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笼必有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有笼必有鸟

前言:在管理与创新这门课上,马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寓言小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是有笼必有鸟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它显然已成为人们研究思维定势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世俗中的人,通常都会在自己的大脑中主动挂上鸟笼,然后再装进鸟,这是人们长期习惯了的逻辑思维使然。——故事的启迪意图很明显,告诫人们要学会思维跨越,不要定势,否则创新就会有障碍。

这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拆除思想上的篱笆,打破思维上的枷锁,走别出心裁的创新之路,这是整个时代都在尊崇和追逐的。

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却是,看到鸟笼不去想鸟,或者想不到鸟,却想到了鸟之外的一些东西,这难道正常吗?这该是一种正常逻辑与常识的缺乏!人类制造鸟笼的初衷就是为了装鸟,就是要将那些美丽的鸟儿囚禁起来,养着,奉着,供人们欣赏。看到鸟笼想起鸟,该是一种感性丰富的正常思维。有笼必有鸟,这是对的,但这是一种常规性的发散思维,该建立于有意抛开“有笼必有鸟”的常识之上,让人们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的取向思维。

试想,这个朋友如果在客人面前,先来个脑筋急转弯,申明道:我的鸟笼不是装鸟的,请你们猜猜它是干什么的?我想,客人们定会在思维发散中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不乏创新与创意,定势思维必破无疑!

禁不住又想起了另外一个例子:

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让它跳,

跳蚤碰到玻璃罩弹了回来。如此连续多次之后,跳蚤每次跳跃都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然后再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总是在碰壁后跳得更低一点。最后,当玻璃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移开玻璃罩,再拍桌子,跳蚤还是不跳。这时的跳蚤已从当初的跳高冠军变成了一只跳不起来的“爬蚤”。

这似乎也是人们常列举的一个思维定势的例子。但确切地讲,这其实算不了思维的一个事实,充其量只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试验。跳蚤变成爬蚤的真正原因,并不来自于思维,而是来自于神经的本能条件反射。

如果硬是将其说成思维定势,我想,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概念,是跳蚤通过多次实践,长期积累起来的认知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大量试验的,应该说是正确可靠的。并且可以肯定:在玻璃罩拿走之后,跳蚤在慢慢的实践中,又会重拾跳高的本领。

有鸟必有笼,跳蚤变爬蚤,这其实都是建立于正常的知识积累之上的。无条件地把“看到鸟笼不想鸟”、“跳蚤始终知道跳”认为是破解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这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常识与经验置于虚无的位置,走向了蛮动式创新。

其结果是漠视学习,轻视积累,不懂得借力于人类长期积淀的文明,独步于荒原之上,不仅视野沌浊,而且创新的大门窄小难开。

这个时代,创新的伪命题太多。丢弃常识,不珍爱历史,不潜心于厚积,不注重于基础学科的深研,在蛮动中南墙撞了走北墙,屡见不鲜。

更为遗憾的是,这一切还常常有人为之鼓与呼,封之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其实,失却了深厚的知识汲取,学养的锤炼,通识的教育、创新,在很多时候都会是墙上芦苇根底浅,难有气象。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罕有大师出现的真正原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