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章 机械波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二章 机械波一、简谐运动1.概念: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振动.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时刻指向平衡位置.(3)来源:振动物体所受的沿振动方向的合力.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5 定义 意义振幅 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的强弱和能量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时间描述振动的快慢,两者互为倒数:T =1f频率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相位 ωt +φ描述质点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二、单摆1.定义: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细线的伸缩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线的长度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θ<5°.3.回复力:F =G 2=G sin θ=mg lx . 4.周期公式:T =2πl g. 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三、受迫振动及共振 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五个特征 1.动力学特征 F =-kx ,“-”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 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2.运动学特征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x 、F 、a 、E p 均增大,v 、E 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4.对称性特征(1)相隔T 2或2n +12T (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图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的两点P 、P ′(OP =OP ′)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3)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 ′所用时间,即t PO =t OP ′.(4)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 =t PO . 5.能量特征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E k 和势能E p ,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6.(1)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往复性、对称性,因此涉及简谐运动时,往往出现多解.分析此类问题时,特别应注意,物体在某一位置时,位移是确定的,而速度不确定,时间也存在周期性关系.(2)相隔(2n +1)T2的两个时刻振子的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大反向.考点二 简谐运动的图象的应用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可以确定以下各量: 1.确定振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2.确定振动的振幅.3.确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图象上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图形在时间轴上拉开的“长度”表示周期.4.确定质点在各时刻的振动方向.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1)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它表示的是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3)速度方向可以通过下一个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下一个时刻位移如果增加,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远离t 轴,下一个时刻的位移如果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指向t 轴.考点三 受迫振动和共振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受力情况仅受回 复力 受驱动 力作用 受驱动力作用振动周期 或频率 由系统本身性质决定,即固有周期T 0或固有频率f 0由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决定,即T =T 驱或f =f 驱 T 驱=T 0或f 驱=f 0振动能量 振动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由产生驱动力的物体提供振动物体获得的能量最大常见例子弹簧振子或单摆(θ≤5°) 机械工作时底座发生的振动共振筛、声音的共鸣等(1)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 ,纵坐标为振幅A .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与f 0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f 0时,振幅A 最大.(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受迫振动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3.(1)无论发生共振与否,受迫振动的频率都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但只有发生共振现象时振幅才能达到最大.(2)受迫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不再只有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还有驱动力对系统做正功补偿系统因克服阻力而损失的机械能.三、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出g =4π2T2l ,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实验器材单摆、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1)做单摆:取约1 m 长的细丝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2.(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4.数据处理(1)公式法:g =4π2lT2.(2)图象法:画l -T 2图象.g =4π2k ,k =l T 2=ΔlΔT2.5.注意事项(1)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2)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10°.(3)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4)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 ,则摆长l =L +r .(5)选用一米左右的细线.四、机械波 1.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分类机械波⎩⎪⎨⎪⎧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五、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频率f :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 、波长λ和频率f 、周期T 的关系公式:v =λT=λf机械波的速度大小由介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六、机械波的图象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四、波的衍射和干涉1.波的衍射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4.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2)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5.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同时还可以发生反射、折射. 五、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考点一 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 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为:v =λT=λf .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图象律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考点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1)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减弱.(2)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加强;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减弱. 2.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 (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 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 =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第三章 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2)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3)电磁波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1.电磁波的发射(1)发射条件:足够高的频率和开放电路. (2)调制分类:调幅和调频. 2.电磁波的接收(1)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2)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第四章 光的折射 全反射一、光的折射与折射率 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 v,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二、全反射1.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临界角.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三、光的色散、棱镜 1.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2)成因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就是说紫光偏折得更明显些,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紫光的偏折角最大,红光偏折角最小.三、 全反射现象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3.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4.分析全反射问题的基本思路(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临界光线,作好光路图. (2)应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找出临界角. (3)判断发生全反射的范围. 考点三 光路的计算与判断1.光线射到介质的界面上时,要注意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1)若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不同色光偏折不同.(2)若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是否发生全反射,要根据计算判断,要注意不同色光临界角不同.2.作图时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光线,如符合边界条件或全反射临界条件的光线. 3.解答时注意利用光路可逆性、对称性和几何知识. 4.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ν 低―→高 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 小―→大 同一介质中速度 大―→小波长 大―→小 临界角 大―→小 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B ,确定出O ′点,画出折射光线OO ′,然后测量出角θ1和θ2,代入公式n =sin θ1sin θ2计算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过程(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平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M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②把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①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 ′于O ′,连接OO ′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M ,折射角θ2=∠O ′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步骤,列表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3.数据处理(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sin θ2,并取平均值.(2)作sin θ1-sin θ2图象: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图象,由n =sin θ1sin θ2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确定sin θ1、sin θ2,计算折射率n :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 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 于E 点,交折射光线OO ′于E ′点,过E 作NN ′的垂线EH ,过E ′作NN ′的垂线E ′H ′.如图所示,sin θ1=EH OE ,sin θ2=E ′H ′OE ′,OE =OE ′=R ,则n =sin θ1sin θ2=EHE ′H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4.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 (2)大头针要插得竖直,且间隔要大些.(3)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 (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第五章 光的干涉 衍射 偏振一、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2.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等,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3.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形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波,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距离Δx 与波长λ、双缝间距d 及屏到双缝距离l 的关系为Δx =l dλ.4.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遇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相同.二、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2.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光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衍射图样(1)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亮度不同.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3)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三、光的偏振1.偏振光: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在某一方向振动较强而在另一些方向振动较弱的光即为偏振光.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填“横波”或“纵波”).2.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做自然光.3.偏振光的产生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做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是偏振光,叫做检偏器.考点一 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1)光能够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步调相同. (2)双缝干涉形成的条纹是等间距的,两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间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即Δx =l dλ.(3)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形成的干涉条纹的特点:中央为白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 2.薄膜干涉(1)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2)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 ′和后表面BB ′分别反射出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两列光波同相叠加,出现明纹;反相叠加,出现暗纹.(3)条纹特点:①单色光:明暗相间的水平条纹; ②白光:彩色水平条纹. 3.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屏上某点到双缝距离之差为Δr ,若Δr =k λ(k =0,1,2,…),则为明条纹;若Δr =(2k +1)λ2(k =0,1,2,…),则为暗条纹. 考点二 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1两种现象比较项目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 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情况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等相同点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考点三 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 1.偏振光的产生方式(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2.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及应用(1)理论意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波是横波. (2)应用:照相机镜头、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考点四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距Δx 与双缝间距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 Δx /l .2.实验步骤 (1)观察干涉条纹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 cm ~10 cm ,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2,将该条纹记为第n 条亮纹.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d 是已知的). 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重复测量. 3.数据处理(1)条纹间距Δx =|a 2-a 1n -1|.(2)波长λ=d lΔx .(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 4.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机械波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波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机械波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首先,对波动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振动与波动联系起来;其次,对于波的传播方向的误解,可能会混淆波的传播与振动的方向;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二、新课内容(25分钟)
1.讲解机械波的定义和分类,结合课本图示进行演示。
2.分析机械波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3.讲解机械波的传播条件和特性,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分析机械波的能量传递和振动方向,进行课堂讨论。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根据新课内容,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疑惑。
2.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进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3.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指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等。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和汇报。
7.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当机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波从介质边界反弹回来,遵循反射定律。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章末总结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章末总结
波的 波长λ 频率f(周期T) 波速v
λ 关系:v= λf 或v=__ T
物理

形成: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将 振动形式 传播出去
物理意义:横坐标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 平衡 位置,纵
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 偏离 平衡位置的位移 机 械 波 波的 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 图象 相同点:纵坐标表示位移 不同点:横坐标表示的意义不同 波长 从波的图象获得的信息 各质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各质点的振幅 确定波的传播方向或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图1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1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
与质点b相距1 m,a质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t=0.02 s时,质点a第一次
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
B.此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从t=0时起,经过0.04 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
一切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题型探究
一、对波的图像的理解
从波的图像中可以看出: (1)波长λ;(2)振幅A;(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 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 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像所得的相关信息进
v λ 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T=v,f= λ .
例1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0 m/s,在t=0时刻的波形图线
如图1所示,此时x=1.0 m处的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则
A.此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x=1.0 m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
周期为0.20 s 最大速度 D.再经1.0 s,x=1.5 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0 m

高中物理-第二章 机械波单元复习课件 教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第二章 机械波单元复习课件 教科版选修3-4

活动三 熟悉基本题型
问题3 判定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
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 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 A.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的振幅为零
活动三 熟悉基本题型
问题4 能正确作出两例波叠加后的波形图
活动三 熟悉基本题型
问题2 波长、波速和周期(频率)的关系
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位 于a、b两处的质元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分别运动到、 处。某人据此做出如下判断:①可知波的周期,② 可知波的传播速度,③可知的波的传播方向,④可 知波的波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
活动二 掌握基本规律 问题1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 v f )
T
问题2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关系确定方法?
问题3
波的叠加原理?
问题4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活动三 熟悉基本题型
问题1 波动图像的分析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 B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周期 C 经1/4周期后质元P运动到Q点 D 经1/4周期后质元R的速度变为零
如图甲所示,两列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 它们相遇时,图乙中可能的波形是: A.图(a)和图(b); B.图(b)和图(c); C.图(c)和图(d); D.图(a)和图(d)。a Nhomakorabeab
c
d
活动三 熟悉基本题型
问题5 波动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在一只装有超声波发射 和接收装置的渔船上,向选定的方向发射出频率 f=5.8×104Hz的超声波后,经过时间t=0.64s收到从鱼群 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已知这列超声波在水中的波长 λ=2.5cm,求鱼群到渔船的距离是多少?

【精选课件】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整合课件.ppt

【精选课件】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整合课件.ppt
正确;由质点Q的振动图像可知,横波的周期为0.2 s, 频率是5 Hz,选项B错误;质点P围绕平衡位置振动, 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根据质点Q的振动图像,t =0.10 s时刻,质点Q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说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0.10 s时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选项D正确.
分类突破
高中物理·选修3-4·教科版
第二章 机械波
章末整合
网络构建

形成条件:波源和介质
波的形成形成原因:介质与介质间有相互作用力

波的实质:传递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波的分类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描述波的
物理量波波速长vλ:v=λf或λ=vf v由介质决定
• 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 波动问题出现多解性的原因: • (1)空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
距示离传Δ播x距=离nλ+中x除0(去n=波0长,1,的2…整…数),倍式部中分λ后为余波下长的,那x0段表 距离. • (2)时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时间Δt= nT+t0(n=0,1,2……),式中T表示波的周期,t0表示 总时间中除去周期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时 间.
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分类突破
一、波动图像反映的信息及其应用 从波动图像可以看出: (1)波长λ;(2)振幅A;(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该时刻的 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已知,可利用图像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 周期和频率:T=vλ,f=vλ.
• 答案 ABDE
分类突破
• 二、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和联系 • 面对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问题时可按如下步骤来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2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2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YANLIAN
2.横波与纵波
(1)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定义
介质中质点的振动

方向和波的传播方

向互相垂直的波
介质中质点的振动

方向和波的传播方

向平行的波
标识性物理量
波峰:凸起来的最
高处
波谷:凹下去的最
低处
密部:质点分布密
集的部分
疏部:质点分布稀
【例题2】 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
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振动
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传播
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

D.横波传播不需要介质,纵波传播需要介质
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
(2)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带动、重复、落后”.
-11-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探究一
探究二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YANLIAN
探究三
机械波中的横波和纵波的区别
名称项目
概念
介质
特征
横波
纵波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
疏的部分
实物波形
绳上形成横波
纵波
(2)简谐波:
不管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叫简
谐波.

教科版物理选修3-4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三节 教学课件

教科版物理选修3-4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三节 教学课件
提示:由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 隔可求得周期。
【正确解答】选B、D、E。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
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则 1 T=0.4s,解得T=0.8s。
2
从图像中可知λ=4m,所以根据公式v= = 4 m/s=5m/s,
故A错误;根据公式f=
1
T 0.8
可得波的频率为1.25Hz,B正确;
T
x坐标为15m的质点和x坐标为3m的质点相隔12m,为波长
的整数倍,即两质点为同相点,而x坐标为3m的质点经过
t=0.6s即四分之三周期振动到平衡位置,所以x坐标为
15m的质点在t=0.6s时振动到平衡位置,C错误;x坐标为
22m的质点和x坐标为2m的质点为同相点,x坐标为2m的 质点经过t=0.2s即四分之一周期恰好位于波峰,故x坐 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D正确;当质 点P位于波峰时,经过了半个周期,而x坐标为17m的质点 和x坐标为1m的质点为同相点,经过半个周期x坐标为1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E正确。
波的图像(简谐波) 振动图像(简谐运动)
_波__长__λ__
_周__期__T_
【想一想】如图甲为波的图像,图乙为振动图像,波的 图像外形上与振动图像相似,如何辨别它们?
提示:可根据图像的横坐标的意义进行区别,若横坐标 为时间t,表示振动图像,若横坐标为位置x,表示波的图 像。
知识点一 对波的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思考探究: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
3.波的图像
学习 目标
1.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简谐波。 2.能据波的图像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 向。 3.能够由某一时刻波的图像画出任意时刻波的 图像。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机械波 第4节 惠更斯 波的反射和折射课件 教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机械波 第4节 惠更斯 波的反射和折射课件 教科版选修3-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K12课件
1
问题
以上两幅图片反应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机械波 在传播时碰到不同介质时如何传播呢?
K12课件
2
4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和折射
K12课件
3
活动一 惠更斯原理 问题1 什么叫波面和波线?
波线 波面
K12课件
波线
4
问活题动2 一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意波面上的各点 都可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 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 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 新的波面。
K12课件
18
小结
问题1 惠更斯原理内容是什么? 问题2 波的反射原理是什么? 问题3 波的折射原理是什么?
K12课件
19
K12课件
10Βιβλιοθήκη 活动三 波的折射活动
在水槽中放入一块厚玻璃 板,注意使它的一条边不 与波传来方向垂直。然后 加水,使水面高过玻璃板。 接通电源产生水波,观察 水波经过水深不同的区域 时传播方向的变化。
K12课件
11
问题1 什么叫波的折射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 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K12课件
荷兰物理学家 惠更斯
5
活动二 波的反射
K12课件
6
问题1 什么叫入射角、反射角?
法线
i i'
平面
K12课件
7
问题2 什么是波的反射 ?
问题3 波的反射遵循什么原理?
K12课件
8
波的反射
K12课件
9
问题
某人想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的回声,若已知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那么它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

教科版物理选修3-4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二节 教学课件

教科版物理选修3-4  第二章  机械波  第二节 教学课件

2.振幅: (1)定义: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_最__大__距__离__,用 A表示。 (2)意义:波的_振__幅__大小是波所传播能量的直接量度。
3.波的周期(T)和频率(f): (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的各质点的_振__动__周__期__
(或频率)。 (2)规律: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_相__ _同__的,它们都等于_波__源__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二、波速(v) 1.定义:波在介质中_传__播__的速度。
2.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在波源振动的一个周
期T内,振动向外传播了一个波长λ的距离,所以v=_T_ =_λ__f_。
3.特点: (1)机械波的波速由_介__质__的__性__质__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 (2)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_频__率__保持 不变,而_波__速__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C、D。波在介质中匀速传播,质点的振动是 变速运动,二者不相等,A错;质点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 路程等于振幅的四倍,不一定等于波长,B错;波的周期 与波源振动的周期始终相等,C对;根据λ=vT知,D对。
2.(2016·漯河高二检测)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 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 )
【正确解答】选A、C、E。水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 播形成的,A对;由题意可知 T 15 s=5 s,f=0.6Hz,波长
93
λ=vT=3m,B错、C对;波传播时将振源能量向外传播,而
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D错、E对。故选A、C、E。
【过关训练】 1.(多选)对于介质中正在传播的一列机械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传播速度等于波中某质点的振动速度 B.某质点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波长 C.波的周期等于波源振动的周期 D.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2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2

λ1、v1和f2、λ2、v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f1>f2,λ1<λ2,v1=v2 √
A.f1>f2,λ1>λ2,v1>v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 由于两声音是同一种机械波,因而波速相同,A、B均排除, 而音调高即是频率高,即f1>f2,再由v=λf,v相同,f1>f2,所以λ1<λ2,因 而C正确,D错误.
D.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波速和波长都要改变 √
1
2
3
4
解析
答案
2.(多选)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 y轴 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 .该波源产生的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波速 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 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振幅一定为A √ B.周期一定为T √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E.若质点P与波源的距离x=vT,则质点P振动后任一时刻的位移与波源的 √
答案 周期.
答案
它们的振动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后一质点比前一质点晚振动一个
(2)1和9、2和10、3和11„„每两个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是否相等?
答案 相等
答案
知识梳理 1.波长
(1)定义: 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 相邻的同相振动 的质点之间的
距离(包含 一个 “完整的波”),叫做波的波长,常用λ表示.
解析
答案
例4
(多选)湖面上停着A、B两条小船,它们相距20 m,一列水波正在湖面
上沿AB连线方向传播,每条小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A船位于波峰时,

B船在波谷,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 A.水波的波长是 3 m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3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3

题型探究
一、波的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1.直接读出波长 .若已知波速,可计算出周期、频率.或已知周期、频率
可计算出波速.
2.直接读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间接判断回复力、加速度情况.
3.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
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可
知波的传播方向.
平衡位置的位移;而振动图像横坐标表示某质点运动的时间,纵坐标表 示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波的图像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振动 图像表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答案
知识梳理
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图像
坐 标
横坐标 纵坐标
时间 某一质点各时刻偏离平衡位
波线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
2.在解决波的问题时,对题设条件模糊、没有明确说明的物理量,一定
设法考虑其所有的可能性:
(1)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 (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 (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
置的位移.
2.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波的图像中的横坐标 x表示介质中各个振 动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各个振动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振动图 像的横坐标 t 表示一个振动质点振动的时间,纵坐标 y表示这个质点振动 时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
例3 (多选)根据图5甲、乙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甲是振动图像,乙是波的图像
(1)振动图像研究的是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而波的图
像研究的是某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在空间的分布. (√ )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4

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2章 机械波 4

圆形波的波线是沿以波源为中心的 半径 方向向外的射线.
2.惠更斯原理
(1)内容: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到达的每一点都可看做新的 波源 ,从这些点 发出 球面 形状的子波,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 的 波前 ,这就是惠更斯原理.又叫惠更斯作图法. (2)应用:如果已知一列波某时刻 波前 的位置,还知道 波速 ,根据惠更 传播方向 斯原理就可以得到下一时刻 波前 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_________.
在云层间轰鸣不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 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声波的反射造成的. (2) 如图 1 所示为两波的示意图,波由介质 1 进入介质 2
时频率变化吗?波长变化吗? 图1
答案
频率由波源确定,故频率不变化,波速由介质决定,故波速变化,
v 由λ= 知波长变化了. f
答案
知识梳理
1.波的反射 (1)定义: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 时返回到原介质 继续传播的现象叫波的反射. (2)反射定律: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反射时,入射线、法 线、反射线在 同一平面 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而 相同 且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与入射波_____.
题型探究
一、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
1.惠更斯原理中,同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子波的波源 .波源的频 率与子波波源的频率相等.
2.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线恒与波面垂直.
例1 (多选)关于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
B.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解析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与入射波的都应该相等,故A、B错误;
折射波的波长、波速与入射波的都不等,但频率相等,故C错误,D正确.

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师用书教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师用书教科版选修3-4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直线上波的形成过程.2.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确认波是传播振动形式和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难点)3.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重点、难点)4.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重点、难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先填空]1.机械波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2­1­1)图2­1­1(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质点.(2)如果手不抖动,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3)手连续上下抖动,引起的振动就会沿绳向另一端传去,振动状态在绳上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4)手是引起绳上初始振动的装置,叫波源.2.介质(1)定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2)质点运动特点:介质中的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的传播而向前迁移.3.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初始振动的装置.②介质: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的特点①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迁移,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②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再判断]1.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中的质点.(×)2.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4.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后思考]1.振动和波的关系是什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机械波?【提示】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有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振动.2.机械波形成后,若波源停止振动,机械波会立即消失吗?【提示】不会.波源停止振动后,机械波传递的能量并没有立即消失,因此机械波不会立即消失.1.机械波的形成(1)实质:介质各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前面质点的振动带动后面质点的振动.(2)各质点的振动:每一个质点均做相同的受迫振动.(3)各质点间的作用:相邻质点间有弹力作用,相互做功,将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同时向外传播.2.机械波的特点(1)振幅: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振幅相同.(2)周期:波的周期、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均和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3)质点振动时刻:离波源越远,质点开始振动越晚.(4)各质点的运动: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5)作用:机械波向外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1.如图2­1­2是一条软绳,绳上选有18个质点,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向上振动,其余质点在相互作用力的带动下依次振动,从而形成简谐波.由波的形成及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1­2A.质点1带动质点2是利用绳上质点间的弹力实现的,因此每个质点均做受迫振动B.每个质点开始运动后,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C.绳子上的每一个质点开始振动时,方向都向上,振动周期都相同D.绳子上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虽然每个质点均做等幅振动,但每个质点的机械能并不守恒E.波的形成过程中,质点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解析】质点1带动质点2是利用绳上质点间的弹力实现的,因此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A正确;每个质点开始振动后,只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水平方向不随波迁移,B 和E错误;绳子上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振动周期等于波源振动周期,C正确;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虽然每个质点均做等幅振动,但每个质点的机械能并不守恒,D正确.【答案】ACD2.将一个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中心,会激起一圈圈向外传播的波纹,如果此时水面上有一片树叶,那么树叶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解析】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递振动能量和波源所发出的信息,而各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答案】在原位置上下振动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可以概括为“带动、重复、落后”,即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形式,并且后一质点的振动“落后”于前一质点.2.就整个物体来说,呈现的现象是波动,而就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说,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3.要画另一时刻的波形图,应先确定特殊点的位置,即此时刻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点,如波源1和质点5、9、13,这些点的位置确定后,其他点可顺势找出.横波和纵波[先填空]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例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①波峰: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②波谷:横波中凹下的最低处绳上形成的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①密部:纵波中质点分布密集的位置②疏部:纵波中质点分布稀疏的位置声波、弹簧上的波[再判断]1.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都是横波.(√)3.如果波源停止振动,介质中的波也会立即停止.(×)4.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后思考]1.在平静的湖面上,漂浮着一片树叶,如果你往树叶附近扔下一块小石子,湖面立即兴起水波,水波一圈一圈往外扩展出去,于是树叶运动起来.这里的水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图2­1­3【提示】横波.2.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试分析哪一种波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力大.【提示】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所以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1.横波和纵波的比较横波纵波概念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介质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均能传播特征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波峰和波谷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密部和疏部振动波动运动现象振动是单个物体所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波动是介质中大量的质点受到扰动时,从扰动中心传播开来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运动的成因物体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平衡位置,同时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作用介质中的质点受到相邻质点的扰动而随着运动,并由近及远传播开去,且各部分都受到指向原位置的力的作用联系(1)振动是波的起因,波是振动的传播(2)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3)牢记波动的周期等于质点振动的周期3.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对于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垂直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空气介质只能传播纵波E.空气介质只能传播横波【解析】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是纵波;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A、B 正确;无论横波还是纵波,质点都不随波迁移,C错误;横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空气只能传播纵波,D正确,E错误.【答案】ABD4.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传播过程无能量损失,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2­1­4所示的凹凸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8640013】图2­1­4A .它们的振幅相同B .质点D 和F 的速度方向相同C .质点A 和C 的速度方向相同D .从此时算起,质点B 比C 先回到平衡位置E .从此时算起,质点E 比F 先到达波峰【解析】 波源振动时,绳上各质点通过相互间的弹力作用跟着做受迫振动,不考虑传播中的能量损耗时,各质点的振幅均相同,选项A 正确;波传播时,离波源远的质点的振动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的振动,并跟随着离波源近的质点振动.由题图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质点D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C 正向上运动,质点F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E 正向下运动,两者速度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同理,此时质点A 正向下运动,质点C 正向上运动,两者速度方向也相反,选项C 错误;由于此时B 、C 两质点都向上运动,B 比C 先到最大位移处,故B 比C 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D 正确.同理知选项E 正确.【答案】 ADE5.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 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 和水平弹簧振子H 组成(如图2­1­5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 开始振动,求:图2­1­5(1)先振动的是哪个振子? (2)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横波速度小于纵波速度,所以P 先开始振动.由x 9 km/s +5 s =x4 km/s ,可得x =36 km.【答案】 (1)P (2)36 km解答波动问题的两个关键1.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根据质点做简谐运动的特点确定质点的位置和速度方向.。

选修34第二讲机械波课件

选修34第二讲机械波课件
选修34 第二讲 机械波
解析:由A、B两质点的的振动图象及传播可画出t=0时刻的
波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得λ= m,A正确;由振动图
象得周期T=4 s,故
B错误;由
振动图象知3 s末A质点位移为-2 cm,B质点位移为0,故C错
误;由振动图象知1 s末A质点处于波峰,振动速度为零,B质
点处于平衡位置,振动速度最大,故D错误.
图12-2-1
选修34 第二讲 机械波
⑤若知道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该时刻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 图12-2-1所示,设波向右传播,则此时A、D质点沿y轴负方 向运动,B、C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⑥若知道某时刻某质点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 向.如图12-2-1所示,若D点向上运动,则该波向左传播.
所以波速v= =4 m/s.
(4)Δx=vΔt=14 m=3×4+ λ, 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轴负方向平移λ
图12-2-5 =2 m即可,如图
12-2-5所示.
选修34 第二讲 机械波
(5)求路程,因为n= 所以路程s=4nA=4×0.2×3.5 m=2.8 m. P点经3.5个周期后仍在平衡位置处,所以位移为零. [答案] 见解析
选修34 第二讲 机械波
2.某同学用一根弹性绳进行机械波的实验.用手握住绳 的一端做周期为1 s的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 波.以弹性绳为x轴,手握住的一端为坐标原点O,且 从波传到x=1 m处的M点开始计时,如图12-2-6所 示,求:
选修34 第二讲 机械波
图12-2-6 (1)当时间t为多少时,平衡位置在x=4.5 m处的N质点恰好第 一次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运动? (2)画出上问中t时刻弹性绳上的波形图.
2.机械波传播过程中,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二章机械波第1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或质点)叫做振源,振源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离振源较远、后一时刻起振的质点依次________振源的振动(这样就形成了波).机械波中传播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________________.2.波是传递________的一种方式,波可以用来传递________,如果传播的振动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波叫做简谐波.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的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波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的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密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疏部.4.波的传播需要有()A.振源B.介质C.空气D.弹簧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就是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B.机械波的传播伴随着振动能量的传递C.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质点并不随波迁移D.波不但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波形成的原因及传播特点1.以下对机械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形成机械波一定要有振源和介质B.振源做简谐运动形成的波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C.横波向右传播时,处于波峰的质点也向右迁移D.机械波向右传播时,右方的质点比左方的质点早一些振动2.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知识点二机械波的分类3.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B.振源左右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C.振源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形成的是横波D.在固体中传播的波一定是横波4.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B.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C.横波有波峰和波谷,纵波有密部和疏部D.地震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知识点三机械波的特点5.在平静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的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6.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方法技巧练由波的形成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7.如图1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图18.图2是以质点P为波源的机械波沿着一条固定的轻绳传播到质点Q的波形图,则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为()图2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1.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A.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B.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迁移C.介质将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D.介质将振动的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2.下列有关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波为横波B.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介质中传播C.纵波与横波不可以同时在同一介质中传播D.凡是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波都是纵波3.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振动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沿竖直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D.波传播距离的远近4.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 )A .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B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 .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D .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5.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 .大钟的回声B .大钟在继续振动C .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6.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械波必有振动B .有机械振动必有波C .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较慢D .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止传播7.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 .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 .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8. 如图3所示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情景图,设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若M 点为波源,则M 点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下B .若M 点为波源,则P 点已经振动了34T C .若N 点为波源,则P 点已经振动了34T D .若N 点为波源,则该时刻P 质点动能最大9.如图4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 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判定此横波( )图4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10.如图5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图5(1)在图上标出B、D两质点的速度方向.(2)______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____(填“大”或“小”)的位移,最____(填“大”或“小”)的加速度,最____(填“大”或“小”)的速度.(3)再经________,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11.一同学不小心把一只排球打入湖中,为使排球能漂回岸边,这位同学不断将石头抛向湖中,圆形波纹一圈圈地向外传播.能否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排球冲到岸边?12.如图6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 4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图6 (1)t =T 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3T 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 =T 时,质量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第二章 机械波第1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答案课前预习练1.初始振动重复机械振动随波迁移2.能量信息简谐运动3.相互垂直凸起的最高处凹下的最低处平行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4.B 5.BCD课堂探究练1.A[振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故A正确.简谐运动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都做简谐运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比前面的质点总要晚一些开始振动,但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而且各质点的振动步调不一致,故B、C、D均错.]2.ABC[振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振动,之所以能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点评(1)波的形成条件要形成一列波,必须要有引起其他质点振动的那个质点,即波源;要把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出去,必须有介质,故波的形成条件为:①波源;②介质.(2)波的传播特点①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与波源相同;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离波源越远的质点,起振越滞后.②波在传递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由于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先振动的质点要对相邻的后振动的质点做正功,后者对前者做负功,因而离波源近的质点把机械能传递给离波源远的质点.如果把信息加载到波上,波还可以传递信息,如声音就是靠声波的传递使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相互交流和沟通.3.C[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4.ABC[根据横波和纵波的定义知,A、B、C正确;声波是一种纵波,但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D错误.]点评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5.D[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介质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只是振动形式和能量向外传播.]6.B[各振动质点的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点评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但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7.波中各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d点的振动.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 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8.A[由于是波源带动了后面的质点依次振动,且后面的质点总是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所以介质中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相同.此时波刚传播至Q点,Q点此时的振动状态即与波源P开始振动时的状态相同.由波的传播特点可知Q点此时是向上运动的,所以波源P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也为向上.]方法总结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清楚波的形成原因,即在波源带动下后面的质点开始振动起来,所以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课后巩固练1.BCD2.BD[纵波与横波可以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如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3.C[横波与纵波在教材中唯一一个分类的标准是看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关系,若互相垂直,为横波;若在一条直线上,为纵波,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4.B [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讲话无法听到.]5.B6.A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向外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所以有机械波必定有机械振动.但如果只有振动,没有介质的传播就不会有机械波的产生.因各质点的振动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不论距波源远近,振动的快慢都一样;在波源停止振动时,波仍将继续向外传播而不会停止.]7.AB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要有波源和介质.由于介质中的质点依次带动由近及远传播而形成波,所以选项A 和B 正确;波的传播速度是波形由波源向外延伸的速度,在均匀介质中其速度大小不变,而质点振动的速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周期性地发生变化,选项C 错误;波源一旦将振动传给了介质,振动就会在介质中向远处传播,当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仍然继续传播波源振动的运动形式,不会随波源停止振动而停止传播,即波不会停止传播,选项D 错误.故本题应选A 、B 项.]8.C [若M 点为波源,又因为是经过一个周期的波形,此时M 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即为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或者波传到了N 点时N 点的振动方向,即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波传到P 点要经过34T ,故P 点已振动了14T.若N 点为波源,N 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下,波传到P 点要经过T 4,故P 点已振动了34T ;而此时P 点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动能最小.故正确选项为C.]9.C [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的振动,A 点向上,说明被右边的质点带动,波源在右侧,所以选项C 正确.]10.(1)B 、D 两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2)C 大 大 小 (3)T 411.不能解析 根据波的传播特点,各质点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不随波迁移,所以石头激起的水波虽向四周传播,水本身并未向四周运动,因此浮在水面上的排球也只能随水波上下起伏,不能到达河岸.12.见解析解析 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关系,如图所示(1)由乙图可知,t =T 2时,质点8未达到波峰,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2、16未振动. (2)由丙图可知,t =3T 4时,质点8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2向上振动,质点16未振动. (3)由丁图可知,t =T 时,质点8、12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6向上振动.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所以后面的质点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