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淮阴侯列传 重要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2.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4.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筑垒5.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崤山以东英雄豪杰;今义:山东省俊美并有英气。

淮阴侯列传翻译及注释

淮阴侯列传翻译及注释

淮阴侯列传一、介绍《淮阴侯列传》是西汉时期历史文献《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淮阴侯刘交(字子夏)的一生及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淮阴侯作为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对于西汉王朝的奠定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时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背景刘交是刘邦(汉高祖)的侄孙,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汉高祖的曾孙刘肥(字仲卿)当时是淮阴地区的地方官员,而刘交正是刘肥的儿子,因此被称为淮阴侯。

刘交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接触到了父辈们参与革命斗争的艰辛和奋斗。

三、政治生涯刘交非常重视公益事业和国家政治发展,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播,积极推崇儒家经典,组织儒学的研究和普及。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刘交非常重视军事建设和发展。

他积极扩充军队,并进行军事演习和训练,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保卫国家的安全。

他还注重军队的纪律和行为规范,推崇勇猛精干的将士。

最后,刘交非常注重地方治理和民生保障。

他积极组织洪水治理和灾害救助,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还重视教育事业,兴办学堂和学校,提倡教育普及和知识传播。

四、军事成就刘交的军事才能非常出色,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优秀的指挥和领导能力。

他曾经参与了多次对外战争,包括与北方匈奴的战争,以及与南方越族的战争。

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灵活的战术,带领军队取得了多次胜利,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思想贡献刘交是一个有着深厚思想底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实践经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

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崇尚,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和知识传播。

他也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推行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六、影响与评价刘交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和奋斗,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完整版)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完整版)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2.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4.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筑垒5.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崤山以东英雄豪杰;今义:山东省俊美并有英气。

淮阴侯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淮阴侯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淮阴侯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列传,主要记载了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贡献。

以下是淮阴侯列传的重点字词整理:
1. 韩信:淮阴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将领,被誉为“英雄韩信”。

2. 报复:韩信受尽了刘邦的屈辱和迫害,对其进行了报复。

3. 忠诚:韩信一直忠于刘邦,并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策略:韩信善于制定军事策略和战术,他的战术多次帮助刘邦取得战胜。

5. 才智:韩信才智过人,擅长用智谋解决问题。

6. 背叛:由于受到刘邦的猜忌和排挤,韩信曾经背叛刘邦,但后来又被刘邦所赦免。

7. 功绩: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刘邦帮助他建立了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8. 篡位:韩信一度有篡夺刘邦王位的野心,但最终没有成功。

9. 俭朴:韩信深受贫困的影响,非常俭朴。

10. 救命:韩信曾救过刘邦的性命,为刘邦立下了走世臣之功。

11. 聪明:韩信聪明绝顶,能够在战争中灵活应对敌人的行动。

12. 转变:韩信曾经有过背叛的行为,但最终又转变为忠诚于刘邦。

以上是淮阴侯列传的重点字词整理。

这些字词是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内容,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人物形象。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15.倍
(1)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倍:增加
(2)右倍山陵。倍:通"背",背向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背叛
(4)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倍: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16.假
(1)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假:借
(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假:如果
四、特殊句式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停止,消失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断绝,杜绝
7.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拜访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超过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5、俯出袴下,蒲伏。

(“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18、亨之(“亨”同“烹”,煮)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

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2、羞与降灌等列(以…为羞)3、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4、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5、且天下锐精持锋(使…锐利)6、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7、不可败(使…失败)8、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9、乃晨炊蓐食(在草席上)10、众辱之(当众)11、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12、信乃谋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13、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14、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15、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淮阴侯列传(字词整理)

淮阴侯列传(字词整理)

萧何追韩信处
五、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 借助 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历史观: 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统治者 心狠手毒, 欲加之罪 欲加之罪, 无辞? 何患无辞?
韩 信 湖
帅才不及帝王术
魏明伦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 是天才的军事家 熟的政治家 更不是伟人典范 政治家, 伟人典范。 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韩 信好名,近似杨秀清。 信好名,近似杨秀清。未央宫诛韩 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 自身的 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 致命弱点 后人同情他, 弱点。 致命弱点。后人同情他,却并不十 分敬仰他。 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的佼 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 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狗 鸟尽弓藏"的下场。 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一、容易读错的字
商贾
晨炊 gŭ
chuī 诸母漂 诸母漂
piăo
不能自食 不能自食
若虽长 若虽长大 shì
chán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 不能死,出我袴下
“常”通“尝”
“蓐”通“褥” “袴”通“胯”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 蒲伏。 “孰”通“熟” 匍匐” 蒲伏” “蒲伏”通“匍匐”
难句疏解 暗中)使人至豨所, 只管) (1)阴(暗中)使人至豨所,曰:“弟(只管) 举兵,吾从此助公。 举兵,吾从此助公。” 相国绐 欺骗)信曰: 即使) (2)相国绐(欺骗)信曰:“虽(即使)疾 qiǎng ng, 入贺。 生病) (生病),强(qi ng,强打精神 )入贺。” 秦之纲绝而维弛 法度败坏、 纲绝而维弛( (3)“秦之纲绝而维弛(法度败坏、政权瓦 山东(崤山以东六国诸侯)大扰, 解),山东(崤山以东六国诸侯)大扰,异姓 一同) 英俊乌集 像乌鸦一样聚集) 乌集( 并(一同)起,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 秦失其鹿 帝位) 天下共逐之, 秦失其鹿(帝位),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 足者先得焉( 足者先得焉(之)。……” 且天下锐精 磨快武器)持锋(手持利刃) 锐精( (4)且天下锐精(磨快武器)持锋(手持利刃)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只是)力不及耳。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只是)力不及耳。

(完整版)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完整版)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3
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 这就是所说的 ‘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 ,在这种形 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
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6.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 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如我能将几何
率领
议欲下赵 攻下
未至三十里 ,止舍
宿营
2 .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一样
信乃谋与家臣 ,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英俊乌集 像乌鸦一样
在夜里 众辱之曰 当众
3 .使动用法
水上军开入之
使进入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使退避
4 .名词用作动词
深沟高垒
挖沟 ,筑垒
5 .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 亭长妻患之
( 5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是)
4.然 ( 1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然而)
( 2)然,臣固教之(是的 )
( 3 )然乃行营高敞地(然而) 六、特殊句式
( 4)余视其母冢,良然(这样)
1 .判断句 淮阴侯韩信者 ,淮阴人也 /成安君者 ,儒者也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 .定语后置句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 .状语后置
信钓于城下
4 .被动句
否 , 必为二子所禽矣 /知其不用 /何为为我禽 /乃为儿女子所诈 /不得推择为吏 /信方斩
5 .宾语前置句 何为为我禽 /后有大者 ,何以加之 /大丈夫不能自食
七、重点词语解释
1、亭长妻患.之 厌恶 2 、大丈夫不能自食 . 养.活. 3 、又不能治.生商贾 管理 4 、信与张耳

淮阴侯列传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淮阴侯列传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淮阴侯列传》第一段: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判断句)布衣(古今):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无行:没有好的品行。

行,品行。

推择:推举选用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

今义:商人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亭长妻子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

乃晨炊蓐.食:同褥,床不为具.食:准备竟.绝去:居然第二段:信钓于城下状语后置饭.信:名词作动词,给饭吃。

大丈夫不能自食.(养活):宾语前置吾哀.王孙而进食:意动用法,认为···可怜王孙(古今):古:年轻人;今: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第三段: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定语后置若虽长大(古今):古:长得高大今:体貌高大壮伟中情:内心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第四段:信与张耳以.兵数万:率领欲东下..井陉击赵: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下,名词作动词。

攻下。

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

樵:砍柴。

苏:割草。

爨:烧火做饭。

间道:隐蔽的小道。

辎重:泛指一切军用物资。

足下深沟.高垒.:名词作动词,挖战壕,筑营垒。

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被动句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亦已罢.极:同疲,疲惫。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宾语前置第五段:间视:暗中探听,窥伺。

水上军开入之止舍.:名词作动词,宿营。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通蔽,隐蔽。

传飧:传命士卒就其驻地稍吃一点食物。

飧:晚饭详应曰:详通佯,假装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

今义:往前走背水陈:“陈”通“阵”,列队信建.大将之旗鼓:树起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大吹大擂地水上军开入.之:使动用法,使··进入第六段: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东乡.坐:乡,同向,朝向师.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第七段:诸将效首虏:呈现首级和俘虏。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doc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doc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 .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 ,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 .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 .俯出袴下 ,蒲伏(同“胯”,“匍匐”)5 .虏魏王 , 禽夏说(同“擒”)6 .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 .能千里袭我 ,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 .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 .诸将莫信 ,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 , 东乡坐(同“向”)12 .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 .信由此日夜怨望 ,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 .人言公之畔 ,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 .吕后欲召 ,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 .上怒曰 : “亨之”(同“烹”) 18 .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 .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 ,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 ,止舍宿营2 .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 ,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 .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4 .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 ,筑垒5 .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 ,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 ,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 .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 .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 .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注释《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原文、注释及解释:1.原文及注释: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注释:1.淮阴:秦时县名。

2.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 指代平民。

3.无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才行。

4.推择为吏:战国以来,乡官有向国家推举本乡人才使之为吏的制度。

5.治生:谋生。

6.商贾:行商坐贾;行卖曰商,坐贩为贾。

7.寄:依附别人。

8.常(常数从):通“尝”,曾经。

9.数:屡次。

10.下乡:乡名,属淮阴县。

11.患:忧虑,心烦。

12.蓐:通“褥”,褥子。

13.具:准备。

14.竟:竟然。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1.注释:1.诸母:大娘们。

2.漂:在水中拍棉絮。

3.食:供养,喂养(做“吃” 讲时读作shí)。

4.王孙:当时对年轻人的通称,相当于公子;另韩信可能是韩国君王的后代。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注释:1.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2.中情:心中,骨子里。

3.众辱:当众污辱。

4.能死:果真不怕死。

5.孰:通“熟”,仔细。

6.俛:通“俯”。

7.蒲伏:通“匍匐”,伏在地上爬行。

2.解释:1.第一段:介绍了韩信是淮阴人,在还是平民的时候,贫困且品行不被人认可,无法被推举为官,也不会做生意维持生计,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大家都很讨厌他。

他曾多次到南昌亭长家蹭饭,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于是提前做好饭在床上吃,韩信去的时候就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她的意思,愤怒地离开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淮阴侯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2、晨炊蓐.食蓐通褥草席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能通乃,竟然罢通疲疲倦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7、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倍通背背向8、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鞅通怏不满意9、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不通否 10、人言公之畔.畔通叛11、上怒曰:“亨.之。

”亨通烹 12、虏魏王,禽.夏说禽通擒13、背水陈.陈通阵二、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饭,名词做动词2.众.辱之曰众名词做状语3. 足下深.沟高.垒深,高形容词做动词4.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乌名词做状语5、彼前.不得斗前,名词做状语6、师.事之师,像对待老师一样7、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赦诸官徒奴夜,名词做状语三、重点文言句式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判断句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定语后置3.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被动句4.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被动句5、信钓于城下状语后置句6、信死亦何言宾语前置句7、不为具食省略句8、大丈夫不能自食宾语前置句9、聚兵井陉口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0、必为二子所禽矣被动句11、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赦诸官徒奴状语后置句12、冤哉亨也主谓倒装四、古今异义1、若虽长大..长大,长得高大2、其实..不过数千其实,实际上不过,不超过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从容,态度随和五、重点词语解释1、亭长妻患.之厌恶2、大丈夫不能自食.养活.. 3、又不能治.生商贾管理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率领5、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送6、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借7、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暗中8、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逃跑9、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10、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只是11、信由此日夜怨.望埋怨13、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致力于15、阴.使人至豨所暗中16、相国绐.信欺骗17、虽.疾,强.入贺即使18、顾.力不能耳。

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与古今字整理

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与古今字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1. 常(1)常从人寄食饮常:经常(2)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常:同“尝”,曾经2. 方(1)车不得方轨方:并列(2)信方斩,曰方:将(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公子列传》方:方圆3. 间(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小路(2)信使人间视间:暗暗地(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间杂(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从小路4. 望(1)吾哀王而进食,岂望报乎望:希望(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抱怨(3)从间道萆山而望军望:观察(4)军望见而大笑望:看见(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恨5. 竟(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竟然(2)竟漂数十日竟:从头到尾(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6. 绝(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穿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隔绝(3)吾奇兵绝其后绝:断绝(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拦截(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绝交(6)之纲绝而维弛绝:断绝,引申为败坏(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停止,消失(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断绝,杜绝7. 过(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侯列传》过:拜访(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超过(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责备(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师》过:过失(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走过8. 置(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放弃(2)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置:赦免、释放(3)人有且置履者《人买履》置:购置、买(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高祖本纪》置:丢弃(5)令其旁可置万家置:安置9. 数(1)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数:多次,屡次(2)饭信,竟漂数日数:几(3)以为广老,数奇数:命运10.伐(1)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伐:讨伐(2)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夸耀(3)自矜功伐《项羽本纪》伐:功劳11.众(1)众辱之曰众:当众(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众:多12.致(1)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致:送达(2)致食客三千人《公子列传》致:招致(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致:表明(4)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致:情趣13.患(3)则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患:祸患(3)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恶14.具(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2)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公子列传》具:同“俱”,全15.倍(1)焉用亡邻以倍。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2.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4.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筑垒5.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崤山以东英雄豪杰;今义:山东省俊美并有英气。

淮阴侯列传 字词

淮阴侯列传 字词

百姓 :黎民 布衣 平民 生灵 庶人 民 草民 生民
漂母饭信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信喜, 谓漂母曰:“吾必有 以重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 望报乎!”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 •老大娘母漂:对洗老涤年丝妇女棉尊,称其。 中一位 •大娘看漂见:在韩水信里饿冲洗了丝,棉就之类拿。出饭 •给韩信竟吃:到。底几、十完毕天。都如此,直 •到敬漂称洗王。完孙:毕公。子韩,少信年很。高对年兴轻,人对 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 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
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 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 韩信幼年丧亲,不善生计,无以为食。可能是想钓点小鱼小虾充饥, 或许是想学姜太公渭河垂钓,所以他经常坐在河边钓鱼。孤家寡人, 没有人送饭,再说家中也无饭可送。因而韩信常常是整信可怜, 于是经常供他饭吃。韩信长期饿肚子,如今赖漂母之力得以解决口腹 之患,因此十分感激地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 然而,人穷话也不值钱。漂母听了他讨好的表白之后心中老大的不高 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想得 到你的报答吗?”漂母当时心中看不起韩信,肯定将他的许诺当作了 痴人说梦。俗话说得好:“量老莫量少”。孔老夫子亦更为斯文、详 尽地表达过该意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 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随后请命北伐拿 下代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 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汉五年,韩信会师垓 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2.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4.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筑垒5.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崤山以东英雄豪杰;今义:山东省俊美并有英气。

淮阴侯列传 原文、注释、翻译

淮阴侯列传 原文、注释、翻译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注:①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②无行:没有好的品行。

③推择:推举选用。

④治生商贾(gǔ):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同“褥”,草席。

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注: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②竟:到底、完毕。

③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译: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

”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注: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②中情:内心。

③众辱:当众污辱。

④能死:不怕死。

⑤袴:通“胯”,两腿间。

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译: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淮阴侯列传 原文

淮阴侯列传 原文

淮阴侯列传原文+翻译+文言知识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51] 。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52]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53] ,南昌亭长[54]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55] 。

食信钓於城下[56] ,诸母漂[57]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58] ,吾哀王孙而进食[59] ,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510] 下。

”於是信孰视之,俛[511] 出袴下,蒲伏[512] 。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513] 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514] 。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515]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史记_淮阴侯列传全文

史记_淮阴侯列传全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 (9) 全文①谢:谦让。

②乡:同向,面向,面对着。

③贺:赞同,嘉许。

④暗噁:满怀怒气。

叱咤:呼喊,咆哮。

⑤废:伏,偃伏,不敢动。

⑥呕呕:温和的样子。

⑦刓(w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

⑧霸:称霸。

臣:使臣服。

⑨都:建都。

⑩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没有按先入关者王之秦后,项羽假尊义帝,而自己立为西楚霸王,派人迁义帝从盱眙至郴,⒀这一句是指章邯等投降项羽时,有秦军二十万,投降后被虐待,有怨言,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

坑,挖坑活埋。

⒁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细毛。

喻微细。

⒂法三章:即约法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⒃失职:指失去应得的封地和关中王的职权。

⒄传檄:发布文书、文告。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①。

汉二年,出关②,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①定三秦:公元前206 年,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 ?打败雍王章邯入咸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②关:函谷关。

汉之败却彭城①,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②,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③,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④,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⑤。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①却:退,退却。

②绝:断绝通路。

③说:规劝。

④木罂缻(fǒu,否):木制盆瓮。

⑤禽:同擒。

捉,捕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②,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指导]史记淮阴侯列传重要字词解释

[指导]史记淮阴侯列传重要字词解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字义字意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无行:品行不好。

推择:推举选用。

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草席。

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竟:到底、完毕。

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中情:内心。

众辱:当众污辱。

能死:不怕死。

袴:通“胯”,两腿间。

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戏(huī,挥)下:帅旗之下,即部下。

戏,同“麾”。

军中指挥作战的旗子。

干:求取。

坐法:因犯法而获罪。

上:皇上。

此实指汉王刘邦。

此时刘邦尚未一统天下,不该称“上”,应改为“王”。

以下多处如此。

说:同“悦”。

喜欢、高兴。

行:等,辈。

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

度:揣测,估计。

谒:晋见,拜见。

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

顾:但。

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策略。

素慢:一向傲慢。

素:向来。

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

坛场:指拜将场所。

坛:土台。

谢:谦让。

乡:同“向”,面向,面对着。

贺:赞同,嘉许。

暗恶:满怀怒气。

叱咤:呼喊,咆哮。

废:伏,偃伏,不敢动。

呕呕:温和的样子。

刓(wá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

霸:称霸。

臣:使……臣服。

都:建都。

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入咸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关:函谷关。

却:退,退却。

绝:断绝通路。

说:规劝。

木罂缻(fǒu,否):木制盆瓮。

禽:同“擒”。

捉,捕捉。

涉:渡。

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

樵苏后爨(cuàn,窜):师不宿饱。

意思是谈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

樵:砍柴。

苏:割草。

爨:烧火做饭。

假:借。

间道:隐蔽小道。

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

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

十则围之,倍则战:语出《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倍则分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淮阴侯列传字义
字意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无行:品行不好。

推择:推举选用。

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草席。

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竟:到底、完毕。

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中情:内心。

众辱:当众污辱。

能死:不怕死。

袴:通“胯”,两腿间。

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戏(huī,挥)下:帅旗之下,即部下。

戏,同“麾”。

军中指挥作战的旗子。

干:求取。

坐法:因犯法而获罪。

上:皇上。

此实指汉王刘邦。

此时刘邦尚未一统天下,不该称“上”,应改为“王”。

以下多处如此。

说:同“悦”。

喜欢、高兴。

行:等,辈。

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

度:揣测,估计。

谒:晋见,拜见。

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

顾:但。

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策略。

素慢:一向傲慢。

素:向来。

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

坛场:指拜将场所。

坛:土台。

谢:谦让。

乡:同“向”,面向,面对着。

贺:赞同,嘉许。

暗恶:满怀怒气。

叱咤:呼喊,咆哮。

废:伏,偃伏,不敢动。

呕呕:温和的样子。

刓(wá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

霸:称霸。

臣:使……臣服。

都:建都。

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入咸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关:函谷关。

却:退,退却。

绝:断绝通路。

说:规劝。

木罂缻(fǒu,否):木制盆瓮。

禽:同“擒”。

捉,捕捉。

涉:渡。

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

樵苏后爨(cuàn,窜):师不宿饱。

意思是谈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

樵:砍柴。

苏:割草。

爨:烧火做饭。

假:借。

间道:隐蔽小道。

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

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

十则围之,倍则战:语出《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倍则分之”。

意思是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一倍于敌人,就可以和他对阵。

罢:通“疲”。

间视:暗中探听,窥伺。

萆:通“蔽”,隐蔽。

空壁:全军离营。

裨将:偏将,副将。

详:通“佯”,假装。

大将旗鼓:主将的旗帜和仪仗。

陈:同“阵”,打仗时的战斗队列。

平旦:天刚亮。

复疾战:此三字疑衍。

逐利:追夺战利品。

€遁走:潜逃。

购:悬赏征求。

效:呈献,贡献。

首虏:首级和俘虏。

素:一向,平素。

拊循:抚慰,顺从。

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仆:自我谦称。

何苦:即若何,如何。

权:权衡。

引申为计议。

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

见,同“现”。

出现。

案甲休兵:停止战争。

甲:铠甲。

兵:武器。

飨:宴请。

(yì,亿)兵:用酒食慰劳士兵。

首:向,向着.
咫:八寸为咫。

喧言者:指辩士。

靡:草随风倒。

引申为降服。

行定:往束救赵途中,安定百姓。

传舍:客舍,宾馆。

麾:军中指挥作战的旗子。

易置:更换,改换职位
独:只,只不过。

间使:密使,暗中派去的使臣。

伏轼:乘车人把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

竖儒:蔑视读书人的称呼。

罢:撤除。

亨(pēng,烹):同“烹”。

煮。

未合:尚未交战。

穷战:全力以赴地作战。

穷:尽,极。

地战:在本(国)土作战。

追北:追赶败逃的敌军。

北:打败仗后往回逃跑。

假王:王的暂时代理人。

发书:打开书信。

佐:辅佐。

变生:发生变故。

指可能引起韩信背汉。

戮力:合力。

必:相信,信任。

倍:背弃。

须臾:片刻。

引申为延续,拖延。

权:秤砣。

比喻决定轻重的关键、作用。

参:(sān,三):三。

画:计策,谋略。

幸:希望。

相人:给人看相
骨法:骨相,骨格
参:参验,考察
愿少间:希望周围的人暂时回避。

间,间隙
桀:杰出,高出
鱼鳞杂沓:像鱼鳞一样密集地排列。

杂沓:众多的样熛:迸飞的火焰
折北不救:屡战屡败,不能自救:折,挫折
内府:府库。

容容:摇摇,动荡不安的样子。

悬:悬挂
输:献纳
乡:同“向”面向、面对着。

置:赦罪,释放。

畔:同“叛",背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