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直接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老师: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请看课题,请一位同学读诗题。

这里有一个动词(学生找出),怎样理解“送”字?芙蓉楼上,谁送别谁?

(学生回答)所以,辛渐是一个人的名字!写诗的是?,那应该怎么读诗题?

明白诗题意思,我们就一起齐读诗题.(全班同学读。)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

老师:谁了解王昌龄?(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老师小结:从孩子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王昌龄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可当时社会官场黑暗污浊,王昌龄不愿意同流合污,就像淤泥里的傲然挺立的荷花一样。正因此,他一生仕途坎坷,不被重用。诗人写这首诗时,已远离了亲人,在贬谪的路上颠沛流离,辛渐是唯一还能说说真心话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位朋友要走了,诗人舍得吗?再读诗题

这一送就是上百里,王昌龄从江苏江宁一直送到了润州,这样的朋友交情深不深?再读诗题。

过渡:多情自古伤离别,每一首送别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诗歌,体味诗人与辛渐的离愁别绪。

二、学习诗文

(1)将诗歌读准读流利。

出示全诗

老师:这首诗老师想请同学先练习读,待会请同学来展示。

请同学读诗;全班齐读,范读(在老师范读的时候自己划分节奏),男女读。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经过朗读后一定对诗意有所了解,请你来说说,你对诗歌第一句的理解。(出示第一句)

点拨:这场送别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这场雨下得怎么样?

雨有很多种,春雨秋雨、牛毛细雨,倾盆大雨,作者为什么写寒雨?

寒只是写这场雨给人带来的寒意吗?

你觉得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

你觉得“寒”可以有别的理解吗?(出示时代背景)

“寒”和“连?”写出了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雨,同时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请你再来读一读,体会诗人的心情。(出示:寒雨连江夜入吴)

过渡:诗人送友人一直送到了镇江的芙蓉楼边,两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这场寒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晚,想要留,终难留,好友还是走了。结合第二句,你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这画面吗?(课件:平明送客楚山孤)

点拨:平明是什么意思?楚山为什么被诗人说成是孤独的呢?

小结:楚山的孤独也是诗人的孤独,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写景表达情感,这种写法叫做?(出示: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过渡:在漫天的寒雨中,王昌龄在芙蓉楼前惜别好友,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浸透在两个即将抱别的友人心头。世态炎凉让他孤独,寒雨连江,楚山耸立不语也让他孤独、而友人的离别更让他孤独。这两句,一个“寒”、一个“孤”正是诗人内心的最佳写照。

想象你就是诗人,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

过渡语: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再这离别之际,诗人肯定有很多话要对朋友说。他也许还想和辛渐说:()他也许还想和远方的家人说(),可最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出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解释说说这一句话的意思。

点拨:冰心玉壶指的是作者有一颗清正廉洁的心

望着朋友远去的的背影,心中难舍离别,诗人与朋友做最后的道别,所有的真情都化作了这句临别的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身在异乡,亲情远隔,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没有家书,所有的牵挂和思念都化作这句对亲人的问候: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虽屡遭贬谪,但是诗人一片纯洁冰清、清正廉洁的心永远未变,面对非议,这便是他内心的最真实写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放置PPT上)

二、课外拓展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课题。古人的送别,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远眺时写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那渭城雨中,王维把酒送元二时写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那雁雪纷飞里,高适赠别董大时写下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白居易伫立于晴翠古道上,道出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朵灿烂的花朵,请同学们在课外搜集更多的送别诗,积累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