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月考试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高一物理月考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 加速度B. 路程C. 平均速度D. 速度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4.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B.第3秒内是指一个时刻C.2012,年6月3日中国飞人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7夺冠,这里12秒87是指时间间隔D.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这里的8时02分指时间间隔5.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6. 一个物体,在5s的时间内通过了20m的位移,则它的平均速度是( )A. 4m∕sB. 5m∕sC. 6m∕sD. 10m∕s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 .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8.一物体以5 m/s 的速度垂直于墙壁碰撞后,又以5 m/s 的速度反弹回来。
最新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讲课稿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案+教科版

授课人: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能叙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
2.通过三个共点力平衡的实验探究,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正确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分析实例,初步学会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知识解决平衡问题。
学法指导重点讲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通过对教材中“图4-1-1”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书、小孩、小球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进而从动力学的角度得出物体的平衡条件。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关于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解题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总结解题思路。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学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常说要根据物体的平衡与否来判断受力情况。
那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呢?怎样的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高中必修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精品文档]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2256b5df5335a8102d22040.png)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1.7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合理外推
问题三、伽利略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后,怎样说 明落体运动也符合这个规律?
合理外推:随着θ的增大,小球的运动仍满足 X t2 当
θ=900时,即物体竖直下落时,这个关系也应该成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 的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条件:
⑴ 只受重力 即:不受其它力或者其它力可以忽略不计
海拔越高,g值越小。
13 、用冷静的目光去看待人世间的一切,才能活得坦荡,活得超然。 2 、一个人的出路,是在工作当中寻找的,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出来的。 18 、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14 、若工作计划与男友约会档期冲突,取前者——前者不会辜负你。 4 、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在碧绿的山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0 、用时间和心看人而不是眼睛和那些闲言碎语。 6 、給自己一個微笑,說自己很好!你就是自己的神! 15 、没有礁石,就没有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10 、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4 、谁说我不行,萤光都可以照亮一个人的行程。 17 、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7 、坚持正确的方法会成功到底,坚持错误的方法会失败到底。 5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19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7 、不苦不累,高中无味,即拼又累,一生无悔。 17 、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了 3s 的时间。这一点在同学们刚刚学习高中物理时特别容易搞混的地方,应引起注意。
小结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参照物(参考系)等概念,学
习了质点的概念以及学会区分时间与时刻。 还要懂得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与理想模型以 及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论。
在上图中,时刻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比如图中的
t1 、 t 2 ),而时间间隔(一般意义
上我们称时间)为两个时刻之差,即图中的
t 即为时间。
关于时刻还有两组容易混淆的理解,那就是
n 秒初与 n 秒末所经历时间。比如: 3 s 初
指的是从计时起点开始到 3 s 初经过了 2 s 的时间,而 3 s 末指的是从计时起点到 3 s 末经历
827 m。
通过计算, 我们很容易得到 D5184 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39.8 m/s,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
道的时间为 30.4 s。
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列车的全长, 而在计算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道的 问题中, 我们却把列车全长考虑在内。 这是因为在前一个问题中, 铁路的长度远远大于列车 的长度; 而在后一问题中, 列车的长度与隧道的长度比较起来相差不大, 因此我们需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 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
-
---
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参 照物的概念。
2.说明: a.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b.物理学上的质点与数学上的点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学案

第一篇: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2
图3
α
F 1
F 2 F
β
图6
A .3 N 、4 N 、8 N
B .3 N 、5 N 、1 N
C .4 N 、7 N 、8 N
D .7 N 、9 N 、16 N
6.重力为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不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斜面向上
B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和静摩擦力作用
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
D .物体受到重力及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7.关于共点力的合成和分解,下面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共点力如果大小相等,则它们的合力一定为零
B .两个共点力如果大小不等,合力的大小有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
C .如果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大小不等的分力, 两个分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原来那个力
的大小
D .如果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等大的分力,有可能每个分力的大小都等于原来那个力的
大小
8.如图4所示,A 与B 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
的定滑轮,A 物体在Q 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 物体移到P 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 物体由Q 移到P 后,作用于A 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 ( ) A .绳子对A 的拉力 B .A 受到的重力
C . 地面对A 的摩擦力
D .地面对A 的支持力 9.如图5所示滑轮装置,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如将悬点O
右移,为了使滑轮组仍然保持静止,可以采用的做法是(绳子和滑轮的质量不计,摩擦不计) ( ) A .适当增加m 1或减小m 2 B .适当增加m 2或减小m 1
C .O 点向右移得越多,m 1减小得越多
D .O 点向右移得越多,m 2减小得越多
10.两个共点力F 1、F 2互相垂直,其合力为F ,F 1与F 间的夹角为α,F 2与F 间的夹角为β,如图6所示.若保持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改变F 1时,对于F 2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 1,则β变小,F 2变大
B .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 1,则β变大,F 2变小
C .若保持F 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大,F 2变大
D .若保持F 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小,F 2变小 11.质量为m 的圆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的竖直挡板之间,如图7.当斜面倾角α由零逐渐增大时(保持挡板竖直),斜面和挡板对圆球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是 ( ) A .斜面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B .斜面的弹力由mg 逐渐变大 C .挡板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D .挡板的弹力由mg 逐渐变大
12.图8中a 、b 、c 为三个物体,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则( )
A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图4 m 1
m 2
图7
图11
B .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 .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D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如图9所示,在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A 和B ,m A =2 kg ,m B =3 kg ,
两物体在10 N 的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和B 之间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14.在图10中,要使一个质量是1 kg 的木块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
上匀速运动,需要加8 N 的水平推力F . 求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保留2位小数)
15.如图11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和C 各受5 N 的水平拉力
F 1和F 2.这三个物体都保持静止,可以断定:A 和B 间的静摩擦力f AB =___N ,B 和C 间的静摩擦力f BC =____N ,C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 CD =___N .
16.如图12所示,吊篮重200N ,人重600N ,为了使吊篮 匀速上升,不计滑轮摩擦,人对绳施力为 , 吊篮对人的支持力为 。
三、作图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如图12所示,O 点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力F 1沿OC 方向,力F 2沿OD
方向.已知这两个力的合力F =5.0 N ,试用作图法求出F 1和F 2,并把F 1和F 2的大小填在横线处.(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 1和F 2的大小要求两位效数字)F 1的大小是____;F 2的大小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7.质点A 受到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F 1、F 2、F 3的作用,如图13所示,用作图法求出
A 所受合力F .
图10 图9
图12 θ
F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解答
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只写公式不给分。
)
1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挡板B 与斜面垂直,将重为100N 的物体A ,放于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求(1)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30°
A B
19.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2,A 、B 间及B 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相同。
设滑轮质量及摩擦不计,用水平恒力F 1向左拉A 可使A 向左匀速运动,若用水平恒力F 2向左推B 可使B 向左匀速运动,则F 1:F 2是多少?
B
A
20.如图所示,物体m 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力F 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θ时,
物体沿天花板匀速运动,则力F 的大小为多少?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