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危机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是指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经
济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失控、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日本经济遭遇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停滞不前、通缩压力增大、失业率飙升等严重后果的一段时间。

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
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大规模发放贷款和减税等措施,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1985年,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会议
协议,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这使得日本以更低的成本向全球倾销产品。

货币盈余不断增加,形成了大量没有价值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

为了应对泡沫破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放松的力度,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剧了经济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但在日本的政府观念里,“最重要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的是“救援”而非“整顿”政策。

想要通过也就是将不良
贷款变成股权或对赌协议将它们变成有价值的「产业」来摆脱问题,而没有靠着市场的力量去压倒那些不适宜生存的公司。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失业率攀升到了历史高位,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企业经营困难。

此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失误致使日本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实施的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加上管控不力、恶性数量庞大、解决方式简单粗暴、社会成本过高,这些都使得日本长期处于失速状态,债务增加,经济成长慢。

日本央行重复进出通缩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困境。

日本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是,政府应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监管与改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全球化进程,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第一部分: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

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 讨论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不得不讨论日本80.90年代房地产泡沫,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演进以及破灭之中的诸多因素是日本此次经融危机形成的最基本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房地产泡沫简单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和一组数据:房地产泡沫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

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

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与美国土地资产总额比较下面,我们来具体考察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破灭后对日本整个金融的影响,从而得出此次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

1.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价格在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度。

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土地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失败的货币政策。

由于过量的货币供给和极低的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泡沫于1985年开始。

自1985年10月22日广场协议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一致通过迫使日元升值38%),由于害怕因出口受挫而影响日本经济,日本财政部决定放宽货币供给。

过量投机资金云集不动产行业。

3.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房产开发公司斥巨资投资土地,银行对本不具备放款要求的企业大量借贷4. 80年代日本金融国际化和金融改革。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学习与借鉴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邢福俊 · 成 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之时,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

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区别。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诱发,而日本则主要是由于其国内金融体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所引起的。

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上存在的脆弱性,与日本的状况则十分相似。

因此,仔细分析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7年,日本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给日本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第11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日本骨干证券公司———丸庄证券等纷纷倒闭或破产,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不仅震撼了日本,也晃动了世界。

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引以为鉴。

一、内部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日本金融也一样。

我们只有找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才能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的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通过了解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全貌,我们认为,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不良债权严重。

据日本官方在1997年公布的数字,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而据日本的经济学家估计,最少为400万亿日元。

这就是说,官方的数字是大大低估了不良债权的数额,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

但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预测,都不能不说不良债权严重是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这么说一点也不算过分。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良债权严重是其发生的最直接的主要原因。

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以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就成为日本经济中最严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日本金融危机

日本金融危机

日本金融危机的始末?1985年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

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

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

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

由于没过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

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骰子日本的股票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

具体影响表现如下:?1.?签订广场协议后(提前知道协议内容的美国金融大亨可以提前用美元换取日元,取?得将来升值的最大空间),大量外资潜入日本,为了能够遇见的汇率利润——长期单方面的升值预期,一定会带动大量热钱进入大家认为升值的国家,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形成:热钱进入——货币升值——货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

——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元快速升值。

?2.?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3.?在日本政府和美国的压力和日元升值的情况下,日本出后企业收到巨大打击,利润?大幅下滑,出口企业的产能突然过剩,又引起其他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因为很多出口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生产,挤压以前国内的空间,必定让国内企业利润下滑)——日本制造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企业生产型投资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困难,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必定受到打击)?4.?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内需,大幅降低利率水平,给予房地产行业很多优惠政策。

热钱?大量进入房地产业,股票。

而开始抬高日本房屋价格,股票也不停上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利润下滑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赚钱效益显现,也大量涌入。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
的表现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日本。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因此对外贸易对它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这次经济大萧条是世界性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经济下降非常快。

1930年,日本的进出口数量分别比1929年下降了30%和32%,次年再次下降了57%和53%。

1929~1931年间,重要出口商品生丝、棉织品价格暴跌,数量锐减,出口数额减少44.6%,1932年减少62.5%。

以日本对华输出(不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输出)为例,1930年比战后最高年份1926年减少约40%。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考点: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1.危机: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80年代后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超过苏联)。

3.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易错微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加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例题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科技立国”政策B.利用美国的军事订货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80年代,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是A.日本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战后,西方经济出现“黄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D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

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

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

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

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

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日本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及应对

日本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及应对

日本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及应对日本的金融危机有以下制度性背景。

一是对银行不良贷款相关的信息公开的怀疑,二是包括破产手续在内的企业复兴制度的不完善,三是脆弱的经营基盘和扭曲的金融自由化之下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

因此,政府一边对银行监督系统的新体制进行完善,一边实施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对银行实施的严格的检查监督、企业复兴相关的制度与组织的完善、财政资金的投入等。

其结果是,虽然在2005年解决了不良贷款问题,也抑制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考虑到克服危机所付出的巨大成本,对银行信息披露和经营秩序的改革还是应该更早着手。

当下,中国没有重现1997年秋天日本的情形,但是我期待中国当局能前瞻性地推进综合性结构改革。

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基于我曾经在金融厅从事金融危机对应相关工作的经验,我想谈谈日本的金融危机的制度性背景和应对。

在日本进入90年代后,泡沫破裂,大量的不良贷款威胁着银行的经营。

最开始以为只是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丑闻,直到90年代后期才发现会对经济整体产生严重影响。

1997年秋天,不良贷款问题致命地恶化,产生了金融危机。

这是战后日本经济从未有过的惨状。

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因为资金链断裂陆续倒闭,全国很多银行存款流失,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交易大量消失。

政府宣布对银行包括存款在内的负债全部进行保护,缓解了挤兑的情况。

但是,担心自己资金链发生问题的银行回收了贷款,形成非常严重的信用收缩,令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我在此之前几年一直从事金融自由化等的制度改革,以此为契机开始了金融危机应对工作。

面对1997年的危机,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我则负责进行相关调整。

从当时的具体症状来看,人们越来越不信任银行的披露信息,特别是破产的金融机构中之前没有披露的问题逐步显露之后。

为了消除人们对银行披露信息的不信任,我们修改了银行法,并按国际标准强制披露不良资产的数额。

日本89年经济危机资料整合

日本89年经济危机资料整合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本经济危机讲解

日本经济危机讲解

废墟上的经济奇迹
• 成就: • 1、二战后摆脱因战败而带来的贫穷和饥
饿,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 2、从1966年到1986年的二十年,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战后政府民主改革,建立自主经济 制度; 2)实行农地改革; 3)落实教育方针; 4)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美国入侵朝鲜, 为日本经济重新起飞提供了机遇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当时称为大和 国,645年大化革新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19世 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二战 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 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以大和 民族为主。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 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 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 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银行信贷泡沫
股市、银行信贷、房地产三大要素,将日本经济推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使得日本在“经济起飞奇迹”的光环下愈发得意, 但是,经济虚高却使社会收入公平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迫 于灼热的经济现实,开始调整其经济政策,日本央行从1989年3 月起11个月内连续5次提高贴现率。然而,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 刺激了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始末
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第一章:日本金融危机的概述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了一场被誉为“失落的十年”的经济困境,这场困境被认为是由日本金融危机所引发的。

这场危机由三大主要因素所导致:过度信贷、资产泡沫和投资泡沫。

这场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深远,但也给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这场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第二章:过度信贷与监管缺失日本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过度信贷,这种过度信贷主要表现在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高容忍度和对借款人的宽松放贷。

这种高容忍度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极为恶劣,因为它鼓励了银行和借款人的激进风险行为,进而导致了资产泡沫。

但是,一方面,银行由于背负了太多的不良贷款,于是只能继续放贷,以求得更多的收益,进一步加剧了信贷的过度。

另一方面,日本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是监管不力。

他们未能实现对银行进行充分的监管。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要求银行采取更为谨慎的放贷政策。

同时,强化对银行的管理监管,防止他们出现类似于激进放贷的现象。

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监管不力对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都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章:资产泡沫与买方市场资产泡沫是日本金融危机的表面原因之一,资产价格如同一个气泡逐渐地膨胀起来后最终破裂,带来了一系列的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

这样的泡沫主要是由于过度信贷所引起的。

过度的信贷导致了资产价格和房价的飙升,形成了“买方市场”的过程。

这个市场,让银行对于自己的贷款风险做出了不准确的评估,并使得整个市场充斥着夸大的市场信号。

从教训和启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系统中,评估风险是至关重要的,评估标准要以实际市场参数为准,并要尽可能的将人为因素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要警惕资产价格泡沫的,采取合理的措施,纠正市场的偏见并坚守自底的原则。

因此强调对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社会保险和金融市场日本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社会保险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金融市场的状况可以对社会保险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曾经的日不落暗淡了……什么造成日本这么严重经济崩溃,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强大到可怕程度,日本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

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日本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的幻想的情绪之中,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日本人就会为自己的疯狂投机付出惨重的代价……熟悉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他是一定要经历波峰,波谷的。

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体会到了投机带来的无限的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90年代日本债务危机

90年代日本债务危机

日本金融业出现如此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 个方面:
1.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应变能力。
大和银行事件说明,日本的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 资金量,但是却不很熟悉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 而且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混乱、信息度透明度低、 违法的秘密交易盛行等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弊端。
2.严重的不良资产是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 的重要因素。
日本政府采取的对策
1.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加强监管的力度。 2. 借鉴和采用美国的做法,改组东京共同银行,以 解决金融机构破产问题。 3.运用金融手段刺激经济的增长。
总之,解决日本金融危机的办法就是使错综复 杂的金融体系提高透明度,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 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战后日本的金融制度、金融自由化、以及目前 所面临的金融危机,对于正在进行金融改革的 中国来说,有着许多令人深思的启示。 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 “对外透明,积极应变”
第八小组
90年代日本债务危机
——国际资本流劢与债务危机
二战之后 日本迅速从战败中复兴重建 借助大量高质量人才资源 具备优势的汇率 国内一系列产业复兴政策和先进的完备的经济管理模式 创造出有一个世界经济奇迹 世界银行排名前十位全部是日本银行 在最顶峰时曾达到吞并美国之势然 1995年 日本的金融界却相继发生数起恶性事件 给已经面临危机的日本银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动 特别是1995年“大和银行”事件
不良资产”是前些年日本“泡沫经济”时的产物。 “泡沫经济”崩溃后,金融机构贷出的大量款项, 有的因融资企业破产,或因经营不善,大部分无法 收回,形成了所谓的“不良资产”,消耗银行自有 资产。
日本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民族矛盾

日本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民族矛盾

日本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民族矛盾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期,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这场经济危机不仅是引发政治社会动荡的根源,也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1.日本经济危机的背景199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迎来了一场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1)泡沫经济破灭: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资本市场繁荣以及政府大力刺激经济,导致股权和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

1990年代初期,这两个市场崩盘,更使日本经济进入了一次严重的萧条期。

(2)财政严重赤字: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大量发行国债,导致国家债务攀升到危险的高度。

(3)银行不良资产:许多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高度杠杆化,在经济下滑后便面临着声誉受损,资产负债表严重不平的局面。

而政府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只得不断注入资金,其愈演愈烈。

2.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日本的经济危机不仅引发了对政府的批评指责,这种情绪也转化为了民族主义情绪,许多人开始将矛头指向了外国企业及其产品,开始提倡“买日本货”。

(1)对外国企业的攻击:2000年,波音公司曾一度在争得日本新干线的订单时失利。

这引起了不少日本人的愤怒,一些自称慰安妇和被灾难所打击的日本人就对波音进行了口诛笔伐。

之后,这种情绪更加恶化为「反韓感情」,表现为一些日本人在网络上发布攻击韩国政府的言论。

(2)对日本人员的歧视:日本经济危机同时也是缩减企业规模,大量裁员的时期。

就不乏因这点就日本人对外进行咆哮的情节。

(3)高涨的爱国情绪:许多日本人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自己的文化价值、历史等等,也出现了一些支持民族主义政府的运动。

3.引发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剧,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

(1)对韩国的攻击:在日本经济危机期间,有些日本人指责韩国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过多的份额,抵制韩国产品,拒绝应聘韩国员工。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52.1%和76. 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 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从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到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再到2008~2009年出现的次贷危机,经济危机伴随着人类历史上经济的发展从未被消除,也无法彻底完全的解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完成经济的腾飞,就必须逐步探索,从前人跌倒的过程中避免自己的再次受伤!日本同样作为一个东亚国家,中国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又很多的相似之处,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

尤其是日本八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学习!日本作为世界上的一个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也一直令全世界经济界,学术界所瞩目。

众所周知,日本是从战乱的废墟上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却足让各个国家惊叹,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池田内阁提出在十年内,使日本的国民收入翻一倍,这个目标,然而这个目标仅在七年内就已经达到了。

1970年的GNP是1960年的245%,而到了1973年则达到了301%,14年就实现了翻两番。

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也就用了几年时间就连续超过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

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曾经强大到似乎要买下整个美国的日本,在1990年的金融危机后,轰然倒塌,接下来十年的一蹶不振。

到底是什么让日本如此不堪一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追溯他的历史,来找出答案。

背景: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

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起因:房市投机和楼市圈钱投机这些热钱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随着日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住房需求猛增,对土地的需求也飞快地增长,需求促使土地价格猛涨,房价也猛涨。

于是,过剩的流动资金找到了出路,进行房市投机。

因此,土地的买卖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买了卖,再买,再卖.......举国大搞房地产的开发,各大城市都是一派建筑工地的红火场面,到处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景象随着日本企业战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上已经超过美国。

制造业的崛起,使得日本股市有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进入牛市,股价不断攀升。

而日本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单单是提高了公司及其领导的威望,而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

似乎再没有比通过股票来赚钱更容易的了。

使用贷款进行投机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行市上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利息费用。

这也诱使日本公司用公司资金和公司贷款去进行投机,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也因此被进一步抬高。

同时,公司在投机上获得的成功也增加了公司利润。

利润的增加会使人们买进更多的股票:景气一浪高过一浪。

而维持高股价的原因是,股价的下跌会损害到公司的威望并且对公司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危机:中国还要做“救世主”吗?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自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慷慨伸出援手买“债券”,救美国救欧洲救日本救世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

怎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日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依然深不见底,而且还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那么,中国真的能当“救世主”到“至死方休”吗?【1】财政状况不佳日本评级遭降恐“在劫难逃”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1年08月24日报道,穆迪对日本主权信用等级的3个月负面观察期“大限将至”,却遇日本首相即将易人。

8月23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对内阁官员表示,一旦日本国会在未来几天通过两份关键议案,他就将辞职。

此前一日,穆迪表示将就日本评级问题“很快作出决定”。

穆迪曾在5月31日将日本的“Aa2”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评估期为3个月。

分析人士称,日本评级遭降预计“在劫难逃”。

评级遭降几率增大穆迪发言人22日表示,无论日本即将进行的领导层更替结果如何,该机构均有可能会下调日本的评级。

目前,穆迪维持日本“Aa2”级的主权信用评级,该评级在穆迪信用评级等级中为第三档。

通常而言,如果评级机构将某一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但是其观察要素在改善之中,那么评级机构可以选择延长评估期。

不过,日本目前的经济表现和财政纪律未必能够提供支持。

日本财务省本月公布的数据称,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达到943.8万亿日元(约合12.2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据初步估计,日本最新的国家债务余额与GDP的比重或已达到224%,居发达国家之首。

另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日本政府2010年的财赤规模占GDP的比重为8.14%。

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标普给日本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为“AA-”,而惠誉给日本外币债务的评级为“Aa”,分别为两者信用评级等级标准中的第四位和第三位。

两机构还在今年4月底和5月底将日本当前评级前景定为“负面”。

这都表明日本的实际债务负担与财政赤字水平之高早已被市场熟知。

西班牙对外银行高级经济师夏乐表示,近来由于欧美债务问题暴露,日元成为了避险货币。

但如果日本评级遭降,那么原本流入该国的海外资金或出现部分回流,去寻找新的避险对象,导致日元走软。

另外,日本被降级会抬升该国发行国债的成本,进一步恶化其财政状况,不利于日本震后的财政刺激措施的实施和经济的复苏。

【2】面临巨额预算赤字日本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至Aa3据中新网2011年8月24日电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周三下调了对日本的主权债务评级。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日本已经是财政状况最为糟糕的工业国,评级下调给日本政界领导人带来更大的财政整顿压力。

穆迪表示,已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至Aa3,理由是日本政府面临巨额预算赤字,同时日本政府债务自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以来一直在不断累积。

调整之后,穆迪对日本的评级与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评级对日本的评级对等。

这两家评级机构对日本主权债务的评级均为AA-,评级展望为负面。

【3】标普再辩美债评级下调之因声称不会对欧盟手软据中广网2011年08月23日报道,自1988年以来,全球各经济体主权信用恶化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出现债务问题,…AAA‟评级比例在不断下降。

这种变化反映出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健康社会福利支出持续上升和缺乏更好的财政赤字解决方案的长期性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应当警惕。

” 8月22日,标准普尔董事总经理、全球主权政府和国际公共产业评级主管David Beers在北京称,标准普尔降级的出发点实际上与美国财长盖特纳观点一致,并强调不会因为“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带来巨大的市场波动”就对欧盟区手软。

8月5日,标准普尔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并对该长期评级的展望转为负面。

这一决定引发了市场的巨大波动,也招致了美国政府的不满。

David Beers 昨日指出,盖特纳日前在接受美国某财经电视台采访时,在对标准普尔下调评级进行批评的过程中提到了两点:一是国会两党有关债务期限旷日持久的辩论导致了政治分裂,二是长期而言,美国政府的公共财政状况仍不可持续。

“上述两点正是标准普尔作出降级决定的两个核心要点。

”David Beers说:“盖特纳可能不同意我们的结论和分析方法,但他的观点与我们实际上是一致的。

”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表示,“偿债能力与信用评级无关,美国可以偿还所有债务,因为它可以印更多的钱,所以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为零。

” David Beers表示,标准普尔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因为美联储没有办法来避免美国政府的违约。

“格林斯潘忽略了债务上限问题,如果债务上限不上调,按照法律,则不允许再借钱,政府就无法偿债,在这种情况下,违约的可能性就确实存在。

”David Beers说。

【4】卡扎菲发表讲话宣称将对抗“侵略”,不是胜利就是战死据中新网2011年8月24日电据路透社报道,路透社记者24日从利比亚发来消息说,al-Orouba电视台播放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最新讲话,卡扎菲在讲话中表示,撤离阿齐齐亚兵营是战术性动作,在对抗“侵略”斗争中,他要么胜利,要么战死。

报道还说,在北约64次空袭轰炸后,阿齐齐亚兵营已被夷为平地。

【5】网闻博评:美国“生病”全球“吃药”谁来埋单?作为美国公司的世界评级机构标普给美国主权信用“降级”,“降级”对象又对评级机构挥舞政府执法监管“大棒”,这出信用评级“双簧戏”,亦如美国总统与国会的“民主闹剧”,这场大戏的谜底现在已经开始浮出水面。

因为标普从美国头上开刀“以身作则”了,所以绝不会“对欧盟区手软”就顺理成章了。

而既然对美欧都“毫不手软”,日本主权信用遭降级,也就“在劫难逃”了。

穆迪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至Aa3,自然是“手起刀落”说到做到。

其实,欧洲与日本的“借债成瘾”,也是美国“负债经营”先进经验的流播感染,同时也是在不得不为美国“分摊账单”。

当然,除了日本和欧洲是美债的传统铁杆买家,美债市场上升起的最耀眼新星,自然非中国莫属。

中国现在不但连续卫冕着“美债冠军”,而且欧洲与日本也都纷至沓来伸手向中国求援。

就在中国慷慨“救世”之时,世界评级巨头会不会“背后捅刀子”,会不会对中国也一视同仁地“毫不手软”呢?据经济观察网2011年08月18日报道,惠誉(北京)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高级董事、在华首席银行分析师朱夏莲表示,“假如银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会出手相助,这或许会影响对中国政府的主权评级。

”由此可见,中国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

显然,各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与债务危机,并不是穆迪、标普和惠誉这世界信用评级三大巨头直接制造的,但往往是由它们最先点燃和引爆的。

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美元帝国”垄断专制,其“影子政府”还是在华尔街。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世界上就是这样被“看不见的手”在“计划管理”着。

那么,美债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危机,这场危机究竟有多严重呢?从最近接连发生在西方世界心脏地带的挪威枪击恐怖事件、英国骚乱和德国骚乱,我们就能感知到这场风暴源地的寒流。

至于如火如荼的“阿拉伯之春”和“印度二次革命”,只是西方向世界“派单”的“危机输入”反应。

譬如,此前的伊拉克战争和正在进行的利比亚战争,究竟是“民主革命”的“人民选择”?还是“丛林法则”的“西方侵略?恐怕“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并不能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

美欧及西方世界危机,阿拉伯世界和利比亚纷纷遭殃,这就是美国“生病”西方“催帐”的必然结果。

“美元帝国”的“货币殖民时代”,悦耳动听的“普世价值”布道背后,同样是“坚船利炮”的野蛮和血腥!那么,美欧及西方世界转嫁和“输出危机”,非洲和中东及南亚国家接连动荡“埋单”,中国就能安心做置身事外的看客吗?中国就不会继续遭受“催帐”的要挟吗?进而言之,中国不继续做“救世主”,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吗?问题是,在这个“货币殖民时代”,中国还有完全的“货币主权”吗?美联储量化宽松,人民币就得被动升值,包括所持美债在内的中国外汇储备就得缩水蒸发,中国就得被迫接受“通胀输入”,人民币就得被迫出现“外升内贬”,中国13亿人民就得被迫遭受双重乃至三重盘剥,难道这就是中国接轨市场经济“国际惯例”而获得的“民生福利”吗?而一旦美欧及西方世界继续“催帐”且变本加厉,中国又将会面临怎样的险境呢?所谓增强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最大的危机和忧患,正是在于中国为何要接轨这样的市场经济“国际惯例”?中国又该怎样脱离这个世界“资本丛林”的苦海呢?【6】鉴古往而知兴替,让历史告诉未来亦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在此前的《印度革命:民主为何跑不赢腐败》及《货币殖民:阿拉伯的春天故事》及《丛林游戏:“狼国”与“羊国”的战争》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回望来路,从“向钱看”争先富,到接轨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到形成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再到贫富两极分化和“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现在的美债危机和“输入性通胀”危机,我们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大蛋糕”,却原来并不定吃也不定用。

顶多,只算是给救美国救欧洲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大国”的贡献。

为何会这样呢?难道我们不正是从“向钱看”开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货币真当成了自己的财富吗?可到头来,自己真金白银的物质财富,却被“虚拟”给了西方富国,而自己仅仅只是落了一堆“看起来很美”的数字和不断贬值缩水的纸钞!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和“输入性通胀”危机,还看不到尽头。

与其说这是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倒不如说是“向钱看”的思维模式已经陷入绝境。

拜物拜金,反而失财。

自私自利,反倒自损自残。

拜金拜富,就得学习世界上最富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接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买办精英通过世界舆论大合唱,顺着中国人“向钱看”争先富的“求学”愿望,又循循善诱地给我们送来了“科技崇拜”、“市场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价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

这里面最核心的教义,还是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简称“市场经济”。

于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全球财富盛宴狂欢中,世界经济繁荣景气时,贫穷的中国人以血汗劳动供养美国和西方富国消费。

而当经济景气低迷危机海啸来临时,遭受“血汗钱”缩水蒸发和“输入性通胀”打击最惨重的,还是贫穷的中国人。

穷国供养富国,穷人供养富人,这究竟是哪门子的“国际惯例”和“普世价值”?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今天实现危机突围的出路,同样需要回归到历史的起点上再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