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高考议论文阅读1:国学的焦灼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②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③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
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④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今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卷(含答案)

今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A. 《生命的色彩》B. 《时间的价值》C. 《科技与人》D. 《阅读与成长》2. 以下哪个作家的作品在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出现?A. 鲁迅B. 巴金C. 莫言D. 冰心3.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选自哪部作品?A. 《史记》B. 《资治通鉴》C. 《庄子》D. 《论语》4. 在今年的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部分选取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5. 下列哪项不是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内容?A. 现代文阅读B. 文言文阅读C. 诗歌鉴赏D. 数学应用题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生命的色彩》。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2023

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
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际隐含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
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
他们不仅深刻参与到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而且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颋为代表的“燕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
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
苏颋之于李白“广之以学”的建议、张九龄对王维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如此,杜甫作为饱受儒学思想濡染的诗人,更是对“文儒”非常崇拜,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透露出的正是希望效法“文儒”而参与制礼作乐的政治期待。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百代之中”的中唐,就“文儒”的发展演变而言也是关键时期。
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大力提倡,发掘出道德性理之义,彻底扭转了汉代以来以注疏治儒学的方向,对宋儒乃至明清的儒学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变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
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言,宋代文人兼具政治主体、学术主体和文学主体的三位一体。
不过,个体文士作为“文儒”,虽然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却也各有不同侧重。
如王安石之政治功利、苏轼之风流潇洒与二程之儒者敦厚,正说明“文儒”到此时已成分化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综合形态,很难以一种简单的特征来概括。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解析)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解析)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解析)2本试卷共六大题,8页。
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CA项读líng lín ling líng;B项读dàn dàn dàn dān;C项都读sù;D项读zīzī zhī 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D。
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D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D项全都正确。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
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
202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道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记为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高中议论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议论文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1. 请以“科技与人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材料: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
有人认为,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疏远,但也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沟通。
3. 请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清晰,论据有力,论证严密。
二、答案部分1. 答案示例: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科技与人文,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人文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人文领域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能够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次,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人文学科的研究。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学者们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过度依赖科技产品可能导致人们忽视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结论:科技与人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科技,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教育,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2. 答案示例:标题:科技与人际交流的双刃剑正文: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科技产品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人们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信息和情感。
湖北高考题目及参考答案(word版无水印)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A 2.C 3.D 4.B 5.B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A 7.C 8.B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3分)C 10.(3分)B 11.(3分)D12.(9分)(1)(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4分)(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13.(3分)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5.(5分)(1)申之以孝悌之义(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鸡鸣桑树颠(4)声断衡阳之浦(5)征蓬出汉塞(6)势拔五岳掩赤城(7)目遇之而成色(8)梧桐更兼细雨(8个小题,从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4分)A E17.(4分)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
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
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8.(4分)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
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湖北语文高考卷

湖北语文高考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面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在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要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加强文化创新,培育文化新业态。
同时,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摘编自《光明日报》)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石B.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C. 面对世界文化发展新形势,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超过发达国家2. 根据材料二,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3分)A. 加强文化创新B. 培育文化新业态C.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D. 提高文化软实力3.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认识。
(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三:近日,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A. 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B. 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C. 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D.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5. 根据材料三,展览的目的是什么?()(3分)A. 传承长江文明B. 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C. 推动湖北省博物馆的发展D. 提高湖北省的知名度6. 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长江文明的认识。
湖北英语高考试卷及答案

湖北英语高考试卷及答案一、听力部分1. 听力理解(1) 短对话1. 男: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is?女:Sure, it's just around the corner.Question: Where are the speakers?Answer: At the post office.2. 男:I'm sorry I'm late. I missed the bus.女:It doesn't matter. We have plenty of time before the meeting.Question: Why is the man late?Answer: He missed the bus.(2) 长对话1. 男:I heard you've just come back from a trip. How was it?女:It was great. We visited several historical sites.Question: What did they do during the trip?Answer: They visited historical sites.2. 男:I can't believe you've finished your report already.女:Yes, I worked on it all night.Question: When did the woman finish her report?Answer: All night.2. 听力填空1. 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it will be _______ (晴朗的) tomorrow. Answer: sunny2. She decided to _______ (放弃) her job and go back to school.Answer: give up二、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APassage 1: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t mentions that reading can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nswer: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an reading do for us?Answer: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2. 阅读理解BPassage 2:This passage discusses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1. What is the main benefit of exercis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nswer: Improv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2.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we should do?Answer: Engage in regular exercise.3. 阅读理解CPassage 3: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It argues that technology can enhance learning experiences.1. What is the author's view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nswer: Technology can enhance learning.2. What is an examp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nswer: Online courses.三、完形填空Passage:Once there was a little girl who loved to draw. She would spend hours every day drawing pictures of animals and people. One day, she decided to draw a picture of her favorite animal, a lion. She worked hard on the drawing and was very proud of her work. Her teacher noticed her talent and encouraged her to keep drawing.1. What did the girl love to do?Answer: Draw.2. What was her favorite animal?Answer: Lion.3. What did her teacher do?Answer: Encouraged her to keep drawing.四、语法填空Passage: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 believe that traveling can broaden my horizons and enrich my life experiences.I plan to visi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learn about their cultures and histories.1.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 _______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Answer: can2. I believe that traveling _______ (broaden) my horizons.Answer: can broaden3. I plan to visi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learn about their cultures and _______ (history).Answer: histories五、短文改错Passage:I used to be very shy and didn't dare to speak in public. But one day, my teacher asked me to give a speech in front of the class. I was so nervous that I couldn't sleep the night before. However, when the day came, I found that I was able to speak fluently and confidently. From then on, I became more outgoing and enjoy speaking in public.1. didn't dare → didn't dare to2. the night before → the night before that3. enjoy → enjoyed六、书面表达1. 书信Suppose you are Li Hua.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riend about your plan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1. Your plan for the vacation.2. The reason for your plan.3. The hope for your friend's advice.Dear Tom,I am writing to share with you my plan for the upcoming summer vacation. I have decided to take a trip to the countryside with my family. The reason for this plan is that I believe it will be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us to relax and enjoy nature. Moreover, it will allow us to spend quality time together as a family.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advice on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our vacation. I hope you can share some of your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Best regards,Li Hua2. 议论文Write an essay on the topic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1. The definition of teamwork.2. The benefits of teamwork.3.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teamwork.Teamwork is the ability to work together toward a common vision. It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direct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s toward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It is the fuel that allows common people to attain uncommon results.The benefits of teamwork are numerous. It encourages collaboration, improve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fosters a sense of belonging. It also helps in developing leadership skills and enhances communication.I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have found teamwork to be incredibly valuable. During a school project, my team and I worked together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We divided the tasks, communicated effectively, and supported each other throughout the process. The result was a successful project and a strong bond among team members.In conclusion, teamwork is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success in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及答案,实际高考试题及答案请参考官方发布的资料。
湖北语文高考卷

湖北语文高考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语言的创新和活力,为我们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网络语言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规范网络语言,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A. 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和活力B. 网络语言滥用引发了社会问题C. 网络语言完全取代了传统语言D. 规范网络语言是当下社会的关注焦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近日,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
展览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A. 展览主题为“长江文明”B. 展览展示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C. 展览只展示了经济发展成果D. 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在时代变迁中奋斗的故事。
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
A.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B. 小说讲述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故事C. 小说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D. 小说展现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A.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皇帝的奏章B.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之情C. 文章反映了作者家道中落的境遇D. 文章作者为诸葛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高中议论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议论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开始追求“慢生活”,主张放慢生活节奏,享受生活。
然而,也有人认为,快节奏的生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追求“慢生活”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答案示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并追求“慢生活”,试图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
本文将探讨“慢生活”的意义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忘记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慢生活提倡的是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享受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其次,慢生活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往往感到身心疲惫。
慢生活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少焦虑,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更好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慢生活并不意味着放弃进步和发展。
在追求慢生活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慢生活是现代生活的另一种选择,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满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享受生活的过程。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慢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忙碌中找到宁静,在竞争中找到和谐。
三、评分标准1. 立意明确,观点清晰,能够围绕“慢生活”展开论述。
2.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能够合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
3.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4. 字数符合要求,不少于800字。
四、注意事项1. 作文题目自拟,但必须与材料内容相关。
2023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3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C2.D3.A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和《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5.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B7.C8.①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②由有些农活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③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9.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
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高中议论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题。
议论文阅读材料: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担忧。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导致失业率上升;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会对某些行业的就业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如流水线工人、收银员等,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
相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职业将会应运而生。
例如,人工智能的维护、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将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数据,优化决策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疾病诊断、环境保护等。
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工智能。
虽然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它们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机遇。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技能,以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1. 根据文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什么?A. 人工智能将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
B. 人工智能将导致失业率上升。
C. 人工智能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D. 人工智能对就业没有影响。
2. 文章中提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进步?A.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B. 通过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C. 通过创造新的职业。
D. 所有上述选项。
3. 文章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什么?A. 积极拥抱。
B. 担忧。
C. 拒绝。
D. 中立。
4. 文章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的工作类型有哪些?A. 流水线工人。
B. 收银员。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高考议论文阅读1:中国风的魅力①在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学常常扮演着“救生员”的角色。
2000年周杰伦推出他的第一张专辑《Jay》,从此开始了他的“天王”的历程。
《Jay》在2000年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张专辑的十首歌曲融合了古今中外不同的风格和文学意象,其中由方文山作词的一首《娘子》开创了21世纪初期流行歌曲的复古风,古典文学意味的歌词和Rap、RB、New Hip-Hop等西方新曲风神奇融合,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流行歌曲在利用传统资源时尽量使音乐符合歌词风格的惯例。
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②除了词曲的反差之外,此类歌词制造新奇效果的另一“秘笈”在于歌词文本制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
(甲)从“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让高速的车阵,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词创作中普遍存在,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③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陶喆、王力宏、林俊杰、胡彦斌、后弦、南拳妈妈等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风”。
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蔚为大观,甚至呈现泛滥之势。
(乙)作品质量参差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④在论及21世纪流行歌坛的中国风现象时,许多论者将其归结为演唱者或创作者“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中央电视台4次邀请周杰伦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且一律采用中国风曲目同样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但也有学者指出当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即便经过认真学习,如若不是长期研究浸染,终究免不了一种形式化的隔阂感。
反映在作品中,便是传统元素的表面化、符号化、零碎化和意义扁平化的倾向。
(丙)。
即便是中国风歌词的代表人物方文山,其作品工整、精致、华丽,却也常常现出粉饰气。
24年3道高考真题议论文(带解析)

24年新课标I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d697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3.png)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2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一则课外阅读材料, 完成1~4小题。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吕叔湘这个名字,他作为我国染整学科的开创人和一位重要的国际染整教育家、国际纺织染整组织的创始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我们可能会忽略,在吕叔湘60多岁时,他作出的贡献尤其惊人:他研制出了在历史上没有过的染发利器——“乌鲁木齐黑”。
1939年秋天,吕叔湘到新疆考察,在当地的乌鲁木齐市迎娶了恋人。
由于许多新疆妇女喜欢在头发上涂染朱砂,不仅有些不卫生,而且染得十分不匀,这使得吕叔湘萌生出研制出一种适合新疆人民惯、使用方便而染发颜色好的健康染发剂的想法。
他经过长期千锤百炼的试验,终于在1941年制得了“乌鲁木齐黑”。
这种染发剂不仅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的制造工艺还被日本等敌人研究和仿造。
同时,吕叔湘也由此成为世界染整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巨匠之一。
1. “乌鲁木齐黑”是 __________。
A. 新疆的一种地方特色食品B. 吕叔湘发明出来的染发剂C. 日本人研制的毒气D. 一种容易被人嗅到的气味物质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许多新疆女性都不染发,并且认为在头部抹油会美容B. 人们曾尝试用红糖、墨水、油、蜂蜜等方法染发C. 吕叔湘的女友嫁给他后,就不再染发D. 当时已经有其他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染发剂3. 下面哪一项不能作为制备“乌鲁木齐黑”所需要打基础的物品?()A. 鸡蛋B. 氨C. 石灰D. 冰乙酸4. 以下关于吕叔湘和“乌鲁木齐黑”的论述中,不恰当的是()。
A. 吕叔湘研制出了“乌鲁木齐黑”,使得新疆头发染色变得方便健康B. “乌鲁木齐黑”在民间广泛传播使用,但在染发业界并不流行C. 为了研究吕叔湘研制“乌鲁木齐黑”的工艺,日本人甚至派人潜伏到吕叔湘的工厂中D. 吕叔湘因为研制出“乌鲁木齐黑”而名声大振,成为中国染整学科研究领域的巨匠之一2. 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我还记得上一次给大家推荐的一位老外包公交的事情。
202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毕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旳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络;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旳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止。
诸子之学旳内在品格是历史旳承继性以及思想旳发明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旳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旳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重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详细旳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旳研究波及对以往思想旳回忆、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旳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发明性和生命力旳内容,从而为今天旳思索提供重要旳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有关旳是“接着讲”,从思想旳发展与诸子之学旳关联看,“接着讲”靠近诸子之学所具有旳思想突破性旳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重视思想发明旳老式,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旳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旳背景下,“接着讲”同步展开为中西之学旳交融,从更深旳层次看,这种交融详细展开为世界文化旳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老式与西方思想老式都构成了世界文化旳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旳发展,则以两者旳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旳“新子学”,同步体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明性旳思想系统。
相对于老式旳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旳内涵与新旳形态。
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高中题目一:阅读以下议论文段落,回答问题。
段落: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依赖是否过度,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而另一些人则担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技能的退化。
问题:1. 根据段落,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 人们对人工智能依赖的态度有哪些分歧?答案解析:1. 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
段落中提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表明人工智能被看作是一种提升工作效率和减轻人们工作负担的工具。
2. 人们对人工智能依赖的态度分歧主要在于:一方面,有人支持人工智能的应用,认为它可以带来便利和效率;另一方面,有人担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造成人类技能的退化。
这种分歧体现了人们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复杂看法。
题目二:阅读以下议论文段落,回答问题。
段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环保措施的实施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人认为,严格的环保法规会限制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环境保护是长远之计,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必要的牺牲。
问题:1. 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怎样的关注?2. 对于环保措施实施的争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1. 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这表明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2. 对于环保措施实施的争议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
一方面,有人担心严格的环保法规会限制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环境保护是长远之计,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必要的牺牲。
这种争议反映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立场和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议论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议论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同学们阅读练习。
湖北...
议论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议论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同学们阅读练习。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原文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
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
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
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
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
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
I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 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
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番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湖北高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