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的后裔——哈萨克族

合集下载

天山深处的绿岛—那拉提

天山深处的绿岛—那拉提

安静的国王帐
穿越时空的婚礼——乌孙王迎娶汉家公主
大帐全景
迎 娶
乌孙王婚宴
乌孙王婚庆晚会法师法台 Nhomakorabea乌孙武士出征
草原上的狂欢节
交通概况
或大草原(森林公园可以不去,风景没什么好看)。 伊宁发往那拉提的班车数量很少,票很难买,你可以 先买到新源的票,然后再转车去那拉提。第二天下午 坐过路车去巴音布鲁克(从那拉提开始到库车,坐的 车车况和路都很差,因为是过路车,所以不一定有位, 车又开得很慢,要有心理准备)。
的风景长廊。
▼国家森林公园 ▼夏牧场 ▼草原部落
一.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
新疆那拉提森 林公园,位于 天山支脉那拉 提山北麓,巩 乃斯河上游。 地处库车—独 山子的217国 道与伊犁—巴 州的218国道 的交汇处,交 通便利。全园 面积6025公顷。
那 拉 提 胜 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郁郁葱葱的一片海洋
沿途而上看见了高高的云杉,那种天地间的挺拔 与直冲云霄的气势留下深深的印象。
这些云杉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雪岭云杉
等景区车来到了山坡上,需要下车步行,此时才知道来到了空中草原, 这里是哈萨克族夏季的牧场 。
云杉、草原、牧民、骑马、放羊——这就 是那拉提的夏季牧场!
草原上,是羊群;天空中,是雄鹰
不少雄鹰就在头顶的蓝天翱翔, 那般自由!
30
三.草原部落
那拉提大草原是世界上哈 萨克民族最集中的地方, 也是世界上四大高山河谷 草原之一。在这块土地上, 曾演绎了2000多年前西 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乌孙国 文化的发展史。
伊犁草原部落”于 2006 年6月17日落成,成为 世界第一个反映哈萨克 族历史、文化、民俗的 综合性旅游景区,突出 重现了故国乌孙和哈萨 克族文化民俗两大主题。 模拟当时的场景,游客 不仅可亲身体验乌孙王 迎娶解忧公主、感受古 代乌孙国的生活文化, 还可参与部落勇士战斗 出征、哈萨克人家的婚 丧嫁娶等多元化的项目。

崇尚天鹅的民族——跳天鹅舞的哈萨克族

崇尚天鹅的民族——跳天鹅舞的哈萨克族

崇尚天鹅的民族——跳天鹅舞的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民间,流传的哈熊舞、⿊⾛马舞、天鹅舞等⼀系列模仿动物的古⽼舞蹈,正如有关专家认为的那样,它们的起源与我国各民族拥有的各种动物舞蹈⼀样,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虽然各种舞蹈因表演者的认识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寓于不同的内涵和感情⾊彩,但都有模拟逼真,形象⽣动,舞蹈动作舒展奔放,顿挫有⼒的共同特征。

同样都是模仿飞禽⾛兽的舞蹈,哈萨克族天鹅舞所不同的是,舞者模仿的是本民族奉为⽒族图腾的⽩天鹅,这是以模拟吉祥动物的舞蹈在祈愿⽣活的幸福、安宁。

哈萨克族喜爱天鹅的温顺,它⽻⽑洁⽩,体态优美,少⼥们常把它作为爱情纯洁的象征。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天鹅和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在诸多的民族起源中,有⼀则讲述的就是哈萨克先祖和天鹅的结合,⽽繁衍了今天的民族。

在遥远的古代,有⼀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年轻⽒族部落⾸领。

他雄姿英发,勇敢善战,长率军远征,战功卓著深受⼈们拥护和爱戴。

后来,在⼀次战争中失利,部落四散。

卡勒恰哈德尔⾝负重伤,单独⼀⼈在荒⽆⼈烟的⼽壁上⾏⾛。

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烈⽇当空,⼽壁滩上犹如⽕炉⼀般。

沉重的伤势,再加上极度疲乏和饥渴,卡勒恰哈德尔倒在⼽壁上,⽣命垂危。

突然,天空裂开了⼀条缝隙,飞下⼀只⽩⾊雌鹅。

她给卡勒恰哈德尔喂了⼏滴⼝涎,然后把他带到蓝⾊的海边。

卡勒恰哈德尔喝了⽔,体⼒渐渐恢复。

此时,这只⽩雌鹅突然变成⼀位美丽绝伦的少⼥,于是两⼈结为夫妇。

婚后⽣下⼀个男孩。

他们为纪念此事,给这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天鹅”。

后来,哈萨克⽣下3个⼉⼦,长⼦名叫别克阿尔斯,次⼦名阿克阿尔斯,三⼦名江阿尔斯。

别克阿尔斯的后裔为哈萨克族的⼤⽟兹;阿克阿尔斯的后裔为哈萨克族的中⽟兹;江阿尔斯的后裔为哈萨克族的⼩⽟兹。

由于三个⽟兹都是“哈萨克”的后裔,⼈们便以“哈萨克”作为⾃⼰的民族名称。

这是⼀个属于天鹅的民族,这是⼀个快乐的民族,请关注喀纳斯佳⼈,关注新疆美程在线,会让您有意外惊喜。

探秘濒临消失的民族

探秘濒临消失的民族

探秘濒临消失的民族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4年第1期文顺顺辑世界上存在各种拥有不同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民族,各民族人民经过世代繁衍,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古老的民族正濒临消失……英国摄影师吉米·尼尔森曾环游世界三年为多个即将消失的民族拍摄照片,记录他们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特色文化。

他曾说:“我们无法停止世界的脚步,但是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努力来鼓励这些少数民族不要摈弃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宝藏。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尼尔森的镜头,去看看这些濒临消失的民族吧。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也是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少数民族。

哈萨克一词有白天鹅的意思,象征纯洁、自由、美好。

根据古老的传说,每个哈萨克人都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的后裔,他们热情好客、坚毅刚强,拥有“没有乞丐的民族”这一美誉。

如今,全球哈萨克族人口大约0.16亿,大约占世界人口的0.25%。

查腾族是蒙古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很可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少的民族,一共只有三百多人,大约四十多户人家,全部居住在蒙古库苏古尔省地区。

查腾人以狩猎为生,养殖驯鹿是他们的传统家庭副业,每个家庭都有。

查腾人的住所是一人多高、用木架加固的帐篷,呈圆锥形,木架外是帆布与驯鹿皮。

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曾归清朝政府管理,蒙古革命后成为无国籍民族。

1956年,查腾人决定加入蒙古人民共和国,但拒绝搬出原住地。

摩尔西族是非洲完整保留原始传统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人口仅六千至一万。

摩尔西族又叫唇盘族,这源于当地一个奇特的风俗:摩尔西族少女10多岁时,就会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盘子,称为“唇盘”。

盘子越大,人就越美,也可获得更多的出嫁彩礼。

摩尔西族为什么会有这种风俗?有资料记载,当外族入侵时,摩尔西女人为了避免受凌辱,就把自己弄得很丑。

心理学家则解释说,人类有一种自残的本能,自残的潜意识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历史淹没。

马背上的候鸟生活

马背上的候鸟生活

马背上的候鸟生活--新疆哈萨克人转场习俗(引言)在神话般的民间传说里,“哈萨克”的意思是“白色的天鹅”。

这个名字象征着哈萨克族群居和迁徙的传统,而哈萨克族那历史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集中体现在贯穿一年四季的“转场”生活中。

在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即将消亡的今天,本刊记者及一位多年致力于研究哈萨克族文化的专家,一同深入新疆北部茫茫草原,他们的图片和文字再现了哈萨克族人候鸟式的迁徙生活。

九月的暖阳放肆地照射在新疆北部的这片土黄色的高原上,辽阔的视野一直可以推展到远方已经落雪的阿尔泰山,逐渐走近的是一队由5口人、一个摇篮,1条狗、2峰骆驼、几匹马和上百只羊组成的哈萨克家庭,他们正从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向秋季牧场迁徙,在北疆,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这样的家庭,他们都是以不缓不慢的柔和节奏和浩荡气势证明着哈萨克族的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蓝色吉普车一路在开阔的北疆草原上急驰,从车窗望出去,金黄色的桦树叶在阳光的反射中十分耀眼,九月的阿勒泰已经进入了深秋。

偶尔,会有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骑着匹个头很高的白马悠闲地在你飞奔的视线中后退,你不禁会回过头去欣赏他,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哈萨克人。

这种场面在新疆北的这片美丽的山区是很常见的,因为生活在北疆的大部分是哈萨克人。

他们的聚居地就散落在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以及博尔塔拉州、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和巴里坤县等地追寻这个居无定所的民族的来影去踪。

转场,就是以牧草生长周期按季节为牲蓄有序地转移草场,它是一种按季节每年进行的3次或4次循环轮牧的过程。

最早的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公元前的塞种人。

新疆哈萨克族地区各季草场相距各异。

山区牧民每次转场路程不超过百公里,半牧半农的牧民转场路程更短,一般在30公里的范围内。

拿出一张新疆地形图你就可以看出新疆哈萨克族的地理分布:他们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与山脉相间或相邻的有盆地、谷地、平原等。

天鹅之乡_美丽天堂

天鹅之乡_美丽天堂

撰文·摄影/巴合达吾来提·巴吐别克哈萨克族民间诗歌中,把天鹅塑造得更加生动、神奇。

1993年,新疆伊犁市伊宁县英塔木乡夏额勒合村的一部分农民利用河边的沼泽地修建了鱼塘,养殖鱼苗,生活日益富裕起来。

一对疣鼻天鹅夫妻带着它们的3个宝宝到这里越冬。

很久没有见过鸟群飞落鱼塘边的农民们看到天鹅出没,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不但不去打扰它们,还努力保护它们。

经过当地哈萨克族群众尽职尽责地保护,直到第二年3月它们飞走。

没想到当年冬天,天鹅再次飞回来过冬。

这一次,这对天鹅夫妻带着5个孩子。

此后,这些天鹅把宁静的鱼塘所在的天鹅泉湿地当作自己的故乡,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

在过去20多年里,因为有不结冰的湖、丰富的水草和能遮风避雨的家园,天鹅泉湿地公园成了天鹅最爱去的地方。

近年来,伊犁河谷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满足了包括天鹅在内的候鸟栖息和觅食的需求,在伊犁河谷越冬的天鹅数量不断增加,现在,这里的天鹅数量已超过500只,享有了天鹅湖的美誉。

如今,整个伊犁河沿线湿地都有天鹅的身影,美丽的天鹅又重新回到清澈的湖面,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也带给我们近距离欣赏天鹅的机会。

当冬季到来,天鹅泉周边,冰封雪飘,天鹅泉内水波荡漾,当清晨第一缕晨光出现,让这里如梦幻一般。

水面之上,数只精灵显现,是如此的惹人怜爱。

洁白优雅的疣鼻天鹅在清澈的水面上振翅飞翔,有的低掠捕食,有的互相嬉戏打闹,同湖水、远山交相辉映,吸引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欣赏拍照。

天鹅泉占地50亩,属地下温泉,冬季不结冰,是河谷仅有的疣鼻天鹅越冬栖息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冬季都有天鹅在此栖息,数量已从最初的几只发展到如今的500余只。

其中90%的天鹅为疣鼻天鹅,其余为大天鹅。

疣鼻天鹅因前额有突出的黑色疣状物而得名,大天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

每年天鹅飞来越冬的时候,都会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感受拍摄这美丽的天鹅故乡如同仙境般的景色。

哈萨克

哈萨克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360万。

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及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

关于哈萨克名称的来源,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属于伊斯兰民族,。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

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

由于长期从事游牧畜牧业,需要不断移动,马就成了乘骑的主要交通工具。

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游动迁移、从事狩猎,都需要骑马,他们有句谚语说:“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

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

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

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

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

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

民间乐器最为著名的是“冬不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

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

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

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姑娘追!!!

姑娘追!!!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青年男女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的方式。

有人说这是源自哈萨克族始祖的传说故事:远古的时候,有一只白天鹅化为美丽的少女,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

他们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互相追逐。

后来哈萨克族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另一个关于姑娘追的传说是:在很早以前,哈萨克族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

在姑娘出嫁那天,来接亲的人中有人夸赞新郎骑的马是从许多马群中挑选出来的千里马。

这些话被新娘的父亲听到了,他为了夸耀自已的马好和女儿的骑术高超,便对接亲的人说:“我的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你们的小伙子如果把她追上,那么今天就过门,否则改日过门。

”来接亲的人们迎亲心切,不干示弱地答应了这一挑战式的条件。

于是,两个年轻人跨上马,姑娘就策马奔跑在前,小伙子紧紧追赶在后。

当小伙子追上姑娘后,姑娘又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已在后面追,这样就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

“姑娘追”一般是在夏季繁花似锦的草原上进行。

开始时,身着盛装的一对青年男女,各骑骏马向指定的地点并肩而行,边走边谈边笑。

按传统习惯,此时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诙谐逗趣,说俏皮话,当然也可以表白自已的爱慕之情,甚至可以求婚。

姑娘不能生气,也不能表示反对,即使羞得满脸通红,也要默默地听着。

但是一到指定地点,往回折返时,小伙子必须策马急驰,姑娘立刻举鞭策马追赶。

如果姑娘追不上,就算小伙子走运;如果追上了,为了“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姑娘就举起马鞭在小伙子头上频频挥绕,甚至雨点般抽打下去,小伙也只有乖乖地忍受皮肉之苦,不能回手。

特别是在那些俏皮话说过了头,玩笑开过了头的小伙子,背上少不了要挨姑娘狠狠几鞭,因此有些小伙子事先穿上皮袄或皮坎肩做护身。

即便这样,有的小伙子还是被姑娘打得狼狈不堪,惹得观众阵阵欢笑喝彩。

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则会鞭下留情。

哈萨克杰出女性系列之克宰ana

哈萨克杰出女性系列之克宰ana

哈萨克杰出女性系列之克宰ana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游牧民族。

据民间有关白天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天鹅’’之意。

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

哈萨克汗国时期,哈萨克族曾分为三个玉兹。

每个玉兹又分成很多部落,部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群体集中在一起逐渐形成的,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是部落的守卫者与靠山,也是部落首领。

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

哈萨克族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他们的吃、穿、住、行都有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

因此每个哈萨克妇女都能歌善舞,骑马射箭,在哈萨克历史上每当有外敌入侵时,哈萨克妇女都会跨上战马和丈夫并肩作战,抵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

所以在哈萨克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英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为了纪念她们,哈萨克的一些部落都是以她们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克宰部落就是以慈母“克宰”命名的,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美丽善良、贤明大度智勇双全赢得了部落人们的尊敬与钦佩。

她对部落的生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影响至今都能在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体现出来。

为克宰部落的乃至整个哈萨克民族的贡献非凡,地位显赫。

受克宰母亲的影响部落里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大英雄和文豪。

比如叶先坎乐迪,唐加勒克他们为哈萨克民族的发展壮大都做出了贡献。

在哈萨克民间和克宰部落中广泛流传着他们的故事和传说。

我根据这些传说与学者的研究整理出了这篇文章。

哈萨克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辈,作为父母有义务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记住自己七代祖先的名字,更有甚者能背出十几代、几十代祖先的名字,由此而作成的氏族谱系对于哈萨克部落氏族的演变及族源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自古以来哈萨克人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七代以内祖辈的名字就等于是一个孤儿”因为部落代表着我们的根。

我的部族就是慈母“黑宰”的后代即黑宰部落。

关于哈萨克族图腾

关于哈萨克族图腾

关于哈萨克族图腾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900万。

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哈萨克族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哈萨克族图腾白天鹅哈萨克人十分崇拜和珍惜白天鹅。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部落首领深受人们的爱戴,他在一次征战中身负重伤,被一只白天鹅救起。

白天鹅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他们结为夫妇,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哈萨克”,意为“白天鹅”。

哈萨克人把白天鹅视为吉祥物,当作美的化身、美的源泉及纯洁爱情的象征和伟大母亲的缩影。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

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

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哈萨克族民族历史15世纪哈萨克汗国成立后,周边很多游牧民族部落加入,经过上百年的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哈萨克族。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兹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汗王阿布尔海里对外大肆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凶狠残暴,进行野蛮统治,从而激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大迁徙哈萨克游牧最后的史诗

大迁徙哈萨克游牧最后的史诗

大迁徙哈萨克游牧最后的史诗岂惟虑收获, 亦以求颠沛前记,北疆哈萨克游牧民族的迁徙拍摄,前后历经两年,行程数千公里,颠沛困苦,只是为了保存一份纪录。

------------------------------------遥远的古代,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鹅。

只有哈萨克族人以天鹅为图腾,也称作天鹅的后裔;位于北疆的哈萨克族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游牧民族。

每年夏秋两季,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开始“搬家”,更换牧场:从山前平原的春秋牧场,搬至深山里的夏牧场,等到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逐级往下迁,以便赶在冬天来临前,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周围温暖的冬牧场。

这似乎约定成俗,无需传告,千百年来,哈萨克族人拖家带口沿着百年古牧道,山道隘口进行史诗般的大迁徙。

跟中原的农耕文化截然不同;当农业地区的人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牧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本身,并因此形成了仅有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游牧生活。

福海县萨尔布拉克古牧道上烟尘滚滚,哈萨克族开始大转场开始,成百上千的转场牧民,形成连绵不断、浩浩荡荡大军,经过这山道唯一的隘口;尘土飞扬、烟尘滚滚,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种盛景只维持五六天,每天过往数万只牛羊,马骆驼。

这绝不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旅途。

千百年来,转场是写在哈萨克族牧民史册里,最惨痛、最壮烈、最惊心动魄的一笔,是一部充满悲壮色彩的史诗。

新疆哈萨克族地区各季草场相距各异。

山区牧民每次转场路程不超过百公里,半牧半农的牧民转场路程更短,一般在30公里的范围内。

平原地区的牧民转场路程往往较远,短则几十公里,长则几百公里。

到了转场营地,男人们就从驮畜上卸下行李物品,给驮畜卸鞍;女主人要尽快燃起篝火,支起茶壶和锅准备食物,布置帐房内是女人们干的细活儿。

安顿好里外,挤完奶,饭也熟了,全家老少安坐帐内一个小木桌旁,吃着土豆烩牛肉,喝着奶茶,奔波了一天这时才进入片刻的宁静和温馨。

浅析哈萨克族情歌中的意象

浅析哈萨克族情歌中的意象

浅析哈萨克族情歌中的意象刘勰是我国美学史上首先将“意”和“象”合成“意象”一词的人,开创了审美“意象”说。

张瑞瑞认为,所谓“意”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一种观念,而“象”则是人们经过头脑思索而产生的画面组合,构成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形象——人心营构之像,亦称意象。

通俗地讲,意象就是客体事物经过主体事物,融入个人情感后创作出的一种感官艺术,即“唯美之象”,也是主体用来寄托客体的情感物象。

在民间歌曲的制作中反复出现的叙述或描写成分,被歌手经常加以运用,是一种套语式的表现结构。

意象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兴”,但又不等同于“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而意象则是一种沿用或约定俗成的象征方式。

它不是歌唱者和听者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只是深藏在歌唱者和听者脑海里的真实结构,这是一种特别的感觉,它以一种独特的方法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面产生唯美效应。

这样一来,听者就能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不断记忆和想象,这种记忆和想象就是对意识的完美把握,既体现了主题,又升华了歌曲自身的感情。

哈萨克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作了很多具有哈萨克族鲜明特色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反映了哈萨克族的生活,体现了“生活如歌,歌即生活”的哈萨克草原风情。

由于哈萨克族的人民比较豪放,在男女恋爱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在他们的民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情歌,有对情人赞慕和追求的,有男女相爱感情的炽烈的。

而在这些感情真挚热烈的情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文学上的意象,如花朵、苹果、月亮等来赞美他们所要歌颂的事物,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云朵是洁白的,星星是美丽的,松毛犬是可爱的,这些意象一出现,就立刻使人联想到清纯、美丽、可爱等主题旨意。

一哈萨克族情歌中天鹅的意象在哈萨克族民间千百年来都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哈萨克族的始祖是白天鹅。

在一千年前,有一个名叫卡乐夏哈德尔的年轻部落首领,英勇无比。

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眼看死神就要降临,这时,天空在刹那间形成了一个裂缝,从不远处飞来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往他身上滴了几滴水,然后把他带到河边。

任务四:景区娱乐服务

任务四:景区娱乐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8
哈萨克族婚房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9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20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21
项目四:团体游客解说服务 ------任务四、景区娱乐服务
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
导入问题
导入: • 同学们,听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吧,女娲 炼五色石头补公共和祝融大战撞塌的南天 ,剩下好几块石头,一块是多情公子的佩 玉,剩下三块干什么了呢?
W-10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1
刺绣:哈萨克妇女大都自幼学习刺绣,掌握 挑花、刺花、补花、嵌花、锻花、贴边花等各种 刺绣技术,能用丝线和金线在各种绒料、绸缎上 刺绣,图案多以花草纹、羊角纹、人字纹等组成 , 多用对比色,色彩大方、鲜艳,表现风格不落 俗套,具有浓重的草原气息,反映了哈萨克族朴 实的审美观。哈萨克族毡房内的挂壁、花毡、幔 帐都是刺绣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 艺术殿堂。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2
阿肯弹唱介绍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一种民间对唱形式,是哈 萨克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迄今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 历史了。 骏马和诗歌,被誉为哈萨克人的两支翅膀。哈萨克族通 过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阿肯”弹唱,即兴赋诗的熏陶 ,使哈萨克族被誉为“诗歌民族”,而且也造就了哈萨克 人能言会道、出口成章的本领,不仅男女老幼人人爱唱、 会唱,而且还有“职业性”的民间歌手——阿肯。 “阿肯”是哈萨克族的骄傲,是“诗歌民族”的杰出代 表。“阿肯”凭一只冬不拉和嘹亮的歌喉,即兴随口编唱 歌曲,技艺娴熟的“阿肯”既是智者的化身,又是文学巨 匠,因此深受人民爱戴和尊敬。他们是民间艺术的保存者 、传播者和创作者。 阿肯弹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即兴赋诗弹唱。当众 吟唱,出口成章。第二种,弹唱叙事长诗。通常只能由少 数专门从事长诗演唱的高级“阿肯”担任。第三种,对唱 。又可分为三种形式:群众性对唱,苏列对唱和吐列对唱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管理专业 编号:ZYKC201117 W-13 ,阿肯对唱。

哈萨克族天鹅故事

哈萨克族天鹅故事

哈萨克族天鹅故事(最新版4篇)篇1 目录1.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来源和历史背景2.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哈萨克族天鹅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4.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现代价值和意义篇1正文哈萨克族天鹅故事源于古老的哈萨克族民间传说,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

天鹅在哈萨克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美丽和高贵。

在这个故事中,天鹅通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它们既能与人类和谐共处,又能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勇敢善良的主人公和美丽神秘的天鹅展开。

故事中,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总能在天鹅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最终赢得美好的生活。

这些故事情节丰富多样,既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在哈萨克族民间,天鹅故事被广泛流传,深入人心。

它们既传承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启迪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此外,天鹅故事在哈萨克族文学、艺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哈萨克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时至今日,哈萨克族天鹅故事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它提醒着人们要珍视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这些故事还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勇于担当,积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之,哈萨克族天鹅故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在民间流传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篇2 目录1.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起源和特点2.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代表作品3.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4.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传承与保护篇2正文哈萨克族天鹅故事是哈萨克族民间传统的故事类型之一,它起源于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这些故事以天鹅为主题,通过寓言的形式,传递了哈萨克族人民对自然、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哈萨克族天鹅故事的代表作品有《天鹅湖》、《白天鹅与黑天鹅》等。

这些故事以天鹅为主要角色,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品质的追求。

新疆独具特色的 “穹庐式建筑”

新疆独具特色的 “穹庐式建筑”

新疆独具特色的“穹庐式建筑”——以哈萨克族建筑为例李康明*(新疆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华晨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摘要:在新疆天山以北辽阔的草原上,由于游牧民族逐草而居,盘马弯弓,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其长期沿袭下来的独具特色的“穹庐式建筑”,哈萨克族作为新疆草原文化的代表,其毡房建筑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哈萨克民族毡房的剖析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新疆游牧民族“穹庐式建筑”这一新疆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建筑特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疆,“穹庐式建筑”,哈萨克族,建筑特点。

在新疆天山以北辽阔的草原上,由于游牧民族逐草而居,盘马弯弓,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其长期沿袭下来的独具特色的“穹庐式建筑”,也被称之为“游动的毡帐”。

汉武帝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吟唱的“穹庐为室兮旃为墙”的描述,以及《史记.匈奴列传》中“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都反映的是这种移动式的民居建筑。

这种毡房一般由围墙、房柱、顶圈、房毡和门组合而成。

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庐形。

毡房大小由围墙的栅栏决定;穹庐顶由红柳木撑,杆搭成骨架,围墙及顶部铺盖毛毡。

整个毡房结构简易轻便,易于拆卸、搬迁,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建筑模式。

新疆的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等游牧民族的民居都属于这一建筑类型。

新疆的哈萨克族千百年来都住在毡房里。

毡房一般用红柳制成骨架,包括木撑杆、木栅栏、圆形圈顶;红柳制成的栅栏外围有芨芨草和毛线编成的草帘;穹庐顶由红柳木撑,杆搭成骨架,围墙及顶部铺盖毛毡。

蒙古人民居住的毡房,俗称“蒙古包”。

“由木制的房架和毛毡组成,房架由圆形天窗、活椽子(乌尼)、可折叠的栅栏木架(哈那)等组成。

毛毡由围毡、盖毡、顶盖毡和门帘毡组成。

”†除蒙古包外,蒙古族还有一种用于临时使用的用石块、草泥或木材建成的外形近似蒙古包的建筑。

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柯尔克孜族,其居住的毡房在构成上与哈萨克族的毡房十分相似,称为“勃孜吾”。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
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四十”对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的民族而言,其往往意味着一个飞跃、转折的时机。这一内涵来自先 知穆罕默德婚后约四十岁,开始得到创造万物的主的信息,被真主选 为“纳比”(先知)。于是他就开始“专心致志与思索神圣之道”。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四十岁得到主的信息,这对信仰此教的民族 来说,“四十”就意味着一个本质的飞跃,如《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中乌古斯四十天就长大成人。 因为”四十“是一个神圣的数字,所以在哈萨克人生习俗中,” 四十“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四十天礼,也称满月礼(因40 天系双数,意为满月),即四十天时,请年长妇女为新生儿洗澡,并 用四十勺水洗之。在民间故事里,有许多故事都与”四十“有关这里 的”四十“多表示一个神秘的概念,一个能够产生本质变化的概念, 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数字。为哈萨克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奇文“都与 四十有关”《克里木的四十位英雄》、巴哈�亚尔四十章》、《四十 个大臣》、《鹦鹉故事四十章》、。此外还有:《秃小子的四十句谎 歌》、《四十个强盗》、《奸商的四十头犍牛》、《四十个希尔坦圣 人》等。
崇尚
在遥远的古代,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鹅。 而在新疆,哈萨克族对白天鹅更是崇拜至 甚。他们不仅以天鹅为图腾,而且其族名 “哈萨克”就是“白天鹅”的意思,而该 民族的族徽,就是以一只祥云中翱翔的白 天鹅为图案。天鹅全身羽毛洁白,头颈修 长。由于它们体态优雅高洁,古往今来, 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
传说
哈萨克族与白天鹅的不解之缘源自一 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年轻 的哈萨克族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 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这时,一 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 并变身为一个美丽少女与他成婚。为纪 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 哈萨克,意为“白天鹅”。

天鹅图腾的基本介绍

天鹅图腾的基本介绍

天鹅图腾的基本介绍天鹅图腾的简介关于哈萨克族的起源及名称涵义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远古时,有一年轻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

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

白天鹅遂变为一个美丽少女,并与他成婚。

为纪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哈萨克(Qazaq)。

qaz意为"天鹅",aq为"白",意即"白天鹅"。

后来哈萨克又有了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的后裔便是现今构成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

哈萨克族中有许多部落名称、地名都是以"哈孜"(天鹅)命名的。

如哈萨克族克普恰克部落中有哈孜部落,哈萨克人称巴尔喀什湖为哈孜湖,该湖附近的城市则称之为哈孜城等(《Tyrki tïllar dïwanï》卷三,第204~206页"qaz"词条对此有详细记载)。

至今,哈萨克人仍把天鹅视为圣鸟,严禁捕杀。

民间巫婆亦常头插天鹅毛。

一般哈萨克人也爱把死去的天鹅挂在毡房圆木栅上,把天鹅毛插在小孩胸前。

显然这均是古代崇拜天鹅的遗风。

天鹅图腾的鄂温克人鄂温克族人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

天鹅舞是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鄂温克语叫作"斡日切"。

布里亚特蒙古人布里亚特蒙古人中还流传着天鹅图腾的神话,《霍里土默特与霍里岱墨尔根》(以下简称《霍里土默特》)便是这类作品。

相传霍里土默特是个尚未成家的单身青年。

一天,他在贝加尔湖湖畔漫游时,见从东北方向飞来九只天鹅落在湖岸脱下羽衣后变成九位仙女跳入湖中洗浴,他将一只天鹅的羽衣偷来潜身躲藏。

洗完澡后,八只天鹅身着羽衣飞去,留下一只作了他的妻子。

当生下第十一个儿子后,妻子想要回故乡,请求她的丈夫还她的衣服,丈夫不同意。

有一天,妻子正在做针线活儿,霍里土默特在做菜烧饭。

妻子说:"请把鹅衣给我吧,我穿上看看,我要由包门出进,你会轻易地抓住我的,让我试试看吧!"霍里土默特心想:"他穿上又会怎么样?"于是从箱子里去出那件洁白的鹅衣交给了妻子。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1.白天鹅的故事(哈萨克的来历)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后来,因战争失利,部众四散,他身负重伤,单独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行走。

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戈壁滩上犹如火炉一般。

重伤和饥渴,使他生命垂危倒在戈壁滩上。

突然,天上飞来一只白色雌天鹅。

它给卡勒恰哈德尔几滴口涎,然后把他带到湖边。

卡勒恰哈德尔喝了水,伤病好像完全消失。

顷刻间,这只白色雌天鹅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两人结为夫妇。

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白天鹅”。

后来,哈萨克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别克阿尔斯,次子名阿克阿尔斯,三子名江阿尔斯。

他们的后裔分别为哈萨克族的大、中、小玉兹(玉兹,当于地域性的部落联盟);由于三个玉兹都是“哈萨克”的后裔,所以大、中、小玉兹的人们便以“哈萨克”为自己的民族名称。

2.“姑娘追”的起源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

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

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

”于是比赛开始了。

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

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

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

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天鹅的后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

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哈萨克族为146.2万人。

哈萨克一词有白天鹅的意思,每个哈萨克人都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的后裔。

他们热情好客,相互扶助,拥有“没有乞丐的民族”这一美誉,他们坚毅刚强,在一次次迁徙转场中磨砺着草原勇士的性格。

“马与歌是哈萨克的翅膀。

”这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谚语。

哈萨克族人热爱骏马,热爱歌唱,在马背上与歌声里孕育着自己的文明。

天鹅在哈萨克族人们心目中是爱情与青春的象征
1949年以前,哈萨克族还处于宗法封建社会阶段。

哈萨克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

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天山山麓和阿尔泰山南坡还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哈萨克早已总结出一整套基本生计模式。

他们逐水草而居,视季节变化,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牧场,分冬夏牧营地。

也有部分哈萨克族人兼营农业。

打猎也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来源的一种补充手段,猎获物由参加打猎者平均分配。

哈萨克牧民放牧的牲畜主要有马、绵羊、山羊。

哈萨克骑马、食马肉、喝马奶。

用马皮制品,马在哈萨克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交通工具除马外,还有骆驼、牛等。

哈萨克人民用于生产中的牧羊犬和猎鹰也特别广泛,它们是生产中的好帮手。

牧区贫富分化悬殊,少数大牧主拥有数千头牲畜,而大多数贫苦牧民只有少量或没有牲畜。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哈萨克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后,哈萨克族地区逐步改变了畜牧业的旧面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

在生产生活中,哈萨克族人民更是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此外,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哈萨克族牧区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普遍改善和发展。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又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哈萨克人民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保证了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及经济等各项建设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