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重点论述题
《地理教学论》论述题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20世纪60年代,把“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是一种发展。
20世纪60年代,把“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是一种发展。
20世纪60年代,由于有些人片面理解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以为“地理教学法”仅仅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学科,所以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实际上这一名称重在体现了一个“教”字,这对于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所倡导的“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思想而言,应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乃至实践上的倒退。
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地理学。
科学研究的历史表明,学科的性质取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是研究地理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规律,是研究地理教育现象的,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领域。
因此,在学科门类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隶属于教育科学。
3.举例说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基础,结合实例简要说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地理科学的关系。
首先,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如学习地理以后学生应掌握哪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树立哪些正确的地理学思想观点,这些都必须依赖地理科学理论的指导。
其次,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理应成为学校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第三,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例如地理科学中必不可少的野外研究方法,在学校教学中就是野外地理考察和参观活动。
4.现代地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地理知识。
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功能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公民地理素养的教育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功能;培养“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促进地理科学发展的教育功能。
5.中国内地地理课程改革几乎是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课程改革。
中国内地地理课程改革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课程改革的的经验,但绝不是照搬照抄,在许多地方都结合实际进行了创新,比如地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置等。
地理教学论要点
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学科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规律二:用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的角平分线指向正南。也就是说依据的原理就是太阳视运动360度用24小时,而实际上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并不重合,太阳视运动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投影到平面上后也与15度不完全相同,因此这些方法都是大致判断,而非绝对正确的。
6.地理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地理学科教学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有关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和顺序,明确地理学科所必须交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智力与思想品德发展应达到的程度。
7.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单科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定本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内容范围、编排学科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教学行动与课外活动、考试要求、教学法建议等。
②纲要信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种被称为“纲要信号”图表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讲授、记忆、复习的记忆方法。
6.地理观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室外地理要素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7.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是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案例就是指地理教学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
简易的天文观测实验
观测北极星;
依据北斗七星定季节、日期、时间;
主要星座、恒星的观察;
太阳黑子、主要行星的观察;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当代国外地理教材总体特征:1.表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2.内容选择与处理,科学、合理3.内容选择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4.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普遍加重了人文地理比重新的教科书普遍呈现以下特点: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一、地理教学论的科学基础1.1.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2.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3.3.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4.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水平。
5.5.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二、地理教师的观察品质(活题)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观察的主要标准:观察的主要标准:1.1.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2.2.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3.3.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4.4.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谈谈你对地理教师知识水平的理解1.1.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2.2.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重点1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1)早期的地理教学论(2)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3)当代地理教学论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4、地理教学系统: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教学环境5、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6、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行为科学基础系统学科基础教育技术学基础7、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2)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3)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5)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8、地理科学和地理学科的区别联系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第二章地理课程发展1、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5)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2、我国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设置;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1、地理课程含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它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2、地理课程的类型:(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地理课程又称正式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
都开设了地理课程。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
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
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
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
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
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
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绪论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
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究地理教学内容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学习1.谈谈你对地理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和关键。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活动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2)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信息传输的过程,他的信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种教学媒体,信宿是学生。
教学的效果主要并不取决于教师输出教学信息的多少,而决定于学生是否是最有效的输入。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绪论1、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现象和问题。
【书: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2、地理教学现象包含因素:①学生、②地理教学目的、③地理课程、④地理教师、⑤地理教学方法、⑥地理教学评价、⑦地理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
【书:是以师生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前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运动发展的过程,教学主体和客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以及教学得以进行的条件,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教学系统诸要素。
】4、地理教学论理论基础:①地理学理论②教育学理论③教育心理学理论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书P8-11】第一章1、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一)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的产生是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这种社会需要又往往集中表现在地理教学的目的上。
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也就存在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价值观教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教学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学价值的取向是不一样的;即使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民族对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
由于人们所持有的教学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对地理教学目的的看法也不同。
(三)地理学科特点在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时,必须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发挥地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和作用。
(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地理教学目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地理教学可能取得的结果。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阶段性,二是个别差异性。
2、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一)动机功能是指地理教学目的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
地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既包含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认识,也包含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这种认识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正是推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一、名词解释1.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行为目标模式: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
3. 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4. 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 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 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7. 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 地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认识能力的核心。
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密切相关。
9. 地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构成的地理事物和形象的想象。
10. 记忆能力:指认识、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11. 想象能力: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或重新改造组合而构成新形象的能力。
12. 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13. 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4. 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方法。
15. 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P1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认为本学科的教学对象只是教师,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并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至20世纪80年代):陶行知基于“教学作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间的联络。
3)地理教材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地理教材法”的研究对象明显地是指对地理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
把“地理教学法”的“法”字理解为方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整个地理教学。
与地理教学法同时并存,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4)地理教育学阶段(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12月,北京市地理学会着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法教师和有关专家,在通县召开座谈会。
会议提出:把“地理教学法”改为“地理教学论。
”时任湖南师范学院地理教学法教师的杨尧先生首次提倡将本学科定名为“地理教育学”。
不论是从研究范围,还是理论高度来考虑,“地理教育学”都应当是本学科最高层次的命名。
5)地理教学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就课程性质而言,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本科中开设“地理教学论”比开设“地理教育学”更合适在于:①地理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②地理教育学的特性决定其难以指导具体操作性的教学实践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P51)总任务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活动。
具体的说,就是要解决地理学科中“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得如何”等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
进一步说,它们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2)具体任务:①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地位与任务,明确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地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②研究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国外地理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与地理学科发展水平需要的关系,为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地理教学活动的要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重点)。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下,一句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概括,是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中学地理教学界应用广泛,尤其是一些具有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运用较多。
运用经验总结法一般应注意地理教学经验的去伪存真,注意地理教学经验手机的广泛性,注意辩证地收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注意将个别的教学经验生化为普遍性的教学理论。
3.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有哪些联系。
1)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第二章1.地理课程的含义:地理课业及其课程,通常来说具体表现为地理课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2.地理课程的功能:是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生能力和生产能力。
3.我国地理课程发展的趋势: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
4.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原因。
a)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两个术语“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其中教学计划易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相混淆,教学大纲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b)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5.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影视清晰地、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现代地理教学论1-4章教学要点
地理教学论第1——4章课件课程定义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学科的总称,隶属于教育科学。
它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课程。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1-1 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一、中学地理教学系统1、教学系统的组成学生(核心—主体要素)教学目的(基本要素)课程(实质性的要素)教师(主导要素)教学方法(结构与功能的调配)教学反馈(结构与功能的输出)教学环境(重要且易被忽视的要素)2、教学系统的动态性(1)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教师←教材、教具、方法、情境→学生(2)要素在时空变化时的状态不一,组合排列形式多样。
因此,教学系统具有动态性。
↙备课认真、方法得当、营造良好情境↘教师←备课一般、方法欠得当、教学情境沉闷→学生↖备课不认真、方法错误、教学情境对立↗3、教学系统的规律性(1)整体性“整体>要素之和”就是系统的整体思想。
(2)相关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而同时它又总是存在于另一系统之中。
(3)有序性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是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
二、中学地理教学与系统方法1、系统方法就是依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
三、系统理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1、系统分析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2、教学系统分析案例(1)教材分析案例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1)教学质量分析案例中学地理考试分析(七年级)3、模型化方法“模型化”方法主要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现象的形成、内容与其功能联系起来,突出教学现象的模型特点,然后运用模型进行教学过程的方法。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要点(参考)
绪论一、地理读物及期刊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主编:卢文石2、地理教学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编:段玉山3、地理教育主办单位:重庆师范大学主编:李晴4、《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5、《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二、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特点:①这一阶段,对于小学地理教学的研究比较重视,而研究中学地理教授法的论著比较少见。
②在初创时期,人们认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教师,只是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20世纪80年代)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表明这一时期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的步伐。
3、地理教材教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有人认为地理教学法就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著述,不够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所以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4、地理教学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也无人问津。
文化大革命以后,很多学者认为“地理教材教法”的名称有失偏颇.又重新改名为“地理教学法”。
5、三足鼎立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夏志芳教授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具有标志性意义。
总结:以上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和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重点)1、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论,陈澄,上海教育出版社)2、地理教育系统(地理教育学,袁书琪,高教)3、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地理教学论,卞鸿翔等,广西教育出版社)四、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重点)——八要素说1、学生——核心要素、根本要素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要素4、地理教师——主导要素5、地理教学方法——较活跃的要素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要素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但易被忽视的要素关系: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地理教学论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培养未来教师地理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地理教学论考试中,考察的重点主要是学生对地理教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论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出发,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的相关性质和特点。
首先,地理教学论考试中,地图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地图阅读是指通过地图识别、分析和解释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地图阅读的各种方面,例如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如何使用地图来解释地理现象和变化。
其次,地理教学论考试中,人口统计和地形知识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人口统计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变化等。
地形则是地理学中描述地球表面形态的术语,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此外,地理教学论考试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自然地理是描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例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人文地理则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在地球表面分布和发展的学科。
这些知识点不仅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理教学论考试中,还需要掌握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如何设计地理教学计划、如何组织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使用地理教学工具和软件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地理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涉及地图阅读、人口统计和地形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和推动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论 重点
第一章绪论1、17世纪中叶出现了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所主张的单独设科的地理教育,此时的地理教育主要是随机的、无计划的而且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地理知识的片面传授。
2、17世纪-19世纪中叶,是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时期,从跨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立地理课程开始,标志着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为近代地理教育的形成时期,地理教学的内容由描述地理现象发展到解释地理现象,逐渐形成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20世纪40年代以后,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时期,地理教育以现代地理学新发展为基础4、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最早设置“舆(yú) 地”课程。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设定“地理”——师范学堂开设“地理教授法”课。
5、1919年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6、清末-----新中国成立前:地理教育内容以单一地理描述为主,教法主要为注入式教学。
新中国成立------50年代:地理教学法的不足主要是谈教多,谈学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70----80年代:以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但侧重对教材、教法、教师研究,对学生的研究较少。
7、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8、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10、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教学内容要满足最有价值的、适合学习的、具有教育价值三个条件。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3.地理教学的特点:①人地关系为主线②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③地图的重要作用④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4.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①1840年以前,我国传统民间私塾称为蒙馆,所有人可进入学习②我国现代地理教学从国外引进过来,经历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中国人办的新式学堂、清政府办的新式学校三种类型③20世纪初,学习借鉴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学体系,推广了班级教学、分科教学和教师讲授等现代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④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推行凯洛夫教学体系⑤2010年秋季全国进入新课标实验。
5.教学论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事实问题是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价值问题是教学的目标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技术问题是指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
7.备课课概括成“三备三写”。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写学期(或学年)教学季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8.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9.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①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创造性特点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③以学习者为出发点④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⑤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11.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2.课堂教学类型:授新课(内容独立性强,任务重的情况下)、综合课(复习授新,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情况)、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实践课。
地理教学论考点
第一章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 P24 第五章:三种基本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法,认识方法,教学手段。
P96第七章的教学重,难点: P1651、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不仅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
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中,论证了设置地理课程的意义,地理是学生必修的20门课程之一。
P4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P5 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是什么问题(事实问题)、为什么问题(价值问题)、怎么样问题(技术、策略、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11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学,它包括地理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及教学规律。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优化地理教学艺术8、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9、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①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②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③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⑤有助于科学的评价教学⑥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10、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第二章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心理、认知学习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心理学;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
地理教学论黄成林知识点
地理教学论黄成林知识点地理教学论黄成林知识点黄成林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他对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贡献良多。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来论述一下他在地理教学方面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
一、区域地理学黄成林在区域地理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区域地理学是一种研究地球表面各个地区的整体性特征、规律、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教学上,他提出在区域地理学的学习中,应从地理背景、地理形势、地理位置、地理面貌、地理环境、地理资源等方面入手,掌握地理知识的涵盖面和整体性。
二、综合地理学在黄成林看来,综合地理学是指基于生态学和区域地理学,综合分析地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他认为综合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环境和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活动,探索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教学上,他强调教师要尽可能使知识变得可持续,成体系,有方法,有应用。
三、地理课程标准2001年,中国推出了新版的地理课程标准。
黄成林作为重要的编者之一,对这一版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体系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他认为课程标准是在认真研究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大家对教育的普遍期望时所制定的一份面向未来的规划方案。
他指出一个合理的地理课程从初中到高中应该是一个机构逐渐递进的、渐次深入的过程。
四、思维导图黄成林在地理教学中提倡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流程图的格式,可以帮助学生简化大量信息的表达,使知识可以更加系统、逻辑、结构化地呈现。
他指出思维导图可以协助学生描绘物质和信息的各个方面,解决多方面信息量较大的问题。
思维导图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黄成林不仅在学术方面有崭新的提出和深入的研究,更在教学方面有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
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地理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教学论学问点弟一早1.地理教授法一一地理教学法一一地理教材教法一一地理教学法一一地理训练学一一地理教学论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争辩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争辩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活动要素:同学、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老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八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4.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5.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训练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关系最直接、最亲密的为训练学、心理学、地理学。
弟二早6.学校的训练目的系统包括训练目的、培育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7.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训练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进展趋势和总方向。
8.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9.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机敏性原则。
10.地理教学模式:指在肯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式,策略的体系。
第四章1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12.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依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实行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3.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制造性、“地理性70页14.讲授法特点:1.将地理学问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同学。
2.适应性强,便利、机敏。
3.老师进行叙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规律挨次,甚至动作、姿势、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同学,激发同学学习地理学问的爱好,启迪同学的智力。
4.能依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同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论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5(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对象和问题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二)地理教学活动诸8要素1、学生(核心要素)占据中心地位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3、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受教学目的的制约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学活动都需要地理教师的指导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因素)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建立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制度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的因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里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地理学科性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国内外地理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适用的条件和场合,寻找地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探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各种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及底料教师的心理特征。
5、研究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评价的方法,探索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教学环境的作用,如何创设良好的环境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教育科学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德国教育家拉克特:科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艺术地理教授法→应用学科地理教育学→理论学科地理教学实践是地理教学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教学理论外,对地理教学论在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的要求更迫切。
学术并重: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教学论是普通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对教学现象进行宏观研究,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
地理教学论是从微观的、分析的、学科的教学论,从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及活动的分析,寻找地理教学规律。
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论等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素材,是教育学赖以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为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抽象概括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1、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
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个体差异、智力的开发、野外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记忆力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2、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制定必须都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3、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教学方法符合心理学规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4、从心理学理论中营造舒适方便、宽松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活动更优质高效。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某些理论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相关理论的补充作用)三、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1、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是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所研究的地理教学活动诸因素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来自地理学。
3、地理教学活动中关键的两个要素——教师和教学方法,都有很深的地理学烙印,地理教师要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地理教学的研究方法P18(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地理教学活动处于常态下的被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收集其语言,行为表情等状态,并通过分析来认识被研究对象特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法指围绕课题的目的,通过被研究对象或熟悉被研究对象的其他人,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综合分析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某些地理教学现象之间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指根据地理教学科研的目的,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有计划地改变自变量,对因变量观察、测定、记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确定地理教学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文献法通过文献的查阅整理分析,从中领悟地理教学理论的真谛,探寻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经验总结法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地理课程论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论P22一、地理课程的含义(一)对课程的不同认识1、各个教育流派的不同观点2、国内学者的理解、我国课程专家施良方教授的观点(三)地理课程的定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
功能: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1、地理科学的发展2、社会发展3、学生的发展(心理年龄特征、地理学习动机)三、课程的类型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4、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加强自然与人文的相互渗透(2)部门地理与分区地理的综合:初中以区域地理为主增强自然与人文、部门与区域的综合,体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实现地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从学科分支体系向环境综合体系的转变。
(3)活动课程的发展: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扩展和深化乡土地理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29一、我国国内地理课程的历史以及发展改革(一)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学地理课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地理课程(三)21世纪初中学地理新课程1、我国新课程的改革背景2、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2年,每周二课时3、我国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必修课程分为“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共103课时。
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第三节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36三、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第四节地理课程教材改革45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一)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演进(一)地理教材的概念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协助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知识信息材料。
广义: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包括所有适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材料,如地理教科书。
地图册、练习册等等。
狭义:地理教科书(课本)(二)当代国外地理教材的总体特征1、变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2、内容选择、处理科学合理3、内容选择更注重实践性知识4、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普遍增加了人文地理比重(三)我国地理教材改革成就与特点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重点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尤其重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2、编写者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的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知识。
3、教科书中的内容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灵活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4、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
感悟1:关于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论对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较少,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补充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施与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需要足够的重视。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完成地理课程目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课程资源的特征1.1内容开放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课堂、教师和学校,期刊杂志、社会生活、大自然中都蕴藏着大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理课程资源,师生可以随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1.2形式多样地理课程资源既有来自自然,也有来自社会的的;既有校内的、校外的,也有显形的、隐形的[1]。
1.3功能交叉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有所交叉互补,可互为对方学科的教学服务。
比如地图常常为历史学科所利用,起到相当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分类[2]2.1按功能划分素材性资源:直接作用于地理课程中的教学素材或来源。
条件性资源:间接作用于地理课程中的教学素材或来源。
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2.2按性质划分自然地理课程资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以运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社会地理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可以运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2.3按空间分布划分校内资源:学校范围之内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校外资源:学校范围以外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2.4 按呈现方式划分实物资源:以实物形态存在,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活动资源:存在于活动中,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信息化资源:存在于音像、网络媒体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2.5 按存在方式划分显性资源:实实在在以物质形态存在,可以直接运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
隐性资源:以潜在的方式对地理课程施加影响的资源。
三、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3.1完成地理课程目标的保障,丰富教学内容完成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有丰富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来实现。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有效地利用,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持。
另外,地理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因此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促使地理课程与时俱进。
3.2改革传统地理教学的基础,促进全面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课本、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显性的校内实物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其局限性可想而知。
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出更多的校外的或者隐性的种种地理课程资源,改革传统地理教学。
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野外实习考察等,可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