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同点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同点
1、背景 2、教育价值 3、目标 4、特征 5、内容 6、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
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 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 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背景
• 数学课程:通过十年新课程的实践,发现数学
综合与实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 心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数学本质 的认识,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开阔教师 的视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价值 •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展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 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 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明确 的总目标,三到 六年级有具体的目标,还有具体的内容领 域;而校本课程则是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内 容领域的规定。
相同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 体系的一部分 2、都可以用活动课的形式开展 3、在课堂上,学生占主体地位,老师是引导 者和引路人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数学)的 异同点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 同点
不同点: 1、定义 2、性质或特征 3、基本理念 4、其他
定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 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 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 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 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 程。
• 数学课程中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有
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 面理解;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有助于课程 的建设。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并开发出适合本校教学的课程。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谈一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首先,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以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

比如,某学校可能注重STEM教育,可以开设以实验和探究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为课程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最后,从课程成果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课程开发的成果应该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项目、提出创新点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评价课程成效的重要标准。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符合本校教学的课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教学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活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可以通过农村生产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劳动技能实践等方式来开展。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科技创新、农村文化传承等课程。

课程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开设实验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文化节、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2.学校资源整合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评估1.评估方式课程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

评估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1理论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实践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地方课程(1)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传统工艺等;(2)地方资源与环境: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3)地方社会事务:探讨当地社会热点问题、民生工程、社会管理等。

2.2校本课程(1)学校特色项目: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成果展示等;(2)学生素养提升:开展心理健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培训;(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三、教学方法3.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

3.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4.1地方课程第一学期:地方特色文化、地方资源与环境;第二学期:地方社会事务。

4.2校本课程第一学期:学校特色项目、学生素养提升;第二学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五、教学评价5.1学生评价(1)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实践活动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5.2教师评价(1)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2)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

六、教学保障6.1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6.3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6.4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理论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方案范文综合理论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继续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围绕市、县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以师生开展、课程开展、学校开展为宗旨,结实树立效劳意识、研究意识,全面落实《综合理论活动指导纲要》精神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施行意见,提升课程开发程度,丰富课程内涵品质;着眼学生的开展与需求,优化课程构造,标准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任务、目的和措施〔一〕加强课程建立,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化和化目的:深化推进义务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地方课程的有效施行,加快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和地方课程的常态化施行,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措施:1.开展优秀课程展示活动,进一步进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争取再出,实在落实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理念,促进课程多元化和化,同时也为下一步上级优秀校本课程评比准备好梯队。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调研和资整合工作,表达课程资利用的.整合性,在面临共同问题时,通过课程开发主体的“联动性”实现课程资的整合和利用。

3.继续开发课程、特色课程,使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立严密结合,在时间、工程上与学校活动多方面整合,在课程开发、施行上力求标准与创新。

4.继续做好德育文章,使校本课程开发、地方课程施行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增强课程施行的有效性,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二〕开展课程内涵,丰富综合理论活动施行的内容与形式目的:走课程内涵开展之路,在原有劳技为特色的根底上积极开展综合理论主题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措施:1.以“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的建立,在继承以劳技特色为载体的根底上积极开展综合理论主题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进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

2.以县艺术节为活动载体,统筹规划校级总体方案,形成活动主题,落实活动工程,标准课程操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同时,校本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小学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文艺欣赏等为主要载体,借助实践环节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由学校编制的具有本校特色和实用价值的课程,是一种深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1.人文关怀与美育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校本课程中,美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欣赏和鉴赏的能力。

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一些文化、艺术、美术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和美育魅力,并通过这些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整体审美能力。

2.科技创新与实践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在综合实践中尽可能地加入科技创新的内容,如机器人编程、电子课件制作、网络通讯、3D打印等活动。

而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科技实验、科技创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3.生态环保与校本课程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态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穿插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如种植绿化、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8篇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8篇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8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8篇活动方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到,我们要想撰写一篇有用的活动方案,有非常多务必注意的方面,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4节气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案

24节气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案

24节气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24节气的节日习俗、风俗和庆祝活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度;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节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别介绍每个节气的起源、习俗、风俗和庆祝活动;3. 组织学生进行24节气的相关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气饼干、制作习俗用品、观察自然变化等;4.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模拟节气庆祝活动、制作节气展板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解释和示范等方式,介绍节气的相关知识;2.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节气的庆祝活动和相关制作过程中;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和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中国传统节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 导入:通过引入几个节气的名词,引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2. 讲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气的起源和文化内涵,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辅助讲解;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节气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的影响;4. 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分别介绍每个节气的起源、习俗、风俗和庆祝活动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温习;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节气的介绍,包括起源、习俗、风俗和庆祝活动;3.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节气介绍,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4. 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三课:组织学生进行24节气的相关实践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节气活动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2. 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气饼干、制作习俗用品、观察自然变化等;3. 实践总结: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总结节气的习俗和风俗,并体会到自然环境的变化;4. 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课: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团队合作活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2. 团队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拟一个节气的庆祝活动、制作节气展板等;3.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评价;4. 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在新的学期,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将制定一份全面而详尽的教学工作计划。

这份计划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以及教学资源利用与拓展。

一、教学目标设定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地方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设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选择我们将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地方特色和校本资源,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地方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历史、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地方认同感。

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将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由表达。

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教学反馈,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利用与拓展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通过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紧密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因此更加符合学校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这种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性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通过开展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性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包括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学习机会,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这些学习机会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5.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是一种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课程紧密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

《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节气之美2、课程类别:综合类3、开发教师:4、适用年级:五、六年级学生5、课时安排:一年,共24课时。

(1)在校期间,根据时令每个节气当天安排1课时,共24课时。

(2)节假日提前做好安排,让学生在家人的陪伴或者指导下进行活动,或者老师线上授课,确保学生走过一个完整的节气之旅。

二、课程简介:《节气之美》课程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板块,设计了赏析、诵读诗词、习俗学习、故事表演、摄影、手抄报、传统节日活动、写节日小诗、做节日美食等实践活动。

农历节气中有很多传统习俗,让学生跟随节日诵诗,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课程。

课程从学习态度、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以期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古老的健康养生知识,培养朗诵、表演、主持等技能及勤劳、善良、淳朴、明礼、敬老、爱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设计背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打小就会背这首节气口诀,但背也就背了,有口无心的,并未深究其中的含义。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习俗越来越被人重视,山东教育发布公众号每个节气都会推送精美的文章,罗列传统节气的来历、物候、诗词、美食等相关知识。

丰富的知识及精美的配图让我眼前一亮,开始关注节气。

在网上搜索一番,意外发现,原来早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就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而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丰富得好像是百科全书,教我们敬天、惜物、爱人。

感受二十四节气之美,读懂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对我和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吗?让我们期待每一个与节气重逢的日子。

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历法和二十四节气、古代经典诗歌、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本课程学习,夯实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等文学素养和善于学习、幸福生活等生活素养。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综合实践课程简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研究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研究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

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研究方式。

三)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长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举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举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举动领域延长,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常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

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肯定的举措,并学会若何辨别信息,灵动运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书本常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题目。

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研究。

关于“尽信书”的感悟,就是在拓展了的研究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综合实践举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

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

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二者的区别重点从学科的意义和目标来界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不足,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因此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和统一的模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权力下放的趋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

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

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低年级用资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低年级用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体 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 探究能力和自主学活动设计
走进社会
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了解社会历史文化,培养社会 责任感。
谈话法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了解其在活动过程中的 感受、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
作品分析法
收集并分析学生在实践活 动中创作的作品,如手工 制作、绘画、写作等,评 估其创造力和技能水平。
结果性评价方法
成果展示法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展览、表演、报告等,让其他人了解 其实践活动的成果。
测试法
针对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 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积极性。
网络学习平台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 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交流机会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互动教学软件
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生动有 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 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04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的表现,记录其行为、 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 表现。
整合学科教学资源
结合小学低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知 识点,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利用学校设施设备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施设备,为综合实践 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校外资源拓展与共享
1
拓展社会资源
积极与社区、企业、博物馆等社会机构 合作,开发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 社会的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此课程放在三四五年级实施,课程形式以兴趣引路,点面结合,“点”指校级烹饪兴趣班,由对烹饪特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聘请有专长的教师定期作重点指导;“面”指三四五年级各班,由各任课教师按课程计划组织实施,其课型有: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操作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

课程内容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社会调研;既涉及烹饪技艺的学习,又涉及饮食文化的探讨,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潜在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1.培养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培养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3.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仿中学,在学中创,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4.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合作、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劳动成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5.培养劳动实践的能力:通过触摸生活、探究学习和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使从学校和地方特色出发,如;“招远粉丝”,“粉蒸饭”,“招远蒸丸”。

当然,各主题间也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使活动有连续性,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定,要经历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全班论证完善的环节。

如:“粉蒸饭”不能简单的烧一次就了事,它的渊源、原料、烹煮方法等,有着丰富的研究内涵,因此,活动前要多角度思考拟定活动方案。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响应这一趋势,实验小学决定开发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成长。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设置1.实践探究: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探究、考察等,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创新思维:学生将通过项目设计、创新实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将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团队建设、团队游戏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的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每个年级将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同时,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将积极与社区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4.加强课程监管与评估:学校将加强对课程的监管与评估,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效果与展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种课程形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校本课程则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补充,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校本课程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一些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可能会忽视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标准,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此外,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我们应该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应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应该尊重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标准,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乡村校园实践在农村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项名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该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

此外,还旨在加深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与农民接触的能力,增加他们的人文情感。

2.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种植蔬菜、果树等,从而学习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前往当地的农户或农业合作社,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同时展开人文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服务、废品回收等活动,倡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协助。

(4)鼓励学生参加农村文化活动,如旅游、文艺表演等,增强他们的文化发展。

3. 课程实施为了保证该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实施时间、地点、实施方式、任务要求等内容。

(2)开展宣传,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3)设立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实施过程,并监督课程实施情况。

(4)设置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效果评估(1)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及参与情况。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和看法。

从而,我们可以评估课程在学生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及时修改并完善课程内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总之,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活,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以期培养出一批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促进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的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

它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项目实践、实验实践等形式来进行。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开设实验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的开展还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与保障。

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

当然,校本课程综合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实践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学校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资源。

其次,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和管理机制。

最后,实践活动的评价和认可也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积极推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及计划
14——15学年第二学期
一、课程开设的背景条件
校本课程是指学生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学校资源,由师生共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形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无疑为我们的《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是一门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

它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但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

我们觉得,要搞好这门课程,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的特点,整合自己的优势,才能形成校本特色,创出学校品牌。

在整合学校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德合作劳技教育”课题研究内容与新课程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密切相关,于是我们将此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此课程放在三四五年级实施,课程形式以兴趣引路,点面结合,“点”指校级烹饪兴趣班,由对烹饪特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聘请有专长的教师定期作重点指导;“面”指三四五年级各班,由各任课教师按课程计划组织实施,其课型有: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操作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

课程内容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社会调研;既涉及烹饪技艺的学习,又涉及饮食文化的探讨,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潜在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
1.培养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培养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3.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仿中学,在学中创,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4.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合作、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劳动成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5.培养劳动实践的能力:通过触摸生活、探究学习和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使
学生获取初步的烹饪知识和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基本的烹饪技能。

6.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及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角度提出问题,并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

7.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会通过调查、考察、参观、访谈获取信息,学会从电视、报刊、书籍中提取、加工信息,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特色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实践“烹饪与饮食文化”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扶到放,由易到难,拟定了如下课程内容,以供师生参考:
五、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
1.操作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设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和各班教室,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我们通过反复思考、实践,形成如下操作流程:
(1)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在相当程度上,活动的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活动的实施效果。

“烹饪与饮食文化”的活动主题的确定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
从学校和地方特色出发,如;“招远粉丝”,“粉蒸饭”,“招远蒸丸”。

当然,各主题间也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使活动有连续性,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定,要经历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全班论证完善的环节。

如:“粉蒸饭”不能简单的烧一次就了事,它的渊源、原料、烹煮方法等,有着丰富的研究内涵,因此,活动前要多角度思考拟定活动方案。

(3)组织实施活动:当活动方案制定后,活动就进入实际意义上的实施阶段,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原则,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4)活动总结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验,已积累了相当的资料,形成了感性认识,这时,就要对活动过程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或口头汇报材料,对这些资料经加工后,还要及时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组织管理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课程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组织设置、制度建立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并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

(1)构建高效的组织机制。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研究小组。

由校长、教导处、学科组长组成,负责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校长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导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

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负责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协调与管理工作。

(2)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培训。

我校开设的校本综合活动课程书本不再是“唯一”,广阔的生活时空是学生学习的主环境,相应的师资培训尤显重要。

我们采用“多渠道并举,校内外结合”培训师资,每年选派教师赴苏州参加“中德劳技教育”课题培训,定期选送教师参加省、市级专题培训;课题组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实施组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3)提供必需的设备与经费支持。

近年来,我校投入几十万元,加强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及校园网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施,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教师培训与对外交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量补贴等也提供了经费保证。

此外,教委还无偿向我校提供了煤气灶、煤气罐、煤气灶柜、抽油烟机等全套厨具,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烹饪实践基地。

六、课程实施的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具有主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评价内容:
①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
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③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操作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但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动态的形成性评价”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

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2、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自评表
教师姓
名:填写时间:
等级评定:优、良、及格、不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