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9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八)
试卷副标题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性的。
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通过深度学习,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 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I 音乐。……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
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
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 • 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华文明所营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是以科学认知体系见长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回溯中华传统文化,老子在论述“道”的本质时所提出的天人融通、万化归身的境界,既是一种哲学境界,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为我们所推崇的审美境界。它昭示着与主客二分、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选
试卷第2页,总12页
择和社会愿景,昭示着如同海德格尔所设想的“完满的自然”。那么,对于中华文明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自然有一种美好的期许。
但这样一种期许放在强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价值主体被颠覆和瓦解的视域中,也明显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全新情况,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需要被推倒重来。看起来,我们总想把绝对不变的、超时空的人性价值和主体构成作为思考的牢不可破的起点,这一点是错误的。唯有把所有的因素都包括进来,把所有的意见都包容进来,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来,平等地交流讨论下去,交给时间、实践和未来人类去选择和判断,才是唯一的路径。我们相信,后代人会有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自由的又是自然的智慧和答案。
(摘编自庞井君、韩宵宵《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新华文摘》
2019年第4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智能编程进行的文艺创作将继续得到发展,将产生“奇点”艺术的一些重要表现形式。
B .传统的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将随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调整而全新转变。
C .中华文明营造了西方文明缺乏的文化特质和人生境界,但导致了中国人与科学的距离。
D .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意义的期许,会因强人工智能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审美艺术的未来意义与中国文化的前景,文章都以设问方式引出思考与探讨。
B .文章举绘画、诗歌、音乐创作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已经能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
C .文章谈论中国文化,用它的未来意义与原有价值相对照,昭示了另一种社会愿景。
D .文章先后探讨了由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审美艺术和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全新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妨碍这种
建设。
B .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相信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能够融入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
C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境界,但对于后代的人生与艺术并无指导意义。
D .一切旧的框架和答案或许都要被推倒重来,现有艺术则会被未来“奇点”艺术取代。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
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5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截止到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02.1万亿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 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
材料二
自2004年推出支付宝以来,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几乎步步领先,并迅速确立了难以撼动的“老大哥”地位。而腾讯虽然直到2013年才正式上线微信支付,却步步紧逼,不断缩小市场份额上的差距,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迄今为止,微信已经积累了超过10亿人次活跃用户,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胜利的天平似乎正朝着腾讯倾斜。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发布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80%,这意味着刷脸支付真正具备了大规模普及的前提条件。短短两三个月后,我们就已经在不少便利店和生活超市看到它的身影。
现在,压力重新回到了腾讯这边。一方面,微信支付需要继续发挥社交优势抢
试卷第4页,总12页
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它也亟须趁“蜻蜓”立足未稳,推出一款正面对标“蜻蜓”的产品,抵御其攻势。
(摘编自“雷锋网”)
材料三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的《城市中国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报道称,在中国城市餐馆,如果用餐者买单,他们更有可能拿出手机,而不是钱包。《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服务部门“投资参考”对1000名中国城市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98.3%的人说,他们在过去3个月中使用了移动支付平台,城市规模、年龄群体或收入水平对人们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影响不大。这反映了移动支付平台的迅速扩张,中国由此正在变成一个无现金的社会。现在,各种移动平台正试图超越扫一下二维码进行零售交易的阶段,向消费金融扩张。然而,事情进展并不完全顺利。中国网络金融服务的扩张导致许多贷款未受到足够监管,还造成了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尤其是几大国有银行,也在积极保护自己的领地。如果这些网络银行获得成功,那么中国的监管机构和传统银行都要适应新形势。
(摘编自《英媒:移动支付普及,中国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
材料四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国内支付进入银行卡支付时代;不久,随着互联网技术成熟,非银行支付快速崛起。而近些年来,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推动下,移动支付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支付宝通过“双十一”,在拓展线上场景的同时,开始进入线下支付场景;而微信支付通过“微信红包”一夜走红,与支付宝形成非银行支付“双寡头”格局。
与此同时,支付产业竞争趋于激烈,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体验良好、支付便捷、服务丰富的移动入口。作为银行业联手打造的全新移动端统一入口——中国银联云闪付App 汇聚全面的移动支付功能与权益优惠,自2017年12月11日发布以来,不到一年时间用户已经突破1亿。在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云闪付App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当然,中国银联和银行能否在移动支付领域立足和发展,不能仅看有没有提供一个行业统一入口的移动支付产品,更要看是否可以集行业之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中国银联以云闪付产品推广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各类场景支付服务的覆盖面与渗透率,真正从产品的开发、优惠的提供、商业的推广等角度出发,在创新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是支付产业深化金融创新应用、推动零售支付回归便民本源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