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概述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标本,能够有效帮助医院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院感标本的采集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
院感标本的采集1. 标本采集的目的院感标本的采集是为了检测和鉴定患者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诊断。
标本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采集的标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身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情况。
2. 标本采集的常见方法常见的院感标本采集方法包括:•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可通过静脉穿刺或皮下注射器抽取,采集前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采血准备工作。
•咽拭子标本采集:使用专用的喉拭子轻轻刮擦咽部黏膜,避免刮伤。
•尿液标本采集:采集前需要清洁外阴部,使用无菌容器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滴尿和最后一滴尿。
•粪便标本采集:采集前需将清洁的座便器放置在马桶上,避免污染。
用无菌尿杯或专用盒子采集粪便样本。
确保采集时间和采集量的准确性。
•鼻咽部标本采集:使用鼻咽拭子轻轻擦拭鼻腔后部,避免刺激引起呕吐。
•眼部标本采集: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结膜下缘,避免划伤角膜。
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
•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该认真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避免污染:标本采集设备应保持清洁,采集容器应为无菌容器。
避免交叉感染,如不同患者间的采集设备、容器应分开使用,避免污染。
•采集后及时送检:采集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质量的下降。
院感标本的处理在标本采集后,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以下是院感标本处理的一般流程:1. 标本接收和记录实验室工作人员接收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标本的类型、采集时间、采集者信息等。
确保后续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标本送检前的处理标本送检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工作,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

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与注意事项一、基本要求1.有专门的采标人员:医院应配备专门的采标人员,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娴熟、规范地操作。
2.遵循洗手消毒原则:每次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采取洗手和消毒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采集标本应尽早进行:医生在患者发热的起始阶段即应进行标本采集,以增加阳性率。
4.标本采集前准备: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准备好所有需要的采集材料和设备。
1.血液标本(1)采集方法:采用静脉穿刺法采集血液标本,尽量避免多次穿刺,以减少患者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留取足够量的血液: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留取足够量的血液进行检测,通常为2-5ml。
2.尿液标本(1)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如何进行尿液采集,并提供相应的尿壶或采集杯。
(2)注意尿液采集方法:在采集尿液时,应事先清洁外生殖器,以减少细菌污染。
尽量采集新鲜尿液,避免采集到过多的表皮细胞和细菌。
3.呼吸道标本(1)咽拭子采集:使用无菌棉签或咽拭子从患者的咽部取样,避免采集到口腔、鼻腔或喉部的分泌物。
(2)刷拭采集:用海绵刷或纤维制品刷取咽腔分泌物或支气管分泌物,能够提高阳性率。
4.粪便标本(1)收集新鲜的粪便:在标本收集过程中,应收集患者的新鲜粪便,并避免采集到其他分泌物。
(2)标本收集量:一般要求每份标本收集3-5g,应该尽可能多收集,以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5.感染部位分泌物(1)注意无菌操作:对于感染部位的分泌物采集,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分泌物采集范围:要采集到与疾病相关的感染部位分泌物,以提高阳性率。
三、注意事项1.身体保护:医务人员在采集标本时,需要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到的标本应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中,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标本传送方式:需要避免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破损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密闭的容器将标本包装好,并且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
医院感染检测标本的标准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07
参考文献
02
灵敏度高
培养法对于细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到较低浓度的细菌。
灵敏度高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等对于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体DNA或RNA。
分子生物学方法
快速准确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在数小时内得到结果,而且对于病原体的种类和基因型可以做出精确的区分。
特异性高
由于是基于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来进行检测的,所以特异性很高,很少出现假阳性结果。
分离
为了去除非目标成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需要对分离出的样本进行纯化。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离心、电泳等。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纯化方法。
纯化
分离和纯化
扩增
通过PCR、RT-PCR等技术对目标核酸进行扩增,以便于进行后续的检测和分析。在扩增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引物和条件,确保特异性地扩增目标核酸。
医院感染检测标本的标准操作流程. 2020.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参考文献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参考文献2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006. 卫生部.
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
THANKS
感谢观看
鉴定
对扩增后的目标核酸进行鉴定,包括序列分析、基因分型等。通过比对已知的基因序列,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亚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技术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 定:
(1)检测方法:开灯5分钟后,将测 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 (标定有效期内)探头置被检紫外线灯下 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 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方法
(2)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 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 ≥100uw/cm2为格;使用中紫外线灯 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30W高 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 ≥200uw/cm2为合格。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 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 供作阳性对照。取10×75mm试管6支,其 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供试液,阴性对 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 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 每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均 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 ℃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 察结果。
(四)压力蒸气灭菌效能 监测与质控
1、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1)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其灭菌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25cm3,重量不 超过5kg,待灭菌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灭菌 柜室容积的80%,市售无孔铝饭盒与顶盖必 须无裂缝和变形;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 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不得使用;卧式压力 蒸气灭菌器输入蒸气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 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装放时,将 难于灭菌的大包放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 在下层。
3、结果分析:平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 检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 10cfu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 于灭菌),若每个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落数超过10cfu, 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 即不宜再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简版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引言概述:
院感(医院感染)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监测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正确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正文内容:
1. 采样方法选择
1.1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3 采样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采样时机
2.1 根据感染病程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
2.2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
2.3 采样时机的准确判断和控制
3. 采样器械选择
3.1 根据采样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械
3.2 根据采样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械
3.3 采样器械的消毒和质量控制
4. 采样部位选择
4.1 根据感染病灶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
4.2 根据感染途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
4.3 采样部位的消毒和标记
5. 采样技术操作
5.1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5.2 采样时的操作技巧
5.3 采样后的处理和保存
总结:
综上所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一环,合理选择采样方法、准确判断采样时机、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械、采样部位和掌握采样技术操作是保证采样质量的关键。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院在标本采集与送检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要求,包括常见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要求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一、标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a. 血培养标本采集:严格消毒采集部位,取足够数量的血液,放入无菌试管中,确保标本无污染。
b. C反应蛋白(CRP)、血浆清蛋白(PCT)等标本采集:根据所需容量采集血液,放入相应规格的采集管中,确保标本质量。
2. 呼吸道标本采集:a. 咽拭子采集:使用灭菌的咽拭子,对咽部进行刷拭,确保标本充分接触黏膜表面。
b. 痰液采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用无菌容器接收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避免口腔的污染。
3. 尿液标本采集:a. 导尿标本采集:在清洁阴道和尿道口后,采用无菌导尿管进行导尿,收集中段尿液。
b. 非导尿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清洁程序,将尿液收集于无菌容器中。
4. 伤口渗液标本采集:a. 充分清洁伤口周围皮肤,使用无菌吸取管或采集棉签,收集伤口渗液,避免污染。
b. 若伤口为脓性分泌物,可用无菌针头或注射器吸取,并转移至无菌试管中。
二、标本采集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标本受污染。
2. 标本采集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适症状。
3. 标本采集时,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4. 标本采集后,标本容器应立即密封,标识患者相关信息,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
5. 标本送检前,应按规定时间将标本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
三、其他相关事项1. 标本送检前,应将送检申请单填写完整,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临床症状、医嘱内容等。
2. 标本送检时,应注意包装完好,防止漏液。
3. 标本送检后,实验室应及时开始检验,并做好记录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感染的检测诊断效果和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来进行标本采集与送检工作,确保标本质量和准确度。
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

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标题: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引言概述:在医院中,院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检验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部门,承担着院感检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在院感检查中的标准和要求。
一、检验科院感检查标准1.1 无菌操作标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工具等。
- 对无菌操作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的稳定性。
- 对无菌操作区域进行定期空气采样,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检验仪器设备标准- 检验仪器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要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检验标本采集标准- 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手套、采集容器选择等。
- 标本采集时要注意采集的部位、时间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 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正确的标识和储存,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二、检验科院感检查要求2.1 培训和教育- 对检验科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组织院感知识考核,确保检验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规范。
2.2 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合格结果。
2.3 检测项目管理- 对检验科的检测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所有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检测项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检验科院感检查的重要性3.1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院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 提高检验科人员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和假阳性率。
3.2 提高医院声誉- 检验科院感检查的标准和要求,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医院院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XXXX医院院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相关概念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1 标本的采集2.2 标本的运送3 标本的验收4 微生物培养5 结果报告5.1 空气5.2 手5.3物表5.4 消毒剂/器械液5.5 灭菌物品5.6 透析仪进出液体1 相关概念医院感染的广义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对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其感染难于确定,故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的基础,为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①对临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明确医院感染的重点发病科室;②对医院感染部位的监测以明确各部位的医院感染率;③对各种基础疾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监测,明确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④危险因素分析(机体的免疫力、年龄、介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血、血制品、药品污染和医用器材不佳或被污染等);⑤病原体的分布。
在这里主要介绍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以及医院所用的消毒剂和器械液等样本的采集与运送。
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1 标本的采集2.1.1 空气标本采集:房间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一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距墙1m,将9cm直径普通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
层流洁净病房、手术室空气采集,取6点,各点距四周1m并均匀分布于室间,将9cm直径普通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暴露30分钟后送检。
2.1.2 手标本采集: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棉试子来回涂擦双手两次(每只手面积30cm2),将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5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送检。
2.1.3 物表标本采集: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棉试子采取面积100cm2表面,往返涂抹5次,将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5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送检。
2.1.4 消毒剂标本采集: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样本,加入4.5ml 稀释液中混匀送检。
感染性标本收集流程

传染病实验室诊断、传染源调查、自然疫源地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以检出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其相关物质为目的。
这类样本来源主要是人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也包括水、土壤、食品等样本供调查传染源。
1、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的一般注意事项1)针对性:不要求样品代表性,强调针对性,尽可能采集病原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位。
2)足量:应采用足够检测用的样本,否则可能会得到假阴性结果。
3)多样性:应采集各种可能作为污染源的食物和环境样本,以及各种可能含有病原体的临床样本。
4)及时性:取样后应尽快测定,以利于疾病控制和患者的治疗。
2、样本保存、包装、运送1)保存:为分离样本中病原细菌或病毒,应根据样本运送时间的长短及不同病原微生物对干燥、温度、营养、pH 值的耐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推荐保存温度。
分离培养细菌的样本:在运送培养基中运送并保存于合适的温度,确保目标细菌的存活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除脑脊液、尿液和唾液,其他样本若不能在 24小时内处理,多数可存放在室温;若长期保存,除一些低温敏感细节处,应存放在4℃~8℃条件下。
分离病毒的样本:一般应放在保温容器(0℃~4℃)里,不可放置超过 2 天,尽早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如无条件立即运送或不能立即分离病毒时,应将样本冻存保存。
若长期储存,最好置-70℃冻存。
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样本:检测抗体的血清可在 4℃条件下保存约 1 周,最长 10 天,超过 1 周必须在-20℃条件下冷冻。
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冻融。
运送过程中若无设备保证血清的冷冻状态,最好不要冷冻血清。
在室温存放血清虽不理想,但仍可用于检测抗体,甚至是存放数周的血清。
不要仅因为没有冷冻设备而将已采集的血清轻易弃去。
保证样品运送温度的方法:为维持4℃~8℃,运送盒中围绕第 2 层容器至少要填充 4个冰袋,可维持冷藏 2~3 天。
为保证-20℃条件,在外包装袋内用 2kg 干冰,但需确保二氧化碳能释放以防爆炸,这样可维持样本冷冻 1~2 天,为保证-70℃条件,可采用液氮来储存和运送。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评价标准及取样指导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评价标准及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 ×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时机、采样部位以及采样工具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院感监测的目的多种多样,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分离等。
在选择采样方法时,应根据监测目的确定合适的采样方法,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不同患者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如年龄、病情、病程等。
在选择采样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以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根据采样环境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医疗机构的不同区域可能存在不同的院感风险,如手术室、病房、门诊等。
在选择采样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采样环境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采样时机的选择2.1 根据患者病程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院感监测的采样时机应根据患者的病程来确定,如手术后、发热期、症状加重期等。
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可以提高监测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2.2 根据院感风险选择适当的采样时机不同的院感风险可能存在不同的感染时机,如手术后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等。
在选择采样时机时,应根据不同的院感风险选择适当的采样时机,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3 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监测要求可能存在不同的时间点,如每日监测、定期监测等。
在选择采样时机时,应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机,以满足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三、采样部位的选择3.1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院感监测的感染部位多种多样,如呼吸道、血液、尿液等。
在选择采样部位时,应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2 根据采样难度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不同的采样部位可能存在采样难度的差异,如深部组织、体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科及病房
编辑ppt
标 物体表面
Cfu/cm2
≤5 ≤5
≤10
≤15
准 医护人员手
Cfu/cm2
≤5 ≤5
≤10
≤15
6
院感监测的项目和标准
卫生手清毒
手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8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采用洁净技 术净化空气的 房间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前 采样
未采用洁净 技术净化空气 的房间在消毒 或规定的通风 换气后与从事 医疗活动前采 样
编辑ppt
怀疑与医院 感染暴发有关时 采样
9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 监测方法 •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 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 (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 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 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 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 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编辑ppt
11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 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编辑ppt
4
院感监测的项目和标准
医院感染 病例监测
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
消毒药械 一次性医疗用品
及其他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环境 卫生学监测
编辑ppt
抗菌药物 及耐药菌监测
5
院感监测的项目和标准
环境 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范围
空气
Cfu/m3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10 房
≤200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房、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
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收取培养皿时顺序
相反,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收,每个房间从最靠
门的培养皿开始收,最先布置的皿最后收,沉降
时间略有差别。
编辑ppt
15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编辑ppt
16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在消毒处理 后或怀疑与 医院感染暴 发有关时进 行采样
或浮游菌法进行监测。 • 浮游菌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
验证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 央0.8m-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 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面积>10m2者, 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编辑ppt
10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
合肥市口腔医院
市场部 王珏 2016.3.10
目录
编辑ppt
2
为什么要做院感监测?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2009年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天津市蓟县妇 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患儿死亡。据专家组调 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 底。该院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 该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该院新生儿病区布 局及工作流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 病人安全。
编辑ppt
12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手臂越过平皿×
皿盖朝上×
编辑ppt
√ √
13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注意事项
1、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 2、放置平板时,放置顺序是从里往外放,收起的时候是从外往里收,这 样避免人员走动引起空气中漂浮粒子震荡引起结果偏高。
编辑ppt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 销职务。
死者家属分别获赔18万
编辑ppt
3
为什么要做院感监测?
院内感染事件告诉我们
➢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 ➢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
编辑ppt
17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采样方法 •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 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编辑ppt
18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 每季度进行监测; 洁净场所、新建与 改建验收时以及更 换高效过滤器后应 进行监测;遇医院 感染暴发怀疑与空 气污染有关时随时 进行监测
编辑ppt
洁净手术部(室)及 其他洁净场所,根 据洁净房间总数, 合理安排每次监测 的房间数量,保证 每个洁净房间能每 年至少监测一次, 其监测方法及结果 的判定应符合 GB50333的要求
的
消
毒
外科手消毒
效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果
监
测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编辑ppt
7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部门
监测频度
监测方法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 险部门如手术部、 产房、导管室、层 流病房、器官移植 病房、ICU、新生儿 室、母婴同室、血 透室、烧伤病房的 空气净化与消毒质 量进行监测。
14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洁净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 空态: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没有安装设备, 也没有人员
• 动态:一切系统正常运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手 术操作的状态,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状态
• 布点顺序:放置培养皿从总平面中最靠里的房间
开始布置,依次向外布,最后人员撤出。每间房
间也是从房间最靠里的地方开始布置,最后布置
编辑ppt
19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采样方法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
物体表面采样。 •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
含相应中和剂。
编辑ppt
20
院感监测标本采集要求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 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 总数≤5cfu/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