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59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光莉莉1 黄正平2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系,广东 广州 510507;
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摘 要:高职院校涉外商务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存在许多的困难和缺陷。立足于校内实训,打造一流的校内实训室,并按照一定的培养流程和方法,可以弥补校外实训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涉外商务;人才培养;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159-2
一、高职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业持续稳定发展。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64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在此大环境下,社会对实用型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作为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仅单证员、跟单员缺口就高达30万人,外贸业务员近20万,报关员需求超过10万人。浙江省的国际商务单证人才缺口达15万人,上海市2010年国际商务单证员人才缺口将超过15万人,江苏省单证员需求达17万人。而既会报关报检又会业务操作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更是企业最为紧缺的。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的缺口直接导致各高等院校的涉外商务类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二)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院校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除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外,还着重强调形成创新性的“双语教学、多元考证、三维实训”[1]人才培养模式。“双语教学”突出的是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各专任老师必须取得认证的双语教学教师资格,并陆续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案例实务等课程上实现双语教学。“多元考证”针对的是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学生在外贸业务员、报关员、跟
单员、单证员、报检员等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技能考试中获得相关证书。“三维实训”指的是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涉外会展服务三管齐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这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却成了最薄弱的环节。
首先,涉外商务类专业理论性较强,校内实训条件跟工科专业不可同日而语。大多数实训室仅安装了一些外贸软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模拟教学。其次,各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虽然很多,但真正建立的进出口企业、外贸公司、报关公司、国际物流企业等实训基地却很少。第三,广东省内的涉外商务类专业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服务于广交会。在广交会上学生的社会
实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为广交会服务的酒店工作,分别承担餐饮、客房服务等工作,另一类是在广交会场馆担任门禁、安保、引导、搬运等服务人员。尽管广交会是闻名中外的大型交易会,但实际上学生所承担的实习工作几乎与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丝毫不沾边,有些学生甚至连进入场馆内的机会也很少。学生能够说出来的收获仅仅是获得了有限的与外宾交流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口语、了解中西餐礼仪文化,甚至还有学做了几道菜、 一方面也不能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所学的将成为缺乏生命力的僵化的知识。 (四)信息化教育技术下“自主学习——讨论”模式 所谓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讨论”模式,是将课外自主学习或者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平台,通过检索,在线即时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平台的建立对于电大远程教育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在建立这种模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问题:第一、必要性和及时性。电大教育应当做好平台建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平台统计为准。第二、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了该模式确实可行,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做好准备。首先是调查了解,制定规则。第三、严格要求和纪律性,建立良好的教务管理系统。
四、结论
一切创新活动,都起源于创新性的思考,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并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等五种特质。所谓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素娟.中德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110-112. [2] 丁霞.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1):167-168. [3] 徐晓莉,周静蒲.电大远程教育传统办学思路的课程考核弊端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1):135-136.
[4] 和国哲.浅议电大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89-90.
[5] 孙长忠.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65-66.
责任编辑:杨 锐
作者简介:光莉莉(1974-),女,安徽桐城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黄正平(1963-),男,湖南祁东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1 08:24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1.0824.087.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60
改变了自己从不铺床叠被的习性、累得减肥成功等。但仅有的这些收获,与专业实习、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一定的差距,也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由此可见,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与对口外经贸企业的合作。正是由于校企合作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实习实训机会,无法体验真实的涉外业务。因此分析校企合作不足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是搞好涉外商务类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涉外商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难点 (一)宏观政策法律方面: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涉外商务类专业与其他各专业一样,首先遇到的就是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难点。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德国、澳洲等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从政府制度层面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一些制度和规范尚不健全: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很明确;除浙江省宁波市制定出台了地方性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外[2],国家对企业既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在政策上缺乏必要的鼓励和促进措施;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以到位,也是导致校企合作一边热一边冷的原因。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方面:“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职院校“安身立命”之本[4]。然而,对于“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观念上,有人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就业合作;有人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的事,与政府和部门关系不大,应由市场调节(因而没能发挥政府和部门在职教中的主导作用);有人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联系实习见习单位,解决好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等。实践上,很多高职院校注重的是扩大办学规模,有限的资金过度地向基本建设投资倾斜。即使是强化内涵建设时,也是将主要经费用于校内实训室的投入,热衷于改善硬件条件,而用于开发校企合作基地的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一大难题。 (三)外经贸企业方面:涉外商务工作流程复杂,对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要求非常全面。而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往往只学习了一年多的理论知识,专业课程只学了一部分,职业技能十分有限,学生顶岗实习并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要求。外经贸企业都喜欢技能全面、娴熟的多面手,而对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的学生不感兴趣,并且他们往往认为接纳实习学生会增加企业负担和管理难度,因此抵触情绪较大。此外,大多数外经贸企业规模不大,大批量接收学生实习也不现实;即使能够接收小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可能会涉及商业秘密,企业往往避讳不及。 (四)专业教师方面:在涉外商务类专业学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规模的扩张速度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断增加,使得专业教师难以抽出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实践。教师与外经贸行业和企业联系不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五)学生方面;由于涉外商务类专业学生实习安排上的困难,大多数学生认为实习的专业不对口,学不到知识,且劳动强度大,补贴水平低,造成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当然,部分学生的要求多、吃苦精神差、眼高手低不愿从基础工作入手,也是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打造一流的校内实训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困难现状,结合各高职院校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做法,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瓶颈暂时难以突破。因此,在继续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打造一流的校内实训室,以校内实训弥补校企合作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涉外商务类专业最值得倡导和可行的人才培养方式。 事实上,现在的网络技术及电脑教学软件的飞速发展,为打造高度仿真、流程齐全的校内实训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把整个外贸业务搬进校园,建立模拟的外贸企业,甚至建立模拟的涉外贸业务机构如海关、商检局、港务局、国税局、结汇银行等。 按照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外贸企业的工作需要,可以利用社会现有资源,打造出一流校内实训室。实训室的主要构成包括商务礼仪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商务语音实训室、外贸单证与函电实训室以及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等。 按照建立的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实训教学可按照如下的工作流程进行: (一)课堂实训 即在不同课程中要求学生阅读国际贸易案例并随堂训练,这个环节着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实训要有充足的案例,并要随着国际贸易方式的发展不断更新。 (二)专项训练 (1)外贸企业建立训练。第一学期学生刚刚接触外贸知识,这时应使学生了解外贸企业是如何建立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责。 (2)国际市场营销训练。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在网上交易中心进行注册,开设网店,发布产品和价格,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模拟演练,并在竞争中分析营销成败的原因。 (3)商务函电和成交训练。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发函的要点,学会用基本的术语进行交易磋商,最终签订合同。 (4)外贸单证训练。这一环节要尽量与真实的外贸环境接近,要求学生根据各个部门的要求提交不同的、符合要求的单据,在不同的交单收汇方式下获得货款。 (三)综合实训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对国际贸易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因此就可以进行综合实训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一个实训指导书,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的内容来进行整个流程的操作。 通过以上的校内实训,涉外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将会对
外贸业务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有一个全面的、真实的认识,学生毕业后将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这样的毕业生也将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
参考文献: [1] 光莉莉.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 宁波日报,2012-01-31.
责任编辑: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