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d89f8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3.png)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共两课,分别是《独具特色的文明》和《我爱你,中国》。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明素养和爱国情感,但对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他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可能感到抽象和枯燥,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明的独特性2.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3.教学案例4.小组讨论指导书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时间为5分钟。
4.巩固(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教材内容。
时间为5分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时间为5分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5652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d.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理解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明确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文明与家园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文明发展的历程、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可持续发展意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教学难点: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国家政策等。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https://img.taocdn.com/s3/m/90a489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a.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一、课程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2. 了解家园的概念和意义;3. 掌握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文明的内涵和特点;2. 家园的重要性和组成;3. 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1. 理解文明的含义和内涵;2. 分析文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 讨论文明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家园的概念和意义1. 理解家园的概念和涵义;2. 探讨家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3. 分析家园的组成和特点。
第三课: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1. 研究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2. 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交技巧。
第四课: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3. 探讨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和互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技巧;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和交流;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内容;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5. 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教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定:根据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定;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考试测评:通过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3. 案例材料:包括实际案例和教材中的案例;4. 角色扮演道具:如服装、道具等。
七、教学参考1.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2. 相关道德法治教学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文章等。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4e30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9.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第一课时课程目标-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掌握文明与家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文明与家园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文明与家园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文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自己身边的文明问题,并制定小组计划来改善。
5.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二课时课程目标-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例子。
2. 概念解释:解释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二者的区别。
3.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个违法行为并讨论其道德与法律后果。
4. 法律知识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刑法和民法等。
5. 小结和讨论: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三课时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提高学生对家园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和种类。
4. 环保行动计划: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并在学校或社区进行实施。
5. 反思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反思他们的环保行动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四课时课程目标- 加深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 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礼仪知识-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素养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交往方式和礼仪的真实故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备课文件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备课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fffd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6.png)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备课文件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文明与家园”,主要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认识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2.2 第二课:法治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 教学内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2.3 第三课:公民道德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 教学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2课时- 第二课:2课时- 第三课:2课时七、教学总结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e6ea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综合试题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长安三万里》点燃了一股“唐诗热”。
国产优秀动画电影不断推陈出新,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圈()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步天下、领先世界的独特优越性①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①表明大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①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原汁原味、坚守传统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7月25日至28日,2024中国陶艺夏季进修学院暨“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陶艺创作营宜兴站活动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近20名陶艺爱好者齐聚宜兴。
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喜爱陶瓷的人们进行交流,向他们宜兴的风土人情和紫砂的文化,很好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展示了宜兴文化名片。
材料启示我们要()A.坚定理论自信B.坚定道路自信C.坚定文化自信D.坚定制度自信3.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
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仅用3年半,完成了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
为此,他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材料体现了他()①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奋进品格①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①团队合作、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①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2024年4月2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55位勇士光荣上榜。
这一活动有利于()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保障每个人的绝对平等①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①信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乐主义①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强意志①养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态度①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作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2024年2月17日,受大风降雪天气影响,超过2.5万人滞留我省酒泉市瓜州县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为滞留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瓜州群众积极提供免费住宿和帮助,为滞留人员带来温暖。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总结(重点)超详细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b1c2b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7.png)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警示名单”,包括昔日影视演员郑某、吴某凡在内共88人,这些人因从事违法违规网络表演活动,发布违背公序良俗视频信息,被列入警示名单,警示时间为长期。
警示期限内各网络音(视)频平台及经济机构会员企业不得为其提供各类网络直播服务。
上述举措()①是规范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立法行为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举措③是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的做法④是整顿违法违规网络表演,规范网络秩序的必要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利用网络。
②③④: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警示名单”的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举措,是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的做法,是整顿违法违规网络表演,规范网络秩序的必要手段,所以②③④正确;①: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不是立法机关,不享有立法权,公布“警示名单”的举措不是立法行为,所以①错误;故本题选D。
2、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有()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之中也可以闪耀出伟大②平凡人能用认真、勤劳、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我们可以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在平凡之中铸就不凡,只有不平凡的人生才能出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平凡与伟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②③: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说明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之中也可以闪耀出伟大,平凡人能用认真、勤劳、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可以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法①②③正确;④:“只有……才能……”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④错误;故本题选A。
24秋道法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详解归纳(可下载word版)
![24秋道法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详解归纳(可下载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f658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e.png)
24秋道法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详解归纳(可下载word版)05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说明】选择题经常出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此观点错误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补充:保护文化或者文化遗产的原因和意义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
⑤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手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780f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5.png)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手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我国文明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共四课,分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爱你,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法治国》。
本单元教材以我国文明的发展为主线,通过讲述我国文明的历史、展示我国文明成果,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材还强调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文明的历史,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法治观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我国文明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文明成果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文明成果?2. 讲授新课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别讲解《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爱你,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法治国》四课的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文明的历史,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何看待我国文明的历史?2. 为什么说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非常重要?3.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4. 法治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22c4ac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c.png)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
分解开来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此单元的学习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资源环境国情教育、生态意识教育。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能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面对快速发展产生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指南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fcf0a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9.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指南目标:-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学内容:1. 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家庭是文明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的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2. 文明礼仪意识培养- 研究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研究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内涵,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如孝顺父母、关心他人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文明与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研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家庭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和理解文明与家庭的关系。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文明和家庭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文明与家庭的关系,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文明与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理解文明与家庭的关系。
5.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与家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思考。
参考资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庭- 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资料以上为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的备课指南,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d031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2.png)
13. 如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占世界
人均量的比例。数据表明我国( C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 ①③ B. ①④ 自然资源
C. ②③ D. ②④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 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5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3
解析:本题考查节约资源。观察题干中的图表数据可知,我国土地等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处于前列,这说明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少,说明我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不足,形势严峻,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环境问题, 排除③。
误区警示 【误区】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说明我国不再坚持计划生育了。 【警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这对我国人口政策提出新的挑战。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为了适应我国 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行的调整和完善。
8. (独家原创试题)2021年2月11日,中国气象局网站发布:受区域重污染过程影 响,预计北京市2月11日至13日将发生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叠加烟花爆竹集中燃放,12、 13日可能达到重污染。从中可以看出( D )
①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我国的环境状况难以改变 ③面对当前的环境,我们无能为力 ④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精品授课课件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3.6.2 共筑生命家园
![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精品授课课件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3.6.2 共筑生命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63c6ae3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4.png)
思考:加强立法对生态文明建设 有什么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 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 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 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 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四
1.这些图片说明我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王婶观点正确。保护生态 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 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 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厂长观点错误,缺乏环保 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小清父亲观点错误,只 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二
2.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造纸厂)、村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PART 03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共 筑 生 命 家 园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措施
符合自然规律 准则 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措施
处理好一对关系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上限、底线、红线
PART 04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笔记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自然规律。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 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 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作业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作业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https://img.taocdn.com/s3/m/ed79b8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e.png)
作业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学科:道德与法治基本 国策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第一学期 部编版 文明与家园单元组 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 守望精神家园 第五课一、二框 2 建设美丽中国第六课一、二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的要求, 本单元所涉及的主 要学习主题是: 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情教育等。
具体要求如下: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 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 治平的理想追求, 锤炼高尚人格;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
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思维导图中华传统美德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 造精神、奋斗精神、团 结精神、梦想精神2.内容内在逻辑本单元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 展现了我国文化建 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 并 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 动。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主要讲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中华传 统美德的内涵、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作用等。
帮助我们懂得中 1 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明与家园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建设 美 丽中国守望精 神家园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发展挑战环境问题中国价值资源问题人口问题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6077b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4.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第一课:文明礼貌与家庭关系本课主要介绍了文明礼貌与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
一、文明礼貌的意义1.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善。
2. 文明礼貌的表现形式包括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言行得体等。
二、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1.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信任。
三、培养和维护良好家庭关系的方法1. 倾听与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倾听和理解,保持良好的沟通。
2. 关心与支持:家庭成员应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增进亲情。
3. 尊重与体谅:家庭成员应相互尊重和体谅,避免冲突和争吵。
4. 分担与合作:家庭成员应共同分担家务和责任,加强合作意识。
第二课:文明出行与交通安全本课主要介绍了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和保障自己的安全。
一、文明出行的意义1. 文明出行是对他人负责和关爱的表现,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文明出行的表现形式包括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保持秩序等。
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1. 交通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 遵守交通规则和规范行为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三、保障自己的交通安全的方法1.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不闯红灯、不逆行等。
2. 注意观察:保持警觉,留意道路情况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3. 文明礼让:礼让行人、让座等,树立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识。
4. 安全出行:佩戴安全带、戴好头盔等,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三课:文明购物与消费观念本课主要介绍了文明购物和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理性消费和文明消费的意识。
一、文明购物的意义1. 文明购物是对商家和其他消费者负责的表现,能够维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权益。
2. 文明购物的表现形式包括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保护环境等。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dad1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4.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华文化传承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讨论如何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中传承中华文化。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可以是一个文化创作活动,如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制作一个传统手工艺品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守护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的传承: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方式,掌握传承中华文化的方法,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传承者的重要一环。
(3)守护精神家园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守护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框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材为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内容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如何守护精神家园等。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https://img.taocdn.com/s3/m/bfb519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9.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重要性。
2. 掌握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和内涵。
2. 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和内涵- 家园的定义: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人们生活的地方。
- 文明的定义:有礼貌、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态度。
- 家园的内涵:温暖亲情、友善邻里、和谐社区。
2. 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隐私和权利。
- 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节约资源、保护植物和动物。
- 诚实守信:讲信用、遵守规则、不说谎和欺骗他人。
- 乐于助人:乐意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 文明礼仪: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
- 开展班级文明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文明与家园的基本要求。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后果。
- 通过故事、诗歌、影视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文明与家园的定义、内涵和基本要求。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文明行为的案例,思考其后果和改进方法。
4. 观摩法:观看相关影视片段,引发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和态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小组报告等,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考查形式:通过小测验、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6-
9.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教材 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9-
10.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内容的名言哲语
(1)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小信诚则大信立;③诚信乃为人之本;
④言必信,行必果;⑤以信立身,以诚处世。
——诚信
(2)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仁者爱人;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1-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教材 P69)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 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 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8-
2.中华文化薪火传、历史弥新的原因(教材 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 P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备考提升精练
-24-
(2)青少年: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弘扬和传播中华 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敢于实践,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积极参加社 会实践,培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④学习和宣传 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代的青少年。(青少年如 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9-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教材 P61)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含义)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1-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行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以图
片简答题、地方材料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3-
考情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常结合重大会议和地方
总结 热点材料,在地方材料题、活动探究题中考查。
本单元通过讲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9-
2.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教材 P67)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0-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材 P67~69) (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 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 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0-
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教 材 P58~61)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 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 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7-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教材 P7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 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 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中考道德与法治
第一篇 知识梳理篇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
中华文化常结合国家、地方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以选择题、
地方材料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传统美德常结合学生情境或模范人物事迹等,以选择题、材料
考情 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总结
民族精神常结合国家重大会议及社会热点,在活动探究题中进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2-
6.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 P62)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 文化新辉煌。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3-
如何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国家:①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必须充分 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7-
请你列举几例中华特色文化。 (1)物质文化: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皇陵、颐和园、武当 山古建筑群、梵净山、九寨沟、武陵源、徽派建筑等。 (2)非物质文化:京剧、武术、篆刻、汉字、书法、皮影戏、黄梅戏、 凤阳花鼓、宣纸等。 (3)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韩非子、李白、杜甫等。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的处世准则;等等。[2019.13 漫画;2015.14(2)] 10.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P65)[2015.14(2)]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3-
1.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何重要意义?[2018.10] 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提高学生的 文化认同感;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4-
2.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尊重、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加以创新,并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 力的内容。
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境和重大社会热点,侧重培养学生的政治 核心
认同素养。 素养
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参与到守护中华文明的进程中。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4-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5-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8-
9.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 P72)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 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