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积极的影响以及不足之处。并分别从微观层面及宏观层面对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主要问题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后,保险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且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全国保险费收入从1990年的178.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 880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当今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数量特别是外资保险公司大量增加,专业保险中介公司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保险市场主体增多,多家竞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我国的保险市场曾一度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垄断,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保险市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方式,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中国加入WTO 以后,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争相涌人,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加,保险市场呈现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8年19月,国内已成立寿险保险公司59家,财险保险公司161家。

(二)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1995年10月我国实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随后保监会又制定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保险代埋人管理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定性文件。

(三)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

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居民对保险的购买力巨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随着我国国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住房制度的改革,是越来越多的人们购买了住房、汽车等财产,从而扩大了人们对财产保险的需求。因此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在很多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比照欧美市场的发展经验,保险市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行业大体上要经历从单纯追求保费收入规模、到追求实际利润、再到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三个阶段。从当前保险市场的运行特征上看,我国保险市场目前整体上正处于从第一阶段想第二阶段过渡的转型关键期。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我国2007年的保险深度为2.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从我国民众低保险业认识的程度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还未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这些导致了人均保险费低,民众购买保险的比例低。保险业作为社会的稳定器,让民众充分认识到保险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人们主动参保,这样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健全完善。

二、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保险市场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制约着保险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微观层面的问题

1、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少、垄断程度高、保险商品少,且不对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数目少、规模小,有效竞争明显不足。我国保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因此导致保险品种少、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低劣。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过剩。

2、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源于国民保险意识较淡薄、收入水平较低和保险费率偏高。

2.1、国民保险意识相对较淡薄。国民保险意识的淡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在观念上习惯子养儿防老,采用风险自留的方法;二是由于在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在观念上仍然存在对财政的依赖:三是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不久,有些国民对保险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四是有些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在经营上尚欠规范,外加有些舆论不适当传播,导致了国民对保险的不信任。

2.2、收入水平较低,财务支付能力受限。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居民收入有限,相对减少了保险需求。

2.3、保险价格偏高。保险价格的高低直接会影响保险产品的需求。而中国保险公司由于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加之成本较高、费率灵活性小、税收负担较重等原因,使费率普遍略高于国际保险市场的费率。

3、保险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保险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保护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但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保险监管部门的信息报告制度和保险公司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制度,均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最低披露标准。主要的问题有: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倾向;一些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不透明,致使客户无法了解承保公司财务状况的风险大小;擅自进行不实信息披露,如夸大某险种的分红率或投资回报率,缺乏信息披露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二)宏观层面的问题

1、保险监管体制,监管模式不完善

保险市场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国家监管机构不全,形成监管真空;行业自律组织缺乏效率与公正,社会监督部门职能不明确。从国家监管方式及手段看,目前基本处于问题跟进型管理状态,远未达到行业监控性的水准。不能做到根据市场信息和保险公司定期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审核、形成预警系统,主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惊醒干预、监控;监管的重心倾向于费率、手续费、机制准入等。

此外,在中国目前实行的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并重的监管模式下,比较偏向于对市场行为合规性的静态监管,而忽视了真正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特别缺少对保险机构的动态跟踪,使得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很难通过对保险机构市场行为监管实现其监管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