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康复护理共49页文档
【精编完整版】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护理课件最新版

注意事项
五.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20分钟。
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 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活动
量。
注意事项
1. 增加动作时部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 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 标要求。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以运动出汗,轻度呼
分类
分类: • • • •
1)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
1.部位:多见于外上象限
2.性质:无痛、单发、质地硬、界限不清、 不光滑、活动度差,呈浸润生长。
临床表现
乳房的外形改变: • 1.酒窝征—癌细胞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 库柏氏韧带,使其收缩,皮肤表面凹陷。 • 2.两侧乳房不对称,换侧乳头歪斜、抬高或 凹陷。 • 3.桔皮样改变—当皮内或皮下的淋巴管被 癌细胞阻塞 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 毛囊处出现许多点状凹陷。
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护理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 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癌多发 生于40~60岁的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 经期前后的妇女尤为多见。
病因
• 病因尚不清楚,高危因素有: • 1.乳腺癌家族史。 •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闭经过晚(>52 岁)。 • 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 4.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 关系,如高脂饮食、绝经后肥胖等。 • 5.另一侧乳房曾患乳癌、上皮增生活跃的乳腺囊 性增生病。
乳腺癌康复护理--ppt课件

ppt课件
17
Ⅳ.术后5—6天患侧的手摸对侧肩、同侧耳,可用健肢托住患肢肘部做 抬高与复原运动
Ⅴ.术后7—8天练习肩关节抬高、伸直、屈曲至90〫抛球练习,双上肢 水平摆动练习。
Ⅵ. 术后9—10天肩关节进行“爬墙″,梳头练习。
Ⅶ. 术后2—3周拉绳、摇绳练习、两臂作旋转练习,以肩为轴,前后旋 转。
康复意味着发现,促进使用自己还存在的生活能力,同时 应用器具帮助完成逐渐丧失的能力。
ppt课件
3
康复的目标
1.维持最佳的生理功能 2.获得心理社会支持 3.获得职业咨询 4.处于最优化的社会功能,最终使病人能够 借助工具尽
可能的独立生活。
ppt课件
4
康复的阶段
第一阶段: 即预防并发症、促进独立活动能力和维持独 立活动能力。预防并发症为第一阶段,护士应尽早地处理 疾病或损伤,以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ppt课件
15
避
患
不
术
免
肢
在
后
患
不
患
患
肢
提
肢Hale Waihona Puke 肢皮重抽
的
肤
物
血
保
破
;
、
护
损
静
及
脉
感
注
染
射
;
;
ppt课件
16
康复训练计划:锻炼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 到大逐步增加
Ⅰ.术后6小时始练习深呼吸,利于肺扩张,防止肺感染
Ⅱ.术后1—2天练习握球、伸指、五指的开闭、练习屈腕、 屈肘、旋腕,可练习患肢自行进食
定期复查: 治疗完成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连续2—3年,以后半 年一次,5年后可每年复查一次;健侧乳房每月自查,在月经干 净后5—7天进行,绝经后宜在每月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早发现
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转移途径与特点
转移途径:多经淋巴到腋下、锁骨上和锁
骨下 ,但每期乳癌都可发生血行转移。
常见部位有:肺、骨、肝。
特点:乳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有生长相
对缓慢的特点,乳癌可直接向外累及皮肤; 向侵犯胸肌、胸壁组织。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 化学药物治疗:术后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内分泌治疗 放射疗法
健康宣教
3、教会患者自我检 查乳房方法, 以便能及时发现是否 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 表现。
۩ 每个月定期施行乳房自我检查。 ۩ 停经前的妇女在月经结束后4~7天进行检 查为宜。 ۩ 洗澡时站立位对着镜子观察更易于发现肿块。
方法:平时检查取直立或仰卧两种姿势,
将四指合并,从乳房外周开始,以圆圈状 触诊方式,向外移动,直至触到乳头处。 或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以合 并的四指移动触诊。也可采用先触诊内周 一半,再触诊外周的方式。
注意事项
五.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20分钟。
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 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活动
量。
注意事项
1. 增加动作时部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 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 标要求。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以运动出汗,轻度呼
2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护理---文本资料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术后24h内
术后1-3天
术后4-7天
术后一周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术后24h内
术后24内,活动手指及腕 部,可做伸指、握拳,屈
腕等锻炼
术后1-3天内
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
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
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他人协助
进行屈肘、伸臂锻炼,逐渐
过渡到肩关节。
术后4-7天
功能煅炼注意事项
一.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前三个月尤为重 要 二.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 制定出院后的功能锻炼计划
注意事项
三.出院后,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 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 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 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护理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 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癌多发 生于40~60岁的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 经期前后的妇女尤为多见。
病因
• 病因尚不清楚,高危因素有: • 1.乳腺癌家族史。 •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闭经过晚(>52 岁)。 • 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 4.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 关系,如高脂饮食、绝经后肥胖等。 • 5.另一侧乳房曾患乳癌、上皮增生活跃的乳腺囊 性增生病。
注意事项
五.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20分钟。
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 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活动
一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个案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
(1)术后24小时:活动手指和腕部, 可作伸指、握拳等锻炼
(2)术后2~3日:进行上肢肌肉等 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 淋巴回流;屈腕、屈肘、前臂伸屈
(3)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 洗脸、刷牙、进食等,用患侧手触摸 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
淋巴水肿康复: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干预过程:
1.上肢周径测量 选用无弹性、可弯曲的卷尺进行测量 测量:患肢周径时取患肢 4 处,分别 为腕横纹及其上10 cm、肘横纹及其上 10 cm 处进行记录数据,同一处分别 记录 2 次数据,结果取 4 点测量数据 的平均数。
2023年8月01 日行静脉港植 入术,患肢使 用不当,轻度 水肿,活动时 伴轻微疼痛。
2023年8月02 日行第一周期 化疗,行上肢 淋巴水肿治疗。
淋巴水肿康复:
(1)淋巴水肿的评估。 指标包括水置换量、单位局部淋巴流量和上臂周径等。 上臂周径测量最常用,患侧上臂周径比对侧长 < 3cm为轻度水肿,3~ 5cm 为中 度水肿, > 5cm为重度水肿。 淋巴管造影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技术测定,是临床上诊断、鉴别淋巴水肿及 明确病因的金标准,但操作技术复杂,具有放射性,在国内开展较少。 随着近年来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超声、横波弹性成像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CEST)MRI 定量程序可有效诊断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包括潜伏期的患者。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

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则大多
(70%)在乳房内侧象限。
第十四页,共53页
四、病理生理
• 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 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 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 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 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 的难题。所以有人认为乳腺癌不单纯是乳房的局部病变,也应视为全身性疾病。
第十二页,共53页
四、病理生理
(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 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 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 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5)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
• (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
样途径血行转移。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
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
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
第五页,共53页
一、解刨生理概要
最新2乳腺癌疾病病人的康复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晨起时感觉舒适,无持续的
疲劳感和其他不适感为度。
注意事项
2.凡有下列情况,需适当延迟活动肩关节,并减 少活动量
凡腋下积液,皮瓣未充分与胸、腋壁粘合者 术后第三天腋窝引流较多,24小时大于60毫升者 近腋区的皮瓣较大面积坏死或植皮近腋窝者。
健康宣教
1、定期复查,遵医嘱化疗或放疗,一般 术后6个月复查,每个月1次,6个月一5 年内每3—6个月1次;5年后复查每年1 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2、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5年内避 免妊娠,因妊娠会使乳腺癌复发或对侧 乳房发生癌肿的几率增高。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术后24h内
术后1-3天
术后4-7天
术后一周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术后24h内
术后24内,活动手指及腕 部,可做伸指、握拳,屈
腕等锻炼
术后1-3天内
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
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
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他人协助
进行屈肘、伸臂锻炼,逐渐
过渡到肩关节。
术后4-7天乳腺癌术后Fra bibliotek肢功能锻炼• 第一部分 乳腺癌术后功能煅炼的意义
• 第二部分 乳腺癌术后一周的功能煅炼
• 第三部分 出院后的功能煅炼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意义
意义
利于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
利于术后上肢水肿的消退, 可明显降低积液、积血、皮 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疤痕挛缩的发生,提高 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
功能煅炼注意事项
一.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前三个月尤为重 要 二.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 制定出院后的功能锻炼计划
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护理

评估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 评分法(NRS)等疼痛评估工具,对 患者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标准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将疼痛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为制定疼痛缓解 措施提供依据。
疼痛缓解措施与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采取心理干预、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热敷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并遵循医嘱按 时按量服用。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3
肢体功能锻炼与康复计划
肢体功能受限原因分析
80%
手术创伤
乳腺癌手术可能导致腋下组织受 损,影响上肢活动范围。
100%
瘢痕形成
术后瘢痕可能导致皮肤紧绷,限 制上肢活动。
。
多因素综合评估
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和分子分型等 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长期健康生活方式培养
健康饮食
01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脂
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02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
度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避免过度进补
术后患者身体虚弱,但过度进补 可能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恢复
。
谨慎选择保健品
如需使用保健品,应在医生指导下 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遵循医嘱
术后饮食调整应遵循医嘱,根据个 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06
随访监测及长期健康管理
随访监测项目安排
临床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乳房 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治疗;康复护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 ,并成逐年上升趋势[1]。
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由于其治疗周期较长,所以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尤为重要。
现将我科52例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5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70岁;住院时间15~20 d;50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定期化疗和(或)放疗,2例未随访。
2 康复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
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始终保持镇静、自信,给患者一种安全感。
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患者乳房缺失尚有许多弥补的办法以及如何进行乳房重建手术和佩戴特别的乳罩等。
引导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护士的康复护理工作。
2.2 引流管及切口创面护理乳腺癌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回病房后接负压吸引,有助于减1少创面积液,皮瓣紧贴胸壁,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有无扭曲、折叠、受压、脱出,保持适宜的负压[2],负压过大可造成引流管瘪塌引流不畅甚至导致出血危险,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在引流期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
乳腺癌根治术后手术创面大易并发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组织粘连等。
因此伤口应用绷带或胸带加压包扎,保持敷料干洁,加强对患侧肢体远端的血供观察,如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若皮肤发绀,伴皮温低,脉搏扪不清,应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以患侧血运恢复正常为宜。
若绷带或胸带松脱活动,应重新加压包扎,减少创腔积液,使皮瓣或植皮瓣与胸壁紧贴,以利愈合。
2.3 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
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锻炼的方法为:①术后的3~4 d,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前臂上下左右前后摆动,上肢前身上下摆动,避免外展,以减少胸部皮肤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