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听听声音》课件PPT课件
实验一:比较大小音叉的声音
我们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 材
大音叉
小音叉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的 描述
声音轻、弱
比大音叉高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 的描述
声音重、强
比大音叉高
听听声音
听听声音
敲打钉子
听听声音
实验二:比较不同铁钉的声音
实验结果
实验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的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
描述
的描述
大铁钉 中铁钉 小铁钉
自然界发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听声音
听听声音声音的描述高强声音低
弱
重
轻 听听声音
听听声音
音叉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 字母代表的是音调,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 秒钟震动的次数。
听听声音
实验一:比较大小音叉的声音
比较大小两种音 叉发出的声音有 什么不同?试着 用高、低、强、 弱、重、轻对这 些声音进行描述。
发声仪器。
√
听听声音
声音清脆、持续时间 音高不变,声音更
长
强,持续时间更长
声音比大铁钉高,时 音高不变,声音更
间短
强,持续时间更长
声音比中铁钉高,时 音高不变,声音更
间短
强,持续时间更长
听听声音
课堂小结
对错判断庭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发出声
音高。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高低
会发生变化。
√
3、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
听听声音
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
2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听听声音》ppt课件
声音互动艺术
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动作或声音与艺 术作品进行互动,使艺术体验更加生 动有趣。
声音表演艺术
通过声音表演、声音模仿等手段,将 声音作为独立的表演元素,展现声音 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06
声音的科学实验与探索
制作简易电话听筒实验
• 实验材料:两个纸杯、一根长棉线、剪刀、胶带。
制作简易电话听筒实验
嗡嗡声
蜜蜂、蚊子等飞行昆虫在飞行时发出 的持续不断的嗡嗡声,有时令人烦躁 不安。
人类制造的声音
音乐声
人类通过乐器演奏或歌唱产生的优美旋律和 和声,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人声鼎沸
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发出的嘈杂声音,如市场 、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喧闹声。
机器声
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嘈杂声音,如汽 车发动机、工厂机器等。
声音的频率决定音调 的高低,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
不同波形的声音具有 不同的音色,波形越 复杂,音色越丰富。
声音的振幅决定声音 的响度,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人耳听觉范围及特点
01
02
03
0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范围在20Hz~20000Hz 之间。
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有一 个适应范围,超过这个 范围会使人感到不适。
水声
溪流、瀑布、海浪等水流运动 产生的声音,有的轻柔悠扬,
有的汹涌澎湃。
动物发出的声音
鸣叫声
鸟类、昆虫等动物为了吸引伴侣、警 告同类或防御敌人而发出的叫声。
咆哮声
狮子、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发出的威 猛霸气的吼声,显示其领地和力量。
吱吱声
老鼠、松鼠等啮齿类动物在活动时发 出的尖细声音,有时也用于标记领地 。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听听 声音》ppt课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生活中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2.实验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注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放大镜、记录纸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如鸟叫、汽车鸣笛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声音的产生。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声音的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这样,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学习。同时,我也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传播、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声音现象进行归纳、推理和解释,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讨声音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出创新性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声音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主动参与噪声防治,提高环保意识。
5.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举例:通过敲击音叉产生声音,观察音叉振动;讨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在声音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效果,强调声音传播的条件。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课件)
火车声
嗡嗡的、很刺耳
古筝声
有节奏、悦耳动听
打鼓声
咚咚咚的、有强有弱
探索3:声音怎么发出来的
谁发出的声音
描述声音的特点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鸟叫声
声音高、悦耳、连续不断 小鸟的嗓子叫
雷雨的声音 轰隆隆的、很低
火车声
嗡嗡的、很刺耳
云或雨的碰撞 摩擦、碰撞
古筝声
有节奏、悦耳动听
弹拨
打鼓声
咚咚咚的、有强有弱
敲击
------------
雷雨的声音
------------
火车声
描述声音的特点 声音高、悦耳、连续不断 轰隆隆的、很低 嗡嗡的、很刺耳
古筝声
有节奏、悦耳动听
打鼓声
咚咚咚的、有强有弱
探索3:声音怎么发出来的
谁发出的声音
描述声音的特点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鸟叫声
声音高、悦耳、连续不断
雷雨的声音 轰隆隆的、很低
制造声音:你都能制造出哪些声音?
制造声音:你都能制造出哪些声音?
制造声音
交流: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交流: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我知道了声音的分类和声音有高低强弱。 1.为什么不同的方法能够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为什么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声音? 3.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怎么发出来的嗡嗡的很刺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小鸟的嗓子叫云或雨的碰撞摩擦碰撞弹拨敲击描述声音的特点谁发出的声音鸟叫声雷雨的声音火车声古筝声打鼓声声音高悦耳连续不断轰隆隆的很低有节奏悦耳动听咚咚咚的有强有弱探索3
听听声音
四年级 科学
聚焦:猜一猜这是哪里的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声音,探究声音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声音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声音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声音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探讨声音的产生原因。
3.探究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4.探究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声音。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声音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振动空气音调、响度、音色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振动的物体(如鼓、尺子等)、介质(如空气、水等)、录音机、音响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振动物体,如鼓、尺子等,并听取它们发出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振动物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1-1《听听声音》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
在完成《听听声音》这一课时的教学后,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课作为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其重要性及对学生兴趣激发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明确了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且认识到虽然看不到声音,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能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汇来描述不同的声音,这一目标基本达成。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初步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活动一“听听周围的声音”中,学生积极参与,准确区分了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体现了良好的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并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活动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中,学生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积极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增强了对声音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听听声音》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听听声音》课件学生准备:一些信件(其中有的发出声响),笔、纸。
教师准备:给每个学生准备信封一只(内装一片发声的电路板,有的信封内装的是不响的电路板),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音源发生器。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听一听信件的声音,你们能分辨出哪些信件是好朋友寄来的吗?教师小结:耳朵能帮我们分辨声音,它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信件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信封,请同学们打开信封,听一听里面的声音,分辨一下哪些信件是好朋友寄来的。
教师:我们再来试一试,把发声的电路板放在桌子里,听一听声音,比较一下和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看来这个声音不是从信封里发出来的,那会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
学生汇报:声音来自桌子里、凳子里、墙角里……教师:看来声音无处不在,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那么这些物体振动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听。
教师小结:这些物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只是有的声音我们听得见,有的声音我们听不见而已。
我们的耳朵能帮助我们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那么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的大小有关系吗?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做实验:用尺子敲击桌面,让全班同学听到敲击声;然后改变敲击的节奏(由慢到快),注意听声音的变化;再改变敲击的力度(由轻到重),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越重,声音越大;物体振动越轻,声音越小。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物体振动与声音关系的应用实例。
如音量的调节器就是利用了物体振动的原理来调节音量的;有的乐器也是利用物体振动的原理来产生不同音调的。
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这样的应用实例,请同学们找一找。
学生汇报:如日光灯的镇流器、教室内电铃等。
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来演示一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深入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声音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量化理解,以及对声音传播条件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最后进行总结和讨论。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铃声,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的传播速度: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深化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5.总结与讨论: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物体振动——-> 空气振动——-> 耳朵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共同探讨声音的特性。
3.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将音叉放在桌子上,用尺子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实验二:让一名学生发音,另一名学生观察其喉咙和嘴巴的振动,了解声音的产生。
实验三:两人相距一定距离,一方说话,另一方听,观察声音的传播。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02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道的我还想知道的声音声音知识知识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很秘。
)点?这些思考会带领学生对声音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3.科学拓展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乐曲的音符do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⑥②①③④⑤56432soulafamire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1听听声音声音听听声音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不同板书设计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实验分析:通过对“音高变化柱形图”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音高与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的关系。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和综合分析数据能力。
3.科学研讨研讨一: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钢尺声音的高低与钢尺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
研讨二: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所关注,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声音经验,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声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声音的特点。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盆子、尺子、绳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入盆子中,用木棒敲打气球。
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气球被敲打时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被敲打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打桌子,观察和记录尺子被敲打时的振动。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巩固(5分钟)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的。
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听听声音》课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听听声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声音》中的第二课时《听听声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探索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关系;认识各种声音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知道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声音的特点,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声音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声音的响度与音调。
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响度与音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气球、尺子、鼓、锣、音叉、响铃、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气球、尺子、鼓、锣、音叉、响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吹气球,观察气球振动发声的现象。
(2)讨论:气球为什么能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鼓、锣、音叉、响铃等器材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2)讨论:为什么这些器材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2. 声音响度与音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声音的传播过程。
请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
2. 答案:(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497米/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索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
(2)研究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的理解。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强弱、()、刺耳、()、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重重敲门,敲门声(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参考答案:1.1听听声音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C )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弱 ):重重敲门,敲门声( 强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呼呼雨声——哗哗、沙沙、噼噼啪啪、淅淅沥沥雷声——轰隆隆流水声——哗哗、哗啦啦泉水——叮咚、叮咚树叶——沙沙动物的声音:青蛙——呱呱呱呱蜜蜂——嗡嗡嗡嗡小鸟——唧唧喳喳马蹄——嗒嗒嗒嗒小鸡——叽叽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敲打声、噪声音乐声、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设计含答案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作业一、填空。
1、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并快速(),产生()。
2、口琴是靠()振动发出声音的。
二胡是靠()振动发出声音的。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做()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自已也()(填“能”还是“不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5、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6、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的器官是()。
二、选择。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听不见的声音都没有振动。
B 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义不同C 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D 凡是声音都能看见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哪一类声音 动物发出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动物发出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喇叭声 很响,比较刺耳
声音4
声音5 声音6
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假如要把这些声音进行分类—— 鸡叫声、风声、猫叫声、狗叫声、 流水声、开车声、喇叭声、二胡声、 碎玻璃声、机器声、雷声
你会按什么标准分呢?
声音分类
序号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声音名称 鸟叫声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1.听听声音
听音大赛
倾听要求 1.教室内要保持安静。 2.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记录表上。
听音大赛
我听到的声音 鸡叫听到的声音
声音 声音1 声音2
声音3
我听到的声音记录表 听到的声音 我对这些声音的描述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