(例如API最小开放、API调用有身份认证),SDIS强调各安全设备之间、或应用与安全设备的互动,以形成防护效果最大化。而SDV是从硬件虚拟化的角度来看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在云平台上构建一个安全防御单元,达到快捷、省钱、高性能的目的。

因此如果一个硬件安全设备本身有针对应用的API,那它也可以实现SDIS。反之即使一个安全防御单元并没有向应用开放API,这个安全防御单元也仍然可以用虚拟化的方式构建(例如hypervisor 虚拟机、container容器、或一个进程)。为了进一步证明SDV与SDIS 是正交的,罗列出以下4种可能组合:

1)非SDV(硬件安全设备)+非SDIS(不向应用开放API):信息安全传统架构;

2)非SDV(硬件安全设备)+SDIS(向应用开放API):安全厂商的硬件安全设备向应用开放编程API;

3)SDV(虚拟化的安全设备)+非SDIS(不向应用开放API):仅仅把安全厂商的硬软件用虚拟化技术实现;

4)SDV(虚拟化的安全设备)+SDIS(向应用开放API):安全厂商的安全设备是虚拟化的,同时也对应用开放了编程API;

六、SDIS和SDV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及应对。

必须严肃正视的一点是,虽然SDIS和SDV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增加了攻击平面,例如针对安全设备开放API的攻击、针对虚拟化安全设备的Hypervisor层的攻击。因此我们要谨慎设计并把握三个原则:

1)收紧攻击平面。例如大脑系统和安全设备的API互动,设计一个身份验证机制,防止其他节点或恶意应用仿冒成大脑系统给安全设备发指令。

2)入侵容忍技术(Intrusion Tolerance Technology)。例如安全设备API开放最小化,同时针对敏感API的恶意调用行为有检测和报警模块,这样万一大脑系统也被攻击者控制,我们也留有一个应急处理机制。

3)对敏感业务强制人工审核。例如大脑系统经过分析认为某安全设备策略应当调整,接下来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员人工确认这个策略调整。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半自动化。

事实上绝对意义上的安全也许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上述三个原则想方设法增大攻击成本,最终使得攻击者在权衡攻击成本和窃取信息价值后选择放弃。

综上所述,在传统IT架构发展到云架构的今天,传统信息安全的分散割据化、对应用的封闭化、硬件盒子化已不再适合新一代应用的需求了。信息安全和应用的关系亟待一场变革,从变革的目标看,信息安全与应用的跨界融合是主流方向,安全最终一定是由业务和应用驱动的。而这种安全和应用的跨界融合,催生了信息安全三个维度的发展方向:信息安全自身发展的纵深防御(DiD)、由应用与信息安全二者融合驱动的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DIS)、由虚拟化技术和信息安全二者结合驱动的安全设备虚拟化(SDV)。信息安全在这三个维度演化出来的新技术融合以后,能否形成一套更安全、敏捷、经济的下一代云平台安全体系?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习题一: 1-1 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答:从狭义角度: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系统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角度:凡是涉及计算机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软件本身的“后门”、软件的漏洞。 例子:有些软件会捆绑另一些软件安装。 1-9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安全立法:计算机网络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国际联网管理、商用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安全产品检测与销售; 安全技术: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管理:包括从人事资源管理到资产物业管理,从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到人事考核鉴定制度,从动态运行机制到日常工作规范、岗位责任制度等多方面。习题二 2-1简述物理安全的定义、目的与内容。 答:定义:实体安全又叫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免遭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破坏的措施和过程。实体安全主要考虑的问题是环境、场地和设备的安全以及实体访问控制和应急处理计划等。实体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环境、场地、设备和人员等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目的:实体安全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设施免受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犯罪行为的破坏;确保系统

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把有害的攻击隔离。 内容:实体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安全、电磁防护、物理隔离以及安全管理。 2-2计算机房场地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答:1、为保证物理安全,应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实体访问进行控制,即对内部或外部人员出入工作场所进行限制。 2、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考虑减少无关人员进入机房的机会。 3、所有进出计算机机房的人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控制的地点。 2-3简述机房的三度要求。 答:温度:机房温度一般控制在18℃~20℃,即(20±2)℃。温度过低会导致硬盘无法启动,过高会使元器件性能发生变化,耐压降低,导致不能工作。 湿度:机房内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40%~60%为好,即(50±10)%。湿度控制与温度控制最好都与空调联系在一起,由空调系统集中控制。机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显示仪,随时观察、监测。 洁净度:清洁度要求机房尘埃颗粒直径小于0.5μm,平均每升空气含尘量小于1万颗。 2-4机房内应采取哪些防静电措施?常用的电源保护装置有哪些? 答:防电措施:采用乙烯材料装修,避免使用挂毯、地毯等吸尘、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常用的电源保护装置有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硅雪崩二极管、气体放电管、滤波器、电压调整变压器和不间断电源等。 2-7简述电磁干扰的分类及危害。 答:电磁干扰的分类:传导干扰、辐射干扰 危害:计算机电磁辐射的危害、外部电磁场对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影响。 2-9简述物理隔离的安全要求。 答:1、在物理传导上使内外网络隔断,确保外部网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侵入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网。

信息安全定义 信息保密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1.1 信息保密工作要求 1.1.1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 1.1.2 国家秘密事项有抽象事项和具体事项之分。保密范围的规定中所列举的事项,属于抽象的国家秘密事项,机关、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并按照定密程序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属于具体的国家秘密事项。 1.1.3 国家秘密的秘级是指国家秘密的级别等级,《保密法》将我国的国家秘密规定为三个等级,即“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公开或泄漏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是重要的国家秘密,公开或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级”是一般的国家秘密,公开或泄漏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1.1.4 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由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在对该事项确定密级的同时确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 1.1.5 国家秘密是属于禁止公开的信息,审查的基本依据是保密法律法规。保密范围的规定是判断拟公开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的直接依据。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范围有基本范围和具体范围之分。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保密法》已作明确规定。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的直接依据。 1.1.6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括两大类:非专利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1.7 技术信息包括:产品材料的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经营信息包括:企业及其他权利人对生产经营的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 1.1.8 个人隐私一般是指与特定个人有关的,本人主观上不愿意或者不便告诉他人的,一旦公开披露,会给当事人的名誉、信誉、社会形象或者工作、生活、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的信息。如疾病情况、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债务情况、家庭矛盾、不愉快的经历等。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个人隐私信息一般不得公开。 1.1.9 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保密,在公开的科学技术交流合作中,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讲学、进修、考察、合作研究,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尽管现在这个词很火,但是真正对它有个正确认识的人并不多。事实上要正确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不容易,困难在于要形成一个足够去全面而有效的定义。通常的感觉下,安全就是"避免冒险和危险"。在计算机科学中,安全就是防止: 未授权的使用者访问信息 未授权而试图破坏或更改信息 这可以重述为"安全就是一个系统保护信息和系统资源相应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能力"。注意第二个定义的范围包括系统资源,即CPU、硬盘、程序以及其他信息。 在电信行业中,网络安全的含义包括:关键设备的可靠性;网络结构、路由的安全性;具有网络监控、分析和自动响应的功能;确保网络安全相关的参数正常;能够保护电信网络的公开服务器(如拨号接入服务器等)以及网络数据的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其关键是在满足电信网络要求,不影响网络效率的同时保障其安全性。 电信行业的具体网络应用(结合典型案例) 电信整个网络在技术上定位为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以IP为主要通信协议。所以我们在选用安防产品时必须要达到电信网络的要求。如防火墙必须满足各种路由协议,QOS的保证、MPLS技术的实现、速率的要求、冗余等多种要求。这些都是电信运营商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电信网络是提供信道的,所以IP优化尤其重要,至少包括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网络结构的IP优化。网络体系结构以IP为设计基础,体现在网络层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可以减少对传统传输体系的依赖。 IP路由协议的优化。 IP包转发的优化。适合大型、高速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的特征,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转发机制。 带宽优化。在合理的QoS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纤的带宽。 稳定性优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光传输在故障恢复方面快速切换的能力,快速恢复网络连接,避免路由表颤动引起的整网震荡,提供符合高速宽带网络要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从骨干层网络承载能力,可靠性,QoS,扩展性,网络互联,通信协议,网管,安全,多业务支持等方面论述某省移动互联网工程的技术要求。 骨干层网络承载能力

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方案(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方案(标 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方案(标准版) 一、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 1、安全带(20条) 2、安全帽(200项) 3、安全密目网:ML-1.5×6(250片) 4、安全防护标志牌(全套) 5、对讲机(6部) 6、漏电保护器250A100A63A40A250A20A(24个) 7、隔离开关250A(3个)60A(21个) 8、安全平网P-3×6(200片) 9、以上用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方可购置入库使用。 二、基坑防护

1、基坑开挖应使用验收合格的机械作业,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 2、挖掘机应在边坡稳定处作业,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3、夜间施工要设置镝灯照明,施工中工厂,安全员必须监视检查,必现隐患及时排除后方能作业。 4、基坑挖后必须把周边壁土进行支护并要牢固,坑边上离1.5m 设置栏杆几安全网四周维护,以防人坠落坑内。 三、“三宝”“四口”“临边”的防护 1、“三宝”用品购置时必须进行验收并有安检合格证 2、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作业必须戴安全帽,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场。 3、“四口”:1.出入口:搭设钢管式防护棚,棚长为距外侧6m。棚宽4m,顶铺5cm厚木版,两侧用密目网封闭;2.楼梯口:在每施工层楼梯口采用安全网遮盖,四周设可移动钢管式防护拦。3.电梯口:洞口周边采用钢管密目网围护,洞口顶设脚手板。4.预留洞口:对于15cm×15cm以上洞口,采用统一制作的木制盖板遮盖,用砂架固定。

基于OwnShip-Proof模型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集群故障安全恢复方法

13 基于OwnShip-Proof 模型的软件定义 网络控制器集群故障安全恢复方法 武泽慧1,2,魏强1,2 (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2.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控制平面负责软件定义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是软件定义网络的核心。当前针对控 制平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能和稳定性提升,以及控制器的安全性方面,针对控制平面故障恢 复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未见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OwnShip-Proof 模型的故障安全恢复 方法,在故障恢复过程前构建哈希树存储对应备份资源,故障恢复过程中使用哈希树完成快速 身份校验,实现了控制器与备份资源所有权的安全认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 控制平面备份文件的存储空间,也可以有效阻断攻击者利用故障恢复实施信息窃取的攻击行为。 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随着备份文件的增大,二者的性能差异逐渐减小。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安全;故障恢复;控制器集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122(2016)12-0013-06 中文引用格式: 武泽慧,魏强. 基于OwnShip-Proof 模型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集群故障安全恢复方法 [J]. 信息网络安全,2016(12):13-18. 英文引用格式:WU Zehui, WEI Qiang. A Secure Fault Recovery Approach Using OwnShip-Proof Model for Controller Cluster of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J]. Netinfo Security, 2016 (12) : 13-18. A Secure Fault Recovery Approach Using OwnShip-Proof Model for Controller Cluster of Software De ? ned Networks WU Zehui 1,2, WEI Qiang 1,2 (1. Institute of Cyber Security,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hematical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Comput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 Abstract: Control plane is the core of software de ? ned network,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urrent research focus on the performance, the stability, and the security of controllers, while take no attention on the security of fault recovery progress, by which the attackers could pretend to be a controller and obtain the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from the backups of control plane. We propose a secure recovery approach based on OwnShip-Proof model to address this threat. Our method employs hash tree to map one backup ? le with different controllers before backup and recovery procedure, and during the recovery, the controller should provide the solution of the challenge generated through OwnShip-Proof model by the server that stored the backup ? le. Then the server verify the solution and decide to recovery or not.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is able to decrease the memory space used to store the backup ? le and defense the attackers from the forged recovery attack.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method,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the two methods would narrow dow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ize of the backup ? le. Key words: SDN; cyber security; fault recovery; controller cluster 收稿日期: 2016-11-15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2012AA012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515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1402526]作者简介: 武泽慧(1988—),男,安徽,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魏强(1979—),男,江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通信作者: 武泽慧wuzehui2010@https://www.360docs.net/doc/7c13282831.html, doi :10.3969/j.issn.1671-1122.2016.12.003万方数据

信息安全概念

信息安全: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PDRR:一种网络安全模型,把信息的安全保护作为基础,将保护视为活动过程,要用检测手段来发现安全漏洞,及时更正、同事采用相应的措施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是信息的安全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缓冲区溢出漏洞:溢出漏洞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可更正性缺陷,在程序执行的时候在缓冲区执行的错误代码。 注入攻击:相当大一部分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某些他想得知的数据。 社会工程学:是一种通过对受害者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和贪婪等心里特点进行诸如欺骗、伤害等危害手段,取得自身利益的手法。 ARP欺骗: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通过伪造ARP与IP的信息或对应关系实现。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已有的关键数据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 ISC2安全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 访问控制:在保障授权用户能获取所需资源的同时拒绝非授权用户的安全机制。 ACL:访问控制表,他在一个客体上附加一个主体明细表,表示各个主体对该客体的访问权限。 数字签名:信息发送者使用公开密钥算法技术,产生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 信息摘要:消息摘要算法的主要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被解密,只有输入相同的明文数据经过相同的消息摘要算法才能得到相同的密文。 DMZ:隔离区,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的访问用户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 VPN隧道:是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7558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备 1.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在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按标准规定的“三同时”原则,配备必要的除尘、通风、隔热、降温、降噪、减振、消防以及防护栏、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2.安全环境管理主管部门、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安全保卫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重大隐患整改计划时,应根据需要增设、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网络安全操作规程

网络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我司网站及网络畅通,安全运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特制定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一、在公司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贯彻公安部门和省、市相关部门关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网络突然发生中断,如停电、线路故障、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 2、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公司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单位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三、设置网络应急小组,组长由单位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技术部门人员组

成。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设置网络运行维护小组,成员由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确保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 四、加强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信息发布服务,必须落实责任人,实行先审后发,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五、信息部对公司网络实施24 小时值班责任制,开通值班电话,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电信部门和当地公安单位的热线联系。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应急小组及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报告。 六、加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运行维护小组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触犯国家网络管理条例的网络信息,对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做到: (1) 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在发现后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领导或部门报告。 (2) 保护现场,立即与网络隔离,防止影响扩大。 (3) 及时取证,分析、查找原因。 (4) 消除有害信息,防止进一步传播,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5) 在处置有害信息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保留、贮存、散布、传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办 法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办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所属安全、环 保、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以下简称安全防护设备)的 管理,防止生产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使职业病危害因 素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 相关法律法规、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厂《设备管理 实施细则》,结合工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防护设备是指:配置在作业环境中或生产 设备上起保障人员、设备安全、环保、职业危害防护作用 的所有装置和设备。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厂属各单位。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生产运行部动力站负责全厂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安装调试及维修等工作,建立完善管理台帐,与安全环保质量部共同负责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实际配置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更新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五条安全环保质量部、研究所负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工厂存在安全、环保、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规划配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负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调研及选型。按照国家规定应定期进行校准、检验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由安全环保质量部负责按规定联系具备资质单位进行校准、检验,并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其中按规定应当定期进行校准、检验的配电房项目、防雷击防护设施,由生产运行部动力站负责送检及台帐管理。 第六条物资公司按照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选型要求,负责组织招标办对安全防护设备供货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

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安全和可靠性分析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3282831.html, 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安全和可靠性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周梅 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软件定义网络(SDN)近几年来受到非常大的关注,其关键特点是网络可见性和网络设备可编程性。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认为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SDNS设计。作为这个方向的第一步,我们描述了几个可能威胁到SDN漏洞利用的威胁向量。然后,勾勒出一个安全可靠的SDN控制平台的设计,并通过对现有工作的分类,提出了一组未来研究方向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安全和可靠性;对策 1 引言 对金融机构、能源设施、政府单位和研究机构的网络攻击正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机构最关切的问题之一。不同的安全事件已经显示出其威胁的持久性。换句话说,这些攻击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广泛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重大而令人关注的问题。执行这些攻击的最常见手段之一是通过网络,无论是因特网还是局域网。它可以用来作为用于攻击的传输基础设施或是作为增强武器扩大攻击的影响。例如,高带宽网络可用于发起大规模攻击,即使攻击者在其处所只有一个低带宽网络连接。鉴于网络攻击的危险和数字威胁现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SDN里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尽管软件定义网络的研究和实验由一些商业的参与者进行,商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专家认为,安全性和可靠性是SDN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大量云计算的出现及其对网络的强烈期望,互联网路由器的可用性称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如果要成为联网应用的主要支柱,就必须在SDN控制平台上实现高可靠性。 2 SDN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近期的SDN文献中已经提出了多样化的安全和可靠性的建议。大多数利用SDN来改善对安全系统和网络需要的服务,如策略执行(例如,访问控制和防火墙)、DoS攻击检测和缓解、随机主机突变(即随机突变地改变终端主机的IP地址来打破攻击者关于静态IP地址假设,这是常见的情况)、细粒度地安全检查云基础设施的监控(即自动分析和迂回由专门的网络安全设备进一步检查嫌疑流量,如深度数据包检测系统)、流量异常检测、基于流的细粒度网络访问控制以及针对个人移动应用[等的细粒度策略执行。其他说明都基于OpenFlow的网络问题,如流规则优先级、安全服务组合、防止流量过载的保护以及防止恶意管理员的保护。 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SDN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另一个是提高SDN本身的安全。到目前为止,重点一直是后者。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doc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第3章实例 3.1 网络信息应用中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 结束语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是应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国防、电信、银行、广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那时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正因为网络应用的如此广泛,又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网络能否经历考验的关键,如果安全性不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网络信息交流现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信息安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网络信息的发展,组成,与安全问题的危害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摘要

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课题进行展开说明,特别针对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的组成以及网络的主要用途。第2章对网络安全做一个概述。第3章简单探讨一下字符过滤不严而引发的网络信息威胁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其发展历史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50-60年代,出现了以批处理为运行特征的主机系统和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60-7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主机运行分时操作系统,主机和主机之间、主机和远程终端之间通过前置机通信。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开发的ARPA网投入使用,计算机网处于兴起时期。 70-80年代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阶段,网络开始商品化和实用化,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相促进,结合更加紧密。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和应用十分广泛。 进入90年代后,局域网成为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基本单元。网络间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迅速崛起的Internet是人们向往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从它目前发展的广度和应用的深度来看,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21世纪的到来,Internet必将在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其发展经历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三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 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终端间的通信,主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分散的终端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

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 什么就是网络安全呢?网络安全的定义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因此,所谓网络安全就就是指基于网络的互联互通与运作而涉及的物理线路与连接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服务的安全与人员管理的安全等几个方面。但总的说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就是由数据的安全性、通信的安全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三部分组成。 一、产生网络安全的问题的几个因素 1、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滞后于信息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就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就是这些投入对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来说,进展不大,有的还在延续第一代产品的安全技术,以Cisco的路由器为例,其低端路由产品从Cisco2500系列到7500系列,其密码加密算法基本一致,仅仅就是将数据吞吐能力及数据交换速率提高数倍。还有IPS防御系统等,考虑到经济预算、实际要求等并未采用安全性能最好的产品,从而在硬件条件上落后于网络黑客技术的更新。 2、操作系统及IT业务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来自Internet的邮件夹带的病毒及Web 浏览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ActiveX控件 目前流行的许多操作系统均存在网络安全漏洞,还有许多数据库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等都存在系统漏洞,这些漏洞都能为黑客侵入系统所用。而来自外部网络的病毒邮件及web恶意插件主要就是就是伪装官方邮件或者网站,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自己繁殖与传播的载体及工具。企业很多计算机用户并不太懂电脑的安全使用,安全意识缺乏,计算机系统漏洞不及时修复,计算机密码不经常修改且未符合策略要求,下班后未关闭计算机,这都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 3、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以及物理环境安全威胁 来自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特别就是一些安装了防火墙的网络系统,对内部网用户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再强大的入侵防御系统对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都就是无可奈何的。 4、缺乏有效的手段监视、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完整准确的安全评估就是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基础。它对现有或将要构建的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性能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估,并保障将要实施的安全策略技术上的可实现性、经济上的可行性与组织上的可执行性。网络安全评估分析就就是对网络进

一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

一、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 1.1 脚手架防护做法 1、脚手架使用Φ48钢管扎设,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密目安全网应用符合要求的棕绳、尼龙绳或18#以上金属丝绑扎在脚手架内侧,绷紧绑牢。 2、架体内必须设首层安全平网,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米设层间安全平网,操作层满铺脚手板下设随层安全平网。自顶层往下计,宜每隔12米满铺一层脚手板。脚手板、平网、立网不得随意拆除。 3、附着式(整体提升式)脚手架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架体底层的脚手板必须铺设严密,且应用平网及密目安全网兜底。应设置架体升降时底脚手板可折起的翻板构造,保持架体底层脚手板与建筑物表面在升降和正常使用中的间隙,防止物料坠落。 4、脚手架上应设置方便施工人员作业上下的斜道。 5、脚手架杆件必须涂黄色漆,防护栏杆涂红白相间警示色。 1.2施工现场安全通道、木工棚、搅拌机、砂浆机、分配电箱防护棚采用工具式做法。具体做法如下: 1、工具式安全通道:规格6×2×3m,采用4根Φ100无缝钢管作为立柱;2道由2榀桁架梁组成的支撑系统通过法兰盘使用螺栓与钢

管立柱进行固定;上部铺设单层50mm厚木板或双层25mm木板、竹笆、竹胶板作为防雨防砸防护;下部两侧采用钢筋焊接1200mm 高防护栏杆进行封闭,也可采用竹胶板全封闭;正立面上挂400mm 高有关警示标志,两侧各400mm书写企业经营理念。 2、工具式木工棚:规格6×6×3m,采用6根Φ100无缝钢管作为立柱;3道由2榀桁架梁组成的支撑系统通过法兰盘使用螺栓与钢管立柱进行固定;上部铺设50mm厚木板作为防雨防砸防护。(如设备较大,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尺寸) 3、工具式搅拌机、砂浆机安全防护棚:规格3×3×3m,采用4根Φ100无缝钢管作为立柱;2道桁架梁支撑系统通过法兰盘使用螺栓与钢管立柱进行固定;上部铺设50mm厚木板作为防雨防砸防护。 4、工具式分配电箱防护棚:规格2.4×2.0×2.2m。采用直径不小于Φ22的钢筋作为骨架;直径不小于Φ14的钢筋作为栅栏;所有组件钢筋均采用电焊焊接,各围栏组件通过螺栓牢固连接;上部铺设能够达到防雨防砸要求的材料作为防护。 以上四种工具式安全防护棚均采用预制“T”型砼墩作为立柱基础,预埋法兰盘铁件用于固定钢管立柱,当土质强度较差时,要加设砼承台进行加固。 所有安全防护棚上方均按统一要求作成100mm红白相间警示色带,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包括各类程序文件、数据文件、资料文件、数据库文件,甚至硬件系统的品牌、结构、指令系统等都属于信息。 信息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特殊性在于:无限的可重复性和易修改性。 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综合来说,就是要保障信息的有效性,使信息避免遭受一系列威胁,保证业务的持续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1.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 (1)保密性。是指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确保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信息的加密解密;划分信息的密级,为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不同权限用户访问的对象进行访问控制;防止硬件辐射泄露、网络截获和窃听等。 (2)完整性。是指对抗对手的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即保证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不被修改、破坏及丢失。完整性可通过对信息完整性进行检验、对信息交换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以及对系统功能正确性进行确认来实现。该过程可通过密码技术来完成。 (3)可用性。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为受授者所使用,确保合法用户可访问并按要求的特性使用信息及信息系统,即当需要时能存取所需信息,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而造成系统拒绝服务。维护或恢复信息可用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对计算机和指定数据文件的存取进行严格控制,进行系统备份和可信恢复,探测攻击及应急处理等。 (4)不可否认性。是保证信息的发送者无法否认已发出的信息,信息的接收者无法否认已经接收的信息。例如,保证曾经发出过数据或信号的发方事后不能否认。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来确保信息提供者无法否认自己的行为。 2.信息安全的组成 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系统安全:一般采用防火墙、防病毒及其他安全防范技术等措施,是属于被动型的安全措施。 数据安全:则主要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主动的安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不可否认与抵赖、双向身份认证等技术。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 范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0257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规范 Site safety protection facilit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在火电工施工现场上,班组工人经常接触的或经常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有:防护栏杆、孔洞盖板、安全网、速差自控器、安全自锁器、手扶水平安全绳等。要求每个作业者都会使用,并会检查和维护,任何人不得擅自损坏或拆除。 一、防护栏杆 施工现场上的任何部位,当作业人员的作业边沿无围护设施,使人或物有各种坠落可能的高处作业均属于临边作业。对于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以设置防护栏杆为主。 (1)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栏杆制作要统一标准,色标要醒目,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2)栏杆材料表面光滑,无破损,无毛刺,无变形。 3)栏杆高度为1.O5m,设上、下道横杆,立杆间距不大

于2m,并在下部设置18cm高的挡脚板。 (2)楼板、平台、走台、屋面等临边部位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3)大的预留孔洞,大的吊装口,井口的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4)楼梯、电梯各层出人口处的通道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二、孔洞盘板 由于工艺、设备和施工的需要,建筑物或机筑物上,常会出现各种预留洞口、通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井口,作业人员在其附近工作,称为洞口作业。在深度为2m及2m 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某坑及管道孔洞边沿上的施工作业也是洞口作业。 对于洞口作业的防护,一般以孔洞盖板为主。 在各种预留洞口,桩孔上口,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回填土的坑槽,人孔、天窗等处,应设置稳固的盖板。孔洞盖板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盖板的上表面要有醒目的红、白颜色标志(红白道); (2)盖板底下应有不少于四点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孔洞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主要是得益于因特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特征。然而,正是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因特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本章介绍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即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保密技术和签名与认证技术,以及有关网络安全威胁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6.1.,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有如下几类。 (1)窃听。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输的数据,如搭线窃听、安装通信监视器和读取网上的信息等。网络体系结构允许监视器接收网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帧而不考虑帧的传输目标地址,这种特性使得偷听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很容易而且不易发现。 (2)假冒。当一个实体假扮成另一个实体进行网络活动时就发生了假冒。

(3)重放。重复一份报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4)流量分析。通过对网上信息流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网上传输的有用信息,例如有无传输、传输的数量、方向和频率等。由于报头信息不能加密,所以即使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流量分析。 (5)数据完整性破坏。有意或无意地修改或破坏信息系统,或者在非授权和不能监测的方式下对数据进行修改。 (6)拒绝服务。当一个授权实体不能获得应有的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或紧急操作被延迟时,就发生了拒绝服务。 (7)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即与所定义的安全策略不一致的使用。 (8)陷门和特洛伊木马。通过替换系统合法程序,或者在合法程序里插入恶意代码,以实现非授权进程,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9)病毒。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依赖程度的增加,计算机病毒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严重威胁。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规定

1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保养、维修等管理职责、程序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 2 职责 2.1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组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大修、改造。 2.2 安全环境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3 安全保卫主管部门负责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的配置、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4 各设备设施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3 管理内容和方法 3.1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备 3.1.1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在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按标准规定的“三同时”原则,配备必要的除尘、通风、隔热、降温、降噪、减振、消防以及防护栏、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3.1.2 安全环境管理主管部门、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安全保卫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重大隐患整改计划时,应根据需要增设、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3.1.3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在确定、配置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时,应考虑安全技术方案,考虑本公司的财务、运行和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员工和相关方的意见,确保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的作用,以及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 3.1.4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在采购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时,应选择有相应资格的供货单位,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产品应有供货厂家的合格证书。3.1.5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监督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置、安装过程,确保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相关验收准则的要求,避免或减少安装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1.6 安装单位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安装、调试、正常运转后,应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3.1.7 设备管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对配备并投入运行的重要安全防护设备设 2 施建立设备档案,并按Q/SZ G55.30标准规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 3.1.8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需要,在危险作业、设备维修等特殊情况下,临时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常用的安全防护设施有: 3.1.8.1 防护屏(网):设置在距离危险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根据需要可以移动,主要适用于金属切削机床、砂轮机、电焊机、电气维修等处,可防止物体打击、机构伤害、触电、灼烫、其他伤害等,制造尺寸、放置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1.8.2 围栏、栏杆:固定在距离危险源一定距离的地面、扶梯、走台、工作台上,必要时临时设置在设备维修、高处作业等处,主要用于防止物体打击、机构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等,制造尺寸、放置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1.8.3 安全网:架设在高处作业的脚手架上,主要用于防止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等,安全网的强度、尺寸、架设距离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2 安全装置的配备 3.2.1 各类设备应根据其危险源配备必要的安全装置,与设备同时购置、安装、验收、投入使用。 3.2.2 隔离防护装置 3.2.2.1 机械设备上的运动部分应配备隔离防护装置,以保护人身安全。隔离防护装置有的装在机械设备上,如防护罩、隔离档板等,防止相关人员接触机械运动部分;有的置于机械设备周围一定距离,如防护屏、防护栅栏等,防止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2.2.2 防护罩、隔离档板等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布置合理,并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除了检修等情况外,一般不得随意拆下。 3.2.2.3 防护罩、隔离档板等与机械运动部分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防止相互接触、干扰机械运动、碰坏机械零件。 3.2.2.4 防护罩、隔离档板等的形状、位置应适当,不能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防护罩应表面光滑,不得有毛刺或尖锐棱角。 3.2.2.5 防护罩、隔离档板等的设置不应影响操作者的视线和正常工作,并便于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3.2.2.6 对于冲、剪、压机械和木工机械配置的防护罩、隔离档板等隔离防护装置,应按Q/SZ G59.27和Q/SZ G59.30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维护、检修。 3.2.3 联锁防护安全装置 3.2.3.1 各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