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总复习模拟标准练(八)(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总复习模拟标准练(八)(解析版)
时间:4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1.(2018·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一模)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

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

这说明()
A.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
B.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C.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
D.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太祖实录》经过三次修订,靖难之役后修订很明显带有政治色彩,对实录内容有修改,以便为后代君王服务,故B项正确。

实录的重修不一定就更准确,有可能是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修史过程中的政治色彩,而没有体现官修史书的精益求精,也不是时代发展的体现,故C、D项排除。

2.(2018·南宁市高三模拟)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

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

这反映出()
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
答案:A
解析:“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说明文明的成果没有得到迅速的传播,故A项符合题意。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符合史实,但和材料表述的文明成果的外传延迟不一致,故排除B项。

闭关锁国是中国清朝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双向性,D项说法本身错误。

3.(2018·合肥市高三模拟)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

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

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

材料只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等个体的主张,非整个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

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政府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开始”,故排除C项。

4.(2018·兰州市高三模拟)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

其意在()
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
B.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
C.借助乡规民约以强化人伦秩序
D.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政治统治
答案:D
解析:“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将父子、兄弟、邻里的关系规范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原因在于立国未稳,要求通过伦理道德规范而加强统治,故D项正确。

“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基层的素质而不是提高官员的素质,故A项错误,排除。

元朝是蒙古族政权,明朝是汉族政权,改变“前朝宗族”的秩序混乱错误,故排除B项。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有助于强化人伦秩序,但终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故排除C项。

5.(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由上表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答案:C
解析: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开平煤矿产煤的一部分用于清政府,更多的一部分用于民用,达到“分洋利”的目的,客观上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故C项正确。

开平煤矿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的发展没有解决清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达到“求富”的目的,故排除B项。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6.(2018·烟台市高三模拟)下图为日本在伪满洲国播放的电影《水浒传》的海报,该影片
全部由日本演员出演,剧中人的装束都是日本武士的扮相。

日本这样做的实质是()
A.推行“以华治华”政策B.诱降国民政府
C.丑化梁山好汉的形象D.奴役中国民众
答案:A
解析:“日本在伪满洲国播放的电影《水浒传》的海报,该影片全部由日本演员出演,剧中人的装束都是日本武士的扮相”表明日本人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添加日本服饰的形式,宣传“忠义”思想,实质在于推行“以华治华”政策,故A项正确。

该电影海报没有诱降国民政府的有关信息,故B项错误。

日本人的目的不是丑化梁山好汉,而是通过梁山好汉“日本化”的措施来推行自己的政策,故C项错误。

日本人的目的在于奴役中国民众,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

7.(2018·大同市高三模拟)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

这些做法()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
答案:C
解析: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
那的停战,有利于为中国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综上,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C项正确。

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故A项错误。

这些做法是中国政府的主动作为,不是与其他大国的协调,故B项错误。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是1971年的第26届联大,故排除D项。

8.(2018·昆明市高三模拟)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

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

这一历程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
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
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
答案:A
解析:从1982年“换房”到1998年“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应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A项正确。

“公房”产权和使用权分离,但是买房不是,故B项错误。

关注民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要,非该历程反映,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

9.(2018·佛山市高三模拟)罗马法主张,“家父权”并不触及“公法”。

当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成为高级官吏时,需要审判其父亲的案件。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规定,如果子女有不法行为,父亲可把子女交出以免除自己的责任。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侧重于保护私有财产B.法律高于血缘伦理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压制人的自由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罗马法主张,‘家父权’并不触及‘公法’”“把子女交出以免除自己的责任”表明法律高于血缘伦理,故B项正确。

古代罗马侧重于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是材料未体现,故A、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人权问题,故排除D项。

10.(2018·新余市高三模拟)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答案:D
解析:苏联建立时,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

材料不是“实物配给制”,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特点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故C项错误。

材料“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表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

11.(2018·太原市高三模拟)1945年7月,英国战后第一次大选。

工党竞选的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改革上,除了要对许多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之外,还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

结果艾德礼领导工党出人意料地大胜战争英雄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

工党取胜的原因在于其主张()
A.政府运用宏观调控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B.追随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维护世界工厂地位
D.顺应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工党竞选的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改革上,除了要对许多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之外,还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可知工党的措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故A项正确。

战后英国追随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战后,凯恩斯主义过时,故C项错误。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趋势是建立欧洲共同体,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2.(2018·安顺市高三模拟)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

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A.市场B.科技
C.交通D.资本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可知,“高速公路和高铁”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方式,隐藏在背后的推手是高科技,
故B项正确。

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方式,市场的发展是表现,资本是世界市场形成和扩展的内在推动力,故排除A、C、D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固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

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

”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傳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

“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

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

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牟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重商主义;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强调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希望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2)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或促进民主革命的进程或辛亥革命);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或促进了实业教国思想的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英经济民族主义。

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及其原因,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中可以概括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从材料“进行殖民扩张”“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中可以分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的社会性质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三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体制改革、反帝斗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

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

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

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友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友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据材料“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提炼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例如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