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垃圾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内容摘要]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短信虽然联系方便快捷,但也为垃圾短信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广大用户深受其害。垃圾短信的泛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以滋长犯罪最为严重,而且垃圾短信这种手机“牛皮癣”的久治不愈其本身也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将从垃圾短信的界定、分类入手,从传播学角度来剖析垃圾短信这一传播现象形成的原因,阐述垃圾短信的带来的社会后果,提出除了采取技术的手段外,还应从传播控制的角度,采取对策遏制和解决垃圾短信问题。

[关键词] 垃圾短信;传播;治理

[正文]手机短信息是移动通讯服务商为手机用户提供的一种将全球通数字手机与中文寻呼机的功能合二为一的增值服务。手机用户通过短信服务商的中转,可以用手机接收或发送各种短信息。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就是:手机短信息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要信息负载者,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移动通信在全世界的普及,使得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而中国独有的“短信文化”现象更是让世人瞩目。人们习惯上把许多不请自来的短信和不良内容的短信统称为垃圾短信,近年来,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愈演愈烈,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侵扰。根据国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2012年第二次手机短信息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2012年下半年手机短信息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环比上涨了0.1条,上涨0.9%,同比下降0.7条,下降6.1%。收到垃圾短信息占全部短信息的比例为22.5%,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从去年开始,垃圾短信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垃圾短信比例与上期相比有小幅度的上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垃圾短信的治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问题仍然很严重。数据还显示,垃圾短信给社会造成的主要危害为:滋长犯罪、传播不文明内容、污染社会文化环境和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等。调查说明垃圾短信在泛滥的同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以滋长犯罪最为严重。

目前垃圾短信法律层面的界定在我国尚属空白,多数为部门规章笼统表述为含有违法有害、虚假诱骗、低级庸俗、垃圾广告等内容的短信息,但具体分类与范围不规范也不统一。我认为,《中国互联网协会短信息服务规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短信息自律公约》中的界定相对权威,可分为两大类。

1、广告类垃圾短信息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短信息服务规范》第四条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短信息自律公约》第二条,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主要包含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商业类、广告类等短信息以及其他违反行业自律性规范的短信息。

2、违法和不良类短信息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短信息服务规范》第五条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短信息自律公约》第三条,违法和不良短信息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低级恶俗的短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属性: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含有虚假、欺诈、诱导内容的;

(12)含有提供非法产品或服务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那么,垃圾短信为何会存在,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1、短信的特点为垃圾短信滋生的适宜土壤,短信具有传播快捷、面广和价格低廉的特点。2、社会失范是垃圾短信产生的社会原因,社会规范的失调导致“短信失范”,表现在短信传播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呈泛滥之势。3、趋利动机是垃圾短信泛滥的内在原因,传播垃圾短信有利可图。这就是垃圾短信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在传播学中用传统的线性模式即申农—韦弗模式即可表述垃圾短信的传播过程,传者通过发射器发出信息,通过信道传到受者的接收器,受者收到讯息。

垃圾短信泛滥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污染了文化环境,也污染了社会环境,尤其以滋长犯罪最为严重;并且这种手机“牛皮癣”久治不愈的状态,其本身也已经形成新的社会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垃圾短信对社会的危害。

一、影响社会稳定。1、传播反动信息,破坏社会稳定。2、传播煽动信息,引发群体事件。3、造谣诋毁他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4、传播无聊谣言,造成社会恐慌。

二、冲击社会诚信。形成这种危害的短信大致有三种:1、坑蒙拐骗短信。2、代开发票、刻章办证等不良违法信息。3、带有陷阱含病毒链接的短信或淫秽彩信。

三、污染社会风气。1、传播色情低俗信息。2、传播不正之风信息。3、滋长犯罪信息。

四、消解社会伦理道德。这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1、无聊骚扰取乐型。2、探听个人隐私型。3、宣传封建迷信型。4、无孔不入广告型。

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手机在青年人中间非常普及,不用说大学生、中学生有手机的比例很高,小学生拥有手机的也大有人在。黄色、淫秽、恐怖、暴力、迷信短信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危害。

面对垃圾短信的泛滥和社会危害,我们必须想办法对其进行治理。尽管从国家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到电信、移动、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信息内容服务商等都采取了对应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垃圾短信仍然没能得到很好得控制。任何传播都必然处在一种控制的网络中而受到制约,虽然控制的方式、手段和程度千差万别,但从基本的控制形态上讲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下面我就从传播的控制形态具体分析一下如何治理垃圾短信。(一)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通过立法而对传播实施控制,可以说是各国政府广泛采用的手段。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二)经济控制。经济控制的关键在媒介的所有权上,对于短信来讲,所有权显然在各大运营商手中。为此,运营商应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尽量杜绝垃圾短信的传播。(三)受众控制。手机用户要加强自律,在享受短信带来的便利同时,努力净化短信语言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低俗短信的传播。一是不为垃圾短信的传播推波助澜,自觉维护短信的纯净空间;二是加强防范意识,主动采取保护个人信息的措施,不要上当受骗,同时积极举报垃圾短信,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自我控制。垃圾短信的传播离不开各大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平台,因此,在相关法律缺失和技术条件尚不成熟的现状下,这些在垃圾短信传播中的获利者,他们的行业自律尤为重要。应不要见利忘义去制造传播垃圾短信,积极采取措施把好源头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