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个融合”的高校创业型人才交互式培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六个融合”的高校创业型人才交互

式培养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助推器,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等,并指出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强烈的创业意识,科学的创业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六个融合”的高校创业型人才交互式培养模式,例如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教师队伍与实践教师队伍相融合等。

[关键词]六个融合创业型人才交互式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彭建章(1981- ),男,广东河源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路晓兰(1981- ),女,河北沧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赵文峰(1980- ),男,河北沧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长城计划“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构建模式研究”、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4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行业

特色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99-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以此为导向,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义

1.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助推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当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经济的升级,为新时期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营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学生所具有的专业优势、较高的个人素养,将为他们在创业道路的选择上提供参考依据,协助他们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方向。同时,大学生创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青年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并有助于激发创新热情。

2.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近年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美债务危机日益凸显,导致世界经济复苏难见起色,全球就业市场低迷,就

业问题成为全世界都在面对的难题。在我国,高校扩招、门槛降低,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大幅下降,高等教育已从传统上的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我国平均每年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人才市场的供大于需,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并极有可能在为社会带来财富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3.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创业行列涌入了一大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鲜血液。中国高教创业教育学会在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新人数达到10.9万,然而仅3%创业成功,与美国20%的成功率相差近7倍。创业创新人才的严重匮乏,这方面很难与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得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二、高校创业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1.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源动力。培养强烈的创业意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就应紧紧围绕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他们打破常

规、不拘一格的革新思想,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修身治国的宏伟志向。

2.科学的创业精神。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间充满了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甚至是生命风险。科学的创业精神要求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鼓励学生敢于发散思维、迈向新领域。因此,高校创新教育应切实将创新求实、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等优秀思想灌输到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中。

3.出色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以智力为核心,是指具有创造特性、综合性的、能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经营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专业素养、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战略规划和决策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4.顽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创业者心理、行为起到调节作用的思想特质。创业过程是一个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创业如同其他职业发展道路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低谷,这就要求创业者始终保持着矢志不移的信念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基于六个融合”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首先,创业课程的优化必须兼顾各个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创新型人才。此外,由于创业课程的开放性,课程形式不拘一格,最佳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摸索。在综合性的课堂设置上可以采用请著名企业家开设讲座;在课堂中融入创业意识的启发、创业知识的普及等。并与企业联合实施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校选拔人才,实施精英教育,着力培养具备企业家特质的创业型人才。实践课堂的开展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活动的大小、时间、难易程度等进行不同的分工,确立不同的阶段。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增加知识的灌输量,并懂得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打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才能。另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自学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业品质以及创业行动力,开拓创业思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去实践,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主动向周边环境获取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