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理课程的含义与类型;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课”在教育方面的意思主要是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并加以 考核试用,“程”在教育方面的意思多指学习的进展安排,因此“课程”的 基本含义是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苦努力地阅读、讲 授、学习和作业,同时伴有严格的考察。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 早由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H·Spencer)提出。课程(curriculum) 一词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一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 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既可以指一门学 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课程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 类:
学科说,将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计划说或目标说,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 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章程”正式规定了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 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36年至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为适应“抗战 建国之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 防和国防建设”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1948年由于简化和调整 课程内容,地理课时总量由24节减少到18节,其中初中地理课由每周12 节减少到10节;高中不再单设自然地理,每周由12节减少到8节。特点: 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设置连续性强,地理课时较多, 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变化较大。与清末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地理 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地方志式的编写模式,注意吸收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 一些成果,增强了地理性,地理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教材中存在地 理环境决定论和种族论等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1 50年代学习苏联,突出学科体系,2,60年代教育改革,减少学习内
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 受苏联影响;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片面理解为仅仅 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学科,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涉及 到,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3.“文化大革命”期 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 理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研究日趋繁荣。 恢复“地理教学法”的称谓。 发展中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地理科学的发展影响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
地理教学活动的首要问题:地理教学目的,必须来自地理学
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
学的理论支柱并为地理教学论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制定都必须依据心理学
的理论。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提高地理教学 质量的关键。 营造舒适方便、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也必须依据心理学, 系统是指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许 多要素构成的一个事项整体。 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对地理教 学论具有指导意义。 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 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 验总结法。1.我国地理教学论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试从社会发展、教育 发展和地理科学发展对其影响。 2.选择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一节内容,说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3.选择地理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或二个要素,说明研究该要素对促进地理 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4.走访附近中学地理教师,了解当前地理教学研究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及其解决思路。 中、外学校地理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有哪些差异? 国外近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确定 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还亲自编写了 《世界图解》教科书。他的这些教育活动,对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和发
学 生: 地理是学习的主体。 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
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地理教学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的载体。
地理教学评价: 有教学就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
值判断。
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
改进
地理教学论
1992
发展
地理教育学 20c80s 停滞
文革期间 后退
地理教材教法 20c60s 恢复
地理教学法 文革后 发展
地理教学法 1919 缘起
地理教授法 1904
变化重心 单纯的教法___到教法和学法并重;2单一的研究方法———到 地里教学的法则,规律。3具体的、操作性功能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 地理教学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 各要素主要有什么功能?:地理教学论的 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 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地理教学系统组成要素:地里课程,地里教学目标,生生,教师,教学 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环境。
早期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 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 段的地理教授法;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 向跨出了关键步伐。(竺可桢在1922年发表了《地理教学法 之商榷》) 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1949年——1990)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
从地理教学的视角思考其意义? 地理教学论研究什么? 从地理教学的视角,谈谈观看上述图片所想到的?
课程 教材 教学系统:地理教学论课程目标掌握(理解知 道)课程论、教材论、地理教学发展论、教学设计论、教学 心理论等基本理论;能够(熟悉、知道)结合教学内容运用 地理教学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方法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学 会(熟悉、知道)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和 运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堂组织和实施等基本技能, 并能进行课题模拟教学;初步学会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 树立崇尚地理教师职业的理想,具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课程学习方式;1 讲授与讨论,2 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地理教案 设计,地理课堂模拟教学,地理教学实习。 学习目标:说明早期地理教学论、发展时期地理教学论和 当代地理教学论主要特征; 列举组成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能说 明它们之间 的相互联系; 列举地理教学事项,说明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 学基础、教 育学基础; 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 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 中小学地理程。
行。
因素
作用与特点
学生
核心/根本
教师
主导因素
地理课程
实质性因素
地理教学目的
基本因素
教学媒体
传递因素
教学方法
活跃因素
教学反馈
不可缺少因素
教学环境与管理
重要却易被忽视因素.
保障因素
地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因素都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又在相互
制约。地理教师只有注意协调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发挥地理教学过
程因素的整体功能。
容370年代处于低谷,政治取向明显4;80年代人地关系主线、重视 双基 590年代以来继续改革深化,人地关系主 线,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2001年创新理念、三维目标、优化结构、内容 更新 )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香港学制深受英国影响,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 两年高中及两年中六(预科),08年9月改为初高中各三年并取消预科。 现行高中约30%学生选修地理,地位不错,改革后除中文、英文、数学 和通识教育为必修外,需在其他二十门科中选修3门,地理科面临压力。 新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与初中一样以议题为本,教 学上采用探究式方法。必修部分(3个主题7个议题) (4) 澳门地区地理课程 “三文四语”为澳门教育独特现象,澳门学制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二 或三年高中,“幼+小+中”学校28所,约占1/3。小学至高中均有地理, 高中为选修课。因地小人少澳门课程属“依赖型”,课程本地化成为核心 问题。澳门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薄弱性 多元性,无序性 推进性
(5) 台湾地区地理课程:改革的四大转变: 一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定位,由“民族精神教育科目”转向“生活教育的通识 课程”; 二是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由教育部统一编撰改由民间自由编写,经教 育部审定通过后发行;三是废除国民中学地理科课程, 以“社会领域”代 之,并取消教材纲要,改以“能力指针”作为编撰教材的依据,“九年一贯 课程”中地理课程比以往后退,课时减为2至3;四是高级中学部分,减少 区域地理的内容, 增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的份量,周课时必修为8选修 为4。 试分析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试分析说明我国地理课 程地位不稳的基本原因及其应对措施。3.试比较香港与台湾高中地理课程 内容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 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 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 改名为“地理教材教法; 3.“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 列举地理教学事项,比较说明我国早期的“地理教论”和发展时期的“地理 教学论”的发展变化。 当代地理教学论(1990——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褚亚平等倡导下,开展了关于《地理教 育学》课程的讨论。后来认为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法都应有各自的功 能和价值。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召开了“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 会,1999年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出版。2001年,新一轮地理课程 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出版了夏志芳主编的《地理课程和教学论》。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论在研究内容上应有哪些发展变化? 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 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 2.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育理论和地理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上 进行了深入研究; 3.研究涉及了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地理课程 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初级和中等师范学院分别设置“各科教 授法”课程。“地理教授法”由此正式产生,可称之为我国早期的地 理课程与教学论。1919年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 学法”。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正式确 立。 名称变化的意义?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特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
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并重
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学习理论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系统学科基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技术学基础
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取材于地理科学;
》隆重推出,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确信:要 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就不能离开地理学。地理教育最主要的是国 际教育和环境教育。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对教育的贡献 和实施原则与战略四大部分。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 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 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 2.2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1)清末时期中学地理课程:
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世界图解书名。又名《可见的世界》、《宇宙
奇观》。捷克夸美纽斯著。1658年出版。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亚历 山大•洪堡 学校地理课程的出现,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 体现。 18世纪初,地理作为独特的学科课程又传到了东欧的俄国,并逐 步扩展到世界各国。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 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大的改革浪潮。1992年,《地理教育国际宪
学科说,将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计划说或目标说,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 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章程”正式规定了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 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36年至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为适应“抗战 建国之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 防和国防建设”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1948年由于简化和调整 课程内容,地理课时总量由24节减少到18节,其中初中地理课由每周12 节减少到10节;高中不再单设自然地理,每周由12节减少到8节。特点: 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设置连续性强,地理课时较多, 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变化较大。与清末时期相比,这一时期地理 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地方志式的编写模式,注意吸收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 一些成果,增强了地理性,地理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教材中存在地 理环境决定论和种族论等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1 50年代学习苏联,突出学科体系,2,60年代教育改革,减少学习内
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 受苏联影响;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片面理解为仅仅 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学科,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涉及 到,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3.“文化大革命”期 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 理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研究日趋繁荣。 恢复“地理教学法”的称谓。 发展中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地理科学的发展影响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
地理教学活动的首要问题:地理教学目的,必须来自地理学
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
学的理论支柱并为地理教学论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制定都必须依据心理学
的理论。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提高地理教学 质量的关键。 营造舒适方便、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也必须依据心理学, 系统是指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许 多要素构成的一个事项整体。 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对地理教 学论具有指导意义。 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 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 验总结法。1.我国地理教学论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试从社会发展、教育 发展和地理科学发展对其影响。 2.选择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一节内容,说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3.选择地理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或二个要素,说明研究该要素对促进地理 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4.走访附近中学地理教师,了解当前地理教学研究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及其解决思路。 中、外学校地理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有哪些差异? 国外近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确定 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还亲自编写了 《世界图解》教科书。他的这些教育活动,对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和发
学 生: 地理是学习的主体。 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
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地理教学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的载体。
地理教学评价: 有教学就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
值判断。
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
改进
地理教学论
1992
发展
地理教育学 20c80s 停滞
文革期间 后退
地理教材教法 20c60s 恢复
地理教学法 文革后 发展
地理教学法 1919 缘起
地理教授法 1904
变化重心 单纯的教法___到教法和学法并重;2单一的研究方法———到 地里教学的法则,规律。3具体的、操作性功能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 地理教学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 各要素主要有什么功能?:地理教学论的 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 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地理教学系统组成要素:地里课程,地里教学目标,生生,教师,教学 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环境。
早期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 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 段的地理教授法;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 向跨出了关键步伐。(竺可桢在1922年发表了《地理教学法 之商榷》) 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1949年——1990)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
从地理教学的视角思考其意义? 地理教学论研究什么? 从地理教学的视角,谈谈观看上述图片所想到的?
课程 教材 教学系统:地理教学论课程目标掌握(理解知 道)课程论、教材论、地理教学发展论、教学设计论、教学 心理论等基本理论;能够(熟悉、知道)结合教学内容运用 地理教学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方法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学 会(熟悉、知道)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和 运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堂组织和实施等基本技能, 并能进行课题模拟教学;初步学会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 树立崇尚地理教师职业的理想,具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课程学习方式;1 讲授与讨论,2 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地理教案 设计,地理课堂模拟教学,地理教学实习。 学习目标:说明早期地理教学论、发展时期地理教学论和 当代地理教学论主要特征; 列举组成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能说 明它们之间 的相互联系; 列举地理教学事项,说明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 学基础、教 育学基础; 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 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 中小学地理程。
行。
因素
作用与特点
学生
核心/根本
教师
主导因素
地理课程
实质性因素
地理教学目的
基本因素
教学媒体
传递因素
教学方法
活跃因素
教学反馈
不可缺少因素
教学环境与管理
重要却易被忽视因素.
保障因素
地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因素都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又在相互
制约。地理教师只有注意协调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发挥地理教学过
程因素的整体功能。
容370年代处于低谷,政治取向明显4;80年代人地关系主线、重视 双基 590年代以来继续改革深化,人地关系主 线,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2001年创新理念、三维目标、优化结构、内容 更新 )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香港学制深受英国影响,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 两年高中及两年中六(预科),08年9月改为初高中各三年并取消预科。 现行高中约30%学生选修地理,地位不错,改革后除中文、英文、数学 和通识教育为必修外,需在其他二十门科中选修3门,地理科面临压力。 新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与初中一样以议题为本,教 学上采用探究式方法。必修部分(3个主题7个议题) (4) 澳门地区地理课程 “三文四语”为澳门教育独特现象,澳门学制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二 或三年高中,“幼+小+中”学校28所,约占1/3。小学至高中均有地理, 高中为选修课。因地小人少澳门课程属“依赖型”,课程本地化成为核心 问题。澳门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薄弱性 多元性,无序性 推进性
(5) 台湾地区地理课程:改革的四大转变: 一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定位,由“民族精神教育科目”转向“生活教育的通识 课程”; 二是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由教育部统一编撰改由民间自由编写,经教 育部审定通过后发行;三是废除国民中学地理科课程, 以“社会领域”代 之,并取消教材纲要,改以“能力指针”作为编撰教材的依据,“九年一贯 课程”中地理课程比以往后退,课时减为2至3;四是高级中学部分,减少 区域地理的内容, 增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的份量,周课时必修为8选修 为4。 试分析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试分析说明我国地理课 程地位不稳的基本原因及其应对措施。3.试比较香港与台湾高中地理课程 内容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 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 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 改名为“地理教材教法; 3.“文化大革命”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 列举地理教学事项,比较说明我国早期的“地理教论”和发展时期的“地理 教学论”的发展变化。 当代地理教学论(1990——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褚亚平等倡导下,开展了关于《地理教 育学》课程的讨论。后来认为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法都应有各自的功 能和价值。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召开了“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 会,1999年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出版。2001年,新一轮地理课程 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出版了夏志芳主编的《地理课程和教学论》。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论在研究内容上应有哪些发展变化? 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 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 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 2.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育理论和地理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上 进行了深入研究; 3.研究涉及了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地理课程 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初级和中等师范学院分别设置“各科教 授法”课程。“地理教授法”由此正式产生,可称之为我国早期的地 理课程与教学论。1919年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 学法”。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正式确 立。 名称变化的意义?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特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
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并重
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学习理论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系统学科基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技术学基础
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取材于地理科学;
》隆重推出,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确信:要 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就不能离开地理学。地理教育最主要的是国 际教育和环境教育。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对教育的贡献 和实施原则与战略四大部分。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 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 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 2.2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1)清末时期中学地理课程:
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世界图解书名。又名《可见的世界》、《宇宙
奇观》。捷克夸美纽斯著。1658年出版。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亚历 山大•洪堡 学校地理课程的出现,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 体现。 18世纪初,地理作为独特的学科课程又传到了东欧的俄国,并逐 步扩展到世界各国。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 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大的改革浪潮。1992年,《地理教育国际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