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考察报告
调研报告北京建筑

调研报告北京建筑调研报告:北京建筑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北京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1. 采访:我们采访了北京建筑专家、历史学家和城市规划师,了解他们对北京建筑的看法和观点。
2. 走访:我们参观了北京的一些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天安门、国家大剧院等。
三、调研结果1. 历史建筑:北京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它们是北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2. 现代建筑: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出现在北京市区。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为城市增添了现代气息。
例如,国家大剧院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现代的设计成为了北京的新地标,吸引着众多观众。
3. 建筑特点:北京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建筑朝向的尊重、黄灰色的外墙、飞檐翘角等。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北京建筑的地域特色,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4. 建筑保护: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的建筑保护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市政府加大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另一方面,建筑活动的快速扩张可能导致建筑的破坏和替代。
因此,保护和传承北京建筑的任务依然严峻。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保护力度: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历史建筑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2. 增加建筑保护意识:公众应加强对北京建筑文化的认识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建筑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破坏。
3. 鼓励创新设计: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创新设计,促进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北京建筑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4. 建立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规范管理机制,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管,避免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最新文档】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北京考察报告北京考察报告古建筑屋顶装饰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和园、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
这几个景点都一一参观。
虽然说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
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
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
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迥异。
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
其造型、其体量已远远超越两汉;其名称日“鸱尾”。
此时之所谓鸱尾倒与《青箱杂纪》十分吻合,仅以似鸱鱼之尾装饰正脊。
所以仅用其尾者,缘其“用以喷则降雨也”,亦乞以降雨灭火故。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鸱尾(明代仿制),不但眼、口、鼻分明,而且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的细部——原先的鸱尾如蛹之化蝶,已彻底蜕变成有首有尾、身体蹋睹之怪兽形状,当已由“尾”名副其实地转化成“吻”。
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范文

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如紫禁城、颐和园等。
这些宫殿建筑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考察北京宫殿建筑的特色。
首先介绍的是紫禁城,又称“故宫”。
它是中国皇宫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
紫禁城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宫殿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三开间”式建筑,由三个相邻的房间组成,中间的房间比两侧的房间宽出一倍。
此外,紫禁城还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元素,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九龙壁”,以及色彩斑斓的琉璃瓦。
其次是颐和园,它是清代一位皇太后的避暑山庄,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世。
颐和园利用湖面、假山、亭台、树木等自然元素塑造了一幅幅旷世奇观,富含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髓。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以仿古为主,取材广泛,技艺精湛,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其主体建筑——“万寿山房”,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与西方建筑的手法,结构精妙,装饰富丽。
最后,介绍的是天坛。
天坛是中国古代为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兴建的一处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最负盛名的建筑之一。
天坛的建筑风格简约明快,色彩典雅,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义。
天坛有一处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圜丘”,它由三层石板堆积而成,是古代人用石块组合而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另外,在天坛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祈年殿”,它是一座三层木结构建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装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综上所述,北京拥有众多著名的宫殿建筑,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色。
这些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3篇)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3篇)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研目的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对象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研,完全能够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研。
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研时间20xx年12月3日20xx年12月12日五、调研内容主要调研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研研究的方法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七、问卷调研的结果八、调研报告的学术价值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次调研,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便于课题组进一步改进研究的策略,安排调整今后的研究工作。
并且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做为初中阶段的学校使命,即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培养更多的“有传统文化之魂”的社会建设人才。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

北京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北京考察报告北京考察报告古建筑屋顶装饰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和园、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
这几个景点都一一参观。
虽然说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
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
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
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迥异。
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
其造型、其体量已远远超越两汉;其名称日“鸱尾”。
此时之所谓鸱尾倒与《青箱杂纪》十分吻合,仅以似鸱鱼之尾装饰正脊。
所以仅用其尾者,缘其“用以喷则降雨也”,亦乞以降雨灭火故。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鸱尾(明代仿制),不但眼、口、鼻分明,而且还浮雕出牙、须、角等的细部——原先的鸱尾如蛹之化蝶,已彻底蜕变成有首有尾、身体蹋睹之怪兽形状,当已由“尾”名副其实地转化成“吻”。
佛光寺东大殿鸱尾佛光寺东大殿屋脊兽是指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重要构件,它常以实有或虚拟的动物形象出现,如鸱吻、龙、凤、瓦猫、狻猊、鱼、大象、孔雀等。
设计专业故宫考察报告

设计专业故宫考察报告摘要本次考察报告旨在通过对北京故宫的考察,了解其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与启发。
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物展览,我们深入了解了故宫的建筑、园林以及装饰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一、简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自龙潭湖至北海、自天安门至景山,面积达72万平方米。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二、建筑风格故宫以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为基础,兼收并蓄了中外建筑风格的精华之处。
整个建筑群分为内朝和外朝部分,其中内朝是皇宫禁地,外朝是朝廷行政和外交办公区。
故宫的建筑形式严格参照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式,注重对称与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这些建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严格规定的尺寸,构成了整个建筑群的和谐与美感。
另外,故宫的建筑装饰也十分精美,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法和材料。
琉璃瓦、飞檐斗拱、镏金花纹等都展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园林设计除了建筑本身,故宫还有着独特的园林设计。
故宫内有许多花园、庭院和假山,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点的选择,形成了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这种设计手法在传统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山水诗意”。
在故宫的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水、亭台、假山等元素的精心搭配。
这些元素以及树木、花卉的种植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整个园林如诗如画。
四、装饰艺术故宫内的装饰艺术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
故宫中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了瓷器、绘画、玉器、珠宝等多种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通过对故宫文物展览的参观,我们能够学习到中国古代设计的精髓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瓷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精致的纹饰和形制设计,以及细腻的手工制作。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的。
五、总结与启示通过这次对故宫的考察,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范文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传统建筑是北京独特的标志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北京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现状,进一步探讨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的意义和方法。
一、历史背景北京传统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但真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明代。
明代的建筑风格在北京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继承发展到清代。
北京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受到了宫廷建筑和民居建筑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式建筑风格。
二、传统建筑特点1. 建筑布局:传统北京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大厅和庭院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空间关系。
院落中的主要建筑物通常为坐北朝南,侧厅、后院、花园等元素常常穿插其中,使整个院落更加宽敞、通透。
2. 建筑材料:传统北京建筑主要使用砖木结构,砖与瓦的运用形成了建筑外观独特的特征。
建筑材料的选择灵活多样,既有硬质材料如青砖、花岗岩、石灰浆,也有软质材料如木材、土等,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需求。
3. 建筑装饰:传统建筑的装饰非常重要,精细的雕刻、彩绘和剪纸等工艺常常出现在建筑的柱子、梁头和门窗等部位,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美观而独特。
三、现状和问题尽管北京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 建筑物易受损:由于北京地处北方,气候条件恶劣,传统建筑常常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的开发和建设,更加威胁到传统建筑的保护。
2. 缺乏保护意识:一些传统建筑物的所有者缺乏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传统建筑物被私人改建,形成了建筑物原有结构的破坏。
3. 文化传承问题:年轻一代对传统建筑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建筑相关的手工艺技能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可能导致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四、保护和传承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北京传统建筑的价值,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最新版]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b4a1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5.png)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北京故宫考察报告篇一:北京故宫考察报告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报告人: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祖国。
考察方法:到北京故宫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查阅有关书籍。
考察内容:遗迹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宫殿风景名称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中轴线)<p class="img"> 养心殿钟粹宫珍妃井故宫九龙壁太极殿钟表馆储秀宫如意馆上书房乾隆花园长春宫慈宁宫漱芳斋景阳宫重华宫宝月楼建福宫雍和宫宁寿宫坤宁宫延禧宫翊坤宫寿康宫永和宫皇极殿体和殿绘画馆青铜馆皇史宬隆宗门故宫角楼三希堂(两翼)宫殿介绍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1 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鲁班”。
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

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一、实习时间2016年8月6日到15日二、实习内容在北京这段期间里,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从宫殿建筑到皇陵建筑,从文化艺术区到繁华的商业中心,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带来的这种感受,来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都——北京。
三、实习人:张茜葛夷非张敏魏倩倩戚迪游览的建筑景点有:天安门、故宫、长城、天坛、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馆、国家大剧院、明十三陵、颐和园、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中央电视台大楼等。
(一)古代建筑1.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一砖一瓦都在表现着皇权至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北京故宫鸟瞰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2.天坛。
天坛地处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天坛正阳门外东侧。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北京古建调研报告

北京古建调研报告北京古建调研报告一、选题背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中,古建筑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北京的古建筑资源,我们开展了本次北京古建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北京古建筑的分布情况和现状。
2.探索北京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3.提出保护和利用北京古建筑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参观了北京市内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2.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料,了解北京古建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
3.访谈调查:采访了多位从事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了解他们对于北京古建筑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北京古建筑的分布情况和现状北京的古建筑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中以故宫、天坛等皇家建筑最为著名。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寺庙、庙宇、园林等古建筑,如颐和园、恭王府等。
然而,受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部分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改建,面临着保护和修复的压力。
2.北京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北京的古建筑不仅具有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积淀,还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和特色。
古建筑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古建筑还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3.保护和利用北京古建筑的建议和措施为了保护和利用北京的古建筑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2)加大对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经费投入,以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
(3)加强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4)加强古建筑与现代城市的融合,注重古建筑的功能性利用和商业价值开发。
五、结论北京古建筑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北京的古建筑资源,我们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古建筑的功能性利用和商业价值开发。
天安门广场考察报告

天安门广场考察报告
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重要的政治中心。
它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440,000平方米,可容纳数十万人同时聚集。
以下是我对天安门广场的考察报告:
一、历史背景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明朝时期,这个区域被称为“前门”,是天津、保定和北京三城的交通要道。
后来,清朝将此地改建为一个皇宫广场,并将其命名为“正阳门广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开始开放,并成为了举办群众游行和政治集会的主要场所。
二、建筑概况
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包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
其中,天安门是一个宏伟的建筑,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它由五个大理石拱门和一个高约38米的中心建筑物组成。
在天安门上方,有一面大型国旗,升降国旗仪式每日举行两次,吸引了不少观众。
三、参观体验
可以通过地铁或公交车到达天安门广场,门票免费。
进入天安门广场前,需要通
过安检,所以需要提前留出一些时间。
在广场上,您可以漫步,欣赏建筑,并拍照留念。
您还可以欣赏到升旗仪式和武术表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上有很多人,所以需要注意安全。
总结: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重要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博物馆、剧院、纪念馆和其他文化设施。
此外,天安门广场上还举行了许多重要的活动,如国庆阅兵式和各种大型集会。
因此,如果您来北京旅行,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宏伟的建筑。
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精选5篇)

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北京建筑认知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7年8月03日——8月 17日实习地点:北京市实习目的:旨在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与认识中国现代建筑。
同时对各种建筑类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一下当今世界设计发展的趋向。
实习内容:这次实习共持续两周,参观了包括北京著名景点、商场、展览馆、2008年奥运会规划景观、高校等二十多处,内容十分丰富。
第一天到达的时候,我们安排好了住宿,随处逛了逛。
第二天才正式开始参观。
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国家大剧院、百盛购物中心、王府井世都百货,东安商场、先农坛、天坛、颐和园、鸟巢等等。
下面我就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著名景点。
一、古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参观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有50万平方米。
广场西面是人民大会堂,这里是全国人大的办公地点。
东面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遗体安放于此。
在广场北面隔着长安街就是宏伟的天安门城楼,它建在北京市的南北中轴线上。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北京建筑设计考察报告

10.22 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
场馆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
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
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
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
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
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
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
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首都博物馆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号,05年建成。
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
建筑物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北京古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北京古建筑实习之旅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古建筑的历史、特点和魅力,我们一行来到了北京进行古建筑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实地了解北京古建筑的现状,学习古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北京的许多著名古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导游讲解,我们了解到了这些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保护现状。
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下,参观了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著名建筑,感受到了古代皇家的威严与辉煌。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故宫的文物保护工作,如防火、防盗、防虫等。
2. 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祀建筑群。
我们参观了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了解了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和信仰。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天坛的保护工作,如对古建筑的修复、绿化环境的整治等。
3. 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游览了长廊、佛香阁、石舫等景点,感受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优雅与匠心。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颐和园的文物保护和园林绿化工作。
4. 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以北海湖、琼华岛、团城等为基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我们参观了白塔、九龙壁、仙人洞等景点,了解了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北海公园的保护工作,如古建筑修复、绿化环境整治等。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北京古建筑的历史、特点和魅力,增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古建筑保护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北京市的建筑风格、历史建筑保护、现代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展开,通过实地走访和室内资料收集,对北京市的建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现代化的特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诸如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维护,成为了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
同样,在现代建筑领域,北京也充满了惊艳的设计,例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展现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老旧城区的拆迁和改造、过度商业化对历史建筑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处理,以保护北京的历史和传统建筑。
总结来说,北京市的建筑历史悠久、多元化,传统与现代并存,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未来,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的保护工作和创新设计,让北京的建筑更加美丽、宜居。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资源。
我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建筑调研,以下是我的报告:
在北京,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建筑,包括古代的宫殿、寺庙、城墙等,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首先,我参观了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的建筑布局精确而对称,意味着尊严和权力。
我在故宫里欣赏到了精美的宫殿、花园和雕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其次,我参观了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
它的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宽敞舒适。
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感受到了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承和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还参观了北京的一些现代建筑,如国家大剧院、中国射电望远镜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这些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富有创意的外观。
它们展示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北京的建筑资源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
现代发展的结合。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北京的建筑风貌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建筑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工作报告之北京建筑考察报告

北京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关于北京建筑的调研报告一、实习时间 2016年8月6日到15日二、实习内容在北京这段期间里,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从宫殿建筑到皇陵建筑,从文化艺术区到繁华的商业中心,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带来的这种感受,来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都——北京。
三、实习人:张茜葛夷非张敏魏倩倩戚迪游览的建筑景点有:天安门、故宫、长城、天坛、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馆、国家大剧院、明十三陵、颐和园、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中央电视台大楼等。
(一)古代建筑1.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一砖一瓦都在表现着皇权至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北京故宫鸟瞰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2.天坛。
天坛地处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天坛正阳门外东侧。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总结

北京传统建筑调研报告总结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
本次调研主要对北京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北京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与智慧。
在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工细作的木构结构、雕刻精美的花纹、布局合理的庭院等特点,展现了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尊崇自然的思想。
例如,北京的庙宇建筑中,以天壤之间为中心,以集中式、对称式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的敬畏之情。
其次,北京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史的演进过程。
在北京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交融与演变。
明代的建筑更注重规矩、统一,而清代的建筑更崇尚雍容华贵。
例如,紫禁城是明代建筑风格与清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典范,它既体现了明代建筑的严谨与平整,又体现了清代建筑的雕琢与精致。
其次,北京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
与许多其他地方的传统建筑相比,北京的传统建筑更多地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元素。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不仅是一种居住空间的设计,更是中国传统家庭、社会关系的体现。
无论是建筑的形制、门窗的设计、还是庭院的布局,都彰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最后,北京传统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一些传统建筑被摧毁或改造,从而丧失了其独特的价值。
而正因为其独特的价值,传统建筑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需要政府、学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意识,使传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并能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综上所述,北京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与智慧,演绎了中国建筑史的丰富与演进,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
然而,传统建筑也面临着保护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研究,使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绽放独特的魅力。
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

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北京宫殿建筑特色考察报告范文1.建筑特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2.建筑历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北京建筑参观实习报告

目录:一················王府井、南锣鼓巷、北兵马司胡同二················故宫、天坛、后海三················银河SOHO、三里屯、CCTV大楼、世贸天阶四················颐和园、北大校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五················北京印象、郦城住宅区调研正文:一、3月14日星期一参观地点:王府井大街、南锣鼓巷、北兵马司胡同这天是北京参观实习的第一天,时间也显得有些仓促。
好像什么都是全新的,我们所有人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一开始总有些不太适应。
早上九点多以下火车就感到些许的凉意和干燥,不愧是北方城市,也不愧是帝都。
经过一段步行之后我们班三十多号人终于到了下榻的酒店,这是一家稍小的快捷酒店,位于东花市大街和白桥大街交汇处。
这里地处二环之内,周边都是一些成熟的小区,配套设施也十分齐全,交通较为便捷。
总之这里的区位优势比较好,便于我们到各处参观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酒店的内部房间布局方式比较独全班人在北京火车站的合影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北京建筑考察报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专业实践报告实践课程名称:专业实践学科部:理工学科部专业、班级: 10建筑建筑学指导教师:万晖学生姓名;林长发学号: XX8904 时间:XX.6.2---XX.6.9 地点:北京市 XX年6月17日一、目的:实习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
实习还是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敬业精神,磨砺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步骤. 大学生在校期间,设立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参与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对于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是一个比学校复杂丰富得多的环境,简单直接的校园生活方式,在社会环境中需要磨砺和改造,需要有比较大的变化。
二、实践内容: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是以参观城市的主要特色建筑和规划情况的介绍,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涉及到了单体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群、特色民居、商业步行街、城市街道、奥运场馆、cbd等。
三、实践总结: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
在大三的结束之际,我们迎来了我们的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多的。
学习建筑,不应该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且也应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第一天早上7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下午4点左右我们小队带着满满的兴奋直奔奥林匹克公园。
第一次来到这繁华的北京城我还真有点迷茫。
因为北京的好多地方没有斑马线大多数是地下通道。
这种地下通道虽然增加了行人的步行距离但极大地维护了行人的安全。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量相当大安检措施这种地下通道缓解了交通压力。
同时部分地下通道设有更能确保了游客的安全。
国家体育场是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由于于独特造型又俗称“鸟巢”。
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设有10万个座位,承办该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同足球等比赛项目。
由XX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是XX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XX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观光楼梯自然地成为结构的延伸;立柱消失了,均匀受力的网如树枝般没有明确的指向,让人感到每一个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气膜,使体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整个地形隆起4米,内部作附属设施,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
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
“鸟巢”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建筑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项技术难题,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的加工。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XX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须弥座式城台天安门夜景上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京皇城中轴线上。
听说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金碧辉煌。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一枕碧流飞清末天安门架起七座精美云绕龙盘万岁”的大幅标语。
门前开通的金水河的汉白玉桥称为金水桥。
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极富气势。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篇二:参观北京建筑的实习报告暑假北京写生实习报告——11建筑学XX年7月1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写生的行程,开始了令人难忘的北京之旅。
记得那时还正值盛夏,经过漫长的候车,我们已迫不及待地奔进了火车。
短短的两分钟内,大家便已找到各自的座位安顿了下来。
果然是时代青年,上车的节奏就独具时代的高效性。
大概因为是始发站,车上还不致一片狼藉,我站起身放眼望去,几近半截车厢都是我们同学,顿觉温馨之感涌上心头。
从高中算起,我已做过十多次的火车,每次都是一个人的旅途,除了大一寒假回家那次车上遇到过一个同学外,十数次的乘车都不曾遇到过熟人。
若是侥幸能在车上遇到个老乡,我就已觉格外亲切,这次看到半车厢的同学,似乎有种家的感觉。
虽然此去北京路途遥远,但一路上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因而并不感觉时间漫长。
7月13正午,就在我们几醒几睡之后,便到达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目的地,首都北京。
穿过熙熙攘攘的地下过道,来到了一家美国烤肉店前,看着长长的人群排队进店,心里有了几分焦躁也多了些许的期待。
我们都在期待,期待北京会有怎样的盛宴来招待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还是首次抵都的“乡下少年”。
在期待中我们窃喜,再窃喜后我们无语。
我们期待的盛宴竟已满桌的青菜清汤而宣告结束。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北京风味”,本着试吃的心态,我们以浅尝辄止的方式完结了“盛宴”,之后迅速的离场也为后面即将要试吃的游客腾出座位。
1.国家大剧院来北京我们首次见到的知名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圆润的躯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银光,这是我想到之前在某本书中看到过的光亮式建筑。
在大剧院旁还造了一个人工湖,平静的湖面与大剧院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境。
听老师说,但凡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建筑附近一定设有水面,这是从节能与造景的角度考虑的。
国家大剧院做了下沉处理,因而高度比人民大会堂要低,据说是因为人民大会堂为国家的重要建筑,赴京其他的任何建筑视线上均不能将其遮挡,因而各建筑高度都将受其限制。
这里我看到了任何建筑都必须在符合城市规划的规定之内建造,否则便是不合格建筑。
城市规划的规定便是建筑不可违背的法典。
对于从事建筑的人必须得熟知当地的城规,以期做得合格的建筑。
3.正阳街4.故宫7月14,我们一早起床奔赴明清紫禁城。
终于来天安门了,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见过天安门了,长这么大都一次看到上面毛爷爷的画像,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啊。
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听说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知道它很高很大,去年上课时才听老师讲到它的设计采用了下大上小收缩的手法,在巨大体量下依然呈现出高耸之感,不禁对其设计者在当时不太先进的时代就具有高深的智慧而叹服。
这次有幸目睹纪念碑,更为钦佩。
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之后,就前往了故宫。
故宫作为明清皇宫,吸引了数以忘记的游客前来参观,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故宫规模庞大,举国之财力毕尽于此。
故宫的殿宇均是采用的重檐庑殿顶,台阶级数十级以上,雀替走兽均是古建制度的最高级别。
故宫殿宇众多,都是按中轴对称布置。
这一切的一切只在宣告一件事,皇宫等级森严,皇权至高无上!在这里,我看到建筑不仅仅只是讲究造型满足居住的府邸,亦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在进入殿堂里去,我看到了金碧辉煌,珠光宝气,感受到了帝王家的奢华生活,不仅思忖,难怪历朝历代为了王位争个你死我活,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挑起战争,置人民生死于不顾。
但当我进入珍妃馆见到珍妃井听说珍妃惨死的事迹后,不禁感叹,皇宫内的勾心斗角,人心险恶。
皇宫高墙,深宫内院,困住的不单是人的行走,禁锢的是人心。
说到这里,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与生俱来却无法摆脱的命运。
5.王府井篇三:北京考察报告北京考察报告古建筑屋顶装饰此次的北京几日游,虽短暂,却也难忘。
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天坛、故宫、十三陵之定陵、长城、颐有点走马观花,但是也带给心里不小的震撼。
此次行程中,属故宫还有长城最令我震撼,古人真的很伟大,在没有任何高科技技术辅助的情况下,都能建造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不过,故宫如此雄伟的建筑中,那屋脊上带有趣味的小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凡级别较高的官室殿堂,一般都采用大屋盖、曲面坡、高起脊、深出檐的作法,给人以雄伟庄严、壮丽恢宏的视觉美感,这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坦荡而庄严、恢宏而持熏的气度,遂而成为自成体系的东方建筑特色。
而罱顶饰件,除起结构力学作用外,则更多的是为建筑美学增色。
屋顶上的吻和兽即为其中之主要部件。
吻,就是屋顶正脊两端凸出于屋脊的装饰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嗣的历史阶段,它的名称、造型、体重和文化内含也都各异;但是,它又不同于王朝更替那样楚汉分明。
它的发展乃足一个承前启后的渐变过程,犹如父子相承而叉各有千秋.祖孙血脉相传而又各各迥异。
故尔,仅以一吻一兽即为某一建筑精确断代.实有唐突之嫌。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穆传》亦云:“(前刺史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足见北朝时.屋宇鸱尾已经“迎风拂云”、普遍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