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教学内容
桐庐:成为全省首个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
杭州 2013.0278INFORMATION 资讯都拥有有机标志、原产地保护标志、防伪码等身份标志。
近年来,该县依据淳鱼的捕捞配额制订销售规划,开展有机鱼限额配送。
同时,与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200多家酒店达成长期合作,优化布局有机鱼经销区域。
2012年,该县销售鲢鳙鱼218.4万公斤,实现销售总额5601.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1%和18.5%。
纵深推进庭院创建成效明显通讯员 王张明淳安县严格执行“层级式督查制”,采取入农户看现场、查台帐等形式,根据检查结果对每个乡(镇)进行打分排名。
2012年,全县425个行政村119222户家庭投入“庭院整治”活动,其中299个行政村73035户家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创建率达61.26%;112796户家庭达到“清洁庭院”标准,达标率为94.61%,33501户家庭达到“美丽庭院”创建标准,达标率为28.1%。
拱墅:“运河元宵灯会”入选“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通讯员 杨 萍拱墅区以“运河元宵灯会”参与“最美中国年·浙江年俗”寻访活动,并从全省30多个参赛地区中脱颖而出。
“运河元宵灯会”自1998年起,已成功举办15届,深受运河两岸居民喜爱。
“浙江年俗”评选活动是“最美中国年”全国性春节民俗评选活动之一,旨在传承介绍浙江各地有特色的春节文化。
本次活动共评选出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26个,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传统习俗、非遗保护等诸多方面,由民俗专家和资深媒体人评审。
临安:清凉峰保护区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单位通讯员 洪 彬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通报表扬了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29个单位,临安市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清凉峰保护区管理局扎实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保护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护区重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一期、二期国债建设项目。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日益追求,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
而“全域旅游”正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整个地区全面覆盖、全方位汇聚各类旅游资源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模式。
而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浪潮中,桐庐县以其独特的景点和资源,以及独具匠心的旅游产品而引领住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
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属于浙西大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在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上,桐庐县开始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式。
按照全域覆盖、全景式展示、全方位服务、全程导览的原则,桐庐县通过资源整合和旅游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颖而有吸引力的全域旅游产品,迅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这些新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养生+文化体验”、“桐庐山水+温泉养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新而丰富的旅游体验。
首先,桐庐县秉承“生态优先、品质至上”的发展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山水旅游营销,将自然美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观光+旅游拍照”、“生态养生+文化体验”、“山水文化+美食篇章”等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
例如,桐庐县推出的“生态观光+旅游拍照”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元素地欣赏、体验、拍摄桐庐县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这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摄影创意和拍摄技巧的提升。
其次,桐庐县充分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生态连接能力,推出了一系列“桐庐山水+温泉养生”全域旅游产品。
例如,桐庐县特别推出的“温泉观光+旅游休闲”全域旅游产品,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打造,不仅对温泉资源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利用,还以信息化手段满足了游客的个性需求,使游客体验到了更真实、更舒适、更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第三,桐庐县结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手段,以创新和传承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独特的全域旅游产品。
坚持全域全景 打造美丽农业桐庐样本
以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 制推进示范县 创建为抓手 , 落实乡镇 ( 街道 ) 和村 、 组三级秸秆禁 烧监管机制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 5 . 0 3 %, 年 产5 0 0 吨的“ 钟山蜜梨废弃枝加工有机肥” 项目 投入 使用 , 2 5 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通过验收, 农
益 。到 目前 , 全 县 已发 展 “ 高效 农 业 ” 基地 9 0 0 0余
3 围绕色彩 串景 , 打造美 丽景观
“ 色彩农业” 是建设美丽农业 的点 睛之笔 , 以村旁 、 路边、 景区周 围为重点 , 通过补绿 、 添色 、 创意, 以点为 基、 串点成线 、 连线成 面 , 打造 全域美丽农 业景观。
3 . 1 打造 田 园风 景
亩。如富春江镇铁皮石斛基地 , 亩产值超 l 0 万元 ,
还成 为 了观光游 玩 的好 去处 。 4 . 2 推进 农旅 融合发展
依据村落产业特色 , 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 将村
庄周边农 田打造成为“ 农 田花海” , 建成各具特色的 “ 色彩农业 ” 基地 2 9个 , 初步形成 了以“ 南狄浦花 海、 北新龙百合 、 中部阳山畈桃花” 为主的全域农业 景观 。2 0 1 6 年启动 1 4 个“ 风景 田园村庄” 建设 , 通 过整村推进 , 整乡提升 , 以点扩面, 变“ 田园盆景” 为
农业建设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治土等工作纳入各 部 门、 乡镇 ( 街道 ) 综合考评体 系 , 形成 了“ 政府牵 头、 部门联动 、 属地管理、 社会参与” 的工作格局 。
1 . 3 注 重共建 共 享
坚持多元投入原则 , 在确保财政建设资金的基
础上 , 鼓励业主投入 、 社会参与 , 多渠道筹措资金 ,
桐庐合村党建引领全域旅游的探索和建议
新农村2022.7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合村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创新和探索、实干和担当,巧解乡村振兴“方程式”,通过“全域旅游”,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了“美、富、兴、强”,走出了桐庐全域旅游的“合村模式”。
1.全域旅游的合村探索(1)党建+规划:变“盲目干”为“想好干”合村乡把乡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深刻认识到“全域旅游合村样本”的建设既符合山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愿景,又有助于改善山区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地区差距;既符合合村绿色崛起,又符合山区发展空间需求。
2014年,合村乡成立全域旅游先行指导小组,出台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意见;2015年,完成全域旅游乡村规划方案;2016年,成功创建全域国家3A 级景区。
如今借助杭商旅的力量,通过细分主力客群,明确项目核心定位,积极谋划冬季滑雪等引爆点,着力打造以“运动探险”为主打品牌,以田园风情、民俗文化、民宿集聚、运动休闲“四条精品带”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新坐标。
(2)党建+人才,变“单独闯”为“合力闯”合村乡用好专业性人才、草根人才、科技人才及乡村两级干部等多支队伍。
2018年,依托杭商旅集团,统筹运营民宿等全乡旅游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打造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2.0升级版。
出台民宿规范经营、旅游团队补助、土地流转奖补等政策。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重视在人才队伍中培养党员和推荐先进。
同时,以“四比一争”“三树三创”“一心五力”担当有为好干部评比等为抓手,实施“表率引领”“群众向心力”“乡村领头雁”“先锋给力”等系列工程,打造一支执行力强、公信力高、有亲和力的乡村两级干部队伍。
(3)党建+产业,变“靠输血”为“能造血”合村乡把党建触角延伸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一线,将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纳入党组织考核体系。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因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抱团取暖法”“盘活资源法”“产业带动法”“旧物利用法”“多元增收法”“飞地物业法”等方式,探索造血活血新路径。
全域生态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省桐庐县“全域生态建设”为例
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域生态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省桐庐县“全域生态建设”为例陈实+【摘要】浙江省桐庐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围绕“风景桐庐、全域生态”这一主 线,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实现了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的转变。
桐庐的实践与经验表明,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牢固树立大生态思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力量,形成多方合力与协同治理优势;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努力实现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关键词】全域生态美丽乡村美丽经济桐庐县在急遽的社会转型中,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方式正在挤压传统文明的生存空间。
工业化与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使人们生发出乡 愁文化的情愫,渴望回到传统乡村社会中寻求 灵魂的慰藉,这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也因此应运 而生。
转型中国的现实逻辑要求我们在工业化 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建设更髙质量的乡村社 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上 日程,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 体要求®。
在工业社会与转型中国的背景下我 们应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如何建设更高质量的 乡村社会?这是新形势下乡村建设必须思考的 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关系到乡村社会未来的 发展方向。
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的理想目标应是 缩小乡村原住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 品质、权益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 距®,而不是以城市建设的标准来框定乡村社 会的基本结构。
概而言之,理想的美丽乡村应 该既有“颜值”又有“素质”,是生态环境 “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有机统 一®。
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应遵循 特殊性原则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从乡村的实际 情况出发规划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向®。
例如,具有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和稳定客源市场的乡村 可以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⑤、具有农业生 产比较优势的乡村可以发展休闲农业®,等 等。
桐庐: 全力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
桐庐:全力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作者:李华东
来源:《杭州·党政B》2016年第06期
日前,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桐庐召开。
作为我省唯一一个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桐庐县近年来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途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最佳载体,紧扣“风景桐庐、全域旅游”这条主线,精准谋划,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富有”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格局。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于桐庐的启示
71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于桐庐的启示[基金项目]吉林省2018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桐庐县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研究”(201813604019)。
[作者简介]李璐,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曾习阳,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于桐庐的启示李 璐 曾习阳(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1)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形态。
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借助桐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力求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发展 桐庐县 启示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071—02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是以农民经营为主体,以旅游度假休闲为宗旨,依托乡村生态环境、民俗文化,让旅游者(主要是城市居民)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旅游形式。
1.乡村旅游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持续向好。
首先,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地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7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其次,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旅游消费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在沪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及《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居民出游力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7.8%,旅游消费大众化已成为趋势。
桐庐PPT介绍课品
浙江桐庐金子谷科学训练拓展基地,四周梨树环抱(浙江省蜜梨基 地),溪水长流,有瀑有潭有崖是你体验大自然的好去处。基地训练项 目有:山洪爆发、真人CS、攀岩、溯溪、空中抓扛、空中断桥、天梯、 迷宫、缅甸桥、信任背摔、心心相印、毕业墙、徒步穿越等。 壮观的自 然现象和充满挑战的培训内容都是你平时无法遇见,也无法尝试的。同 时基地的趣味烧烤、篝火晚会、帐篷露营、农家土菜都能成为您金子谷 之行的难忘经历 。
信任背摔
小组成员依次自1.4米左右高的平台上,按照拓 展培训师要求的动作,准备完毕,直身向后倒去, 小组其他成员在其身后用双手做保护,接住倒下的 学员。(收获:体会信任,认识责任;建立换位思 考的意识;增进队员之间的情感沟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真人CS
一个人只有在面对艰难的实战状况下,才能充分领会到队友
与团队的重要性,一个组织有序的团队总是能够战胜一个没有
组织的团队,真正的领导者可以带动整个团队,完成一个看似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充分的考虑战略,应用有效的战术才
能够取得实践中的胜利,商场如战场,一个能够充分考虑各种
因素,制定完整战略,执行有效战术的团队将是一个常胜的团
队。
华东最专业军事化的CS场地
毕业墙
全体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越一面4米高的光滑墙面,在此 过程中,大家不能借助任何外界的工具,包括:衣服、皮带、 绳子等,你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只有你们的身体以及你们的聪明 才智。即使在绝境中,我们也决不气馁,用团队的力量去超越, 不抛弃,不放弃培养团结一致,紧密配合的团队精神,培养顽 强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体会团队力量。
大脚板
所有队员的左右脚都分别站在左右二块木板上,在身体 的任何部位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依靠全队的力量,齐心协 力从起点抵达终点。团队的进步是建立在个人进步的基础上 的,只有个人进步了,才能带动整个团队的前进。齐心协力 是一个团队最基础的要求,人人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能做 好,这恰恰需要团队去学习和体验——“知易行难”。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地处杭州都市圈腹地,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全域旅游为主题的县域。
近年来,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首先,桐庐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如千岛湖、巴阳古镇、仙境源等景点。
千岛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清澈,山峦叠嶂,是水上运动和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巴阳古镇保存完好,古朴典雅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仙境源则是一处集山水、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风光。
其次,桐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全县拥有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竹林、茶园、果园、农家乐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水果、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耕体验等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此外,桐庐县还大力发展了乡村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住宿选择。
再次,桐庐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旅游。
全县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的绝佳去处。
近年来,桐庐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推出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线路和项目,如徒步登山、野生动物观赏、森林漂流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桐庐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全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同时,桐庐县还不断加强旅游标识和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桐庐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看,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桐庐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桐庐迈入全域智慧旅游新时代
使用优游YOYO APP,点击AR 按钮,扫描这 一页,立即体 验酷炫AR
桐庐
智慧 迈入全域
旅游新时代
文旅发展,智慧先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等资源发展文 旅产业,改变了原有的旅游方式,促进了全域旅游建设,更新了旅游经营理 念,开辟出了文旅发展新模式。现在是大众旅游的时代,也是科技改变旅游 的时代。“诗乡画城·潇洒桐庐”以数字“勾勒”着文旅的现在与未来。
3.三个面向(政府、企业、游客) 一是满足政府的两大需求:游客反馈、 评价和监管信息共享。二是通过智慧管理系 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如:智能票 务系统、旅游直播系统、在线预订系统等。 三是多样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如通过大
屏信息发布系统,为游客提供准确的信息, 方便游客出行。
4. N个应用 基于文旅大数据中心和两朵云,面向政 府、企业、游客需求,我县开发多个应用场 景:全域数字旅游专线(8条,如“醉美春日 踏青”、酒店穿梭巴士等)、30秒自助入住 数字酒店(21家,如海博、雷迪森等)、20 秒扫码景区入园(19家,如瑶琳仙境、浪石 金滩等)、ETC沪通卡便捷入园(12家,如 严子陵钓台、垂云通天河等)、杭州旅游一 卡通(4家,如白云源、圆通寺等)。除此 之外,还有智慧导览、游轮多航线自动识别 讲解、一机游也将逐步应用于旅游市场。我 们也将在省市文旅部门的指导下、在杭州城 市大脑的工作要求下,研究开发多个应用场 景,将桐庐打造成为真正的全域智慧文旅目 的地。
“1”指一个文旅大数据中心;“2”指两 朵云暨私有云、公有云;“3”指三个面向, 面向政府、企业和游客;“N”指N个应用。
1.一个文旅大数据中心 2016年起,桐庐县借助杭州市旅游大数 据平台和资源,先行先试。2017年桐庐旅游
乡村文旅综合体4.0_模式开发路径研究——以桐庐江南古村落为例
引言古村落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重心和聚焦点都聚集在城市和城镇上,大量的古村落逐渐淡出社会视线,甚至逐渐演变成“空心村、无人村”。
古村落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遗产”,具有物质与人文的“双形态”,近几年国家努力倡导乡村振兴战略和古村落保护政策,但是,目前大量古村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各地古村落保护行动往往都只表现在古村落建筑修复上,只强调文化传承和保护主义,忽略了古村落的完整性。
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古村落的“活态保护”?在大量的国内外案例中,我们发现,古村落要实现完整意义的“活态保护”,就必须重新激活其文化价值,赋予创新的时代IP,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一、项目背景(一) 政策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推动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自此,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市场背景1.都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持续增长。
2011年至2019年间中国城市近郊旅游出游人次从2009.7万人次上升至23357.2万人次,市场规模从34.2亿元突破至298.4亿元。
整个近郊旅游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增势。
2.大都市近郊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新的风口。
大量的短途旅游或是微度假都将目光锁定在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文化古迹、特色民俗、田园风光的古村镇上,这些古村镇基地普遍拥有集中或散落的村庄、或多或少的原住民、自然生态良好、基本农田较多和有一定的历史遗迹等共性,使得近郊旅游成为新宠。
(三)资源解读1.项目概况解读。
(1)拥有便利舒适的交通圈,无论公共交通还是自驾,路线整体表现优良,但是需要挖掘时间和空间背后的精神价值。
经验交流:对加快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一点建议
对加快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一点建议3月22日至28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7天的“全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专题培训班。
”其中,在浙江省桐庐县学习4天。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使我初步了解桐庐县创建成为“中国最美县城”、“中国最美县”和发展成为全域示范区的历程。
桐庐县基本情况与我县类似,人口40.25万人、面积1825平方千米;经济总量相差不大,桐庐2016年财政收入43亿元、经济总量330余亿元;桐庐乡镇和行政村也经历了乡镇行政规划调整,他们现在有10个镇、183个行政村;我们两地都是地处江南、山川秀美,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太极洞景区和他们的瑶林仙境风景区都是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桐庐县有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4个。
2016年,桐庐的旅游人次数达到1300余万,旅游收入达到135亿元,先后获得“世界养生基地”、“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美县”、“中国旅游名县”等众多殊荣。
显而易见,XX与桐庐的差距是存在的、是明显的。
通过学习桐庐经验,我对我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一点个人建议: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XX地处安徽的东大门,紧邻苏浙沪,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周边大中城市均在两小时交通圈内,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广溧高速、商合杭高铁的建成通车,XX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越发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的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旅游思想理念得到解放,旅游资本有所积累。
应该说,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条件。
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乘势而上,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上占得先机?政府的引导是当务之急。
政府应从政策、规划、管理机构、措施等宏观层面,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除了充分利用、鼓励本地资本参与之外,还应当采取独资、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制定比江苏、浙江更优惠的鼓励政策,吸收他们的优势资本。
二、明确方向、规划引导。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效果如何”的问题。
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金色大地
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乡村扮靓金色大地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安排了全县领导干部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县委张书记亲自作开班动员并就《推进“五县”共建建设强富美高新金湖》进行专题授课。
随后,在为期6天的浙江大学培训中,围绕全域旅游理论解读、特色小镇理论讲解、美丽乡村经验介绍、旅游招商案例分享等内容,实地调研考察了浙江桐庐县美丽乡村示范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梦想小镇、中国最美乡村安吉等地。
我县全域旅游创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旅游景区、城乡面貌、公共服务、旅游产业等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对照浙江、苏南等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实践与成效,我们深感在全域理念、旅游创新、产品业态、公共服务、乡村旅游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浙江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创新与实践,启迪我们要在突出“全域”、满足旅居要求、实现主客共建共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向纵深发展等方面下大气力。
当前,尤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重中之重,扮靓金色大地,成为全域旅游创建的新亮点。
一是抓机遇、解放思想。
浙江桐庐的深澳村、荻浦村以及安吉的鲁家村、尚书干村等,原本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人文古籍,只有自然村落,之所以能够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成为全国的样板,就是通过解放思想,抓住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通过几年努力,逐步达到了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效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今年7月份,省委主要领导来金湖调研时提出了“让旅游真正成为富民产业,让生态真正成为金名片”的殷切希望。
目前,我县的全域旅游创建架构已基本形成,重点旅游项目不断提升,荷花大道、全域绿道有序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景区周边及干线公路沿线的村庄环境距离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也缺少乡村产业支撑、缺乏文化特色传承。
桐庐建设全域森林打造全域景区
桐庐建设全域森林打造全域景区作者:钟玲来源:《浙江林业》2019年第06期桐庐县地处浙西山区,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近年来,桐庐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发挥生态优势,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森林休闲养生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74.44%,拥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处,成立全国首个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富春山健康城),江南古村落环溪村、新丰民族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建成森林公园17个(其中省级以上4个),占杭州市森林公园总数的32%;建成4A级森林旅游景区6处、3A级6处,高等级森林景区数量居全省前列。
2018年,鄉村旅游总收入达9.06亿元,民宿经济总收入达3.38亿元,分别增长44.2%和28.8%。
“三个突出” ; 全域谋划发展版图突出规划引领。
编制《桐庐县森林休闲养生建设发展规划》《桐庐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并纳入全域景区规划,科学谋划“一心(大奇山森林养生中心)、两轴(富春江森林休闲景观轴和分水江山水养生景观轴)、三片(东部大奇山森林健康体验片区、中部山花风情休闲片区、西部天溪森林养生片区)、多点(全县的森林人家、森林特色小镇)”空间布局,辅之以森林绿径、森林古道等森林绿色通道网络建设,全域推进森林休闲养生建设。
突出政策扶持。
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元用于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景观提升,不少于1200万元用于拓展农(林)业休闲、观光、体验功能,推进森林特色小镇、森林古道建设。
对基础设施和配套休闲设施按投入的30%,给予3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对创建森林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等给予20万元以上奖励。
加强政企联动招商,利用产业引导基金、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加大森林休闲养生项目招商力度。
目前,共招引休闲养生类旅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7个。
其中2017年新(续)建旅游休闲养生类项目1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亿元。
突出品牌打造。
加快森林、旅游、文化等要素融合,大力打造“山水森林城、健康养生地”森林休闲养生品牌。
浙江桐庐乡村旅游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桐庐乡村旅游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第一篇:浙江桐庐乡村旅游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浙江桐庐乡村旅游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特色建筑和文化风俗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桐庐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资源的时空组合条件优势明显,为其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
桐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本文通过对桐庐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分析,在分析现有发展的乡村旅游情况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乡村旅游桐庐优势分析发展对策正文: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旅游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游客在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
农村的这种自然风光秀美,青山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加之与城市相异的朴实农耕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
桐庐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在欧洲已经有100年多年的历史,因此欧洲地区的相关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对农民的经济作用;到了八九十年代乡村旅游对社区社会,经济影响和规划。
营销成了研究重点,同时研究范围也从农场旅游为主扩大到其他旅游形式[1]。
国内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1995年卢云亭,刘军萍等编辑出版了《观光农业》文集,正式拉开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序幕。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自古就是“人间仙境”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桐庐县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交通方面,加快了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方便游客前往桐庐旅游。
在住宿方面,加大了对旅游饭店、农家乐等住宿设施的改造和提升,提升了游客的住宿体验。
在景区设施方面,不断完善景区内的便民设施,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其次,桐庐县充分挖掘了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桐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天目山、大龙湫、仙人洞等风景名胜,加大了对景区的开发和整治力度,提升了景区的品质和知名度。
同时,结合桐庐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如桐庐古城、桐君山、桐庐书院等,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桐庐县加强了旅游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举办桐庐旅游节、桐庐美食节等活动,提升了桐庐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大了对桐庐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桐庐旅游观光。
最后,桐庐县加强了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通过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了对旅游投诉的处置力度,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综上所述,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桐庐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桐庐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新时期桐庐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桐庐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童明
【期刊名称】《杭州(周刊)》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市场格局已被打破,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童明
【作者单位】桐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发展观与新时期旅游业发展 [J], 曾博伟
2.新时期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融资模式设计 [J], 李文哲
3.新时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特点分析 [J], 姚正国
4.对整治乡镇企业的几点思考——临安、桐庐、富阳三县情况调查 [J], 陆文浩;陈斌贤
5.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广西为例 [J], 张文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中国青年报》( 2016年03月04日 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极目美景让你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在荣获全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时,评选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山水间的生态文明诗,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诗意栖居的江南“美丽乡村”步入江南镇荻浦村,一个有着千年的历史村落,村内香樟林立、溪水潺潺。
在绿树浓荫环抱下,一栋栋明清老屋错落有致、恬静自然,恰如一幅幅随意点染,却又处处精致的水墨画。
而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横村镇阳山畈村,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宽广的道路、野趣横生的农家墙画,古朴俊朗的景观长廊,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
而每到阳春三月、桃花盛放之时,阳山畈更是山花烂漫、游客如梭,宛如晋代陶潜笔下人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
一弯碧水,数座青山,白墙黛瓦,阡陌相闻??坐落在富春江畔严子陵垂钓处的“严陵慢村”、“富春漫舍”、“绿芦意”可让你驻足在此远望绵延绿色,近闻鸟语花香。
而在桐庐最南端的深山里,富春江镇的茆坪村、石舍村俨然就是《与朱元思书》的再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古村浸染在苍山墨岭间、掩映在参天古树中,一弯溪水绕村而过,群山梯田尽收眼底,千百年来的隐逸文化在此处蔓延生长。
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村落,洒落在绿山碧水间,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诗画之美,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
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致力“全域大景区”,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中国画城。
据了解,桐庐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全域,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形成梯次衔接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按照再造现代富春山居图思路,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1 1/5页不仅如此,桐庐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实现了18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规划员”,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而在具体实施中,桐庐通过与“名院名师”合作,立足建设“最美县城”,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与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相关领域知名规划师进行规划编制。
与此同时,围绕全域景区,从农村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以特色村为节点、中心村为核心、景观带为轴线,桐庐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以点聚片、以片集群、串点成线,将灵动的富春山水和各个风情村镇巧妙结合。
依托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心村和风情小镇建设,使桐庐乡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成为天然的“花园”。
在“家家都在画屏中”的芦茨村,江流沃土、沙町旧宅,就像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而在几年前,芦茨村还是一个被大山遮蔽的小村落。
同样的荻浦村,之前破败之貌的古建筑显露生机,猪栏牛栏摇身成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
漫步富春江边,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感受这个小城的清新和精致。
为给发展腾出空间,桐庐还通过“无违建县”和“土地确权”,让农村人居环境布局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美化,让桐庐乡村“处处是景、时时见景”。
一样山水别样风情一条条康庄大道连接村头巷尾,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乡村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富春江两岸。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之于桐庐,不仅仅是世外桃源般的文学表达,更在于一种高要求的生态标准和建设指南。
作为浙江省首家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桐庐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立足全域,以“景区”理念、“画城”定位,努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行业标杆。
为此,桐庐率先出台《桐庐县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五水共治”;落实治水“河长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和农村废气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等。
在抓好沿路、沿江、沿山、沿景环境整治的同时,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工程,深化“三江两岸”生态景 2 2/5页观保护与建设工程,结合“四边三化”实施道路提升工程,营造国、省道和县道沿线农田景观,发展块状、特色农业,打造沿线绝美田园风光带。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江两岸”,石材、铸造、电镀、畜禽养殖等行业整治。
据统计,近三年,桐庐关停、整治、提升工业企业就有1000多家,改(新)建通景公路300多公里,完成了全县183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的“白”改“黑”。
这些年,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镇村生态建设,投入的资金达3.8亿元。
如今,桐庐县域内的83条河流全部达到?类以上水体,连续九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实现了农村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和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
桐庐县方毅县长说,全区域整治,使得桐庐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去年,全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森林覆盖率达74%。
突出山水生态、休闲产业、历史文化传承,桐庐还依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再造特色亮点,打造出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等5条风情带。
通过倾心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迎春南路、滨江沿江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建成了各类城市公园20多个,分层分类推进建设的32个中心村、10个精品村、120个培育村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历史人文底蕴、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的有机融合,让先后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成为全国休闲乡村游的新热点。
到目前,环溪、荻浦、芦茨、阳山畈等村被评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还成功创建为4A级风景区,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分水儒侨村凤凰谷、瑶琳镇桃源村、横村镇阳山畈村、合村乡高凉亭村成为2A级村落景区。
富春江镇茆坪村、富春江镇石舍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城南街道金牛村和分水镇新龙村则被列为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村落景区创建中,他们将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
近年来,桐庐单是在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方面的投入就有4000多万元。
3 3/5页同时,结合村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把改善居民环境、发展村落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凸显村落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移步换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村落特色。
让往来游客醉心的绝美山水拔地而起的高楼,摇曳生姿的绿树红花,让桐庐的乡村变美了,一座“以富春江山水风光为特色、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的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渐入佳境。
“昔日子久凝神处,江岸处处换新景”,田园村落即风景、自然山水即景观、乡村社区即景区、乡村生产生活即文化,因着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不可复制的山水人文优势,桐庐一步一步提升着其“画城”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桐庐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众多荣誉称号。
今年,桐庐进一步深化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改革,启动富春江5A景区创建和国家乡村公园建设。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但不是“千村一面”的复制与模仿。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
“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打造出桐庐“乡村村村有景点、田园处处是风光”的乡村休闲旅游景观,造就了桐庐群山拥翠、绿树浮岚、碧水微荡的全县域如画山水、诗意家园。
目前,桐庐正全力打造着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以及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四大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山”、“江”甚至“空中”等文章的同时,桐庐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不仅要有山水旅游产品,还要有美食养生、休闲运动等多层次休闲产业链”,桐庐县副县长王歆说。
据介绍,近三年,通过各平台引进各类健康休闲养生类旅游项目50余个,包括江南国际养生中心国医馆、万向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上沃溪旅游综合体项目等,合计总投资额达300亿元。
迎春商务区入驻企业866家,楼宇入驻率达66.03%。
而围绕“一核两轴、双环四块、十大主题”的全域旅游布局,桐庐重点打造分水休闲度假区、瑶琳溶洞体验运动休闲拓展区、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度假区、 4 4/5页江南村落风情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区四大特色旅游板块,通过培育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乡村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业态,不断优化全县的旅游布局空间和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经省政府批复设立(浙江省首个),江南古村落创成为国家4A级景区,富春江5A大景区创建启动。
分水旅游度假区成为桐庐西部“休闲养生基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位于“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山水风光,曾吸引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一江秀水、两侧青山,水碧山青的桐庐,依然会如展现于世人的传世画卷,让往来天下客醉心于桐庐的绝美山水。
(白石) 5 5/5页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