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探索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课探索论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别落实到相关教研组和教师。其中自然科学的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为此,我就自然科学教学中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一、转变观念,尝试新教学模式
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彻底改革,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科学性、实验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如:
初一:侧重感性认识及知识直接运用,简单操作技能培养、情感培养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教材中的实习和探索,当地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现象:水杉树的生长、考察蕨类、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观察白鹭鸟的生活
初二初三:侧重应用原理、规律,解决实验问题能力,较高要求的操作技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教材中的“实习和探索”,以及对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如对附近化肥厂、造纸废水的监测,水葫芦生长的观察分析,对河口水电站的考察,德清大闸的船闸的考察,对城市中空气
污染的粗步测定、分析。秋冬季草莓生长的合理环境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
1、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适当的活动要求或内容。
如:在初一自然科学中“其他绿色植物”学习后,安排学生去野外采集蕨类、苔藓、地衣(我们附近丘陵地带较多)等植物,并制成植物标本。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实践、操作过程,并记录观察现象、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或预测某种自然现象发展趋势,或好的建议等,并且在此基础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乐于合作。这是实践活动课核心部分,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如上述活动内容较简单,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实施?”但也离不开教师引导,要采集完整的蕨类,需要把地下茎一起采集,有无孢子需分别采集等等。
3、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中及实践成果汇报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并及时给予赞赏(象美国教师发现学生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就要大加赞赏一样)。再对活动成果进行较合理的评价。并且通过提问、答疑等形式把活动内容(或所含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活动。
例如:在上第五册自然科学中“铁钉生锈实验”前一周,我对学生开展一项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材料:每组两枚新铁钉,其他材料自己解决。活动要求:一星期后,一枚铁钉要生锈,另一枚完好,同时要上交活动采取的措施(方法),从观察生锈情况及提出防止生锈的方法。 活动结果:大多数活动小组达到了要求。
实验过程说明(即采取措施)有:①生锈:把铁钉放在洗菜的小槽里,铁钉埋在湿泥土中,铁钉部分浸在食盐水中,铁钉放在湿棉花上等。不生锈:用薄膜袋装起来,放在封瓶里,用纸包起来,铁钉表面涂了点食用油……
通过实践活动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了生活生产中铁制品生锈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生锈可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培养了学生的
实验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些科学方法。
整个活动过程可表示为如下流程图:
教师:提出问题→(参与、指导、评价)→引导归纳、升华知识 学生:设计过程→准备过程→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知识系统化
三、学生实践活动取得成果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是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最高评价,使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活动的催化剂,也是学校开展实践活动良性循环的动力。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给予展示:
1、第一阶段:充分利用活动课,自然科学课,在课内进行班内展示、选拔,而后加以完善。这是人人参与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第二阶段:在校内进行评比展示,如:小制作比赛,利用橱窗展示优秀作品(尽可能多),实践活动小论文评比,利用橱窗、校广播站、校报进行展示。
3、第三阶段:对于有创意的作品及优秀论文、优秀活动成果,可在“三小”竞赛时选送参赛。
四、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合理评价的重要性
1、指导作用
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提出的活动内容要恰当。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要处于“最近发展区”。
要善于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挖掘个体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成功的机会。
2、合理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各方面的评价,如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能力的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赞赏、肯定。对基础差的自卑感强的学生更要有赞赏性评价,增添学生的成功感(收获感)(如美国大学都给通
过努力能考及格的学生颁发奖学金一样),对于有较大潜能的学生,要不断鼓励激发他们。
五、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
1、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