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杏鲍菇的种植量逐渐增加,成为了食用菌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为了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一、液体菌种生产技术1. 菌种筛选液体菌种生产的第一步是菌种筛选,通过培养基筛选出优良的菌株。
优良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抗病能力,能够保证后期的高产和品质。
2. 液体培养基配方液体培养基的配方直接影响着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在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中,通常选用高品质的蔗糖、酵母提取物、蛋白酶水解物等作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配比和适当控制PH值和温度,制备出适合杏鲍菇生长繁殖的液体培养基。
3. 发酵槽和发酵条件通过发酵槽进行液体培养,同时需要控制好发酵条件,包括温度、通气量、搅拌速度等,以保证菌种高效、快速的生长和繁殖。
还需要控制好发酵时间,及时停止发酵以保证菌种的活力。
4. 菌种提取和保存在液体培养达到一定浓度后,需要进行菌种的提取和保存。
通常采用离心机或纤维滤布等方法进行提取,然后进行冻干或低温冷冻保存。
这样可以保证菌种的长期保存和再次利用。
二、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1. 培养基配方和基质配置培养基配方和基质配置直接关系到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合理的配方和配置可以提供杏鲍菇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促进其生长和繁殖,达到高产的目的。
2. 控制温湿度杏鲍菇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一般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和80%-90%的相对湿度下,杏鲍菇可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3. 合理的通风和氧气供应通风和氧气供应是杏鲍菇生长的关键。
合理的通风可以保持基质的适宜湿度和供氧量,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杏鲍菇生长。
4. 病虫害的防治杏鲍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如炭疽病、褐腐病、虫害等。
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的施肥、喷洒生物农药、定期清洁等,以保证杏鲍菇的健康生长。
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
相对于固体菌种,液体菌种有以下优点:
(1)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从试管母种到专用母种到发酵罐子一般要15天就完成了。而
固体种需要70天左右。
(2)接种迅速,萌发点多。液体菌种接种与玩水枪相似,一般一小时可以接种2000-3000袋。接种后,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15天左右长满菌袋。
,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就要进行接种。接种前要先将接种枪、连接管道用棉花塞上,放到高压锅里进行灭菌。121℃20分钟就行了。与此同时,将接种机打开工作。在接种时,前几枪不要接到栽培袋里,应该先喷到量筒里,以检查接种量的大小。全部接种过程都要在接种机下进行。
(3)生产规模要大。液体菌种生产适合规模化生产,要是规模小了,就会造成产能的浪费,设备的闲置。这也制约了一部分人的使用。
(二)液体菌种的关键技术
1.空气过滤:液体菌种要求通无菌空气,空气过滤就成了生产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本公司的罐的过滤器可反复蒸灭使用300次,不怕水,过滤精度0.01μm。可以充分满足液体菌种生产的要求。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三)
2010年4月10日
(三)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
液体菌种的生产方式可分为电磁搅拌法、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
1.电磁搅拌法比较简单,投资也比较少,200元钱的投资就可进行生产。从接种到菌丝长好要7天时间。但也存在生产量小的缺点,所以生产中常用几个搅拌器同时生产来加以解决。也可以用扩张法来加以解决。主要生产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种接到三角瓶里,搅拌4-7天后得到大量的菌种。
2.缺点:
(1)一次性投资大。一般都得1多万元。
(2)技术要求高。凡是想做液体菌种的,必须到厂家或厂家的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再就是要有售后跟踪服务。若自已摸索试验,失败的损失远远大于在正规培训班的学费,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好多的人购买发酵罐后,因为各项技术没有到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束之高阁。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学的不到位或厂家的技术培训不到位。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技术力量雄厚的并有多种食用菌栽培经验的单位去学习,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一举成功!
秀珍菇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
秀珍菇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秀珍菇(Pleurotusgeesteranus),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平菇的一种。
这个名称源于台湾,是商业味比较浓厚的一种凤尾菇。
秀珍菇子实体较小,柄长5~6厘米,菌盖直径小于3厘米。
秀珍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又因为其外形悦目、鲜嫩清脆、味道鲜美,因而深受广大食客好评。
下面介绍一下秀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技术。
一、工艺流程母种→原种(液体摇瓶)→生产种(罐体发酵)→料棒接种二、母种的制备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葡萄糖2%,琼脂2%,水1000毫升,pH值5.5~6。
2、母种的制备及注意事项按配方准确称取原料,加热煮沸最后定容,分装试管,装入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4~1/5,塞好棉塞。
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在温度121℃、压力0.11Mpa下灭菌半小时,注意一定要放净高压灭菌锅内的冷空气。
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下降至60℃时,将成把的试管摆成斜面。
注意,不要让培养基粘湿棉塞。
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然后置于恒温箱中25℃左右恒温培养10~15天。
三、原种的制备1、原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麦麸3%、葡萄糖2%、蛋白胨3‰、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
2、原种的制备及注意事项马铃薯去皮切片后与麦麸一起煮沸20分钟,过滤定容,加入其它原料,全部溶解后装入三角瓶。
三角瓶在使用前除清洗之外,还要进行空灭,灭菌方法与常规灭菌试管培养基相同。
每个瓶中放入5~10粒玻璃球(直径0.5cm),用棉塞塞紧瓶口,再用牛皮纸包裹后扎紧。
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在温度121℃、压力0.11Mpa下灭菌45分钟。
冷却后进行无菌接种,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72小时。
摇床培养时,温度25℃,转速140转/分钟,培养时间72~96小时。
四、生产种的制备1、生产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麦麸2%、蛋白胨3‰、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5‰、石膏0.5‰、琼脂2~3g、酵母膏0.5‰、消泡剂1‰。
液体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
确定发酵结束,开始利用的时间要根据生产计划和菌龄来确定,菌种成熟的主要指标是,菌丝体形态成为多而小的菌丝球,发酵结束取样时PH值不致过低。放置10分钟,发酵液与菌丝球不分层,菌丝球呈悬浮状,密度较大,发酵液变清即可开始应用。
3.4衰亡期。达到稳定生长期的菌群,由于营养物质的短缺,群体中的细胞死亡率逐渐上升,以致死亡菌数超过新生菌数,群体中的活菌数下降,出现了“负生长”曲线下跌。此期特点:菌体细胞形状和大小出现异常,甚至畸形,菌体发生自溶。
4.不同发酵阶段的培养条件
4.1缩短缓滞期的措施和培养条件。以指数生长期的种龄接种;适当加大接种量,可达20%以上。采用较为丰富的培养基。最适的培养条件:大多数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为24~27℃,低罐压0.015~0.025Mpa,较少通气量。
6.检查污染
6.1检查方法。采用先闻后看再取样的方法检查污染情况。培养二天后可以闻尾气味道。正常是无异味。细菌污染有酸味,异味,霉菌污染有酒味。菌丝球增加较快为正常。不增加有可能污染了杂菌。可在接种后第4天取样,在火焰保护下,通过取样阀门,将样液取到无菌瓶内。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样液接入空试管培养基上。于32度条件下培养24h,观查有无细菌等感染。
2.3不同的菌种适宜的PH值范围不同。通常调控PH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配制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初始PH至合适的范围,并使其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中加入非营养基质的酸碱调节剂如Caco2,或氨水或生理酸性物质。③将PH控制与代谢调节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2.4培养基粘度越大,菌球越小,刺毛越短。但粘度不能过大。在培养过程中接种量越大,菌球越小,接种量大时通常可以分散的生长,而接种量小时,则有利于菌丝球形成。搅拌速度快、通气量大时菌球小,搅拌速度慢通气少时菌球直径大。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本人从2010年新开始液体菌种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沉淀,2012年引进液体菌种机,从当初的自己制作回旋式摇床,购进电磁摇床,在不断的去实验,花光了身上的钱,在去打工挣钱,不断的重复不断失败,不断的去总结,不断的去思考。
因为液体菌种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网上也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资料文献,而且所有资料文献都是专利,没有真正用于民用的。
我也在网上买了不少关于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专利,然而我反复去实验,也未能成功过一回,并且网上的技术资料也让我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巨大的金钱,掏空了家底,但还是没有一次让我感受过成功的兴奋,十年中经历太多的失败与挫折,几次放弃又总是心有不廿,花了十年的心血,决不能轻易放弃,于是2019年二季度,我在次开始投入到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研究中,又从新购进0.01微米的空气过滤器,自己改进空气过滤系统,开创了液体菌种新的培养技术,改进后的空气过滤系统让我在十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液体菌种生产所带来的快捷。
也是我花了十年时间攻克了液体菌种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这次疫情面前让我更坚定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为亲人为朋友,为国人带去真正健康的食品,以最新的技术,最可靠的设备,以最底的成本,以最优的价格让所有人吃出健康,尝到美味。
本次生产中以12V气泵,每分钟80升流量的气泵为主,空气过滤芯以0.01微米两个过滤器串连,加上了一直以来包括网上所有专利中都未提及过的空气洗气装置,在对过滤系统的灭菌中,以105度对过滤器灭菌45分钟,时间到后打开气泵吹干过滤器本次培养的培养基也是最普通的,没有那些专利上的那么多要求,麦皮4% 玉米面2%黄豆面2% 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 白糖1%葡萄糖0.015(30升培养基加了40克)将三种原料混合,用温水泡10分钟,在锅里煮15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放进辅料,倒入灭菌好的培养器中,温度到达122度后保持45分钟,开启气泵,让培养器压力不底于0.05Map,温度到35度时在火焰的保护下接入也培养好的一级菌种,压力维持在0.04Map 之间,培养到35小时时,排气口气味开始失去原来培养基的味道,开始有了一级菌种的味道,到40小时时,培养器开始出现大量的菌球,压力维持0.015,增加了进气量,排气口出现带有十分弱的微酸感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晚12:41。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菇,其菇体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硫化葱蒜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绿色食品的追求,杏鲍菇的种植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液体菌种技术是一种高效、方便、重复性好且能够促进放大培养的菌株生长速度的技术。
本文旨在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液体菌种生产技术1、原料准备:在无菌条件下,将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粉、面粉)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0.3%的琼脂。
煮沸使琼脂充分溶解,然后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牛肉膏粉,再次充分搅拌均匀。
2、液体培养基接种:将培养菌株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转移到恒温摇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5-7天。
3、菌体分离:使用高速离心将菌体和培养基分离,用0.45 μm的滤膜过滤,获得纯化后的液体菌种。
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1、基质选择:在基质上进行栽培是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的一个重要步骤。
杏鲍菇最适合生长的基质包括秸秆、木屑、锯末、玉米芯等,也可以使用优质蘑菇渣、菜籽饼等废弃物质或菌袋底废料作为基质。
2、驯化和预处理: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前,需要对基质进行驯化和预处理。
驯化是通过加热、蒸汽灭菌等方式消毒基质,预处理则是在驯化基质的基础上对基质进行水分调节、调整基质pH值等操作。
3、接种:在基质中均匀撒上杏鲍菇液体菌种,然后进行松压、覆盖保湿等操作,使其能够迅速生长。
4、环境控制:在杏鲍菇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一般来说,最适合杏鲍菇生长的环境温度在20-25°C之间,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光照不宜过强。
5、收获和加工:杏鲍菇一般生长周期在20-30天左右,当杏鲍菇黑色孢子盖完全展开时,即可进行收获。
杏鲍菇采摘后应及时清理残留的残渣和污垢,最好在当天进行加工和包装,以保证杏鲍菇的品质和口感。
总之,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是一种高效、科学化的种植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液体菌种生产、驯化与预处理、基质选择和环境控制等。
菌种繁育—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课件)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
5. 发菌速度
液体菌种接种后栽培袋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而且生长整齐。产量上和固体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甚至优 于固体菌种。
7. 风险分析
液体菌种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染菌的发酵罐接入到栽培袋中,损失巨大, 特别是现在国内开始大量使用700升的发酵罐,一次可接24吨干料制作的菌 袋。
空气压缩 → 过滤 ↓
配料 → 装罐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液体种 ↑
试管斜面种 → 三角瓶颗粒种
(二)接种
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培养温度,在 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接入1.5-2cm2的 斜面菌种一块,让其悬浮于液体培养基 表面且使菌丝朝上,在适温下静置48小 时,待菌丝长至液体培养基中时,置摇 床上进行振荡培养。
采用液体菌种,栽培袋养菌时间仅为15天左右。 采用液体菌种,菌龄短,出菇整齐,比采用固体菌种的上市早。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目录
一、液体菌种设备原理 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
1. 生产成本
固体菌种生产成本高于液体菌种。
2. 生产时间
液体菌种生长时间比固体菌种快。
3. 设备要求
液体菌种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
4. 技术要求
液体菌种需要一定的食用菌以及微生物专业知识,固体菌种技术要求较低, 一般菇农都易掌握。
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① 空气过滤
④ 培养液
② 接种
⑤ 环境
③
溶氧量
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液体菌种工艺流程:
空气压缩 → 过滤 ↓
配料 → 装罐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液体种 ↑
液体菌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液体菌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毛诗耿很多人在生产液体菌种中,有时成功了,有时失败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结果对液体菌种失去了信心。
既然能成功过多次,就表示液体菌种是可以成功的,失败了我们就找原因,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往后就可以克服问题,正常生产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生产要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下关键问题:一、培养基的PH值的问题PH值如果不适当,偏酸性或者偏碱性都不利于液体菌种的生长,因此要根据不同品种来采用适当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PH值正确了,该品种的液体菌种就生长得快,反之生长得就慢或者不长。
二、培养基的灭菌问题液体菌种的生产,整个过程必须是无菌的,否则就一定会失败。
培养基要灭菌彻底,一般来说,高压灭菌要保持121度30分钟以上,常压灭菌要保持100度8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培养基无菌。
培养基无菌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基本条件,达不到则无法谈成功。
三、试管母种的纯度问题液体菌种的一级种来源于试管母种,如果试管母种纯度不高,本身带杂菌,那么再生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要求试管母种一定要纯。
否则你永远也做不成功液体菌种。
四、培养中氧气的问题液体菌种生产中真菌进行的是有氧培养,而不是厌氧培养。
所以氧气一定要足够,装液量不要过多,在70-80%就足够了。
充氧量以10L的发酵罐为例,日充氧量为35L就足够了。
氧气少了,菌丝生长慢,过量了会造成培养基中的水份损失。
五、培养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培养成熟的时间,以平菇为例,一级种培养时间为4天,二、三级种培养时间为2-3天。
以静置后菌球占液体的80%左右,即可停止培养。
六、培养温度问题最适温度为25-28度,过高可能会烧死菌种,过低则生长速度很慢。
七、过滤系统问题空气过滤系统是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面的条件即使达到了,也做不好,因此,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
如果生产中能解决以上问题,那么液体菌种生产就非常的容易。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美味可口且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液体菌种生产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对于杏鲍菇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相关从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1、选择合适的菌株:杏鲍菇的菌种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
在选择菌株时,应该注重其菌丝生长速度、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常用的菌种有E、G两种,其中G菌株生长速度较快,产量也较高。
2、培养基的配方:杏鲍菇菌种的培养基应当具有营养丰富、适宜的pH值和水活性。
优质的碳源和氮源是培养基的关键。
通常的培养基配方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玉米浆等物质。
3、发酵条件的控制: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温度、pH值、通气量和搅拌速度等条件的控制对于菌种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该根据不同菌株的特点灵活调整发酵条件,以提高菌种的生产效率。
4、提取和保存菌种:液体菌种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菌种的提取和保存。
典型的提取方式包括真空浓缩、贴壁滤除等方法。
而保存方面,通常采用低温冷冻或冻干保存的方法。
二、杏鲍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1、菌种接种和保存:在杏鲍菇的大棚栽培中,菌种接种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
常用的接种方式包括菌丝扩展、菌丝孢子接种等方法。
在接种完毕后,要注意对菌种进行良好保存以备后续的使用。
2、培养基的配比:培养基的配比对杏鲍菇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培养基的配比要侧重于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氮源,保持合适的水分和通气条件。
3、环境条件的控制:在杏鲍菇的大棚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杏鲍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4、病虫害的防治:杏鲍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般可以采取合理的轮作栽培、清洁培养基和使用生物农药等方式来保护杏鲍菇的生长。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美味营养的食用菌,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液体菌种生产和绿色高产栽培是杏鲍菇种植业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1. 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液体培养基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基础,通常选用麦芽汁、玉米糖浆等为基础,加入氮源、磷酸盐、微量元素等成分,pH值控制在6.0-6.5之间。
2. 菌种接种:将杏鲍菇的子实体细胞分离出来,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在30℃下静置培养。
3. 摇床培养:将培养基置于摇床上,以120rpm的速度摇动,加大菌丝生长速度。
通常在20天左右,液体中就会出现白色菌丝。
4. 分离纯化:将杂质去除,分离出纯净的杏鲍菇液体菌种。
5. 储存:以冰箱冷冻或冰点冷冻的方式将菌种储存起来,保证菌株的保存和多次使用。
1. 基质选择:选择新鲜的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秸余作为基质,将其蒸煮灭菌,作为杏鲍菇栽培的基质。
2. 棚室建设:搭建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合适的棚室,有利于杏鲍菇的快速生长和高效产量。
3. 原生菌种接种:选择优质的液体菌种,采用原生菌种接种法,均匀混合培养原料。
4. 控制温湿度:采用低温(15℃-20℃)高湿(85%-90%)的环境条件,使杏鲍菇菌丝生长。
5. 底面覆盖物:在基质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保持适宜的湿度,增强透气性。
6. 喷雾浇水:喷雾浇水可保持适宜的湿度,也有利于芽菇的生长。
7. 日光照射:杏鲍菇需要一定的日光照射,有利于其发育和成长。
8. 控制菌体生长速度:控制杏鲍菇的生长速度,保证杏鲍菇的形态和口感。
总之,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和绿色高产栽培是杏鲍菇种植业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验3 液体菌种制作
1、成本低; 2、菌丝体生长快速; 3、生产周期短; 4、工厂化生产、无季节性。
五、液体菌种制作的用途
1、生产液体菌种; 2、制备药物或提取生化制品; 3、制作食品或畜禽饲料。
六、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设备
1、摇床 往复式摇床:振荡方式为来回震荡 旋转式摇床:振荡方式为旋转 2、发酵罐
实验三 液体菌种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液体菌种接种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菌种 侧耳 2、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 20克 ; 自来水 1000毫升 ;自然PH 。 3、广口三角瓶 、振荡培养箱
三、液体菌种制作的原理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是采用液体培养基通入 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增加培养基中溶氧 含量,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 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获得大量 的菌丝体或代谢产物。
七、液体菌种接种方法:
1、用75%的酒精棉球对手指和广口三角瓶外壁 消毒。 2、点燃酒精灯。 3、打开三角瓶封口膜,用移液管取5~10mL的 液体菌种迅速移接到三角瓶中,迅速封口。 4、贴标签 写明菌种编号,接种日期,姓名,随后置于振 荡培养箱中于25℃避光振荡培养,7~10d可以 长满瓶。 5、结果记录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爽滑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
液体菌
种生产是实现杏鲍菇高效、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
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 菌株选择和保种
选择高产、优良的菌株进行繁育,如:黄色杏鲍菇、白色杏鲍菇、红菇、黑菇等。
保
种时,选用适宜的保存方法,如:深冻或液氮保存。
2. 培养基配方的制备
通常采用玉米粉、麦芽粉、蛋白胨等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以及酵母或绵羊血液等为
增殖因子。
适量添加糖和氨基酸等有机氮源,加入碳源和磷源等微量元素,以提供菌株繁
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3. 液体菌种生产过程
将适量的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预处理后,接种杏鲍菇菌丝,控制温度、pH、通气等因素,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生长;待菌种生长至一定密度时,进行采收后进行分装、保存。
1. 培养土的选用
可采用玉米秸秆、树皮、蘑菇渣等为基础,加入适量的有机肥,调整好培养土的pH值和水分,使之适于杏鲍菇生长。
2. 栽培管理
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合理施肥、喷洒水、翻料,确保杏鲍菇菌盖完整、菌柄粗壮、菌质鲜嫩,达到高产。
3. 病虫害防治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用生物防治、轮作等方法,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杏鲍
菇的品质和产量。
综上所述,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杏鲍菇高效、规模化生产
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食用菌种。
杏鲍菇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益。
杏鲍菇的生产和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在杏鲍菇种植业中,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液体菌种生产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种菌液体培养基对杏鲍菇真菌进行培养,以获得高质量、大量的活性菌种的生产过程。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对于杏鲍菇的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选材与发酵培养基的配置在液体菌种生产中,首先需要选用优质的杏鲍菇菌株。
通过筛选和培育,选取出具有良好生长性能和产量的杏鲍菇菌株,保证后续菌种生产的质量。
其次是发酵培养基的配置。
杏鲍菇是一种木质腐生真菌,对于培养基的需求较为特殊。
传统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玉米粉、大米粉、葡萄糖等,但这些培养基存在成本高、发酵时间长、产量低等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利用廉价的农副产品,如玉米秸秆、稻壳、木屑等,研制出了更适合杏鲍菇生长的发酵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具有成本低、发酵速度快、产量高等优点,值得在液体菌种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2. 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过程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环节,其控制对于菌种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是控制发酵温度,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氧气的供应。
杏鲍菇属于需氧性真菌,对氧气的需求较大。
在液体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空气或纯氧气的通入,保证培养液中氧气的充分溶解,促进菌丝的生长。
发酵过程中还需要对pH值、搅拌速度、培养液的营养成分等进行精细化调控,以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
3. 菌种的保存和复壮菌种的保存及复壮是液体菌种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干细胞等技术,有效地延长了菌种的保存期限,保证了菌种的长期稳定性。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杏鲍菇通常是在野外生长的菌类,但实际上,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实现了杏鲍菇的规模化栽培,其中液体菌种生产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关键。
一、液体菌种生产技术1. 选用适宜的母菌株液体菌种生产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母菌株。
母菌株的选择对后续的培养和产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中,通常选择生长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的优良母菌株,如“杏鲍菇1号”等。
2. 制备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配制直接关系到菌种生产的效果,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各种成分,保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均衡充足。
3.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是液体菌种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方面的控制。
在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中,通常需要对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保证菌种的生长发育。
4. 分离和纯化在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杂菌,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保证培养出的菌种干净纯正。
这个环节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对菌种进行分离和筛选,确保后续的菌种使用的纯度。
5. 菌种贮存菌种贮存是液体菌种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将菌种贮存好,才能确保后续的使用。
常见的菌种贮存方法包括低温冷冻、液氮冷冻等。
二、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1. 培养基的选择在杏鲍菇的绿色高产栽培中,培养基的选择至关重要。
通常会选用玉米秸秆、稻草、麸皮等作为培养基,这些原料可以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为杏鲍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生长环境的控制绿色高产栽培中,需要严格控制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杏鲍菇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为85-90%。
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杏鲍菇菌丝的扩展和产菇。
3. 病虫害防治在杏鲍菇的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注意事项
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注意事项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是指将平菇菌丝培养在液体基质中,利用菌丝体的快速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制备出用于平菇栽培的优质菌种。
下面是制备平菇液体菌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菌种发酵基质的选择:菌种发酵基质选择是影响平菇液体菌种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选择具有丰富养分和菌丝繁殖的营养基质,如麦芽汁、玉米粉汁等。
基质应保持均匀细腻,酸碱度适宜,以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酵。
2. 高质量菌种的选择:取得菌株时应选择生长迅速、色泽均匀、菌丝发达的菌株作为菌种。
并在接种前对菌株进行无菌处理,确保菌种无杂菌的污染。
3. 菌种接种量的控制:接种量是控制液体菌种培养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接种量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多会导致菌丝过密,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生代谢产物。
而接种量过少则会延长菌种培养周期,降低菌种的发酵效果。
一般情况下,接种量控制在10-20%左右。
4.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是液体菌种发酵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菌种发酵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控制培养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以保证菌种生长和酶的合成。
5. 混合发酵条件的掌握:在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适当的混合可以提高菌株的吸收养分能力,促进菌丝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应根据菌种特性和培养设备的选择,合理掌握混合发酵的时间和强度。
6. 发酵过程的监控:菌种发酵过程中,应定期对发酵液进行监测,检测pH值、溶氧量、菌丝生长情况等指标,及时调整菌种培养环境,保证菌种培养的稳定和优质。
7. 发酵液的保存和质量检测:发酵结束后,应及时对菌种进行初步处理,如过滤、消毒等,然后储存于低温环境中。
同时,对保存的菌种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总菌数、活菌数、无杂菌污染等,确保菌种的优质和稳定。
总之,制备平菇液体菌种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发酵基质、高质量菌株,控制接种量、温湿度,掌握混合发酵条件,监控发酵过程和保存时的处理和质量检测等。
只有在合理控制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的平菇液体菌种,为平菇栽培提供有效保障。
液体菌种实施方案
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的设计报告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白灵菇等,是一种食药两用大型真菌,它因寄生或腐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
以前报道阿魏菇的栽培是固体菌种栽培,未见有液体菌种栽培的报道。
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发育点多、接种后菌丝蔓延迅速、菌龄整齐等优点。
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菌种袋、栽培袋的接种及多糖的提取可以明显缩短生产周期,因此液体菌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拟对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进行试验,具体试验方案如下:一、设计报告: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来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菌球出现的时间以及多糖的得率。
其中培养基的配方主要通过提供不同的原料来做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的ph值。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并且将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实验,观察出菇情况。
二、技术路线:获得菌种(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扩大培养成斜面菌种→摇瓶培养(筛选培养基)→发酵罐深层培养(发酵工艺条件优化)→一部分接种于菌袋进行出菇试验,另一部分菌丝体和发酵液分离多糖的提取分离。
三、实施方案:试验时间安排在2009.11——2010.12。
1.斜面菌种:pda培养基,用于保藏菌种。
2.一级种子培养:用摇瓶培养。
确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和ph等,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3.二级种子培养:在一级种子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用发酵罐培养。
确定培养基的配方,以及发酵参数如温度、转速、ph值等及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完成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放罐标准。
4.栽培出菇试验:用所得二级液体菌种接种到栽培袋上,与固体菌种相比较进行出菇试验,观察出菇时间、产量等因素。
5.一部分液体菌种用来分离提取多糖。
篇二:液体菌种制备流程及发展现状液体菌种发展现状食用菌菌种液体发酵技术从60年代开始便有人开始探索,至80年代开始用于生产实践,到目前为止,国内主要还是使用的在位灭菌气升式发酵罐,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设备。
液体菌种培养关键步骤
液体菌种培养关键步骤液体菌种设备最好有这几点功能:有停电防护装置和防止培养液倒流装置。
做液体菌种的几大重要环节:1.菌种制作液体母种的制作也有较多方法,我一般就是用小木屑加其他营养料,用锥形瓶培养。
此环节比固体菌种培养要更仔细一些,特别注意细菌的监测,菌种环节一定要把握好。
2.培养液的灭菌环节此环节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把握好每一步,确保培养液灭菌彻底。
期间注意的是,培养液不能加太满,否则放气的时候,液体从放气阀冲出。
个人建议在放气阀上再安装一个逆止阀,避免停电。
3.接种环节接种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一般是将母种先钩出来放到另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大锥形瓶中,然后再倒入培养罐。
哥哥环节必须有大火保护,否则容易感染。
4.培养环节、监测菌种纯度(最重要环节)个人认为此环节是液体菌种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培养菌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每个细节。
(1)空气过滤器和接入培养罐的硅胶管要一起提前灭菌,建议在空气过滤器和接入培养罐的硅胶管间安装一个逆止阀,防止培养液倒流,这是很关键的,否则培养时因为内外压力差变化,培养液容易回流。
(2)监测菌种纯度。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此步骤将直接决定你的成败,监测不好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监测菌种纯度有以下几种方法:a.看:看培养液是否透明澄清,菌球是否均匀。
培养液不能浑浊。
用试管或锥形瓶,从下面接出少量液体(注意,一定要在大火焰的保护下进行),观察菌球是否悬浮,不能在短时间内下沉或上浮。
b.闻:闻放气阀处是否有菌丝的纯香,不能是其他酒精味、酸味甚至恶臭,要回辨别霉菌和细菌感染时不同的气味。
c.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一些霉菌的特征,平时可以将已经确定的液体菌拿来观察练习,借助一些教材,对比观察,这是经验累积才能确定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显微镜具体使用方法本论坛有介绍。
d.培养监测:这一步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直接反应了该菌种是否纯净。
具体操作如下:提前做好试管或锥形瓶琼脂培养基,并提前做好灭菌工作,再用此小锥形瓶或试管,在培养罐的下面放料处,接少量的培养液(这一步两人操作,一个人负责火焰保护,一个人负责接液体),整个过程在火焰的保护下塞上棉塞。
液体菌种实施方案
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的设计报告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白灵菇等,是一种食药两用大型真菌,它因寄生或腐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
以前报道阿魏菇的栽培是固体菌种栽培,未见有液体菌种栽培的报道。
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发育点多、接种后菌丝蔓延迅速、菌龄整齐等优点。
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菌种袋、栽培袋的接种及多糖的提取可以明显缩短生产周期,因此液体菌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拟对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进行试验,具体试验方案如下:一、设计报告: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来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菌球出现的时间以及多糖的得率。
其中培养基的配方主要通过提供不同的原料来做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的ph值。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并且将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实验,观察出菇情况。
二、技术路线:获得菌种(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扩大培养成斜面菌种→摇瓶培养(筛选培养基)→发酵罐深层培养(发酵工艺条件优化)→一部分接种于菌袋进行出菇试验,另一部分菌丝体和发酵液分离多糖的提取分离。
三、实施方案:试验时间安排在2009.11——2010.12。
1.斜面菌种:pda培养基,用于保藏菌种。
2.一级种子培养:用摇瓶培养。
确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和ph等,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3.二级种子培养:在一级种子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用发酵罐培养。
确定培养基的配方,以及发酵参数如温度、转速、ph值等及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完成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放罐标准。
4.栽培出菇试验:用所得二级液体菌种接种到栽培袋上,与固体菌种相比较进行出菇试验,观察出菇时间、产量等因素。
5.一部分液体菌种用来分离提取多糖。
篇二:液体菌种制备流程及发展现状液体菌种发展现状食用菌菌种液体发酵技术从60年代开始便有人开始探索,至80年代开始用于生产实践,到目前为止,国内主要还是使用的在位灭菌气升式发酵罐,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设备。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杏鲍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具有主要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杏鲍菇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液体菌种的生产是杏鲍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提高产量和减少资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液体菌种生产是通过高密度液体发酵培养杏鲍菇基质菌种,以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菌种。
以下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选择优良菌株。
要选择生长快、产菌多的菌株,以保证后续产量的高效。
制备菌种培养基。
菌种培养基一般由含有营养物质的物质组成,如葡萄糖、大豆粉、玉米粉等。
制备菌种培养基时,需要注意不同菌株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控制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
一般来说,温度在25-28摄氏度为宜,湿度保持在80-90%左右,pH值维持在6-7之间,可以使用pH调节器进行调节。
控制发酵时间。
根据不同菌株和培养条件,发酵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在10-20天左右。
绿色高产栽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大化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以下是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选择适宜的基质。
基质对杏鲍菇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等。
选择适宜的基质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合理施肥。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或者复合肥料,以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需要,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控制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要在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杏鲍菇栽培中的常见问题,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栽培是杏鲍菇栽培的关键技术。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选择适宜基质和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绿色高效的栽培。
液体菌种的制作
液体菌种的制作一、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1.溶氧量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
2.空气过滤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
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
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
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
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培养器上端有接种口,也是装料口,将母种并瓶后加入抑菌剂,而后必须在火焰圈的保护下倒入罐体内,要求动作快、操作准确。
5.环境环境对菌种生产影响很大,过滤器本身不可能把杂菌百分之百地滤掉,减少环境中的杂菌基数是非常重要的,液体菌种母种接入到经灭菌的培养液中只要能形成对杂菌的生长优势就可以抑制杂菌感染,也就是说,液体菌种培养不是建立在绝对无菌的前提下相反是建立在相对无菌的前提下。
就此意义上说,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空气中杂菌基数,对于提高菌种培养成功率意义较大。
二、液体菌种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图:空气压缩→过滤↓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液体种↑试管斜面种→三角瓶液体专用母种1.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生产前,先要将试管种进行纯化,不然很难生产出液体种。
纯化的方法有二种:固体种生产法和菌种提纯法。
二者可任选其一。
2.三角瓶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进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五)2010年4月10日(五)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1.试管的选择:生产液体菌种时,试管的选择非常重要,有好多的人就是在试管的选择上出问题,总是做不出专用母种。
在生产上,我们要求试管一是自己新生产的,再一个就是存放时间短的。
长期存放的、上面长霉菌的,一定不能用。
2.三角瓶专用母种的制作:三角瓶专用母种其实很好做,就是有些人不求甚解,以为接上种就可以,其实这样是永远都不会生产出三角瓶的。
这里面的操作细节一定要掌握。
3.发酵罐的制作细节:发酵罐其实很好操作,只是做为一个最后的环节,它要求的是细节。
操作规程上说的那些是对的,只是要想做得好,最好是学习一下。
由老师亲自做一次,注意哪个地方应该特别小心,也就是细节要特别小心,可保成功率。
4.接种技术:接种技术对于固体来说应该没什么的,可以在液体菌种上,是有说法的。
特别是一些特别品种,在接种时应该特别注意。
5.栽培料的含水量和接种量的控制:这一项没做好,是好多人做液体菌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需要一些计算公式和方法。
液体菌种制作与士兵用枪射击是一个道理,其实一般的人也会射击,可是要想一枪毙命,正中眉心,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理论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做的又是一回事。
正常情况下,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在做液体菌种时,成功率应该在95%以上。
能熟练掌握试管的制作、搅拌器和摇瓶机的液体菌种制作技术,能自己一个人操作液体菌种发酵罐、懂得不同品种的接种技术。
经常做的人,应该在98%以上,甚至更高。
这里面除了技术外,还有设备的问题。
(未完待续)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2010年4月10日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所以要自己会做试管种。
试管种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要用种的前三个月,到市场上去看哪个菇符合要求,就买回来(也可以用自己保存的试管种均可)。
在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气雾(最好是高锰酸钾和甲醛)消毒,30分钟后,开始分离。
分离时先将用具消毒,然后用手把菇体分开,用镊子夹一小块菇肉(不同的菇取种位置不同),放到试管里。
塞上棉塞就行了。
这样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对菌丝生长不整齐的,有污染的,全部淘汰。
只留下没什么问题的,长满试管后,再取特定部位进行转管(见实操)。
菌丝长到**cm 时,从菌丝生长的尖端提取一小块,一般地认为,取****大小就可以了,不过从试验上看,提得**效果越好。
平菇一般提二次就可以了,提到五次,基本上与脱毒菌种效果差不多。
别的品种要多些,最多不超过五次,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二)三角瓶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
整个过程要4-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配方就是用PDA加富配方去掉琼脂。
用三角瓶盛装,在高压锅里121℃保持30分钟就行了。
待三角瓶的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
马上就可以进行搅拌或摇瓶了。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
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固体专用母种我们现在一般不用,污染率太高,而且不好发现,最糟糕的是容易堵枪。
配方是把木屑过20-40目的筛,用去掉琼脂的PDA配方拌料,在121℃高压下灭菌2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接种。
一般20多天可以长好。
具有运输和贮存方便等特点。
搅拌器是应用磁性材料N、S极的异性吸引,同性相斥的原理制成的。
工作时,机械的磁转子转动时,瓶内的磁转子在瓶内跟着转,带动液体旋转,为液体供氧。
液体菌种培养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氧气、菌丝、水份和营养,几个因素溶合才能使菌丝快速繁殖。
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产生的菌丝被剪切成菌丝片段。
摇瓶机就是通过摇动液体,使空气与水溶合,增加液体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摇动,液体在瓶内翻滚,使菌丝滚动成菌球。
我们用液体专用母种。
(三)发酵罐生产生产时要先进行培养料的配制。
配料时先将土豆去皮切片,与麸皮混合后用不锈钢锅煮熟并取汁,再将辅料KH2PO4、MgSO4等溶入,混匀后装入罐中,也可将免煮培养基或公司提供的专用培养基直接加入到罐内加热灭菌,125℃维持40分钟到一小时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30℃以下。
将并瓶后的三角瓶专用种在火焰的保护下接到罐内进行培养,培养时根据不同的菌种,设定适宜的温度。
培养期间应注意观察菌球出现的时间、颜色和排出气体的气味等,压力控制在**Mpa。
如遇到停电,关闭排气阀来保持罐中处于正压状态。
来电后重新启动,并打开排气阀继续培养。
培养过程中,可随时采样分析,几天后待菌球密度符合要求时(从视镜或排料观察),即可接种。
(四)接种液体菌种生产结束后,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就要进行接种。
接种前要先将接种枪、连接管道用棉花塞上,放到高压锅里进行灭菌。
121℃20分钟就行了。
与此同时,将接种机打开工作。
在接种时,前几枪不要接到栽培袋里,应该先喷到量筒里,以检查接种量的大小。
全部接种过程都要在接种机下进行。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三)2010年4月10日(三)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液体菌种的生产方式可分为电磁搅拌法、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
1.电磁搅拌法比较简单,投资也比较少,200元钱的投资就可进行生产。
从接种到菌丝长好要7天时间。
但也存在生产量小的缺点,所以生产中常用几个搅拌器同时生产来加以解决。
也可以用扩张法来加以解决。
主要生产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种接到三角瓶里,搅拌4-7天后得到大量的菌种。
2.摇瓶机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接种简单,管理方便,生产量根据机器的设定而不同。
投资要1000-3000元钱。
但也存在噪音大等缺点。
生产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种接到瓶内,摇动。
一般7天左右会出现大大量的菌球。
3.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一些,主要是器材的联接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不能保证成功率。
投资也要3000多元。
生产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种接到容器内,通气培养7天,得到大量的菌球。
4.发酵罐法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涉及到好多方面的知识,很难自学成才,而且投资也高,一般要10000元以上。
如果你的生产量大或是菌种场,建议你还是用发酵罐比较好。
因为生产量大,很快就会把你的投资收回来,而且可以减轻你很多工作量。
发酵罐液体菌种的生产主要过程:专用母种的生产,时间在一周之内。
发酵罐接种后,一般品种在三到五天内生产好。
时间的长短一是看罐的大小,二是看品种。
各有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搅拌器生产的液体菌种是菌丝团,而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生产出来的液体菌种一般是菌球。
(四)液体菌种的工艺流程及生产要点工艺流程图:空气压缩→过滤↓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液体种↑试管斜面种→三角瓶液体专用母种1.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生产前,先要将试管种进行纯化,不然很难生产出液体种。
纯化的方法有二种:固体种生产法和菌种提纯法。
二者可任选其一。
2.三角瓶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
整个过程要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
但是,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我们建议用液体专用母种。
3.发酵罐生产生产时要先进行培养料的配制。
配料时先将土豆去皮切片,与麸皮混合后用不锈钢锅煮熟并取汁,再将辅料KH2PO4、MgSO4等溶入,混匀后装入罐中,也可将免煮培养基或公司提供的培养基直接加入到罐内加热,125℃维持4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培养温度,而后将并瓶后的三角瓶专用种接到罐内进行培养,培养时根据不同的菌种,设定适宜的温度。
培养期间应注意观察菌球出现的时间、颜色和排出气体的气味等,控制好压力。
如遇到停电,关闭排气阀来保持罐中处于正压状态。
来电后重新启动,并打开排气阀继续培养。
培养过程中,可随时采样分析,几天后待菌球密度符合要求时(从视镜或排料观察),即可接种。
(五)液体菌种的检测方法1.菌球的形态:菌种长好后会看到大小均匀、活力旺盛、毛刺明显的大量的菌球,静止5分钟后菌球点菌液浓度的80%以上或不分层。
若菌球很少或大小不一,则可能是质量有问题。
2.菌液澄清度:菌液中除菌球外无其它固形物,菌液由前期的微浑浊变得澄清或橙黄色。
如变得浑浊不清则很可能是染菌。
3.菌液气味:到培养后期菌液的糖香味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或有或无的菌种特有的清香味。
若有臭味、酸味、霉味则是染菌。
4.不知道是什么:若依以上指标还不能判断菌种的质量,还可将菌种接到空白试管上,放在20-25℃条件下静止48小时左右,若表面菌种萌发明显,且无其它颜色的孢子,则多为正常,若有其它特殊颜色则为污染。
(未完待续)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二)2010年4月10日二、液体菌种的基础知识(一)液体菌种的优缺点1.优点:固体菌种的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和场地,并且管理困难。
很难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液体菌种生产一般是由试管母种到发酵罐专用母种到发酵罐,具有菌龄短、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
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相对于固体菌种,液体菌种有以下优点:(1)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
从试管母种到专用母种到发酵罐子一般要15天就完成了。
而固体种需要70天左右。
(2)接种迅速,萌发点多。
液体菌种接种与玩水枪相似,一般一小时可以接种2000-3000袋。
接种后,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
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15天左右长满菌袋。
(3)污染少、成本低。
液体菌种由于萌发快,杂菌来不及污染菌种就已经布满表面,污染的机会很少,污染率很低。
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菌种成本是2-5分钱。
(4)品种更换方便。
如果想更换品种,10天就可以生产好菌种,不象固体菌种那样得提前二个月生产菌种。
(5)适宜工厂化生产。
可直接大批量生产菌袋。
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2.缺点:(1)一次性投资大。
一般都得1多万元。
(2)技术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