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第一章至第七章单元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18春西南大学0282《教育统计学》

18春西南大学0282《教育统计学》

0282《教育统计学》判断题1、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1. A.√2. B.×2、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1. A.√2. B.×3、点计数据是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1. A.√2. B.×4、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1. A.√2. B.×5、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1. A.√2. B.×6、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1. A.√2. B.×7、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1. A.√2. B.×8、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1. A.√2. B.×9、 t分布是一种标准正态分布。

1. A.√2. B.×10、直方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1. A.√2. B.×11、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和标目构成。

1. A.√2. B.×12、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A.√2. B.×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1. A.√2. B.×14、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属于相关样本。

1. A.√2. B.×15、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A.√2. B.×16、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1. A.√2. B.×17、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1. A.√2. B.×18、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

1. A.√2. B.×19、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1. A.√2. B.×20、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B、46%C、54%D、64%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B、0.9500C、0.0500D、0.0250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结构效度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B、差异系数C、标准差D、中数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90%B、10%C、78%D、22%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A、称名B、顺序C、等距D、比率答案提示:1.B2.C3. C4.D5.B6.A7.B8.D9. B 10.B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doc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doc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试卷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1、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时,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4、测验的信度: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量的信度问题。

二、简答题(45%)1、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答:现就双向细目表的制作提出如下建议:(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教案、教材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

(2).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一维采用“识记(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8:28:30:24,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控制在10%左右。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A.政治算术学派B.社会统计学派C.国势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答案:国势学派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A.威廉·配第B.阿亨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答案:凯特勒3、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台数、设备价格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答案:前者是离散变量4、对某地区学校教师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A.每个学校)B.该地区全部学校C.每个学校的全部教师D.该地区全部学校的全部教师答案:该地区全部学校的全部教师5、统计的总体性特征表现在()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答案: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6、在学生调查中,学生的“身高”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值D.连续变量值答案:连续变量7、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答案:同质性8、你询问了你们班的8位同学在去年的教育统计学成绩,这些成绩的平均数是65分。

基于这种信息,你认为全班在去年的教育统计学平均成绩不超过70分。

这个例子属于统计学的()A.参数统计B.描述统计C.推论统计D.理论统计答案:推论统计9、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A.对B.错答案:错10、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课程,然后挑出剩下三门课程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门中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门课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其中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

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

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A.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比数据B.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C.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序数据D.定序数据-定序数据-定类数据答案: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第二章1、某考生得分为87分,在下列频数分布表中,能够直接判断有多少考生得分比他低的是:A.简单频数分布表B.分组频数分布表C.累积频数分布表D.相对频数分布表答案:累积频数分布表2、条形图的特征是A.所有的竖条应该有相同的宽度B.每个类别的频率标示在竖轴上C.各个竖条之间应该不留空隙D.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答案:所有的竖条应该有相同的宽度,每个类别的频率标示在竖轴上,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3、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出现的频数被称为A.概率B.概率密度函数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D.频数分布答案:频数分布4、从累积频数分布表上可知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频数A.对B.错答案:对5、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A.饼图B.直方图C.条形图D.分段条形图答案:直方图6、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A.饼图C.散点图D.线形图答案:线形图7、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答案:散点图8、累加曲线的形状大概有以下几种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答案: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正态分布9、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A.散点图B.饼图D.线型图答案:饼图10、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A.散点图B.饼图C.条形图D.线形图答案:散点图第三章1、下列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答案:A2、现有数据3,3,1,5,13,12,11,9,7的中位数是()A.3B.11C.7.1D.7答案:D3、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西南大学免师读研之统计测评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免师读研之统计测评作业答案

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1至+1之间,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则区分度为负值,若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区分度越高。

当区分度为负值时,则意味着被试实际能力越高,该项目的得分反而越低,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如果出现,则该项目应该淘汰。

再测信度的计算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假设:(1)所测量的特质必须是稳定的;(2)遗忘和练习的效果相同;(3)两侧测试期间被试对问题的熟悉情况没有差别。

如果以上3条不易做到,则不宜采用再测信度。

同时在获得再测信度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

时间太短会增加稳定性;太长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

同时第二次测量时,需要调动被试的积极性,避免被试对于重复测量引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影响第二次测试效果。

1、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定为0.2、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后,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C3、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后,这样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同样乘以这个常数C。

4、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C,在加上另一常数D,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作相同线性变换后的结果。

要想提高测量效度,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

(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说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要避免出现题目偏倚。

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读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

太难、太易、太多、太少都是有损测量效度的。

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

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剖析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剖析

第二章、练习题及解答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 要求:(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生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灯泡的使用寿命频数分布表3.某公司下属40个销售点2012年的商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解:(1)频数分布表(2)茎叶图第三章、练习题及解答1. 已知下表资料:试根据频数和频率资料,分别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

解:根据频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687034.35200xf x f===∑∑(件) 根据频率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34.35fx xf==∑∑(件)结论:对同一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资料计算的变量值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智慧树答案教育评价与测量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教育评价与测量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教育评价与测量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答案:对2.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转变,而真正能实现转变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答案:错3.本课程设计的原则是()答案:突出评价课程学习的实践应用环节;评价任务设计将三个评价环节结合起来;评价活动开展兼顾了三大评价的目的;把评价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4.AaL评价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答案:错5.AaL评价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

()答案:对第二章1.我国考试制度的萌芽阶段为:西周选士。

()答案:对2.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类型按传递测评内容的手段可分为:基于试卷的测评、基于计算机的测评、基于网络的在线测评。

()答案:对3.就现状来看,CAA支持的评价类型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答案:诊断性;总结性;形成性;自测4.第四代教育的主要方法有()答案:动态评定;反思表评价;表现评定;档案袋评价;学习契约5.动态评定通常采用的过程顺序是()答案:预备→前测→干预促进→后测6.表现评定是通过学生所完成的单一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定。

()答案:错7.学习契约是学生与老师共同设计的一种契约。

()答案:对8.《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被认为是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等学科的第一本著作。

()答案:对9.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是教育评价的判断时代。

()答案:错10.真分数是观测得到的分数(或者说测评实得分数)的期望值。

()答案:对第三章1.三大教育测量理论分别是()答案:项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2.经典测量理论尤其可用于大规模测量资料中。

()答案:错3.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来()答案:编制教材;编制课程;编制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4.根据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

()答案:对5.CIPP模式的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

教育统计与测评 综合测试一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评 综合测试一答案

问题1得0 分,满分 5 分1.下列属于差异量的是()答案所选答案: C.中数正确答案: B.平均差回答反馈: 很遗憾!答错了,正确答案是B.问题2得 5 分,满分 5 分2.一次测验,同一批被试先后两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好,说明这次测验()较好。

答案所选答案: B.信度正确答案: B.信度回答反馈: 效度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3得0 分,满分 5 分3.效度是测量的()的综合反映。

答案所选答案: C.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正确答案: B.系统误差回答反馈: 很遗憾!答错了,正确答案是B.问题4得 5 分,满分 5 分4.当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时,试题的区分度最佳。

答案所选答案: C.0.5正确答案: C.0.5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5得 5 分,满分 5 分6.测验的编辑不包括()答案所选答案: C.试题的鉴定正确答案: C.试题的鉴定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6得 5 分,满分 5 分5.依据教育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一个具体明确的(),是编制良好测验的重要基础。

答案所选答案: B.双向细目表正确答案: B.双向细目表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7得 5 分,满分 5 分7.一份完整的问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答案所选答案: C.标题、指导语、个人基本信息、问题正确答案: C.标题、指导语、个人基本信息、问题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8得 5 分,满分 5 分8.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所选答案: A.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正确答案: A.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9得 4 分,满分 4 分.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所选答案:对正确答案:对回答反馈: 恭喜你!答对了,请再接再厉!问题10得 4 分,满分 4 分2.信度是效度的保证,凡是信度高的测验,其效度也高。

教育统计与测评在线测试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评在线测试答案

第一章:C C B A CD B D B C判断题是:对错对对15. 教育统计学是把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及其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

16. 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变量和数量变量;根据变量是否成为某特定研究所操作的因子或者条件,可分为研究变量和非研究变量;根据其所表示的数据的性质可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7. (1) 重点调查的调查对象在研究总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或比重虽然不大,但在被研究现象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典型调查是研究者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体)进行的调查。

(2)重点调查是选取一部分重要样本就行调查,这些重要样本在量的方面占优势;而典型调查是有目的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就行调查,侧重该样本的质的方面。

第六章A B B B D A C B 错错对错对14题:1.被试样本的影响2.测验长度的影响3.测验难度的影响15题:1.增加题目数量2.难度适中3.内容同质4.程序统一5.时间充分6.评分客观16题: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信度是任何一种测量的必要条件。

因为教育测量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现象,所测量的特性不易把握,为了能真实地反应测验对象的某种特点,需要更加注意测量的信度,从而正确地判断测量结果的价值。

2.信度高的教育测量,能给教师和教育工作的领导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为他们的教育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3.信度高的教育测量,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得客观和可靠,也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有助于改进教与学的方法。

4.信度高的教育测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第七章bbbcb dad 对错对对错14. 答:1.控制系统误差;2.精心编制量表3.有效组织测验4.扩大样本容量5.增加测验长度15.效度(Validity)是研究方法中关于测量方式能否如实反映所欲测量或衡量标的的程度。

完整版,《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 :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 : 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算术平均数 :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 : 就是随机事件 A 在 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次 ,则 m 与 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mn5.测验设计 :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测验效度 :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 :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 :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

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离散变量 :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 :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

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 :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 :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正相关 :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同质性χ 2 检验:在双向表的χ 2 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教育统计与测评 【0359】大作业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教育统计与测评 【0359】大作业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20
185
0.925
70 ~ 79
45
165
0.825
60 ~ 69
50
120
0.600
50 ~ 59
35
70
0.350
40 ~ 49
25
35
0.175
30 ~ 39
10
10
0.050
试计算众数,80分位数各为多少分?
80分位数位于分数组80-89内,于是有已知,
2.(25分)已知两变量 , 的相关系数为 , , ,且 是 的3倍,试求 关于 的回归方程。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 教育统计与测评 【0359】 B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 分
本试卷共5大题,要求选做4题
1.(25分)已知200名学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如下表:
成绩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百分比
90 ~ 100
15
200
1.00
80 ~ 89
100
80.5
12
乙(Y)
150
76
11
能否认为甲班的平均成绩显著优于乙班?
4.(25分)某班级15名学生同时参加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其中,毕业考试的平均分为 ,升学考试平均分为 ,且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相关系数为 ,抽样标准差分别为 , ,试检验考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与升学考试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解:设Y与X的回归方程为Y=a +b X
b = r* = r* 3=2.4
a= - b* =80 -2.4*70=80-168= -88
Y与X的回归方程为Y= -88 +2.4 X

2017年西南大学[ 0359 ]《教育统计与测评》答案

2017年西南大学[ 0359 ]《教育统计与测评》答案
200
1.00
80 ~ 89
20
185
0.925
70 ~ 79
45
165
0.825
60 ~ 35
70
0.350
40 ~ 49
25
35
0.175
30 ~ 39
10
10
0.050
试计算中位数,70分位数为多少分?
2.(20分)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语文的平均成绩是数学平均成绩的 倍,语文成绩的标准差是数学成绩标准差的 倍,语文成绩 与数学成绩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试求语文成绩 与数学成绩 之间的回归方程。
25
乙班
100
70
20
试检验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15分)某年级共有220名学生,其中男生120名,女生100名,在一次态度调查中获得如下结果:
态度
性别
同意
反对
合计
男生
80
40
120
女生
50
50
100
试检验男﹑女生对该问题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10分)已知某次测验由25个测试项目组成,测试项目的方差和为100,总分方差为 ,试计算测验信度。
3.(20分)已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 ),现从中随机抽取了200个样本,计算出样本均值为65分,样本标准差为25分,试在95%的概率下,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4.(15分)甲,乙两个平行班分别由两位数学教师执教,期末考试获得如下结果:
班级
人数
平均成绩
标准差
甲班
200
73
(置信水平 取0.05, )
答:1、

教育评价与测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评价与测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教育评价与测量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A:对B:错答案:A2.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转变,而真正能实现转变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A:错B:对答案:A3.本课程设计的原则是()A:把评价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B:突出评价课程学习的实践应用环节C:评价活动开展兼顾了三大评价的目的D:评价任务设计将三个评价环节结合起来答案:ABCD4.AaL评价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A:对B:错答案:B5.AaL评价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我国考试制度的萌芽阶段为:西周选士。

()A:对B:错答案:A2.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类型按传递测评内容的手段可分为:基于试卷的测评、基于计算机的测评、基于网络的在线测评。

()A:错B:对答案:B3.就现状来看,CAA支持的评价类型主要包括下面几种()A:诊断性B:形成性C:总结性D:自测答案:ABCD4.第四代教育的主要方法有()A:动态评定B:学习契约C:档案袋评价D:表现评定E:反思表评价答案:ABCDE5.动态评定通常采用的过程顺序是()A:干预促进→预备→前测→后测B:预备→前测→干预促进→后测C:前测→干预促进→预备→后测D:预备→干预促进→前测→后测答案:B6.表现评定是通过学生所完成的单一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定。

()A:错B:对答案:A7.学习契约是学生与老师共同设计的一种契约。

()A:对B:错答案:A8.《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被认为是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等学科的第一本著作。

()A:对B:错答案:A9.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是教育评价的判断时代。

()A:对B:错答案:B10.真分数是观测得到的分数(或者说测评实得分数)的期望值。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三大教育测量理论分别是()A:经典测量理论B:现代测量理论C:项目反应理论D:概化理论答案:ACD2.经典测量理论尤其可用于大规模测量资料中。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本科)[0282]《教育统计学》参考答案上传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本科)[0282]《教育统计学》参考答案上传

[0282]《教育统计学》1-5:BAABA 6-10: AABAB 11-15:BABAB 16-20:AABBA21-25:AABBB 26-30:AAAAB 31-35:BBBAA 36-40:BBBBB41-45: BABBB 46-50:AABAA 51-55:AAABA56、联系实际论述绘制统计图要遵循的规则。

答: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规则:1.标题:统计图的名称应该简洁,能正确反映图形表现的内容,标题位于图的下方。

2.图号:为了使用方便,我们要给统计图编号。

如果在同一份资料里有几幅统计图,则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号。

图号写在标题的左前方。

3.标目: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要分别在纵横轴上标明统计项目和尺度。

横轴一般作为基线,表示被观察的现象,尺度要等距,自左向右,由小到大,写在横轴的下方。

纵轴一般是尺度线,尺度从0开始,由下往上,从小到大,写在纵轴的左侧。

两个轴都要注明单位。

4.图形:图形要突出、清晰和美观,注意图形的高与宽的比例。

如果在一幅图中有几个图形,则要用一定的方式加以区别。

5.图注:图中如有需要解释说明的地方,则可加图注。

图注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用小号字写在标题的下方。

57、联系实际阐述集中量和差异量的作用和各有哪些常用类型。

答: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一类特征量。

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集中量来反映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所研究对象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常用的集中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差异量是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

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差异量来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差异量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差异量越小,说明数据变动范围越小,分布就越集中。

常用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

58、联系实际阐述有哪些常用的抽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统计资料收集的原则()。

A. 全面性原则B. 准确性原则C. 快速性原则D. 客观性原则2. 统计资料的()是教育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A. 收集B. 整理C. 分析D. 撰写3.教育统计学是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A. 应用统计学B. 数理统计学C. 医学统计学D. 工业统计学4.对某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属于()。

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5.下列选项中,()是把整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中随即抽取若干个体,从而构成样本。

A. 简单随机抽样B. 机械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6.一般说来,按照调查任务的要求,凡在部分单位或者少数地区能够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就可采用()。

A. 典型调查B. 抽样调查C. 实验调查D. 重点调查7.()是指在甲、乙两组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对之施行不同的实验处理的实验方法。

A. 单组实验B. 等组实验C. 轮组实验D. 观察研究8.教育统计学中采用的(),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则确定的。

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检验法C. 特征量计算法D. 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9.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和()。

A. 自变量、因变量B. 品质变量、数量变量C. 研究变量、非研究变量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10.如果样本容量大于(),一般称之为大样本。

A. 30B. 40C. 20D. 5011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答案对错 5 分12 教育统计工作的成败,与教育统计资料的收集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错13 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三个阶段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错14 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样调查。

对错15什么是教育统计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教育统计学是把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及其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

16.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变量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变量和数量变量;根据变量是否成为某特定研究所操作的因子或者条件,可分为研究变量和非研究变量;根据其所表示的数据的性质可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7.论述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区别。

(1) 重点调查的调查对象在研究总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或比重虽然不大,但在被研究现象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典型调查是研究者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体)进行的调查。

(2)重点调查是选取一部分重要样本就行调查,这些重要样本在量的方面占优势;而典型调查是有目的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就行调查,侧重该样本的质的方面。

第二章测试内容1.反映定量变量观察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B. 极差C. 均值D. 频率2 以下哪种资料的均值等于中位数()。

A. 正态分布B. 偏态分布C. 左偏态D. 右偏态3 下列属于差异量的是( ) 。

A. 算术平均数B. 平均差C. 中数D. 众数4某地调查20岁男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A. 体重变异度大B. 身高变异度大C. 由于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D. 以上均不正确5频数分布呈负偏态,偏态系数()。

A. 大于0B. 大于1C. 小于0D. 小于16 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13,5,9,12,10,8,11,8,13,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A. 9天B. 9.5天C. 10.2天D. 11天7两组计量资料数据单位相同,哪组标准差大,就说明哪组资料的变异程度大。

对错8 不论频数是多是少,根据偏态系数公式算出的偏态系数都是可靠的。

对错9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求平均速率一类的问题,调和平均数适用于计算具有递增或递减性数据的集中量。

答案对错10 平均差计算容易,且考虑到了全部离差,受两极端数据影响小,但计算要用绝对值,不便于代数运算,因此用得不多。

答案对错11 回归分析中,回归线能代表相关散点图上散点分布的集中趋势。

对错12 请写出平均数分为哪四种,并分别写出它们的适用范围。

算术平均数可用于各组数据之间集中水平的比较;加权平均数可用于求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计算具有递增或递减性数据的集中量;调和平均数适用于求平均速率一类的问题。

13 请写出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及不同取值的含义。

-1≤ r ≤1。

当 -1≤ r <0,代表两者呈负相关,且r = -1时,呈反比例关系;当r =0时,代表两者不相关;当0< r ≤1时,代表两者呈正相关,且r= 1时,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14 已知一组数据为20,12,15,18,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保留2位小数)平均数=(20+12+15+18+10)/5=15方差=[(20-15)^2+(12-15)^2+(15-15)^2+(18-15)^2+(10-15)^2]/5=13.6标准差≈3.6915 某工厂招工,甲、乙两人应聘,他们各加工10个零件,其加工的零件的实际长度如下表所示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 9.7 10.2 10.1 9.6 10.5 10.4 9.4 9.7 9.6 9.8乙 9.8 10.2 9.9 9.8 10.1 9.7 9.7 9.9 9.7 9.7已知零件的设计长度是10,请您试着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应该录用甲还是乙?对于甲,零件长度的平均数=(9.7 +10.2+10.1+9.6+10.5+ 10.4+ 9.4+ 9.7+ 9.6+ 9.8)/10=9.9零件的方差=[(9.7-9.9)^2+(10.2-9.9)^2+(10.1-9.9)^2+(9.6-9.9)^2+(10.5-9.9)^2+(10. 4-9.9)^2+(9.4-9.9)^2+(9.7-9.9)^2+(9.6-9.9)^2+(9.8-9.9)^2]/10=0.13684 对于乙,零件长度的平均数=(9.8 +10.2+ 9.9+ 9.8+ 10.1+ 9.7+ 9.7+ 9.9+ 9.7+ 9.7)/10=9.85方差=[(9.8-9.85)^2+(10.2-9.85)^2+(9.9-9.85)^2+(9.8-9.85)^2+(10.1-9.85)^2+ (9.7-9.85)^2+(9.7-9.85)^2+(9.9-9.85)^2(9.7-9.85)^2+(9.7-9.85)^2]/10 =0.02085虽然甲的更接近设计长度,但技术不稳定,应该录用乙。

第三章检测答案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

A. 0与1B. 1与0C. 0与0D. 1与12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μ越大B. μ越小C. σ越大D. σ越小3 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 /span>A.正态分布和F分布B. F分布和t分布C. 正态分布和t分布D. 正态分布和χ2分布4 在某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已知全体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总方差为100.从中抽取25名学生,其平均成绩为80,方差为64.以99%的臵信度估计该学校全体学生成绩均值的臵信区间是()。

A. [76.08,83.92]B. [75.90,84.10]C. [76.86,83.14]D. [74.84,85.16]5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 /span>S=6,c 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 。

A. 1.7B. 1.9C. 2.1D. 2.06 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

A. 样本估计B. 点估计C. 区间估计D. 总体估计7 自然状态下一切整体数据分布都是正态分布。

对错8 正态分布表包括三列,横坐标Z值、纵高Y值和面积P值。

对错9.一般得,大家习惯于以概率P<5%和P<1%这两个标准衡量有无差异,n 当P<5%和P<1%时,差异不显著,接受假设。

对错10 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问题,d 也可以使用通过多次假设检验得到解决。

对错11 检验四格表的自由度df=(m-1)(n-1). 对错12 请写出平均数抽样分布的三个定理。

(答案不一定对)1.从总体中随机抽出容量为n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平均数。

2.容量为n的平均数在抽样分布上的标准差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n的方根。

3. 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即使总体不呈正态分布,如果样本容量较大,则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也接近于正态分布。

13 请列出假设检验的具体步骤。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原假设Ho,即零假设。

2.选择和计算教育统计量。

3. 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确定临界值。

4. 将统计量计算的结果与临界值比较,从而决定拒绝还是接受原假设。

14 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有哪些特点?(至少3点)(自编答案)1.曲线在Z=0(即平均数)处为最高点;2.曲线以Z=0为轴线,双侧对称;3.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缓慢下降,并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4.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第四章无测试第五章测试教育测量概述1.在教育测验的分类中,根据测验的目标可以把测验分为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A.标准化测验B.总结性测验C. 目标参照测验D. 能力倾向测验2 教育测量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测验工具的编制、施测与评分B. 教育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C. 测验常模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D. 测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3 在学校里,考核学生思想品德的操行分数值是()A. 称名变量数据B. 顺序变量数据C. 等距变量数据D. 比率变量数据4 一次测验,同一批被试先后两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好,说明这次测验()较好A. 难度B. 信度C. 区分度D. 效度5 有绝对零点是()量表A.比率量表B. 称名量表C. 等距量表D. 顺序量表6 某一学生的考试成绩为“0”,这里的“0”代表的是相对零点。

对错7 信度高,则效度高;反之效度高,信度也高。

对错8 简答教育测量的功能。

一、教育测量在教学方面的功能。

1、反馈功能2、激励功能。

二、教育测量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