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4552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5.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协议目的:明确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点及教学要求。
2、适用范围:地理教学相关人员。
3、知识点涵盖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
4、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5、知识更新机制:规定定期对知识点进行更新和完善的流程。
6、培训与支持: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支持的方式和频率。
二、协议具体内容11 地理课程标准111 详细阐述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
112 分析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地理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
12 教学方法121 介绍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122 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
123 提供教学方法选择和组合的原则和策略。
13 教学资源131 列举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地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资料等。
132 说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
133 强调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及方法。
14 学生学习特点141 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142 分析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4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探讨如何因材施教。
15 教学评价方式151 形成性评价1511 明确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512 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
1513 阐述如何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52 总结性评价1521 说明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时间和方式。
1522 解释总结性评价的评分标准和权重设置。
1523 分析总结性评价结果对教学改进的指导意义。
16 知识更新机制161 确定定期审查和更新地理教学知识点的时间间隔。
162 明确知识更新的依据,如教育政策变化、学科研究进展等。
163 描述知识更新的流程,包括收集信息、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等环节。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dbc40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e.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地理教学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要素,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例如,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时,要考虑大气环流、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区域认知则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和联系,能够从区域的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实地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的危害和影响;或者设置一个地震应急演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会应对地震的方法。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 等)的发展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地理数据和图像,展示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过程。
例如,通过 GIS 软件展示城市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的变迁等;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让学生观察地表的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_陈澄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_陈澄](https://img.taocdn.com/s3/m/118a1ce1aef8941ea76e05a0.png)
2009年第6期PREFACE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十分活跃的因素之一,其具备“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等特点。
“继承性”主要表现为对古代传统教学方法的沿袭、保留,对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引用、吸收,对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借鉴、渗透。
地理教学方法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的。
“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评价,以及新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创立。
目的是使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或课外、野外能更好地加以运用。
“多样性”则表现在由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情况复杂,无论是教师的讲授、提问、演示或者是学生的听讲、观察、思考、练习等,其活动的方式都应是多种多样的。
“创造性”是指地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目的的调整、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地理教学方法也在变化、发展着,旧的方法不断被改造甚至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则不断涌现。
“地理性”是针对地理学科是一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科学,因此,地理教学方法须渗透“地理的气息”,体现出区域性与综合性。
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方法正确就能顺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形成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
如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实习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就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
教学方法也与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紧密相关,练习的方法就是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的主要途径。
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要求学生更多地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地思考、想象、体验与实践,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能力是极有益处的。
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
![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e0f7359d2e3f5727a4e96297.png)
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地理教学论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科学门类.........................................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二、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三、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四、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地理教学目的论和地理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的..................................................一、地理教学目的的含义...............................................二、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三、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地理教学过程..................................................一、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二、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地理课程论.................................................... 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述..................................................一、地理课程的定义...................................................二、制约地理课程的主要因素...........................................三、地理课程类型..................................................... 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演变.......................................二、我国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三、台湾、香港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 第三节国外一些国家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一、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二、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三、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四、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五、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六、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第四节地理课程标准..................................................一、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三、地理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四、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第五节地理教材的编订................................................一、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原则...........................................三、中学地理教材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四、中学地理教材的组织方法........................................... 第六节中学地理教材分析..............................................一、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二、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三、现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结构................................... 第四章地理教学方法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方法概述..............................................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三、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一、地理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二、几种主要分类述评.................................................三、本书采用的分类................................................... 第三节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四、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五、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第四节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二、地理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第五章地理教学媒体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媒体概述..............................................一、教学媒体的含义...................................................二、地理教学媒体及其类型............................................. 第二节地理教学媒体的特点............................................一、地理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二、地理教学媒体的经济特性...........................................三、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 第三节几种常用的地理教学媒体........................................一、地图挂图的应用...................................................二、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图片等媒体的应用...........................三、投影、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的应用................................. 第四节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组合........................................一、常规教学条件下的多媒体组合.......................................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多媒体组合...................................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论................................................ 第一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一、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理...................................二、地理教学内容分析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与运用........................一、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三、根据学校条件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四、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与运用....................................一、地理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二、地理课的导入和结束...............................................三、地理课中的问、答与指导........................................... 第四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问题.......................................二、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划分的设计模式.........................三、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划分的地理课类型................................. 第五节地理教案设计..................................................一、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二、地理教案的编写................................................... 第六节地形的变化....................................................一、地形是不断变化的.................................................二、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第七章地理教学评价论................................................ 第一节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三、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地理学习质量评价..............................................一、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功能...........................................二、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类型...........................................三、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四、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第三节地理考试......................................................一、考试的功能.......................................................二、考试的方式.......................................................三、考试命题.........................................................四、试题的类型.......................................................五、考试的评定.......................................................六、标准化考试....................................................... 第八章地理活动教学论............................................. 第一节地理活动概述..................................................一、地理活动的地位...................................................二、地理活动的作用................................................... 第二节地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及内容......................................一、地理观察观测活动.................................................二、地理园活动.......................................................三、乡土地理调查.....................................................四、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五、地理竞技活动.....................................................六、其他地理活动..................................................... 第三节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一、地理活动的组织...................................................二、地理活动的管理................................................... 第九章地理教学心理论................................................ 第一节地理学习心理分析..............................................一、地理学习动机.....................................................二、地理知识的学习...................................................三、地理学习迁移..................................................... 第二节地理教师心理分析..............................................一、地理教师的智力品质...............................................二、地理教师的知识水平...............................................三、地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四、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十章地理教学科研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概述..........................................一、地理教学科学研究的意义...........................................二、地理教学科学研究的层次...........................................三、地理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开展..................................... 第二节地理教学科研几种常用的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四、文献法...........................................................五、地理教学经验总结法............................................... 第三节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一、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特征.......................................二、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类型...........................................三、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四、论文的撰写过程................................................... 第四节地理教学经验和体会型文章的撰写................................一、经验、体会型文章的特点...........................................二、经验、体会型文章的选题...........................................三、地理教学经验、体会型文章的一般模式...............................四、经验、体会型文章的积累和应用.....................................序地理教学论是高师地理系科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bd088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3.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篇一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陈澄老师的《新编地理教学论》,这一路的阅读体验,那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精彩?” 也许是我先入为主了,觉得教学论这类的书可能会很枯燥。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书里讲的那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我不禁在想,要是早一点接触到这些,我以前的地理学习是不是能更轻松有趣些?比如书中提到的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这多酷啊!我就想起自己以前死记硬背那些地理知识点的痛苦日子,要是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头疼了。
不过,我觉得有些地方可能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也许是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但这也让我意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呀!这一路读下来,我真心觉得收获满满。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反思。
难道我们的学习就只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吗?我觉得不是!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你们说,未来的地理教学会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发生大的变革呢?我觉得有可能哦!篇二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陈澄老师的《新编地理教学论》,我这心里可是像开了锅一样,翻腾个不停!一开始,我是被老师逼着读的,心想:“这能有啥意思?” 可谁能想到,这一读,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个教学方法,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说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那感觉,就好像我一下子飞到了世界各地,亲眼看到了那些壮观的景象。
我就在想,以前上课咋就没这么好玩呢?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有些理论说的太深奥了,我这小脑袋瓜转了好几圈都没转明白。
难道是我太笨了?也许是吧,但我不服输!我非要把它搞懂不可。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这主意不错!可我又担心,要是学生们瞎探究,跑偏了咋办?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
![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486e34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a.png)
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篇一: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绪论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
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究地理教学内容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学习1.谈谈你对地理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和关键。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活动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2)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传输的过程,他的信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种教学媒体,信宿是学生。
教学的效果主要并不取决于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多少,而决定于学生是否是最有效的输入。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精选】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b10e6ca7c1cfad6185fa730.png)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满足最有价值的、适合学习的、具有教育价值三个条件。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3.地理教学的特点:①人地关系为主线②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③地图的重要作用④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4.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①1840年以前,我国传统民间私塾称为蒙馆,所有人可进入学习②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从国外引进过来,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政府办的新式学校三种类型③20世纪初,学习借鉴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学体系,推广了班级教学、分科教学和教师讲授等现代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④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推行凯洛夫教学体系⑤2010年秋季全国进入新课标实验。
5.教学论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事实问题是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价值问题是教学的目标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技术问题是指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
7.备课课概括成“三备三写”。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写学期(或学年)教学季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8.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9.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①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特点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③以学习者为出发点④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⑤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11.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2.课堂教学类型:授新课(内容独立性强,任务重的情况下)、综合课(复习授新,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情况)、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实践课。
《地理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地理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1e497f27d3240c8447ef83.png)
地理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地理教育的起源和分类(一)、地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地理教育现象,这时的地理教育是零散、朦胧的,常常与神话、甚至与迷信相伴而生。
奴隶社会——地理书籍涌现、地理知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但独立形态的地理教育还没有形成,往往与商业、航海等融为一体。
封建社会——产生了学校地理教育。
单独设科的地理教育,西方始于17世纪,我国一直到1904年才开始(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
(二)、地理教育的分类——从获取地理知识渠道的来源出发,可以把地理教育分为两大类:即学校地理教育和社会地理教育。
学校地理教育地理课堂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是当前的主渠道地理课外教育(地理课外教学、地理课外活动)。
社会地理教育社会教育机构的地理教育——具有教育功能的,例如:科技馆、少年宫等社会机关团体的地理教育——有全国性、国际性的节日,进行宣传活动大众媒体和网络的地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理教育——例如:旅游家庭的地理教育——家人、同事、朋友之间二、地理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地理教学法是随着学校地理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
刚开始时,人们只是摸索、积累自己的经验或零碎的学习他人经验。
师范教育出现以后,产生了“教授法”课程(1925年改为教学法),师范院校地理系均开设地理教学法,并作为必修的主干课程。
三、地理教育学的产生——或是“地理教学论”产生的背景:(1)地理教学法本身的局限性,无法适应现代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我国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
20世纪80年代建立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筹建,90年代初期诞生地理教育学,正式取代了地理教学法课程。
地理教育学建立时间很短,但发展空间很大。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教学法的关系:地理教学法是地理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理教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地理教育学是地理教学法外延的拓展和内涵的升华。
大学课程地理教学论期末绝对重点(地理科学专业)
![大学课程地理教学论期末绝对重点(地理科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5183b0358fb770bf78a557b.png)
《地理教学论》绪论一、什么是地理教学论?(一)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1904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与此同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讲授地理的次序、法则”的“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20世纪80年代)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自这以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得以确立。
3、地理教材教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有人认为地理教学法就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著述,不够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所以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4、地理教学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也无人问津。
文化大革命以后,很多学者认为“地理教材教法”的名称有失偏颇。
又重新改名为“地理教学法”。
5、三足鼎立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夏志芳教授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具有标志性意义)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和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与学是什么样的关系?区别:学与教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
活动主体不同;活动的直接目的不同;活动的形态、过程和方法也不同;活动时空范围不同联系:一是教与学相互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有教必有学(教下学习),有学未必有教(自主学习);二是教与学辩证统一。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778f34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2.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篇一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读了《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也许就是“哇塞,原来地理教学还能这么搞!”以前吧,我总觉得地理就是背背地名、看看地图,没啥大不了的。
但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发现地理教学里面藏着那么多的门道。
就比如说,它讲到了怎么用有趣的方法让学生记住那些复杂的地理知识。
可能以前老师就是干巴巴地讲,我们就傻傻地听,然后死记硬背。
但这本书里提到的方法,就像是给知识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一下子就吸引人了。
我就在想,要是我以前的地理老师也能这样教,那我学地理是不是能更带劲呢?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纠结。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方法太好了,简直是救星;但又转念一想,也许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容易呢?毕竟每个班的学生都不一样,学校的条件也不同,真能照搬这些方法吗?还有啊,书里说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我觉得真的很牛!但又担心在现实中会不会水土不服?比如说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可要是学生啥都探究不出来,那不就浪费时间了吗?我觉得这真的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反正读完这本书,我是又兴奋又纠结,心里像有个小鼓一直在敲。
不过不管怎么说,它让我对地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路读下来,还真挺好!篇二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哎呀妈呀,《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这本书,可把我给整得够呛!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啥新鲜的?”结果一读起来,嘿,还真不一样!书里讲的那些教学方法,有的让我拍案叫绝,像什么情境教学法,把地理知识融入到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里,这多有意思啊!我就在想,要是我以后当老师,也这么教学生,他们肯定不会觉得地理枯燥了。
但是,读着读着,我又有点怀疑了。
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这在理论上听起来很棒,可实际操作中,万一有的小组就是不配合,或者有的同学趁机偷懒,那可咋办?也许,这需要老师有超强的掌控能力吧。
还有哦,关于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虽然看着很酷炫,可我又担心会不会让学生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了知识本身呢?这就像吃蛋糕,外面的装饰很漂亮,但要是蛋糕不好吃,那也白搭呀!不过,尽管有这些疑问和担忧,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
地理教学论--陈澄
![地理教学论--陈澄](https://img.taocdn.com/s3/m/08fb9f0cbb68a98271fefa0b.png)
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目录序————————————————————#02说明————————————————————#03第一章绪论——————————————————#04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04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05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06第二章地理教学目的论和地理教学过程论—————#07第一节地理教学目的——————————————#08第二节地理教学过程——————————————#09第三章地理课程论———————————————#10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述——————————————#11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12第三节国外一些国家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13第四节地理课程标准——————————————#14第五节地理教材的编订—————————————#15第六节中学地理教材分析————————————#16第四章地理教学方法论—————————————#17第一节地理教学方法概述————————————#18第二节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19第三节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20第四节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21第五章地理教学媒体论—————————————#22第一节地理教学媒体概述————————————#23第二节地理教学媒体的特点———————————#24第三节几种常用的地理教学媒体—————————#25第四节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组合—————————#26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论—————————————#27第一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28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与运用—#29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与运用———————#30第四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31第五节地理教案设计——————————————#32第六节地形的变化———————————————#33第七章地理教学评价论—————————————#34第一节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35第二节地理学习质量评价————————————#36第三节地理考试————————————————#37第八章地理活动教学论—————————————#38第一节地理活动概述——————————————#38第二节地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及内容————————#39第三节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40第九章地理教学心理论—————————————#41第一节地理学习心理分析————————————#42第二节地理教师心理分析————————————#43第十章地理教学科研论—————————————#44第一节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概述——————————#45第二节地理教学科研几种常用的方法———————#46第三节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47第四节地理教学经验和体会型文章的撰写—————#48地理教学论是高师地理系科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024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08848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9.png)
2024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它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的领域,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相关规律。
以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的领域。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如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
二、地球的形态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它由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地球椭球形状扁平。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日。
3.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年。
4.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倾斜23.5°,这个倾斜引起了地球的东西两极区域间的季节变化。
三、地球的大气圈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由气体组成,主要有氮气、氧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由对流圈、平流圈、中间圈、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2.大气循环:大气圈中气体的不断变化和运动形成了大气循环,包括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等。
四、地球的水圈1.水圈的概念:地球的水分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它们通过水的循环不断变化和转移。
2.水循环: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和转移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五、地球的岩石圈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由岩石组成。
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岩石圈最外层的一部分,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壳由岩石层、土壤层和岩土层等组成。
六、地球的地貌与水文1.地球的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不同高低起伏形成的地势形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和平原等。
2.地球的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球表面由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在地表形成了河谷和洪水平原等地貌。
地理教学论期末提纲详细版[亲自整理]
![地理教学论期末提纲详细版[亲自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6f8f12de80d4d8d15a4f4a.png)
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2、乔纳森在1997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简称CLE模型。
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3、地理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4、地理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①整体性原则、②可操作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开放性原则、⑤发展性原则5、一般地理教学结构的模式如下:①提出问题、②阅读图像、③分析归纳、④巩固应用6、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教学设计评价的三种方法分别为:测验法、调查法、观察法8、阿布赛福认为影响评价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把这些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参与者、评价的成分、评价的操作。
9、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10、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11、常见的地理教案的格式包括:叙述式、表格式,还有一种特殊的教案类型即活页式教案12、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主要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
具体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朝政府办的新式学校13、1839年,布朗在澳门开办了马理逊学堂。
14、肯普教学设计模式主要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其思想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三个主要问题”和“十个教学环节”。
15、地理教学媒体的特点主要包括: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16、教学媒体根据先进程度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17、教学设计评价应贯彻的四个原则分别是: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400186e7770bf78a65295447.png)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一、名词解释1.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行为目标模式: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
3. 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4. 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 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 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7. 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 地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认识能力的核心。
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密切相关。
9. 地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构成的地理事物和形象的想象。
10. 记忆能力:指认识、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11. 想象能力: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或重新改造组合而构成新形象的能力。
12. 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13. 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4. 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方法。
15. 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https://img.taocdn.com/s3/m/5dc079abed630b1c59eeb5b7.png)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电子书]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陈澄主编的《新编地理教学论》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地理教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地理学科教学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教材。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高效地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的配套辅导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目录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地理课程论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地理教学目的论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地理教学方法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地理教师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地理学习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地理教学评价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地理教学管理论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地理教学环境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经历了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等历程。
1.地理教授法20世纪初,清政府在“师范学堂”开设的“地理教授法”,可以当作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2.地理教学法1919年,陶行知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
3.地理教材教法(1)名称由来20世纪60年代,由于有些人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且地理教材分析也应该体现在学科名称中,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地理教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
![地理教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4c0e6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1.png)
第1篇一、引言地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
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摘抄,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地理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1. 地理空间观念地理空间观念是指地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在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空间联系等方面的认识。
地理空间观念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2. 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指地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
地理思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3. 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地理教学原则1. 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地理教学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地理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发展性原则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整体性原则地理教学应关注地理学科的整体性,将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等有机结合起来。
四、地理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地理规律。
2.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比较,使学生发现地理规律。
3. 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陈澄教授论高中地理新课标(PPT文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陈澄教授论高中地理新课标(PPT文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375501d69eae009581becd1.png)
陈澄教授论高中地理新课标(PPT文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陈澄教授报告(PPT文档)地理课堂中的变化技能山东省邹平县月河初级中学张廷芳256200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
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
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变化具有可以传递信息;吸引对学生某一课题的兴趣,呼唤热情。
它能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
我国教育工作者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
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从这些经验之谈中,可以看出变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变化技能大致可分为: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一、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
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
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
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
甚至会打起瞌睡来。
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
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
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
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
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
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
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放慢速度,效果极好,在一次检测中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题得分率100%。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fe979f6529647d2628520f.png)
教学论知识点第一章1.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活动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八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4.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5.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
第三章6.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7.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8.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9.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地理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式,策略的体系。
第四章1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12.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3.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
70页14.讲授法特点:1.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适应性强,方便、灵活。
3.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e6506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a.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地理教学论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新编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新变化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地理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在目标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能力。
内容方面,强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
不再单纯地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传统模块划分,而是以主题式、情境式的方式呈现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
评价方面,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和创新能力等。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1、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城市化问题时,可以提出“城市化会带来哪些好处和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地理学习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比如,在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时,让小组共同制定考察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和数据,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利用 GIS 软件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
三、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1、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2、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删减,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1845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4.png)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地理教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而地理教学论则是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编地理教学论也应运而生,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地理课程标准与目标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该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新编地理教学论强调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例如,在“地球的公转”这一内容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特点,并能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
二、地理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教师不能仅仅依赖教材,而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
新编地理教学论主张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内容编排、案例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世界气候类型”部分,教师可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地理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而新编地理教学论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问题解决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地理实验和实地考察则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地理环境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四、地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新编地理教学论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授环节,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在巩固环节,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电子书]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陈澄主编的《新编地理教学论》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地理教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地理学科教学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教材。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高效地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的配套辅导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地理课程论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地理教学目的论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地理教学方法论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地理教师论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地理学习论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地理教学评价论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地理教学管理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地理教学环境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复习笔记及详解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经历了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等历程。
1.地理教授法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师范学堂”开设的“地理教授法”,可以当作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2.地理教学法
1919年,陶行知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
3.地理教材教法
(1)名称由来
20世纪60年代,由于有些人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且地理教材分析也应该体现在学科名称中,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2)评价
“地理教材教法”这一学科名称并不确切,显示的是一个“教”字,忽略了“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是认识上的倒退。
4.地理教学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转入兴旺,地理教学法的研究趋于繁荣。
各种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纷纷出版。
5.地理教育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褚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地理教育学新课程。
地理教育学起点高、观点新、视角广、理论性强,对我国地理教学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在我国教育学界,对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尚有诸多争论。
以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6.地理教学论
(1)名称由来
①“地理教学法”易被误解为地理教学方法;
②地理教学法在理论上的升华不足,“地理教学论”的名称开始出现。
(2)发展历程
199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共同编写的我国第一本以“地理教学论”为名称的著作正式出版。
进入21世纪后,多种版本的《地理教学论》陆续问世。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地理教学论的含义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2.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
(1)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
①学生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地理教学活动就不存在。
②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
这种预期结果表达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一种期望和目标,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
③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电子音像教材)等。
④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自学活动。
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因素。
⑤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
地理教师依赖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⑥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依据,来自于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反馈,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听讲时的反映等。
⑦地理教学管理
地理教学管理遵循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稳定的地理教学秩序和科学的地理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地理教师的积极性,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
⑧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且易被忽视的因素。
任何地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或氛围中进行。
a.有形的教学环境
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地理园的设施和布置,以及校内外的环境等。
b.无形的教学环境
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等。
(2)地理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①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
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
③地理教师以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在该过程中地理教师起主导作用;
④地理教学目的的完成程度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判定,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⑤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具有能动性,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考试资料详情免费查看:才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