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实际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银行系统论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应对“三农”建设
银行系统论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应对“三农”建设如何有效地支持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金融部门做了大量有效的尝试。
这些措施大多是从信贷资金、政策扶持的“硬投入”入手,笔者从实际农村金融工作体会到,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三农”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金融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农村建设对支付结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作为为“三农”资金提供结算汇划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部门,应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咸宁市农村支付结算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对支付结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求资金汇划更加快捷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农村地区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出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要求。
2.要求结算工具更加多样随着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支付结算品种也有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有传统的支票、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而且对新的结算品种,如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家庭理财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更为明显。
3.要求结算收费更加低廉目前,农村普遍反映银行结算收费偏高、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管理不规范,低成本的小额支付系统开通后对客户的收费标准也没有降低。
低收入的农村消费群体迫切要求金融部门制订具有城乡差别、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收费标准。
4.要求网点布局更加合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早期进城务工的农民有不少回乡创业,城市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到农村寻找商机,这些消费群体对银行支付结算的需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上要本着“合理布局、便利农民、兼顾效益”的原则,既不能因为城镇经济发达而乱设机构,也不能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而忽略机构的设置。
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报告**中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精神,结合辖内实际,坚持科学定位,城乡统筹,把为“三农”经济发展创造“绿色”支付服务环境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建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同城和异地跨行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清算的需求。
**中支审时度势,把大小额支付系统延伸到乡镇信用社作为特色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重点项目,认真开展可行性调查,制定详尽实施方案,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同推进,于201X年7月14日顺利开通6个试点乡镇信用社大小额支付系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将大小额支付系统直达其它13个乡镇信用社,使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辖内19个乡镇信用社,覆盖面达到46%。
农村信用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完善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体系,提高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速度和使用效益,加快了乡镇预算收支汇划报解效率。
目前,19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乡镇信用社共办理跨行资金汇划业务2230笔,金额7000多万元;新增开户单位92个,新增存款2420万元,收纳报解乡镇税款1126笔,金额12460万元;受理国库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等涉农拨款114笔,金额5354万元。
二、推进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提高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自201X年5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基层信用社无论是办理核准类账户业务还是备案类账户业务都需到人民银行办理账户信息的录入等操作,给信用社特别是边远信用社带来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发挥。
改善农村的支付环境
5年第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改善农村的支付环境□杨勰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缺乏、非现金结算意识不强、支付结算手段单一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途径,势在必行。
一、目前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缺乏。
一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收缩至县城,满足不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需要。
二是农村支付结算硬件设备配备不足。
在乡村投入一台A TM 机要花费机器成本、房租、维护费用等20余万元,POS 机则需上千元。
金融机构出于成本因素考虑,在农村地区投放A TM 柜员机较少。
(二)农民非现金结算意识不强。
在农村地区,现金支付仍是众多农民的主要支付方式,并且由于乡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出门打工,仅剩妇女、儿童、老人留守乡村。
这些人员受知识文化、传统观念的局限,对银行卡、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等非现金结算工具业务了解不多,使用意愿低。
(三)农村支付结算手段单一。
对于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来说,支付结算工具需求具有多样性。
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受成本核算的制约,票据和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不大。
从实际情况看,三县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基本上在农村没有开办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业务。
(四)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一是农村合作银行的农村网点受人员、内控因素等客观条件制约未直接接入支付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及支票影像系统,而是通过其县城营业网点接入,导致同城跨系统的业务长达三天以上到达汇入行,严重地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但由于功能限制,还未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而且仅限于对个人办理储蓄存取业务和个人银行卡(绿卡)结算业务,跨行、跨地区的支付结算业务难以完成。
(五)收费制度制约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
由于各金融机构普遍实行收费制度,如农民工银行卡按取款金额0.8%,最高不超过20元,且最高取款上限为5000元,变相增加了收费标准。
社区农村支付环境情况总结
社区农村支付环境情况总结本文旨在总结社区农村支付环境的情况,并提供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一、社区农村支付环境的概况社区农村支付环境包括支付设施、支付方式和支付服务。
目前,社区农村支付设施主要有银行、自助终端机和移动支付终端等。
支付方式方面,农村居民主要使用现金、转账和支付宝等方式进行支付。
而在支付服务方面,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的缺乏支付服务的问题。
二、社区农村支付环境的问题在社区农村支付环境中存在以下问题:1. 缺少支付设施: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缺乏银行网点和自助终端机的情况,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便捷地进行支付。
2. 支付方式单一:农村居民支付方式主要以现金为主,缺少多样化的支付选择,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支付便利性。
3. 缺乏支付服务: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支付服务的覆盖,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快捷、安全的支付服务。
三、改善社区农村支付环境的建议为改善社区农村支付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升支付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支付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更多便捷的支付终端设备和服务。
2. 推广多样化支付方式:积极推广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丰富农村居民支付选择,提高支付便利性。
3. 完善支付服务覆盖:加强支付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提供支付安全、快捷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支付需求。
四、结论社区农村支付环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力度,提升支付设施建设、推广多样化支付方式和完善支付服务覆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以上为社区农村支付环境情况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民银行贯彻落实“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人行玉溪中支围绕上级行的工作思路,立足辖区实际,以认真开展通海县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为抓手,以逐步扩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为突破口,在促进农村支付服务供给、满足农村支付服务需求、加大农村支付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及总结思考,分析了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有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实践探索思考对策一、实践探索及取得成效(一)实践探索1.金融支付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玉溪地处云南省中部,境内地势多变,民族众多,属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
盛产烤烟、甘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素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美称。
玉溪市全辖八县一区,设74个乡镇(街道),660个村(居)委会,6171个自然村。
总人口21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79.44%。
截至2012年9月,辖内有银行机构14家,380个营业网点。
其中:171个位于县城,155个位于乡镇,54个位于自然村。
380个营业网点全部接入金融机构行内系统,183个营业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345个营业网点接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114个营业网点接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317个营业网点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128个营业网点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180个营业网点接入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
74个乡镇(街道)已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目前,玉溪市已建成“刷卡无障碍示范街”2条,分别位于红塔区南北大街和通海县南北街;累计建成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分布在八县一区的69个乡镇(街道)、237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惠及71.73万人。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续九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永胜县基本状况永胜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东部,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
全县辖5镇10乡(其中有7个民族乡),1453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近40万人,90.96%以上是农业人口。
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5%。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44.8亿元,工业总产值3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1元。
2011年全年共计兑现各种支农惠农资金4549.304万元。
其中通过“一折通”向全县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3097.62万元,全县36万多农民受益。
二、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存在问题(一)经济发展落后制约支付结算需求和手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仅限于储蓄、汇款、转账及贷款业务。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市场消费、交易环境,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占据了主要位置,现金结算率在90%以上,农村居民对支票、汇票和银行本票等传统票据业务和电话支付、手机支付及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甚少。
近年来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除存取款外多发生于当地农业企业对农村居民的农产品收购,以及财政发放的惠农补贴。
而非现金支付手段主要使用范围在县城,且主要涉及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资金支付。
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量较少,农村居民多使用存折。
(二)农村支付结算组织机构建设失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因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基层网点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所剩无几,永胜县现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五家金融机构共31个营业网点,每个网点的服务对象为1.29万人,在县城设置网点9个,在乡镇设置网点22个,其中农村信用社15个,农业银行2个,邮政储蓄所5个,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偏少制约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
如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如何改善农村⽀付服务环境在城市中移动⽀付已经⾮常普遍了,微信⽀付、⽀付宝⽀付⼈们运⽤的⾮常娴熟,在消费中也经常可以见到⼈们使⽤它们的情况。
但是在农村移动⽀付还并不是那么普遍,很⼤原因在于环境。
那么,如何改善农村⽀付服务环境?听听店铺⼩编的说法。
如何改善农村⽀付服务环境?⼀、改善村域⽀付服务环境的主要实践(⼀)⼤⼒推⼴银⾏卡。
⼈民银⾏⼤⼒协调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农村⽀付服务环境建设与政府其他⽀农惠农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利⽤“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类财政补贴发放契机,推动涉农⾦融机构⼤⼒开展银⾏卡村建设,为每⼀个村、每⼀户农户发放银⾏卡,⽤以承接资⾦,推动实现户户有银⾏卡,满⾜农民转账、汇款、消费甚⾄是⼩额资⾦融通需求,取得巨⼤成效。
⽬前,农村地区⼈均持卡量已超过1张。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式,塑造了惠农卡、福农卡等⼀系列农村银⾏卡品牌。
截⾄2012年11⽉末,全国福农卡累计发卡量近3000万张,累计跨⾏交易⾦额近545亿元,福农卡⼴泛⽤于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等领域,受理终端达8万台。
(⼆)布放转账电话,实现农民⾜不出村享受⽀付服务。
转账电话是⼀种兼具电话功能和POS功能的⾃助终端机具,可以提供消费、转账、缴纳公⽤事业费、⼩额取现等刷卡业务。
通常,⼀台普通转账电话约⼏百元,加上取款业务所需的验钞机和保险箱,投⼊仅⼏千元。
相⽐于开设银⾏⽹点或布放ATM机等,转账电话成本低、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分明显。
⼈民银⾏⼤⼒指导协调涉农⾦融机构在各⾏政村选择代理点(通常为村委、农家店、村卫⽣所或其他有信誉的村民个⼈)布放转账电话,实现村村通转账。
⽬前,部分省份已基本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其他省(区市)也正在村域⼤⼒推动布放转账电话。
(三)开通⼩额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民⼯银⾏卡特⾊服务,便利农民取现需求。
⼩额助农取款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转账电话等POS终端,借助POS的刷卡转账功能,以代理点代付现⾦,并通过银⾏实时扣划被代理⼈借记卡相同⾦额⾄代理点账户,从⽽向农民提供⼩额取款服务。
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情况的报告
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情况的汇报材料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2012年11月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精神,我行依托现有物理网点布局,加大自助机具和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力度,以“牡丹灵通卡”和“牡丹福农卡”为主打产品,积极营销网上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型支付工具,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和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经济发展。
一、支付服务基本情况我行现有营业网点2个,其中:县城网点1个,农村网点1个。
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有县城1个网点,行内主要通过NOVA系统核算业务,实现了全国资金实时到账和业务办理电子化,跨行资金清算主要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处理。
目前,我行支付结算业务主要以现金、支票、汇兑、银行卡和单折为主。
2011年,现金业务量万笔,占比%,其中:农村网点万笔,占比%;非现金业务量万笔,占比%,其中:农村网点万笔,占比%。
2011年,我行存量对公人民币结算账户416户,办理支票业务16896笔,批量代发工资业务万笔。
1、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10月末,我行布放ATM机5台,查询机和补登折机2台。
其中:农村ATM机2台,查询机和补登折机1台;营销特约商户POS机47户47台,其中:农村11台。
2、支付工具应用:2012年10月末,我行发行“借记卡”38599张,人均持卡张。
其中:农村网点发行10200张,服务区人均持卡张;发行“贷记卡”2170张,其中农村网点44张;营销“个人网银”17915个,其中:农村网点4615个;营销“企业网银”171个,其中农村网点47个;营销“手机银行”6928个,其中:农村网点1825个。
二、主要的做法和措施我行现有物理网点相对较少,还不能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广覆盖、普惠制的支付服务。
为此,我行从农民群众对支付追求便利、安全和低成本的实际出发,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支付工具使用为抓手,以努力压降现金交易和提升非现金支付为目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产品,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实施方案XX银行绝大部分营业网点分布在市区,只在闵行、宝山、嘉定、和松江等区的中心区域设有一家营业网点,在四区的各乡镇地区未设点经营。
虽然目前我行网点的布局偏重于市区,但仍然会以现有的四家网点为依托,将快速、高效的优质服务向乡镇地区延伸,为“三农”服务。
现就我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做如下说明。
一、充分发挥我行“全能型网点”的支付功能优势市郊乡镇地区,有现金结算偏好的客户相对较多,我行的每一个网点都放置了人民币反假宣传手册,供客户随时翻阅。
网点在为客户进行反假宣传的同时,还积极介绍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以及网点可以为客户提供大、小额支付系统、上海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等多种支付渠道办理各种同城异地收汇款业务的服务。
松江、嘉定等区县邻近其他外省市,全国支票业务相对较多。
我行的全国支票影像系统以直联方式接入人民银行,使得业务处理更快捷、更简便。
为此我们对网点受理客户全国支票业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遵守支付结算纪律,谨慎处理提回退票业务。
对于全国支票上非必须记载事项的电子清算信息与影像不符,或其他审核中有疑问或票据有瑕疵的,除明确符合人行退票理由的和人工核验不通过的情况外,应通过向出票人或提出行发出查询,并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后续的补救或纠正。
2、严把提出支票审核关,减少提出被退的情况发生。
在受理全国支票提示付款时,须根据人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要求严格审核票据要素,确保受理提出的支票书写规范、印鉴清晰、要素齐全。
提出支票影像时,应认真核对系统录入信息与扫描影像、实物支票的信息保持三者一致,避免因录入信息不符被退票的情况发生。
3、出售空白支票时,要求客户提供规范账号格式的账号戳记,并在支票规定位置加盖客户账号戳记、在支票空白处加盖本网点支付系统行号,确保已加盖的戳记和行号信息完整、字迹清晰,不与支票上其他已有要素重叠。
XX支行关于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宣传工作总结报告
XX支行关于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宣传工作总结报告XX支行关于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宣传工作总结报告XX支行关于开展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宣传工作总结报告XX农商银行XXX支行会计科:我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1*224号)精神,结合上级行的工作要求和XX乡实际情况,我行于201*年1月14日组织人员开展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辖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各项目标全面落实到位,现将宣传活动总结汇报如下: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一)积极宣传农村支付结算知识XX支行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和管理,由农村乡镇机构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业务功能、使用操作的宣传普及,以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
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二)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
(三)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与使用提高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普及率。
XX支行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农村经济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创造便利条件,适当简化开户手续,促进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
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
对已推行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安全管理和宣传引导,扩大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受理范围;对银行卡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创造条件加大发展力度。
(四)夯实基础、畅通渠道,拓展农村支付网络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渠道。
要发挥在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作用,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服务水平,实现农商银行电子汇兑系统全面覆盖所有营业网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支付服务的改善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目前,尽管农村支付服务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完善农村支付基础设施。
目前,农村地区的网络和电子支付设施相对滞后,网络覆盖率不高,支付终端设备缺乏。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和电子支付覆盖率,增加支付终端设备供给,使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电子支付工具。
其次,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的安全性。
农村地区往往缺乏安全支付环境,人们对电子支付的信任度较低。
为了提高农村支付服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支付安全体系,加强支付信息保护,提高农民的支付安全感,从而促进农村居民对电子支付的使用。
再次,提高农村居民的支付技能。
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新型支付方式的使用技能有限。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支付培训,提高他们的支付技能,增强他们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
同时,支付机构可以推出更简洁、易操作的支付工具,提供在线和现场的支付技术服务,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使用电子支付。
最后,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的宣传与推广。
当前,农村居民对于电子支付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他们对电子支付的认同感和使用意愿。
政府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电子支付知识,介绍支付工具的好处和使用方法,鼓励他们使用电子支付工具,逐步摆脱现金支付的依赖。
综上所述,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需要完善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加强支付服务的安全性,提高农村居民的支付技能,加强支付服务的宣传与推广。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进展,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首先,加强金融机构的支持和服务。
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改善方案
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改善方案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城乡建设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化倾向的现象深刻影响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支付结算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此做出贡献。
一、完善支付网络完善农村支付网络是解决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不适的重中之重。
目前,农村支付网络的完善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由于地域因素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支付网络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村镇银行”可以是发展农村支付网络的重要途径。
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政府可以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和电信企业加快农村支付网络的建设,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支付服务。
二、推广移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支付领域的重要趋势。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推广移动支付可以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改善带来深刻影响。
移动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简单易用等优点,可以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积极宣传和推广移动支付,向农村地区普及移动支付技术,提升农民的支付服务体验。
三、加强村级合作社建设村级合作社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发挥了很大的社会、经济作用。
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改善方案中,加强村级合作社建设很有必要。
通过村级合作社,可以实现农民个人和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农民经济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专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村级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服务质量。
四、做好安全管理安全是支付结算服务的必要前提。
现在,随着支付手段的多元化和支付模式的复杂化,支付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在农村地区,如果支付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不仅会对农民的财产造成损失,还会导致农村经济的不稳定。
因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支付安全的保障,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对支付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和管理。
结论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改善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政府、金融机构和民众各方的努力下,必将取得成效。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支付服务问题建议经对文水县境内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建设滞后、支付组织体系萎缩、支付工具单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作为“三农”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输“高速公路”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存在的问题(一)县城区域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完善,乡(镇)区域总体缺位从调查情况看,文水县在全县城区内,已形成以人民银行县支行为核心,工、农、建县支行和农信社县联社为主导,农发行和邮政储蓄为补充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乡(镇)区域却是农村信用社处于绝对主导,邮政储蓄机构为次要,农业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二)支付结算服务系统落后,渠道不畅,满足不了结算服务的时效性要求农村信用社受管理体制、技术、资金、人才、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结算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电算化、网络化程度低等问题,支付结算渠道不畅,存在跨省、跨行服务不到位,通汇难、结算难、速度过慢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农村信用社办理一笔异地汇款,一般需要2天左右时间才能到账,这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要求和支付结算速度突飞猛进的现实不相适应。
(三)支付结算方式落后,服务品种不全,成为制约支付结算发展的“瓶颈”文水县城区基本形成了“三票一卡”为主体、向电子化方向发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能够满足经济主体和社会各方的需要。
但在乡(镇)区域,支付工具却呈现“供需不对称”,呈现出农村经济活动的增多与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工具难以满足其业务需要的矛盾。
比如一些具有当地产业特点的企业集中在乡镇,迫切需要新的金融结算产品和结算工具,而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支票和汇票结算,根本无法满足各种结算需求。
另外,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对支付结算工具的方便快捷、费用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精)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224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现就大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立的战略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
总体目标:建立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支付工具体系,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促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
力争到2012年,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09年增长20%,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建成内部清算网络,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1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10%;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10%;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达到6万台和24万台,在较贫困的县实现ATM、POS机具布放零突破。
国家各项补贴全部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
二、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与使用(一)提高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普及率。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便利农户和农村个体经济组织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政策措施。
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农村经济组织、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创造便利条件,适当简化开户手续,促进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对农村地区银行机构银行结算账户的非现场监管。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工作简报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工作简报引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支付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就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农村支付服务网络是保障农村支付服务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1. 农村支付服务点布局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银行机构积极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点布局。
农村支付服务点不仅覆盖了较为发达的地区,也逐渐向边远农村地区延伸,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支付服务的就近性问题。
2. 农村支付服务设施改善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支付服务设施的投入。
通过新建、改扩建农村支付服务网点,提升了服务设施的档次和品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
3. 农村支付服务设备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支付服务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升级。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支付服务点开始使用POS机、手机支付等先进的支付设备,提高了支付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服务质量提升情况除了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村支付服务的质量也是工作的重要方向。
1. 服务培训机制建立各级银行、支付机构等在农村支付服务人员培训方面加大了力度。
通过建立培训机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支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
2. 技术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提高农村支付服务的质量,相关机构加大了对技术支持的投入。
通过引进先进的支付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3. 服务投诉机制完善为了及时解决农村支付服务中的问题,相关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投诉机制。
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投诉,相关机构将及时处理,并给予用户满意的答复,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
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惠农强农 注重实效 积极推动辖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
惠农强农注重实效积极推动辖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近年来,人行保山中支在人行昆明中支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环境为目标,以惠农支付业务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布局,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加强金融支付服务宣传,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水平,推动了辖区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全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保山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全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
制定了《保山市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等。
建立政府领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机构、特约商户、农民群众等部门和群体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网点建设,不断提升乡镇金融服务水平2010年上半年,保山中支确定施甸县作为保山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试点县,重点解决该县摆榔乡、木老元乡和何元乡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在市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施甸县农村信用社在摆榔乡和木老元乡设立流动服务网点,逢街天由甸阳信用社和姚关信用社派人到两个乡办理存取款业务和贷款业务,2010年6月12日正式营业。
同年,在何元乡建立固定营业网点,于2010年12月6日正式营业,辖区乡镇金融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
(三)加强实地调研,全面铺开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2011年以来,保山中支行领导率队多次深入到各县(区)的重点村(寨)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切实推动惠农支付业务发展。
2011年4月,建立了辖区第一批3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2012年上半年,配合烤烟收购电子化结算的推动,在烟叶种植村寨建立了第二批168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2012年下半年,在甘蔗种植村寨建立了第三批351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至今,全市已建立551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工作简报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工作简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是我整理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工作简报:
一、支付渠道建设
随着互联网进入农村,农村支付渠道也逐渐丰富。
目前,农村已经普及了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居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支付。
二、支付业务拓展
随着支付渠道的完善,支付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除了常见的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等生活常规支付外,还可以通过支付渠道进行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等业务。
三、支付安全保障
随着交易次数不断增加,支付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各家支付公司和银行都加强了对支付安全的保障措施,例如短信验证、指纹验证等,保障了居民的资金安全。
四、支付普及率提高
近年来,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投入,通过农村金融服务中心、移动支付、POS机等方式推广普及支付服务,使得支付普及率不断提高。
五、支付服务效率提升
借助支付渠道的不断扩展和支付业务的不断拓展,支付服务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目前,大多数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已经快于传统的以现金交易的方式,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
六、支付服务便利性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支付服务的便利性,各地银行和支付公司还设立了支付服务站、流动服务点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
综上所述,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支付服务的普及率和服务质量。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努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李萌弟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
近期,岳坊信用社响应蒙城县联社号召,结合岳坊镇地区支付结算发展情况及特点,开展了“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中岳坊信用社成立了以桂磊为组长;王铮为副组长;王永侠、刘艳、朱文正、葛靖、李萌弟为组员的宣传活动小组,并且制定了活动宣传方案。
通过整合我社目前已拓展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了各种途径的宣传活动。
一,宣传方案在此次活动中,岳坊信用社采取了4种宣传活动方案。
1,宣传小组向岳坊镇地区已拓展的POS机商户宣传了我社的最新支付服务政策以及未来支付服务环境的发展前景,并联合优秀POS机商户,利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特点,通过进入村社区与村民联动的方式进行宣传。
2,利用“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类财政补贴发放契机,向意向客户大力宣传“金农卡”、“福农卡”,在符合支付结算规定前提下,扩大办卡目标客户。
为每个村,每个农户办理金农卡。
3,整合电子银行资源,在营业大厅设置宣传专员,通过网银自助服务终端,ATM自助实用文档取款机等,向客户宣传我社电子银行支付业务。
4,印制宣传海报,传单,在镇政府、村委会宣传栏张贴海报,在人流量大的街道区域发放传单等活动。
二,宣传成效1,借助国家政策,与政府联合,进行深度宣传目前还是有一些农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不高,农户对现金的使用仍然存在依赖性,结算方式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设立的网点,对非现金支付工具不信任。
因此我们在利用“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类财政补贴发放契机进行宣传,此举措在满足农户享受国家补助的前提下,在无形中也利用了国家的名义宣传了我社的支付政策。
提高了我社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户心中的地位,从而也间接的增加了农户办理我社“金农卡”意向。
2,通过与POS机商户联合宣传,拓展了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通过POS机商户向农民朋友介绍支付工具的使用常识业务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常识,甚至开展现场体验或办理业务等,此举有效了地将我社的金融服务引进到了村部,落实到了村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农村实际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摘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难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措施,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本文以四川为例,分析在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00—01
一、四川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基本情况
当前,四川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银行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覆盖面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极大地限制了支付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开展,使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无法就近享有各种金融服务。
从2011年起,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四川省农村地区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工作,有效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不足,使现代支付网络真正延伸到乡、村,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用卡环境,让边远农村群众使用银行卡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提升农村群众的用卡意识,培养用卡习惯,推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二、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问题及思考
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目前,四川省共有
农村群众6500万人,而农村金融网点不足8500个,平均一个农村机构要为7600人提供金融服务。
服务网点和服务人员不足导致排队现象严重、服务效率低、服务能力差。
同时,农村支付结算工具种类较少,支付结算功能不全。
目前县以下农村信用社能提供的非现金结算业务只有支票、电子汇兑和个人账户转账等业务;邮政储蓄仅能提供个人结算业务,部分邮政网点还未接入支付系统,只能办理系统内汇兑。
农业银行虽然金融服务功能齐全,但网点少,且都集中在镇一级大场镇,乡村金融服务网点空白,无法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力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是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解决交通不便、金融服务缺失地区农民的基本支付服务需求,缓解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不足的矛盾,减轻柜面业务压力,有效延伸金融机构服务半径,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快符合农村实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
进一步扩大市场类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在城乡结合部,交易密集,现金使用量大的批发、集贸市场,将农机农具、农药化肥、种子饲料批发和种养殖大户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同时加大银行卡营销力度。
推动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有效使用,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增加atm、pos等机具的投放,大力推广电话pos等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运用。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之间形成合作机制。
农
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银行系统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一个完善的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联合机制。
就农村地区而言,政府部门应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由政府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从政策规定上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和目标并进行考核,对银行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给予一定的补偿或奖励,加大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推动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
部分金融机构在推动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推动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的内在动力。
在投入较大而产出较小的情况下(如一台电话pos的布放成本约1000元),其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因此,在推动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时,一是要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此项工作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农村改革战略任务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二是要让金融机构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从经营中获取利润的同时,反哺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政府部门要出台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紧建设对银行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四是合理规划,对愿意投放机具的金融机构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充分结合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和实际能力,避免出现机具重复布放和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
宣传内容要有重点,要保证宣传落到实处。
受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农户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需求并不紧迫。
由于小规模
经营,大多数农户的收支金额都比较小,受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思想的影响,加之设施建设、使用习惯及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制约,致使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很难发挥作用。
造成农户与现代化支付工具未能有效对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氛
围及宣传引导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支付结算的宣传力度,但受宣传地点及方式的限制,宣传效果不佳,未能深入人心,农村居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认可度不高。
同时,金融机构对银行卡的意义、功能方面宣传较多,但对如何安全用卡、风险防范方面宣传不到位,加之银行卡案件不时见诸报端,让本来就对银行卡缺乏必要了解和认识、对自助设备使用不熟悉的农村居民心有余悸,造成银行营业网点排长队而自助机具利用率不高的状况。
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农村现代化支付工具的社会认知度。
一是要扩大宣传广度。
基层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服务窗口的宣传作用,对现代化支付系统、银行卡、网上银行等支付工具的便利性、时效性、安全性及可操作性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改变传统观念;二是扩大宣传深度。
要从当前农村支付结算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题性的结算产品推介,内容上由易到难,对象上从农村组织到农村个人,促进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供需对接;三是创新宣传方式。
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宣传材料,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结合农村特点配合基层政府进行宣传,
让广大农村客户敢用、会用、爱用各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四是建立宣传的长效机制。
银行机构和政府部门要联合起来定期有组织地在农村地区开展支付业务宣传,通过建立覆盖各乡镇、村庄的支付结算知识义务宣传站,形成宣传网络,促进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的认知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