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课程标准解读
1、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2、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3、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4、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5、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6、搞点小激励 7、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8、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9、上好第一节课 10、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 (一)新理念 • ( 二)新特点 • 1、新颖性 (1) 编排新 (2)内容新 (33、人文性 4、时代性 5、灵活性 6、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新理念、新 特点。
• (一)新理念 • ( 二)新特点 • 1、新颖性 (1) 编排新 (2)内容新 (3)形式 • • • • • •
阅读课堂教学 经典案例及分析
《万里长城》: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 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 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 起!”
读出画面——教学构思的超越
《只有一个地球》
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学模式的超越
一、抓关键句,师引生读
• •
• • •
《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课文相关语句)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 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 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齐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是的。孩子们,正是青年这样静静地画画, 才让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 生:(齐声)鱼游到了纸上!
三、排比设境,复读课题
•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 爱故园,爱亲人,字字化作——长相思!!!

美读除了教师要以情激情以及创设情 境激发情感外,善于运用排比、层递、对 仗、复现等修辞方法来铺排造势也是很重 要的。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的有效结合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的有效结合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的有效结合由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的有效结合成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教育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显得尤为重要。

2. 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性文件,它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课程标准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应该教授哪些知识和技能。

3. 教材教法的作用教材教法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它承载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目标。

优秀的教材教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目标的明确课程标准要明确定义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法。

5.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课程标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7. 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对齐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

教学评价应基于课程标准,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反映出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8. 教材的创新与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材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

教材应紧跟时代的需求,反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9.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要实现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新课标及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及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及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一、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确实定,更表达时代要求。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开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一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言语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根底,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根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开展〞。

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6条根本理念变成5条根本理念,其中将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更表达以人为本,多元开展的理念。

三、“双基〞变“四基〞目标,目标要求更具体,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活动体验。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旧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

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感情态度4个方面。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

〞这样的变化使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设计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根本的活动经验,并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拓展思维,形成根本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目标要求更加具体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个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局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

这样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渗透,特别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会就题解题不会思考问题,也不会将知识进行迁移和举一反三,这样明确的梳理出具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加清楚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及训练了。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课程标准内容简述课程标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级别。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及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的考试改革重点在于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多次机会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不公布学生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自我上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

答: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课外拓展、实践活动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答: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科整合、倡导多元评价、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这些特点都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旨在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研究是什么?答:新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研究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能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节奏,参与研究目标的制定和评价,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研究策略,从研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学生自主研究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终身研究能力。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依据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下主要的教学理念,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主要教学理念(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知识、情感、能力)水平与教育者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那么,怎样使学生和教师互动起来?又怎样使学生自觉地去建构所要学习的内容呢?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

1. 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学生的接受性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具备的思维、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和能力的实际水平。

了解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有助于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为此,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中专门设置了“本课安排依据”。

其中分析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和“课标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中针对学生水平设置的教育内容)。

教师在准备教学方案之前,认真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2. 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皮亚杰指出,学生主体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同化、顺化和平衡的过程。

同化是学生与教师传授的新的知识、能力发生联系,产生学习的需要;顺化就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

这样,就达到了新旧知识的平衡。

皮亚杰还指出,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说课标说教材经验交流材料

说课标说教材经验交流材料

说课标说教材经验交流材料话题:课标与教材经验交流导语:课标与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围绕课标与教材的学习和应用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相关经验和观点。

一、课标学习的重要性课标是教育部门制定的用于指导教学的文件,它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是教师备课的依据。

深入学习课标,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选材提供了指导,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材的核心要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选用及其运用1. 合理选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选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与课标要求相符合的教材。

2. 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需要灵活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材中的合适内容进行讲解和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标与教材的有效结合1.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要求,进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

2. 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以达到教学目标。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注重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的吸纳、测试和作业批改,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个人经验分享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运用教材时,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课标与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课程所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教材和教法则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这些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其次,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当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特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灵活运用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多元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方针,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教法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只有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框架和支撑。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完善教材教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深度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

深度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

深度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白延平我市针对常态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城乡、校际间师资水平不均衡造成教学质量不均衡等问题,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教育质量师资提升年”,全面开展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的学习活动,并且分别进行专项考试,并把考评结果纳入教师期末个人业务考核,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功评优的重要依据。

1、深度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因此,组织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掌握新课标的倡导的教学思想、基本理念和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并把所学新课标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行为,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去年,我市集中购买新修订的学科课程标准和解读6000多套,基本实现了校长和教师人手一本。

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组织举办了20多场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各单位也开展了二级培训,参训教师达6000多人次。

在教育局统一安排下,5月26日全市进行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新课标考试,全市报名人数为6461人,优秀人数(85分及以上)为4527人,优秀率为71.25%;良好人数(70分及以上)为6195人,良好率97.50%;合格人数(60分及以上)为6302人,合格率为99.18%,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深度钻研教材教法。

一方面,健全“通案引领”“优课领先”专业引领工作制度。

我们坚持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力量,集中到教研室,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编写、修订、完善了所有学科的教学“通案”,确保通案的系统性,提高通案的实用性,发挥通案的指导性,迄今共计编写1.2万多节,形成纸质和网络两大通案引领体系。

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对已有“通案”进行更新、补充、完善,保持“通案”的发展性和前瞻性。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有计划开展视频课录制、“同上一节课”等工作,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教法和课标学习计划

教材教法和课标学习计划

教材教法和课标学习计划一、教材教法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一本好的教材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学校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同时结合合适的教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择在选用教材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整教材的内容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实际也是非常重要。

现行的教育教学领域中,英语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占有着较重要的地位,英语教育教学,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并且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力差异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性都是选择教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门、能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

另外,教材在选用时不仅要考虑其内容是否符合学科知识要求,性价比如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等因素。

2、教材使用的方法教材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预习,复习和提问题法、讨论、示范、片段等方法。

近年来,英语教学逐渐注重学生感官的训练与策略培养,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

这样的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课堂活动的教法,注重讲解法。

很多教师为了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形成场所条理化、情景丰满化的职教环境,采用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3、教材的教法、教学手段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重视教材的教法与教学手段,不可一味的走常规路线;教师需要寻找并进行新的探索。

早现代社会空前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以及相关文化方式的振兴,加上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通信,团体间的联系与合作等等使我们必须不断去适应世界上的变化。

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自我完善,如果仅停留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也肯定会显得很难胜任。

学校教师更应作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以时间发展、心灵气质、学业修养来突破自我局限与巩固自身能力。

二、课标学习计划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标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及其地区及个别化特点,学科实施方案的编制问题正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法

(4)强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与 以往的教学“大纲”(如2000年修订版大纲)有所不同,它 特别强调了识字基础要扎实。同时,还明确提出了“质”和“量” 的要求。在量的方面,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量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 所不多见的。在“质”的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 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音序 和部首查字典”。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出生字的字音, 掌握了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在写字中了解笔顺和间架结构,就 能识记生字的字形,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对不认识的字渐渐 就能自己解决,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这就为一二年级的学 生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加强识字和生活的联 系,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 ,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教程才 能变得比较轻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正是要 使儿童进入为这样一种识字境界。 3、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首先要凭借教材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逐步达到《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要求,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独立的 识字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 立识字,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在转变 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有的方式去 探索新知。再如《识字(一)口耳目》一课,教师指导学习“口、 耳、目、羊、鸟、兔”时,运用的过程和方法是这样的:
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1、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是遵循已知到未 知的规律 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他们通过口头 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汉字的学习 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 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人 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识字(一)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 上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经常见得到,有位教 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打破了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而是 利用课件把12个字全部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 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很快 就说出自己认识的一些字。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 一张白纸,而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 积极性。 2、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和教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合理选择教材和教法,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的教材,注重教材的文学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合理选择教材和教法,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讨会学习心得
参加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讨会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我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
法和新思路。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研讨会上提到了小学语文课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文件,它
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小学语文课标的主要变化和要求,
例如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提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这使我明确了自
己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并对教学目标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其次,研讨会上介绍了最新的小学语文教材。

我认识到了教材的改革与发展对教学的
重要性。

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研讨
会中,老师们还分享了一些教材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活动,例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这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最后,研讨会上还介绍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们学习
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例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深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非常有效,因此我决定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总的来说,参加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讨会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
这次研讨会,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相信这些学习心得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研究”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研究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研究者原有的经验是研究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研究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分享!课程标准---部分内容共享1、三级课程指:国家课程、地⽅课程、校本课程。

2、新课程中教师⾓⾊将发⽣哪些转变答:①从教师与学⽣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重点是什么答: 1)在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和学⽣⽣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2)在考试⽅式⽅⾯,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多种⽅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为将发⽣哪些变化答:第⼀,在对待师⽣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没有不可教育的学⽣,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

这⼀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答:第⼀,教师要⾯向全体学⽣,⾯对每⼀个学⽣,⾯向全体学⽣,这是教育的最⼤效益,⾯对每⼀个学⽣,这是教育的最⾼追求。

⾯对每⼀个学⽣,使每⼀个学⽣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追求,如果我们只抓少数尖⼦⽣,忽视了相当⼀部分学⽣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国家的利益。

第⼆,教师要正确把握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没有全⾯发展就没有教育⽅向,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

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向有个体差异的学⽣,开发每个学⽣的潜能,为每⼀个学⽣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分享稿.pptx

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分享稿.pptx
识字教学,他不仅关联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其实也关联着文化自信的树立。识字,本身就是一些传统文化的重 要载体,那么学习语言也是一种思维的发展,汉字的音形义,也关联着审美和创造。所以从这样的核心素养一体化 的视角下来看,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不能局限于学生在课堂识得一些汉字符号,而应当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 动当中去主动探究,培养发展他们的识字能力和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以及对汉字音形义的美的欣赏和体验。
在学习借鉴了很多专家老师有关新课标中识字教学的分析解读后,识字教学的策略分为四点。第一点是调动自 身认知,激发识字兴趣。我们刚才看的那个课程目标中,一定是把识字兴趣,识字习惯,识字意愿放在最前面的。 只有当学生对汉字有了兴趣,才会产生他主动识字的一种内驱力,然后自己想办法去识更多的字,那么他的独立识 字能力也会随之得到不断的锻炼。所以汉字启蒙阶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非常重要。

第四点,设计学习任务,提升核心素养。在2022版新课标中,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实学习任务群不仅是 我们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它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课程实施的策略,或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识字方面特别要关注的是第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就是要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 独立识字能力,把识字与生活进行联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我们第一学段的学习任务群里面 ,要帮助孩子去观察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构字特点,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分享稿
新课标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 程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当中,也有明确的阐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 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 造的综合体现。因此识字教学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来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部分内容
共享
1、三级课程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答: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

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如果我们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国家的利益。

第二,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教育方向,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力。

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6、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答: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

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民主、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运用热爱和尊重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7、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答: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8、什么是合作学习?
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9、什么是探究学习?
答: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10、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
共享
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5、探究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

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四、重视合作学习
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11、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主动性特征、独立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体验性特征、问题性特征。

12、现代教学理论的十大特点?
答:(1)强调发展突出能力(2)教学信息多项传递
(3)学科知识强调结构(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5)教会学习授以方法(6)课内课外相互促进
(7)因材施教培养个性(8)教学手段现代技术
(9)讲究效果提高效率(10)运用三论探索规律
(注: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13、为什么说“教师的心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心情具有扩散性特点,教师的喜怒哀乐常常会扩散给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

反之,如果心情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抑,对课堂信息的接受也显迟钝,在这种状况下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甚差。

14、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包括哪几种能力?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包括:洞察力、思维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

15、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答:从狭义上来说(从其起源说)教育上的行动研究应该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问题或提出假设,进行各种研究,或者对自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应用、反思,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改变某种落后的现状。

从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实践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都属于”行动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者(主要指教师)对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的研究,也包括其他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行动(实施)、考察(观察)、反思。

16、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7、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