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规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技能、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大自然中的启示:模仿自然现象发明创新技术、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然现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创新的想法。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介绍大自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自然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生物,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分析: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提出创新的想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自然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规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技能、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大自然中的启示:模仿自然现象发明创新技术、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观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

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听新闻,带入情境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

(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

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依托课件,自主探究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

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篇1教学三维目标1.品味语言,感悟文理;2.学习文法,拓展提高;(细致观察,细腻描写,托物言志)3.培养态度,汲取智慧。

教学重难点品位语言,感悟文理教学过程导读激情--美读感知--研读品析--写读拓展一、导读激情1.播放配乐自然风光集锦,配画外音,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发联想。

(画外音:神奇的大自然,千资百态,鬼斧神工,日月星辰,高山大河,花鸟虫鱼……人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观照中,会获得美的愉悦和熏陶。

大自然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启示。

)2.导入:欣赏到这样的旖旎风光,勾起了你怎样的联想,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呢?(学生交流观感)那么被世界誉为“企业之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立者松下幸之助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大自然的启示》。

(屏示课题)二、美读感知1.自由地,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2.畅谈自读感受,用“这是一篇____的散文”的句式来谈。

三、研读品析1.理思路:的确,文章是通过观察自然,来感悟人生,收获智慧,我们来共同梳理一下,作者主要观察到了自然界中哪些现象或景物?[明确:赏花鸟,听池音,读流云]2.那么作者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产生了什么感悟呢?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与小组成员交流,老师穿行,相机引导,要求学生勾画文中关键句。

(此处为避免学生纠缠于枝节,预设方案引导。

文章由引子和四部分组成,重点放在哪几部分?那么作者主要观察了哪些景物与现象呢?)2.全班交流(研读哲理,研读文法)(选善赏析学生分析,带动学生深入思考,教师相机点拨,以下是三个片段的指导思路,实际操作顺序视学生情况而定.板书伺机呈现.)A.赏花鸟小花小鸟在对待风雨时,有什么相同点吗?从那里看出来的?(小花,小鸟都能坦然面对自然界的风雨,小花坚毅绽放,小鸟振翅飞翔.从”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这个短句反复三次及很多形容词中可明显感受到,)请生尝试着朗读该短句,读出坦然的态度.,师作指导而人类面对生活却是“唏唏惶惶”的度日方式,从中作者悟到什么?(人类应该效法小花小鸟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作者用小花小鸟的坦然、坚毅来反衬出人类的,反思人类的生活态度。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启示概述: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如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生物多样性等。

2. 植物的生长与适应:探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水生植物的浮力等。

3. 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如鸟类的迁徙、动物的伪装等。

4. 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5. 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介绍人类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创造出各种科技成果,如飞机的设计、抗病毒的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大自然中的现象和规律。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大自然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启示。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安排户外观察活动,如校园、公园等。

3. 设计好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实验报告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生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试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大自然的启示概述,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2. 第二周:探讨植物的生长与适应,分析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3. 第三周:讲解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大自然中的图片,如森林、草原、海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生态系统、环境等。

2. 介绍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三)活动一:观察植物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2. 学生记录植物的特点,如外观、生长环境、用途等。

3. 各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四)活动二:观察动物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2. 学生记录动物的特点,如外观、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

3. 各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五)活动三:实践与探索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2. 学生进行实践,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

3. 各组分享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思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活动成果:环保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成果展示。

3. 感悟与反思:对大自然和环保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有人说大自然是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

如果你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

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

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学习《“打扫”森林》(1)自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宽敞”、“洁净”、“干枯”等词)(2)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

(3)重点探究第5-6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老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第5自然段中列举了几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可用简单的线段图表示。

④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动物间的食物链现象)2、学习《人类的老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学习,在方式上仍然讲究自主、合作、探究。

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3)读了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以上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自己的见解,老师适当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总结、拓展1、《“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大自然的启示教案(通用21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篇1教材分析《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记叙文,原文题目为《饿水》。

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

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水的珍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语句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验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

3、教育学生要微笑地、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把书读好,把书读透,带着思考读书,读出文本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课前播放缺水地区视频(教学设想:课前播放缺水地区的生活图片,配上低沉的音乐。

给学生以强烈地视觉冲击,给学生一个感知——缺水地区的生活是苦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画面1、孩子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作家马朝虎在《水》一文中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特殊的画面。

还记得吗?师板书(远程挑水。

挑一担水得花八个小时,还得走崎岖的山路,多不容易。

板书:艰辛)还有一幅什么画面?(雨中洗澡)还有呢?(勺水冲凉)。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水的渴望。

2、师板书水远程挑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冲凉对水渴望的人们忘不了生答:远程挑水——艰辛。

所以文中这样说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教学设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重点,初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二、感悟“雨中洗澡之乐”过渡:在那漫长的、干渴的日子里,人们盼啊,盼啊,盼着天空下雨。

可多少次,他们又在失望中度过。

终于一天,等来了那期盼已久的雨。

他们终于可以洗澡了。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们在雨中是怎样洗澡的呢?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孩子们在雨中是怎样洗澡的呢?2、请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他们此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5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

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

《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

《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

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㈠初读文章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强调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获得灵感和知识的重要性。

1.2 观察自然让学生花时间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学生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

第二章:自然的美丽2.1 介绍自然美的概念讨论自然界的美丽之处,如绚丽的日落、壮观的山脉和多彩的花朵。

强调自然美对人们的精神和情感的影响。

2.2 自然美的创作学生通过绘画、摄影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它们如何反映了自然美。

第三章:自然的智慧3.1 自然界的规律介绍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季节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的适应性。

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或观察自然现象来了解这些规律。

3.2 自然界的启示讨论自然界如何给人类带来启示,例如在设计、工程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自然启示案例,了解自然如何影响人类的创造力和技术创第四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4.1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

学生研究这些活动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生存。

4.2 保护自然的意义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讨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学生制定自己的保护计划,提出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回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然界的美丽、智慧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讨论他们对自然的新认识和感悟。

5.2 未来的启示学生思考自然可能在未来给予人类的更多启示。

学生制定个人计划,利用自然界的启示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第六章:自然的规律与科学发现6.1 自然规律的探索介绍自然法则,如重力、磁性和光的传播。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些自然规律。

6.2 科学家与自然的互动讨论著名科学家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学生研究一个科学家的生平和发现,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以重现科学家的探索第七章:自然与艺术创作7.1 自然在艺术中的体现探讨自然如何启发艺术家创作,如印象派绘画和自然主题的音乐作品。

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参考

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参考

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2)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与小组成员交流。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并运用到生活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

(2)请学生思考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

语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语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语文《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汇学习,句子赏析,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大自然的启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自然的启示的领会。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4.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大自然的启示。

6.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启示2.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大自然的美景;主体大自然的启示;结尾呼吁保护大自然。

3. 重点词语:万物生长、息息相关、奇妙、无穷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大自然的启示的宣传画。

答案:充分发挥创意,融入课文元素,突出大自然的美好和环保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启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环保意识。

四年级的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的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及其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及其启示。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及其启示。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大自然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2)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与科学》教材第五章“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详细内容为第三、四节“大自然的启示”,围绕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树叶、昆虫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出“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如四季变化、生物进化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自然界的规律进行节能减排。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大自然的启示,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启示1.1 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1.2 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1 实例分析2.2 习题演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在生活中受到的大自然的启示,如何将这些启示运用到实际中。

2. 答案:(1)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模仿鸟类的飞行原理设计飞机等。

(2)答案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普馆、进行实地考察等。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培养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与分类2. 大自然的重要性3. 环保意识的培养4. 大自然的启示与创新5. 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分类、重要性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自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

5. 汇报演示法:学生分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2. 教材:有关大自然的阅读材料。

3. 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4. 汇报演示工具:如PPT、展板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户外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

4. 学生汇报演示:评价学生的汇报内容、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大自然的概念与分类2.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重要性3.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的培养4. 第四课时:大自然的启示与创新5. 第五课时: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6. 第六课时:户外实践活动7. 第七课时:总结与反思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分类、重要性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大自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

6. 汇报演示:学生分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应用到生活中。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大自然的启示》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自然界的规律”,第一节“自然界的节奏”,第二节“生物钟与节律性”;第二章“生态系统的智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二节“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节奏和生物钟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智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观察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界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智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难点: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生物钟与节律性的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的节奏和生物钟。

a.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作息时间、季节变化等)为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的节奏。

b.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钟与节律性的作用机制。

c.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节奏和生物钟现象。

3. 新课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智慧,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态系统的美丽。

b. 例题讲解:讲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规律a. 自然界的节奏b. 生物钟与节律性2. 生态系统的智慧a.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 生态系统平衡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节奏和生物钟现象。

b.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答案:a. 例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b.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2)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学会从大自然中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大自然中的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大自然的规律;(2)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2)提问:我们从大自然中可以学到什么?2. 探究与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和体验;(2)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提炼出大自然的规律。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自然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规律;(2)学生尝试将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2)教师分享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大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3. 实践运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大自然启示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大自然的美景、实例图片等;2. 视频:大自然的相关纪录片、实例视频等;3. 书籍:关于大自然、启示的书籍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户外观察,选择自然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下来。

2. 实验活动:安排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循环、土壤的成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与科学》教材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启示》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中的规律与现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活中的自然启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规律与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通过大自然中的实例,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大自然中的规律与现象,以及人类生活中的自然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新知讲解:(2)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人类生活中的自然启示:介绍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何启发人类发明和创新,如飞机、雷达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自然启示,分享观察和体验。

5.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启示规律与现象生态平衡人类生活中的启示2. 实践情景引入:生活中的自然启示3. 例题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 随堂练习:自然启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找出至少三个自然启示,并简要说明。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蜻蜓翅膀的形状启发了飞机的设计;蜘蛛的丝线启发了尼龙绳的发明;蜂巢结构启发了建筑设计的优化。

(2)生态平衡是生物和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一种状态。

它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自然的启示(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人教版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之处。

探讨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魅力和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大自然的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常见规律,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

探讨大自然中的数学原理,如Fibonacci 序列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规律。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大自然规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大自然的启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探讨大自然中的创新设计和解决方案,如仿生学在工程和设计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启示。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大自然启示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项目报告和实践成果,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大自然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公民素养。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魅力;(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大自然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启示概述(1)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2)大自然的启示意义。

2. 观察大自然(1)户外观察活动安排;(2)观察方法的指导。

3. 总结大自然的规律(1)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2)举例说明大自然规律的应用。

4. 大自然的启示案例分析(1)介绍几个典型的自然现象;(2)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启示。

5. 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1)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2)倡导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能力;(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大自然的规律;(2)如何让学生将大自然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户外观察、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规律;3. 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知识,收集典型的自然现象案例;2. 学生准备:户外观察活动所需的器材和用品;3. 教学场地:户外观察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启示意义。

2. 户外观察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品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精品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

《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3、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

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教案《《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总结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小发明。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自然之道》教育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不破坏森林、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从中得到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发明与创造,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有益的启示。

3、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分类概括的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总体构想:根据以上这些特点,特将本组课文组合为下列版块。

即: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初读课文。

(2课时)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规律(2—3课时)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1—2课时)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2—3课时)第五版块汇报展示及习作(3—4课时)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1、认真填写。

容易写错的生字容易搞混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词2、生反馈学习情况,师总结出全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字和生词,并一齐想办法克服。

3、齐读生字生词,巩固学习成果。

1、齐读导读部分,生思考:导读部分给我们讲了什么?第一方面:本组课文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

第二方面:学习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第三方面: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

2、生自由读文,思考每篇文章讲了什么,并做上记录。

3、讨论文章内容。

1、生在文中勾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词语2、将其记载到积累本上。

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的规律——《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教学设计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原来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它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每天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课题,解释“道”。

1、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1、拓展阅读《大象偷袭人类》《鸟儿请跟我学飞行》。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选定一个内容,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推荐书目《大自然的启示》,推荐网站“中国科普网”。

附板书设计:自然之道遵循违背保护↘↙伤害海龟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2、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3、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1、读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自然原因人类破坏推荐“同步阅读”《黄河魂》《古黄河晨曲》交流展示“有关黄河的资料”,用你所搜集到的知识“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五、联系实际1、“环保小队”上台汇报:东莞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2、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小组讨论。

3、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本地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相关部门。

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生蒙上眼睛。

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

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

(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

(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

(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1、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5、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6、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7、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8、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 __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

(板书:研究)“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2、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

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1、(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课后练习思考第2题。

1、总结:2、拓展: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动物的启发?(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推荐“同步阅读”《人类的老师》《会说话的机器人》《大自然的文字》推荐书目《仿生学》,网站“中国仿生学网”你还从动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小发明?请把设想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超声波嘴巴障碍物反射耳朵蝙蝠和雷达无线电波天线障碍物反射荧光屏第五版块汇报展示及习作──《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1、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1、读一读,说说的意思,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2、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3、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二)汇报展示师出示课件,小结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汇报的内容。

2、按原先的小组自主练说,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3、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同组同学也可以帮忙。

4、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三)习作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学生自改、互评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