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IPD-第四篇-常见问题(FAQ)及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D流程常见问题答复

1.对于计划阶段的“如果提前采购订单批准,向Oracle发布初试BOM”的活动(活动号PROPDT-49),

活动描述为PDM。我们的理解是这项活动涉及到产品开发流程与内部采购流程相关的迁移问题,对这项活动的触发时机、工作开展方式和在相关管理系统(如PDM系统)中的审批过程不太了解,希望咨询公司能够给出参考意见。

Oracle是一个IT管理系统,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审批通过的需要提前采购的物料信息提供给物资采购部门,由物资采购部门进行提前采购。此项活动一般是在计划阶段概要设计完成之时,同步需要提前采购的物料也应该提出提前采购申请,需要提前采购的物料一般包括长货期物料、有风险的独家供应商物料、需要进行公司物资认证的物料等;此申请通过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审核后,然后通过物资采购部门主管批准后,开始触发物资采购流程。

2.计划阶段的“拟制合同书”(活动号LPDT-70),根据对本模板的理解,主要是项目开发团队与研

发委员会之间以承诺的方式对产品开发的进度、质量一级财经指标加以约束,明确PDT与IPMT在开发过程中所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并作为考核依据。是否需要在流程中予以实施,也请咨询公司能够给出参考意见。

为了进行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产品经理(LPDT)需要根据产品概要设计结果和3/4级工作计划,拟定项目合同书,作为对产品线(IPMT)、研发委员会(IRB)的承诺,同时也作为研发委员会IRB、产品线(IPMT)对资源和奖惩条件的承诺。合同书甲方为产品线、乙方为产品经理、第三方可为研发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合同书以及产品业务计划书均需上报研发委员会备案(根据授权规定,重大项目的合同书以及产品业务计划书需要研发委员会批准)。

需指出,所有产品线(IPMT)要干的项目都是经过IRB批准的。什么时候批准的呢? 这项活动是在MM流程中执行的。市场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流程,简称MM流程。MM流程就是要制定出具体的市场策略和产品规划,做好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衔接,保证企业始终“做正确的事”。所以,市场营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产品规划”。通过运用市场营销管理流程,各产品线制定业务发展规划,企业负责跨产品线的整合,最终形成一致性良好的企业及产品线业务发展规划,指导各级部门有序、协调开展业务。

3.咨询版的制造操作人员(MOPS)和制造-试制工程师(PP)在概念和计划阶段没有出现任何活动和

产出,请咨询公司给出相应的主要职责,便于对这2个角色的理解。同时,请给出PP和中试经理之间的关系,使本次在IPD流程的回归过程中能够把这些角色的活动落地到位。

制造操作人员(MOPS)和试制工程师(PP)是制造方面(制造部门)的两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可以是多个人。MOPS和PP可以来自于工厂、车间。在IPD过程中,他们要分阶段、根据需要参与工作。

在概念阶段和计划阶段的与制造相关的活动都是有高级制造工程师(AME)负责的。我们多称“工艺师”。其职责:根据制造系统现状提出可制造性需求、制定制造系统(装备及工艺)总体方案、制定生产装备研制方案等活动,对产品的制造系统负责,对产品的生产负责。

试制工程师(PP)主要职责(具体参见IPD活动定义):简单讲,就是配合AME,根据AME的方案,把生产线制造出来,并在上面试制出合格的产品,然后把生产活动转交到MOPS手中:1. 试产准备过程中(TR4之前), 完成产品整机、单板、模块生产指导书的编写;2. 制订产品制造系统验证方案和产品一致性验证方案;3.在未来的生产线上试制产品,对制造系统和产品一致性的结果进行评估,以便改进生产线和产品;4. 初始产品生产前,拟制试产规划报告,并保证顺利通过技术评审4A;5.制造工艺开发完成后,生产小批用于测试的产品单元,借此机会来微调工艺流程;6. 产品在试产验证过程中,组织实施制造系统验证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产品一致性测试,完成对产品在制造工艺系统方面和产品一致性方面的评估,以及各种问题的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和处理,并跟踪至彻底解决。

制造操作人员(MOPS)主要职责:利用通过验证的制造系统(定型的生产线)加工产品(通常讲的工人)。主要工作在产品发布和生命周期阶段。

中试或称试制[pilotscale experiment]是指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试制;或者说,正式投产前的试验试制。2000年前,华为的产品实现过程分为:开发-中试-生产三个阶段,即产品经历两次状态转换过程:开发转中试和中试转生产。2000年实施IPD后,中试阶段取消(因为中试多了一道“弯”),中试的相关工作融入到IPD的各相关阶段特别是验证阶段。

企业的制造部门负责生产线的设计、开发(或采购、集成)、验证、定型和产品的试制。

4.对于TR1中的评审要素中设计的子评审,有无相应的评审要素?

评审要素表既可以用于自查,也可以用于子评审和主评审,只是评审者不同而已。

在TR1评审要素表中的要素就是全要素表,因为TR1评审的内容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其中子评审的意思的可以将一部分要素提取出来做为子评审来支撑TR1评审,这样就不一定要组织所有成员一起开大会进行评审了,而是可以通过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负责进行相关的子评审来完成TR1评审。

5.产品需求的分解分配工作模式和文档输出形式,是由系统、硬件、软件、结构分别按产品各层级进

行分解分配,还是统一输出一个文档?

由系统级工程师组织相关的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开发的方式共同完成产品需求分解分配的工作,最终可以统一输出成一个文档,但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各自相关内容的编写。

6.业务计划书中无预研计划、关键技术已解决情况评估等内容,但在DCP1的评审要素中有这些要求。

需要明确这些缺的内容是否形成单独文档,由谁在何时出?

关于业务计划书中预研计划、关键技术是否解决情况评估的内容在TR1技术评审时对备选概念进行评审时就要进行,因为在备选概念选择的时候就得将产品细分到哪些模块可以有共享的不用重新开发,哪些模块需要重新开发,对于需要重新开发的模块是否存在关键技术未解决的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预研,这些都是在TR1技术评审过程中要评审的,TR1技术评审也就相当于DCP1决策评审的一个前置评审,大部分技术相关的评审应该都在TR1技术评审中进行评审了。

7.咨询版流程中的缺陷跟踪使能流程仅出现在了TR1、TR2和TR3之后紧跟的触发活动上,但TR4后紧跟

的触发活动上没有。请核实,若不需要,请给出原因。

IPD中关于问题归零管理是这样描述的:TR1后,需求问题处理(使用缺陷跟踪流程,持续到开发流程结束);TR2后,规格问题处理(使用缺陷跟踪流程,持续到开发流程结束);TR3后,设计问题处理(使用缺陷跟踪流程,持续到开发流程结束);TR4A后,生产质量问题处理(持续到开发流程结束);SVT后:网上问题(即使用问题)处理流程(持续到开发流程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