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一)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后人如此评价韩信的一生,精辟而独到。
早就听闻有关韩信的故事,不过那是道听途说,以及通过影视剧得来的,最近才去翻开了那篇《淮阴侯列传》,一窥淮阴侯之功过。
淮阴侯一生在太史公笔下徐徐拉开。
韩信早年贫困而不得志,甚至无赖都欺负他,他忍了。
投奔项羽,不受重用;投奔刘邦,仍不受重用。
在他离开刘邦之际,萧何把他追了回来,上演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于是,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一生,战绩卓著。
然而天下平定后他却“谋反”了。
于是,一代兵神就这样离世,不知他去世前的那一刻心中在想什么?是他的一生?还是……
太史公认为他若不矜功伐能,那么他是可与吕尚等人比肩的,可惜他“谋反”了,掩卷而思,韩信之死所谓何故?
韩信之死首先与其性格有关,他很有才,也正因为有才,才有些心高气傲。
刘邦问韩信自己可统多少兵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多多益善”。
也许他在半开玩笑,也许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可惜他在最不能说这话的人面前说了这话。
太史公评价其矜功伐能,可谓一针见血。
韩信知道刘邦不善统兵却善御人,他自己知道却做不到啊!
如果韩信性格收敛,那么他能锦衣玉食地过下去吗?很难。
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是明白的,即使他没了兵权,军中仍有许多旧部。
连樊哙见了韩信都十分恭敬,其他将领可想而知。
大汉家的天下姓刘,有了这种人物在,那“刘”字大纛还能安稳地在风中飘扬吗?即使韩信性格收敛,他的下场应该也可以预见。
功高震主,军心所归。
可惜伴君如伴虎。
对于韩信“谋反”一事我觉得值得推敲。
太史公曾载,蒯通曾向韩信建议趁刘项对峙之时另立门户。
而且从记载中蒯通的分析来看,如果韩信拉出队伍单干,是很有可能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的。
到时凭借韩信的能力,许多事还很难说。
然而韩信拒绝了。
如果说韩信真有反意,那时不反到天下太平再反,他的智商突然出问题了?
当然,对于太史公治史的态度,我们不该怀疑。
太史公吃的是汉禄,而且经过李陵事例后他也看清一些东西。
所以即使了解真相,太史公为了完成《史记》,怕也只能让韩信谋反了。
从太史公叙述蒯通事件来分析,他是否想借此让后人发现什么呢?也许这正是太史公的高明之处。
韩信的被杀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将军。
中国古代的将军一般只有两种下场:要么解甲归田,安享晚年;要么被以各种理由杀害,最多的是谋反。
唐中兴名将郭子仪,晚年妻妾成群。
一日,御史中丞卢杞来拜访他,他让身边的妻妾退下。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卢杞长得太丑,妻妾会笑他。
万一将来他不在了,卢杞可能因此会害他的后人。
试问一个对人心洞悉得如此透彻的人,晚年左
拥右抱的是红妆美姬的如花笑靥,这背后的目的还用说吗?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仍在宋朝的天空里回荡,抗金名将岳飞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于风波亭。
有人说这是秦桧干的,但若无皇帝的默许甚至支持,他敢对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下手吗?岳飞太直了,过刚易折。
不贪财不好色,这样的人想要什么?当皇帝的不得不思考了。
相反,韩世忠们则聪明得多。
广置田产,兴修豪宅,与美姬欢乐,这种将领才让皇帝放心。
古代的将军是一把无柄之剑。
皇帝用权力为柄,运掌此剑。
青锋所指,敌军闻讯而逃。
但毕竟此剑无柄,权力也不一定掌控的了,为了不让这把无柄之剑到时伤了自己,他们要么把剑折断,要么用财色让剑生锈。
有的将领聪明,用自污的方法,自己生锈,而有的将领,却等着皇帝将其折断。
“待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是岳飞的心愿,然而在那个制度下,又有多少将军能了此夙愿呢?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二)
这篇传记讲的是韩信的故事。
其实韩信可能不长这样XD
他可能长这样
第一部分:文言词汇及古汉语词汇积累
又不能治生商贾:运货贩卖叫“商”,囤积营利的叫“贾”。
这里用作动词,做买卖。
吾哀王孙而进食:类似“公子”,是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也是对年轻人的敬称。
为(wéi)连敖:即典客,指接待宾客的官员。
上拜以为治粟都尉:秦汉以来对皇帝的通称,这里指汉王。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木质的瓶子。
胯下之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
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
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他一再谢绝蒯通的好意。
蒯通见韩信不接受,只能装疯卖傻,逃避灾祸去了。
此时的韩信和蒯通,像极了《鸿门宴》里的项羽和范增。
在垓下,韩信率领的大军为楚汉之争画上句号。
正如蒯通所料,击败楚国后,早已猜疑韩信的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
韩信的官职也一降再降。
无尽的猜疑横亘在君臣之间。
高帝十年,忍无可忍的韩信决定谋反,奈何天真的他中了萧何的计,谋反计划流产。
长乐宫,将要被处决的韩信叹道:“要是我早听蒯通的话,也不至于今天死在一个女人手里”。
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竟被灭三族。
他的一生,浮浮沉沉,实在令人感慨。
在我眼中,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更像是一位最真实、最平凡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感觉他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
韩信虽然早年境遇潦倒,但一直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太史公司马迁评韩信时谈到“韩信母亲去世时,无钱葬母的韩信并不将母亲草草埋了了事,而是将他的母亲埋在‘高敞地’‘其旁可置万家’”。
此举足以说明韩信的与众不同。
他的忍辱负重、勤奋好学,为他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基础。
他有着博大胸怀,能以德报怨,任命当年侮辱他的人为官,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敌方降将为他出谋划策。
他的知恩图报,使他对当年施舍他饭食的洗衣妇报以千金,也让他在加入汉王旗下后一直跟随刘邦,不离不弃。
而韩信同样有缺点。
战功赫赫的他会自高自傲。
他曾因为自己的私心和表现欲让刘邦的谋臣郦食其在敌国死于非命。
而他的知恩图报却蒙蔽了他的眼睛,给他带来的是悲惨的结局。
我仰慕韩信的卓越才能,也倾心于他的真性情——他的知恩图报,他的以德报怨,甚至是他对汉高祖会留他一命的天真期望。
淮阴侯韩信有许多缺点,他会犯错、会犹豫,也不像精于算计的萧何一样得以善终;但他同样能指挥大军,退敌军于千里之外。
这个和凡人一般的韩信,比其他在史书中八面玲珑的王侯将相更加鲜活、令人温暖。
胡千烨
2016.1.15
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三)
高中生读《史记》(5):淮阴侯列传
李愚、李佳欣
赵清芳老师按语:
两篇文章主题和写法比较相似,故放在一起阅读。
从主题看,两位同学都谈权力对韩信人生的影响,李愚同学用“迷宫”比喻韩信的人生之路,感叹帝王之家本无出路。
李佳欣同学用“盛宴”比喻权力的斗争,感叹王的盛宴让人欲罢不能。
从写法看,李愚同学多用虚写,通篇皆着比喻色彩。
李佳欣同学则用实写,主观抒情比较明显。
迷宫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2019届8班李愚
它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宫殿,富丽堂皇,但也随时会倒。
在这一个偌大的迷宫里,生存才是最基本的目标。
当你置身其中,是会塞满腰包,还是落荒而逃?时间或许所剩无几,但若两手空空,当初又何必冒险?
实在是心有不甘啊,于是你拿起了财宝,算着时间,谨慎而行。
些微收获,没有负担,但也没能将行囊装满……再拿一点,再拿一点。
似乎有些重了,但你已经无所畏惧。
是继续财宝之路,还是选择脱身捷径?你放弃了后者。
此时看来,前者并不危险,反而更加诱人。
在宝藏中不停地翻找,你强健的肩臂渐渐耷拉,你硬挺的脊梁垂如弯弓。
时间所剩无几,你这才猛然发现,自己走进的是深
深的绝路。
还来得及!你想起先前的路口,急忙返回。
行色匆匆中,辛苦的收获散落一地,但已无暇顾及。
终于退回了那个你曾做出错误决定的地方。
但你才发现,那条脱身的捷径早已被时间的坠石掩埋得无隐无踪。
在堆积的乱石前,你喘息、努力、叹息、哭泣,直到迷宫轰然倒塌,你才被迫醒悟到一个真理:
帝王的城府,本就没有出口。
王的盛宴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2019届8班李佳欣
在阴森的城墙里,权利与欲望黯然滋长,你被囚禁在这不透风的围墙中,置身于王的盛宴。
世人都笑你天真不知明哲保身,然你怎会不明了?乱世之中,生死难料,你早已将性命托付于权力的更迭。
叹只叹,你难改你高傲之性!
傲骨之人总会自带光环,你也如此。
作为关乎刘项二人存亡的关键一人,你的勇略盖世无不令人赞叹。
你傲,你强,你刚,你沉,你知人,你气度非凡。
你战必胜,攻必克,扫强楚,灭暴秦,为汉王打下一片江山,你是英雄。
正因如此,我为你叹息。
都说你反叛自取灭亡,我却不以为然。
你一片忠心却难躲猜疑,你太过优秀令君主担忧。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当一个人获得了权利,他便害怕失去。
汉王不再需要你了,而你又太过强势,“假王之事”仅一时糊涂却成诛族之祸。
在王的盛宴中,你终成了牺牲品。
你错了?你没错。
历史长卷来来往往不过一世清梦,若有来世,宁有平淡一生。
只因卷入王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