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材料6.2-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细粒式:公称集料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
工 砂粒式(沥青石屑或沥青砂):公称集料最大粒径小于
4.75mm
程
1、集料的最大粒径(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指集料100%
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以mm计。
系
2、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14
石轧制,破碎. 砾石的破碎面应符合表6.4的要求。
表6.1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规格
公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1 40-75 0-15 —
0-5
土
S2 40-60 0-15 —
0-5
S3 30-60 — 0-15
—
0-5
木
S4 25-50 —
— 0-15 — 0-5
S5 20-40 90-100 —
级配 密度 亲水系数
6.2.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1.道路石油沥青
土 (1)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满足表6-7的要求
(2)沥青标号选用要求:
木 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可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
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
工 寒冷地区宜选用稠度较小,延度较大的沥青,以免冬
季裂缝;
程 较热地区选用稠度较大,软化点高的沥青,以免夏季
泛油、发软。
系 一般路面的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和联结层宜用
较稀的沥青。
改性沥青应经过试验论证取得经验后使用。
13
.
6.2.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2.粗集料
张登良讲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下面层——疲劳开裂,密水。
36
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6
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 (1)吸附过程 ①物理吸附(图2)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 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 ·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 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 度越高。 ·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 料。
7
图2 矿料与沥青的关系
8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张登良 教授
1
1.沿革 ·1920 Hubbard-Field法
2in, h 1in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6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 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 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 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
②化学吸附 ·沥青与矿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 粘结牢固、不溶于水。 ·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物质的一层分子。 ·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 ③选择性吸附(吸收) ·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 深处。 ·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 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 互作用的条件。
通常i=0.65~0.75。
16
⑤粒子干涉理论(根据G、A、G.Wegmouth) ·为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 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余空隙又由再次小颗粒所 填充,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其间隙之距离。 适用于骨架型,也适用于密实型。 ·从临界干涉情况下可导出前一级颗粒间距应为
36
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6
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 (1)吸附过程 ①物理吸附(图2)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 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 ·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 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 度越高。 ·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 料。
7
图2 矿料与沥青的关系
8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张登良 教授
1
1.沿革 ·1920 Hubbard-Field法
2in, h 1in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6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 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 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 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
②化学吸附 ·沥青与矿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 粘结牢固、不溶于水。 ·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物质的一层分子。 ·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 ③选择性吸附(吸收) ·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 深处。 ·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 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 互作用的条件。
通常i=0.65~0.75。
16
⑤粒子干涉理论(根据G、A、G.Wegmouth) ·为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 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余空隙又由再次小颗粒所 填充,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其间隙之距离。 适用于骨架型,也适用于密实型。 ·从临界干涉情况下可导出前一级颗粒间距应为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
集料试验
反映集料原始面貌 1.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2.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3.粗集料磨耗值试验(洛杉矶法) 4.集料坚固性试验
5.粗集料磨光值试验
6.细集料密度 按反映集料加工工艺 1.粗集料含泥量试验 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3.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 4.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技术性质
集料磨光值是利用加速磨光机磨光集料,用摆式摩擦系数测 定仪测定的集料经磨光后的摩擦系数值,以PSV表示。
集料磨光值是关系到一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重要决定性指标,所以在工程上选取集料品种时应对此特 别重视。 集料的磨光值越小,路面的抗滑性能越不好。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表干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各密度的相对密度是该密度同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 注:必须四分法取样,要求试样具有代表性。
工程用途
为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数。(密 度的准确性) 注意对粗集料的密度、相对密度的定义、 测定、使用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理解。首先 应特别注意各种相对密度和密度的不同用途, 工程上常用相对密度而少用密度。例如在沥 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时,常用表观相对密 度、毛体积相对密度。 要点强调: 试验时;试样清洗后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试验时,水温控制在15-25℃,宜控制在23℃。 在称取表干质量的过程中不得有集料颗粒丢失 也可以采取先称表干重,再称水中重的方法进 行试验,这样可以避免因集料丢失带来的问题。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集料试验方法及基本概念
集料试验方法及基本概念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主要包括 :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PPT课件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沥青混合料体积组成关系的示意图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The end,thank you!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
目录
级配理论及级配类型 级配设计方法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级配的理论与级配类型
• 级配是指把各种不同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起 来,使其达到较高的密实度或强度。级配矿料和沥青是沥 青混合料的两大构成要素,不同级配设计原则和理论,会 得到不同的级配。
级配理论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Hveem设计方法的最初概念是由Francis Hveem 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它的主体思想可以 概括为:考虑到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沥青混合料 需要一个最佳的沥青薄膜厚度;混合料需要足够 的稳定度,而稳定度主要是由集料之间的内摩擦 力和胶结料的粘附力提供的,足够薄的沥青薄膜 厚度可以提高混合料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是美国战略公路 研究(SHRP)的一个重要成果,Marshall和Hveem 设计方法为它提供了体积设计的基础。它将沥青 胶结料和集料的选择纳入混合料设计的过程中, 同时考虑了交通和气候因素。而且,不同于 Marshall和Hveem,它用旋转压实仪替代了以往 的压实设备,并且和预期交通量联系在一起。 Superpave的预期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现 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的混合料设计新方法;新的 沥青胶结料评价方法以及新的混合料分析方法。 尽管第三方面还没有完成,但是已经很好的建立 了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谓间断级配就是指在矿料组成中,大小各级粒径的矿
料颗粒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了其中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简介ppt课件
12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混合料拌和控制要领: • 确定的配合比不得随意改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工地试验室
• 根据不同品种的沥青按要求控制混合料出厂温度,废弃温度均 为195℃
• 拌和时间:一般干拌5-10s,湿拌40s左右,每盘拌和时间不宜 少于45s,以不出现花白料为度
• 出厂时应每车检查记录重量和温度,出厂时间。 • 重视逐盘打印和总量检验,当铺筑厚度和混合料总量数据差别
20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车辙
2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车辙产生的原因分析 •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差 • 原材料特别是沥青结合料的软化点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差 • 气候和交通荷载条件恶劣,车辆超载严重
2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泛油、磨光
23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容介绍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 沥青路面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现场检测技术
2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
沥青路面结构型式的发展 • 沥青面层一直以来较普遍采用三层式结构,但基层
从原来单一的半刚性基层逐渐向柔性基层;刚性基层 ;混合式基层(柔性+半刚性)转变。 • 可根据不同的交通和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形式,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10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内容: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冷料比例,经拌和楼二次 筛分后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设计级配得出各热料仓的配 合比例,供拌和楼施工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控制关键:冷料斗出料口尺寸的合理确 定;热料仓各层筛网尺寸的合理选择;计量系统计量准 确;供料平衡;热料仓集料粒级组成与大规模生产时的 一致性等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混合料拌和控制要领: • 确定的配合比不得随意改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工地试验室
• 根据不同品种的沥青按要求控制混合料出厂温度,废弃温度均 为195℃
• 拌和时间:一般干拌5-10s,湿拌40s左右,每盘拌和时间不宜 少于45s,以不出现花白料为度
• 出厂时应每车检查记录重量和温度,出厂时间。 • 重视逐盘打印和总量检验,当铺筑厚度和混合料总量数据差别
20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车辙
2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车辙产生的原因分析 •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差 • 原材料特别是沥青结合料的软化点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差 • 气候和交通荷载条件恶劣,车辆超载严重
2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泛油、磨光
23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容介绍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 沥青路面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现场检测技术
2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
沥青路面结构型式的发展 • 沥青面层一直以来较普遍采用三层式结构,但基层
从原来单一的半刚性基层逐渐向柔性基层;刚性基层 ;混合式基层(柔性+半刚性)转变。 • 可根据不同的交通和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形式,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10
沥青路面各工序施工控制要点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内容: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冷料比例,经拌和楼二次 筛分后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设计级配得出各热料仓的配 合比例,供拌和楼施工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控制关键:冷料斗出料口尺寸的合理确 定;热料仓各层筛网尺寸的合理选择;计量系统计量准 确;供料平衡;热料仓集料粒级组成与大规模生产时的 一致性等
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混合料设计原则: 混合料设计原则: 足够的高温稳定性 良好的低温抗裂性 良好的耐久性 良好的水稳性 足够的抗滑能力 良好的防渗能力 良好的施工性能
设计 √ √
施工
√ ? ? ?
1.沿革
无侧抗压强度试验 φ =h=5(7、10)cm 10) 1920 Hubbard-Field法 Hubbard-Field法 φ 2in, in, h 1in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φ 6in, 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40年代初, 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 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 度标准。 度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 缩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 缩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张宜洛
国际沥青混合料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国际沥青混合料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40年代提出的马歇尔试验法 , 40 年代提出的马歇尔试验法, 长期的技术标准和试 验方法 60年代 , 美国AASHTO 试验路的铺筑和研究;沥青路 60 年代, 美国 AASHTO试验路的铺筑和研究;沥青路 面的设计、施工、 面的设计、施工、结构和材料发生根本变化 90年代初, 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 SHRP) 90 年代初, 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 ( SHRP ) 及研究 项目的进行, 项目的进行 ,“ 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及沥青混 合料性能设计” 合料性能设计”
d d P = 100 % = 100 % D D
0.5
n=0.5
2)n法,泰波(A.N.Talbot)级配理论 泰波( Talbot) 泰波认为:富勒公式是一种理想的级配曲线,实际上要获 泰波认为:富勒公式是一种理想的级配曲线, 得最大密度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 得最大密度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 于是将富勒公式改变为如 下一般表达式: 下一般表达式: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ppt课件
2、单质资料实验
• ①沥青性质根底实验
• 实验工程及结果见表1
•
沥青针入度指数偏大,对温度敏感
性较高。〔从而影响沥青混合料对温度的
敏感性,后果就是温度高时易车辙,温度
低时易开裂〕
项目 针入度(25℃,100g、5s) 软化点 15℃延度(5cm/min) 10℃延度(5cm/min) 针入度指数PI 60℃动力粘度 135℃动力粘度 175℃动力粘度 蜡含量 闪点 溶解度 密度 (15℃)
• 〔三〕马歇尔实验
• 〔四〕最大实际密度测试
• 〔五〕确定最正确沥青用量〔油石比〕
• 〔六〕根据最正确沥青用量〔油石比〕进展
•
检验实验
• 〔七〕实验报告
〔一〕根底资料实验
• 1、抽样原那么 • 2、单质资料实验: • ①沥青性质实验 • ②集料性质实验
1、抽样原那么〔主要涉及料场取样〕
• 在料场取样应先根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 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获得大致相 等假设干份组成一组试样,总之务必使抽 样样品具有代表性〔满足JTG E42-2005〕 由于样品对筛分结果影响很大,从而影响 矿料级配。
1、高温稳定性检验:动稳定度实验(车辙实验)
• ①成型: • A、试样总量计算:m=1.03×γf×
〔30×30×5〕 (g); • B、装模时留意周边插捣,中间高两边
低; • C、混合料压实温度为石油沥青120~
150℃,改性沥青140~170℃ • D、轮碾成型机温度控制在100℃,压
⑴OAC1确实定
• 的沥青用量a1,a2,a3,a4, 取平均值作为OAC1
• OAC1=〔 a1 + a2 + a3 + a4 〕/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和基本原理81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和基本原 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4.矿料级配 园球理论: ·单一粒径园球的VMA决定于其排列状态,最 松48%,最密26%,有棱角时使VMA约增大 3%。 ·贝雷法:单一粒径园球的4种组合,其空隙率 的大小分别为园球直径的0.15、0.20、0.24、 0.29倍,平均为0.22,实际采用0.25。
11
(1)确定原则 ①粗集料形成稳定的骨架; ②提供沥青的填充空间; ③使各种性能得到理想的平衡; ④减少离析 ⑤不产生碾压推拥 ·<0.6mm过多,则不稳定 ·0.15~2.36mm过低,则VV大,低温性能差。 ·最大筛孔附近平缓,则粗集料相对较细,表面均匀,易于修 整(中间档次集料增多) S型级配是在富勒级配图上得出一种嵌挤良好的级配,具有 适宜的VMA和VV,沥青量也不多,且施工性能也好。
②化学吸附 ·沥青与矿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 粘结牢固、不溶于水。 ·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物质的一层分子。 ·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 ③选择性吸附(吸收) ·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 深处。 ·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 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 互作用的条件。
12
(2)级配理论 ①B.B.奥赫钦理论(原苏联1929)
·砂(0.1~2mm)经压实后,空隙率比较稳定,平均为33.4%, 随着砂中<0.1mm含量的增多,空隙率增大; ·混合料的空隙率,随着砂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砂量与碎石的 空隙容积相等时,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 ·当矿物混合料的全部颗粒尺寸的变化为同一倍数时,其空隙 率仍不变; ·当填充粗颗粒之间空隙的颗粒尺寸连续减少1/16时,可达到混 合料的最小空隙率,这时下一粒级的重量为上一粒级的43%。 实际上,这种重量比变化在25~50%范围内时,空隙率的变 化很少; ·随着填充粒级和被填充粒级的尺寸逐渐接近,填充粒级的重 量就增大。
•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取决于:矿物骨架的结构, 沥青的结构、矿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沥青 混合料的密实度。
4
(3)矿物骨架结构(图1)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如AC; 如OGFC; 如SMA;
5
图1 沥青混合料典型结构示意图 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2
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1)结构的概念 ·结构特点:矿料的大小及不同粒径的分布;颗粒 的相互位置;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征和矿 物颗粒上沥青层的性质;空隙量及其分布;闭合空 隙量与连通空隙量的比值等。 ·沥青混合料结构是这种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 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其中包括:沥青结构、矿料骨 架结构及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等。
通常i=0.65~0.75。
16
⑤粒子干涉理论(根据G、A、G.Wegmouth) ·为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 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余空隙又由再次小颗粒所 填充,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其间隙之距离。 适用于骨架型,也适用于密实型。 ·从临界干涉情况下可导出前一级颗粒间距应为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张登良 教授
1
1.沿革 ·1920 Hubbard-Field法
2in, h 1in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6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 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 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 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
9
(2)吸附过程的改善 ①掺加表面活性物质(沥青中),以改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过程。 ②活化矿料表面,为化学吸附创造条件。 ③矿料初生表面的利用——提供力学化学过程。 ·新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大——初生表面带电,初生表面出现自 由基(机械破坏作用使化学键断开)。 ·受机械破坏而形成的颗粒表面层的结构发生变化。 阿尔姆斯特朗格观测到磨碎石英颗粒表面的非晶形性,其深度 达50~100m,从而提高了反应能力和吸附能力。 还观察到当石英或花岗石与沥青混合一起磨碎时,发生了化学 键。 实践证明:矿料在磨碎过程中活化可提高活化效果。
d——各粒级集料粒径(mm); n——常数。n=0.3~0.5时有较大密实度。 按富勒 n=0.5 实际 n=0.45密度最大——Super pave 通常使用范围 n=0.3~0.7。 n法为无限级数,无法控制<0.075mm含量。
15
④i法 px=100ix-1% 式中:px——当粒径按1/2递减时,矿料在第x 级筛的通过量; x——矿料粒径的级数; i——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系数,,当n=0.45时, i=0.732
13
②H.H.伊万诺夫级配曲线
·虽然粒级比为16时,具有最大的密实度,但属间断级配,在施工中 易离析。
·建议采用连续级配,粒径按比值2的顺序递减,同时,相邻粒级的重 量比为0.6~0.9;()
·级配曲线方程:
a(1kk2 kn 1)1% 00
式中:a——最大粒径的重量; k——递减系数; n——粒级数。 从上式可得
3
• (2)空间结构 • ·沥青混合料属分散系统中的“胶凝”结构。 • ·其特点是结构单元(固体颗粒)通过液相的薄层
而粘结在一起,其强度决定于结构单元间的粘结 力,具有力学破坏后结构触变性复原的特点。
• (晶体/凝聚结构由细小的晶体结合而成,形成坚 固的空间结构,使结构单元无限接近,结构单元 之间发生化学键,因此具有很高的强度。受力破 坏后不能恢复。)
a 100(k 1) kn 1
中间粒级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ax
10(0k1) kn 1
kx1
14
·递减系数越小,混合料中粗粒的含量就会越多。 K法为有限级数,对<0.075mm含量有控制,但过多。 ③富勒最大密度级配曲线方程
p100(d )n D
式中:p——各粒级集料的通过率(%); D——最大粒径(mm);
6
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 (1)吸附过程 ①物理吸附(图2)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 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 ·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 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 度越高。 ·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 料。
7
图2 矿料与沥青的关系
8
4.矿料级配 园球理论: ·单一粒径园球的VMA决定于其排列状态,最 松48%,最密26%,有棱角时使VMA约增大 3%。 ·贝雷法:单一粒径园球的4种组合,其空隙率 的大小分别为园球直径的0.15、0.20、0.24、 0.29倍,平均为0.22,实际采用0.25。
11
(1)确定原则 ①粗集料形成稳定的骨架; ②提供沥青的填充空间; ③使各种性能得到理想的平衡; ④减少离析 ⑤不产生碾压推拥 ·<0.6mm过多,则不稳定 ·0.15~2.36mm过低,则VV大,低温性能差。 ·最大筛孔附近平缓,则粗集料相对较细,表面均匀,易于修 整(中间档次集料增多) S型级配是在富勒级配图上得出一种嵌挤良好的级配,具有 适宜的VMA和VV,沥青量也不多,且施工性能也好。
②化学吸附 ·沥青与矿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生物(化学键)— 粘结牢固、不溶于水。 ·化学吸附仅触及被吸附物质的一层分子。 ·矿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形成化学吸附的关键。 ③选择性吸附(吸收) ·当采用多孔矿料时,可能发生沥青的某些组分渗入矿料的 深处。 ·矿料表面上吸附沥青质;矿料表面的细孔中吸收树脂;油 分则沿毛细管渗入到深处;从而大大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相 互作用的条件。
12
(2)级配理论 ①B.B.奥赫钦理论(原苏联1929)
·砂(0.1~2mm)经压实后,空隙率比较稳定,平均为33.4%, 随着砂中<0.1mm含量的增多,空隙率增大; ·混合料的空隙率,随着砂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砂量与碎石的 空隙容积相等时,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 ·当矿物混合料的全部颗粒尺寸的变化为同一倍数时,其空隙 率仍不变; ·当填充粗颗粒之间空隙的颗粒尺寸连续减少1/16时,可达到混 合料的最小空隙率,这时下一粒级的重量为上一粒级的43%。 实际上,这种重量比变化在25~50%范围内时,空隙率的变 化很少; ·随着填充粒级和被填充粒级的尺寸逐渐接近,填充粒级的重 量就增大。
•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取决于:矿物骨架的结构, 沥青的结构、矿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沥青 混合料的密实度。
4
(3)矿物骨架结构(图1)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如AC; 如OGFC; 如SMA;
5
图1 沥青混合料典型结构示意图 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2
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1)结构的概念 ·结构特点:矿料的大小及不同粒径的分布;颗粒 的相互位置;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特征和矿 物颗粒上沥青层的性质;空隙量及其分布;闭合空 隙量与连通空隙量的比值等。 ·沥青混合料结构是这种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 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其中包括:沥青结构、矿料骨 架结构及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等。
通常i=0.65~0.75。
16
⑤粒子干涉理论(根据G、A、G.Wegmouth) ·为达到最大密度,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 次一级颗粒所填充,其余空隙又由再次小颗粒所 填充,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其间隙之距离。 适用于骨架型,也适用于密实型。 ·从临界干涉情况下可导出前一级颗粒间距应为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 张登良 教授
1
1.沿革 ·1920 Hubbard-Field法
2in, h 1in ·修正的Habbard-Field法
6in, h 3in (交通荷载增大,碎石加粗) ·40年代初,Bruce Marshall 提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以及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 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维姆法、单轴压缩试验法、三轴压缩 试验法、以及GTM法和Superpave法等。
9
(2)吸附过程的改善 ①掺加表面活性物质(沥青中),以改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过程。 ②活化矿料表面,为化学吸附创造条件。 ③矿料初生表面的利用——提供力学化学过程。 ·新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大——初生表面带电,初生表面出现自 由基(机械破坏作用使化学键断开)。 ·受机械破坏而形成的颗粒表面层的结构发生变化。 阿尔姆斯特朗格观测到磨碎石英颗粒表面的非晶形性,其深度 达50~100m,从而提高了反应能力和吸附能力。 还观察到当石英或花岗石与沥青混合一起磨碎时,发生了化学 键。 实践证明:矿料在磨碎过程中活化可提高活化效果。
d——各粒级集料粒径(mm); n——常数。n=0.3~0.5时有较大密实度。 按富勒 n=0.5 实际 n=0.45密度最大——Super pave 通常使用范围 n=0.3~0.7。 n法为无限级数,无法控制<0.075mm含量。
15
④i法 px=100ix-1% 式中:px——当粒径按1/2递减时,矿料在第x 级筛的通过量; x——矿料粒径的级数; i——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系数,,当n=0.45时, i=0.732
13
②H.H.伊万诺夫级配曲线
·虽然粒级比为16时,具有最大的密实度,但属间断级配,在施工中 易离析。
·建议采用连续级配,粒径按比值2的顺序递减,同时,相邻粒级的重 量比为0.6~0.9;()
·级配曲线方程:
a(1kk2 kn 1)1% 00
式中:a——最大粒径的重量; k——递减系数; n——粒级数。 从上式可得
3
• (2)空间结构 • ·沥青混合料属分散系统中的“胶凝”结构。 • ·其特点是结构单元(固体颗粒)通过液相的薄层
而粘结在一起,其强度决定于结构单元间的粘结 力,具有力学破坏后结构触变性复原的特点。
• (晶体/凝聚结构由细小的晶体结合而成,形成坚 固的空间结构,使结构单元无限接近,结构单元 之间发生化学键,因此具有很高的强度。受力破 坏后不能恢复。)
a 100(k 1) kn 1
中间粒级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ax
10(0k1) kn 1
kx1
14
·递减系数越小,混合料中粗粒的含量就会越多。 K法为有限级数,对<0.075mm含量有控制,但过多。 ③富勒最大密度级配曲线方程
p100(d )n D
式中:p——各粒级集料的通过率(%); D——最大粒径(mm);
6
3.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 (1)吸附过程 ①物理吸附(图2)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仅有分子作用力,可 能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 ·被吸附的沥青为结构沥青,结构沥青的粘结 强度大于自由沥青,越靠近矿料表面其粘结强 度越高。 ·碱性矿料单位面积上吸附的沥青多于酸性矿 料。
7
图2 矿料与沥青的关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