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A 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分值一二三四五六题号一、填空题(毎空 1 分,共 18 分)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一个意志活动的达成大概要经过、、。
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4、是全部价值的源泉。
5、人生目标确实立和实现一定切合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6、人生的行动不仅遇到自己体力、智力的限制,并且还要遇到的限制。
7、是事物的根天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好靠抽象思想才能掌握。
8、全部从本质出发,就是要坚持与相切合。
9、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0、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单项选择题(毎题 1 分,共 20 分)1、“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 、发散思想B、联动思想C、原点思想D、逆向思想2、对于个人理想错误的选项是()。
A 、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别性C、有实现可能性 D 、有超越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 、对峙一致的辩证关系。
B 、相辅相成的关系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谋远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第一表此刻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各种联系和互相作用交叉起来的画面。
这句话说明哲学道理是()。
A、联系是广泛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广泛联系的一致体。
B、世界是物质世界C、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5、人差别于物的根本特色是()A 、主观能动性B 、人拥有思想能力C、人能够认识世界 D 、人能够改造世界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以下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 、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的。
C、不一样的运动形式既互相差别又互相联系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7、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A 、个人的主观条件B 、人生的客观本质C、个人的主观梦想 D 、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8、认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看法是()A 、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B、 C、形而上学 D 、客观唯物主义9、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 (1)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 [单选题]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愿景让人的精神财富得到发展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正确答案)2.关于哲学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单选题]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正确答案)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单选题] *运动主观能动性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不可知性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 *物质和意识有神论和无神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单选题] *世界统一于物质(正确答案)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存在就是被感知我思故我在6.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大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正确答案)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单选题] *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正确答案)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正确答案)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永恒的、绝对的。
规律是客观的,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规律不具有普遍性,有些事情没有规律可言9.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 [单选题]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正确答案)B.物质运动也有静止的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潮流。
某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该旅游局的做法体现了() [单选题] *A.想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B.想问题做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答案)C.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客观因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11.小江原来只凭经验打球,入选学校篮球队后,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练球,比如使用抛物线原理找到最佳投篮角度,根据力学原理快速运球,小江的球技突飞猛进。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最新哲学与人生试卷A
学校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中职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A卷)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正确选项编号填入对应表格中)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2、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3、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了()。
A、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B、认识能够指导实践C、读书不能获得真知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忽视了外因的作用B、扩大了内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A)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A)(满分100分, 60分钟完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A.出现的时间B.形式的新颖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现象的新奇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A.对立 B.统一 C.没关系 D.既对立又统一4.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有主观能动性B.人有客观性C.人会说话D.人会使用工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是主观的B.规律是客观的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D.规律不可认识6.“废品降价了,没人要,都是美国次贷危机闹的”这说明事物之间是()A.相互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相互发展的 D.没有关系的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B.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C. 现象是抽象的8.认识事物本质的先导是()A.实践 B.现象 C.主观能动性 D.想象9.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0.“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11.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1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1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1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5.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2021——2022年度期末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2021——2022年度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 ,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I单选题]*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正确答案)2.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单选题]*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答案)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单选题]*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答案)D.世界是不断变化的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单选题]*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O [单选题]*A. “本质”和“现象”(正确答案)B “现象”和“本质”C “客观”和“主观”D. “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A )[单选题]*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正确答案)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单选题]*A.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8.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正确答案)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9.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单选题]*A.前进性与曲折性8.顺境和逆境(正确答案)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9.“堰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单选题]*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A )[单选题]*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11.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统一性B. 事物的斗争性C.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事物的多样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答案:A5.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
A. 个人奋斗B. 社会认可C. 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相结合D. 个人奋斗或社会认可答案:C6. 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理性答案:A7. 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8.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享乐B. 个人成功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答案:C9.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A10. 人生态度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独立答案:ABC1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系统的观点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2)恰当的行动方法3)行动的条件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形式2.发展3.矛盾4.实践5.社会性6.创新7.情感8.生产关系9.劳动10.自由二、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
2.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哪些条件?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3.如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需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
4.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美好的人生。
5.人的自由有哪些限制?人的自由受到法律、道德、社会惯、他人权利和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三、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请阐述人的社会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使个体能够通过交往和合作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
同时,社会性也是个体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支撑,个体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促进。
2.请谈谈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人的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需要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
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遵守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其自由的重要条件,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3.请谈谈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认识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只有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中的实践重要性。
15.成功的关键在于A.天赋B.机遇C.努力D.人脉16.人生的意义在于A.追求物质享受B.追求精神满足C.追求权力地位D.追求名利17.人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最重要的是A.放弃B.坚持C.逃避D.抱怨18.成功的人都具备的品质是A.自私B.自卑C.自律D.自满19.人生的价值体现在A.个人的物质财富B.个人的社会地位C.个人的人格魅力D.个人的权力地位20.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A.追求成功B.追求幸福C.追求成长D.追求名利C.现象和本质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D.现象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来3.关于价值观的正确表述是A.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B.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C.价值观是绝对的,不受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D.价值观是主观的,只是个人的看法和选择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物质生产D.文化传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简单的、线性的B.复杂的、循环的C.随机的、无规律的D.不可预测的、偶然的6.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物质和意识没有关系7.下列哪个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社会化B.历史性C.客观性D.主观性8.哲学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世界B.什么是人C.什么是真理D.什么是价值9.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政治制度B.人口数量C.科技水平D.生产力水平10.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抽象性B.具体性C.主观性D.唯一性17C8B18A9D19B10C20C三、阅读理解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章主要讲述了“大国工匠”们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合计40分)
1、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
B.工作方法
C.思维方法
D.认知态度
2、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
是运用( )。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
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
A. 形式逻辑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A.动力
B.灵魂
C.基础
D.支柱
5、科学思维就是()。
A.立体思维
B.发散思维
C.逆向思维
D.创新思维
6、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
A.必要条件
B.必然结果
C.前提和基础
D.有效途径
7、《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8、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9、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
10、最近一、二十年来,人类的发展观念经历了从强调增长到强调( )。
A.可持续发展
B.环境保护
C.控制人口
D.合理利用资源
1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1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
是()。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3、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14、“实事求是”中的“是”是指(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1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
17、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敢于蔑视权威,就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B.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止不前的臭水坑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D.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表明( )。
A.必须发挥人的能动性
B.物质能够被创造
C.人既不能创造归来,也不能消灭鼓励
D.认得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9、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2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合计15分)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
A.正确地认识事物
B.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D.更好地改造世界
2、辩证思维就是用()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A.联系
B.发展
C.全面
D.正确
3、中职生培养创新精神要做到()。
A.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B.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C.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2012级XX班哲学与人生试卷A卷第1 页共2 页
D.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4、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合计10分)
1、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
2、新事物与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方向。
()
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
4、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5、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题,合计18分)
1、联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3、理想对人生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五、论述题(每题17分,共1题,合计17分)
试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012级XX班哲学与人生试卷A卷第2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