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心理学范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急剧变革,都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已被国内外许多专家所承认。
作者通过对102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回顾性调查,进一步探讨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人们从社会学角度重新估价精神疾病,并从护理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一、材料与方法资料取自我院1968~1988年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26425例,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样比=0.04,K=l/0.04=25),抽取样本1057例,剔除无参考价值病例37例,有效病例(应答率)1020例(96•5%),样本具有代表性。
按统一表格,以分组、划记(将调查资料按项分别列入整理表内,用划“正”字记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
调查以病历为主,对记录不清的项目进行了核实,资料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精神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关系(表1)从年龄分析,本组病人中,以21~30岁年龄组居多,共413例,其中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发病者381例,占本年龄组的92%。
这是由于青年时期心理变化多,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应激因素较多,精神负荷较重,川特别是“”期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环境不适应、以及返城后工作得不到及时安排所造成的压抑心理有关。
从性别看,本组病人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尸>0.05)。
31一40岁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尸<0.01)。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与妇女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易受挫折有关。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兴起的,目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篇二《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
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论述了其与公园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功能分区、园路、植物配置、设施等方面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起源;概念;必要性;公园设计;应用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overlapping domai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park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park design were elaborated,in cluding function division,park roadplant allocation,facility,etc.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origin;concept;necessity;park design;application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公园时,首先应了解不同公园景观的特征、功能、人们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的人群的需求,然后通过实体的相应组合创造出所需的公园景观。
公园布局的设计中,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一《环境心理学视阈下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商业街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多功能的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以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满足舒适、健康、宜人的景观设计理念。
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
本文就此从环境心理学视阈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城市商业街是一个汇聚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
城市商业街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形态的空间体系内,其主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许多城市商业街交通拥挤、街景单调,缺少整体连续性和景观特色。
设计城市商业街,应当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以人为中心,从人心理特征考虑问题,把握环境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联系。
1.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需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安全程度和户外活动水平有联系。
倘若人感觉不能放松,比较紧张,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失去人气。
商业街广场上的巨型喷泉、茂密树林会遮住人的视线,人们会感到不安全。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巨大遮拦完全阻挡了人的视线,前方空间难以通过环境进行预知,人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人们置身于街道公共环境中时,首先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性别角度分析,男性逛商业街是有目的和计划的,直接去自己愿去的商店购买商品。
女性逛商业街是无目的和计划的,她们喜欢游逛,遇到较为新奇的商品会选择性的购买。
男性购物速度快,不会停留。
男性陪女性逛街会感觉疲惫,而女性在男性陪同下会觉得无趣。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

环境心理学论文20xx字篇一: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指导教师:朱少华姓名:可苗班级:室设111班学号:20xx313360105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浅析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内容摘要】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了环境心理学的一些概念,以及应用它对周围建筑做出一些合理的分析,在本文中简单的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和指导意义,以及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系,并举出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设计建筑类型与色彩室内设计一.前言总述:关于环境心理学,在朱老师的系统教学下,经过八周的学习,我主要了解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其中包括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人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等等、以及环境知觉理论中比较流行的三种理论是: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
建筑设计讲究“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是建筑与环境设计的依据。
通过探索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对建筑设计创作的把握,创造出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
《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有说过:“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这句话也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怎样创造合理的建筑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六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范文1环境心理学是讨论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阅历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殊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转变基本概念和讨论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讨论,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
由于以往环境心理学讨论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讨论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讨论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当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讨论领域。
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讨论,在方法论讨论原则上必定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
当代环境心理学讨论不应当只在个体水平,更应当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讨论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讨论方法,制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讨论梯队”,应当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特别有限的。
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当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讨论,为环境政策的制订供应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月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地传播与进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讨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月,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头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讨论,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爱好和关注。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

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结课论文参考篇1浅析博物馆环境心理学摘要: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关键词:博物馆、心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声音、苏州博物馆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且是展示各地历史文化,与人们对话交流的特色的空间。
与商业建筑等不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突出其精神的内涵,要强调其文化、历史厚重感、及人们认知交流。
人们的心理行为已经对博物馆建筑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研究符合人们的愿望、要求的空间、环境,并与其相适应地对环境进行选择、改善或创造。
它在建人们在博物馆中的主要活动为参观、研究、交流、信息、休息。
而博物馆则以丰富的空间、灯光、色彩变化来引起人么各种心理活动。
博物馆观众的参观需要、兴趣和参观动机、态度,观众参观流线,观众的休息交流区域都对博物馆的建筑心理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博物馆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
空间博物馆观众来到博物馆参观,也许是为了一件展品、也许是为了解当地的历史、也许是为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
不同的形状、高低大小空间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一个适合的建筑空间可突出其展品的特色及当地地域建筑空间特点。
如:直线方形空间给人熟悉、稳重之感,而流线、三角形空间可给人动态变化的感觉。
而高大、宏伟的空间则给人严肃的感觉。
博物馆为公共建筑,其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展室之间的交通空间流线需清晰且由明确指向性,使得人们一目了然,较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2)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篇二《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宜居环境研究》摘要: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居住场所,在这里时时刻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人们相互交流、运动、漫步等,而来实现这些活动的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
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从居住人的角度大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探求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人;心理;宜居环境0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观念已经从满足功能的需求转向生态型需求的变化,居住区设计的最根本的是需要从居住人群的心理角度出发,心理学在居住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解决和提高居住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更多是没有真正把握心理要素的内涵,只是认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设计就是满足了心里的需求,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使用人群的关注探讨居住区设计是富有重要意义的。
1居住空间环境的现状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逾越心情,也为居住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为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更新,人们已认识到居住区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而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升居住环境呢?长期以来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居住区品质,特定的功能活动设施及场地、人造硬质、生态景观一直是设计的重点,相对来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人”的淡漠,使得现存的很多住区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缺乏归属感。
为了提升居住区的整体质量,创造强烈的视觉刺激。
大量运用设计手段强化的景观气势,构成了不亲切的因素。
第二,过于强调对设计效果的思考,忽视功能的需求。
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各种造景和艺术手段,淡化了居住人群在使用时方便和需求程度,忽略了居住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作用。
第三,过度强调景观的生态性,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播。
每个设计地块都会在长期的社会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体现。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空间设计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心理;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行为心理;空间形态;健康住宅引言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居住区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重要的卖点之一。
因此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
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设计的目的,从而做出成功的环境设计。
本文通过对南京蓝山国际公寓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其有关理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环境心理学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解决环境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心理学实训。
二、实习目的1. 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环境心理学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3.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环境认知、环境行为、环境情感、环境态度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们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环境心理学实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项环境心理学实验,如环境认知实验、环境情感实验等。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环境心理学案例分析我们分析了多个环境心理学案例,如城市公园设计、住宅区环境改善等。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了环境心理学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 环境心理学实地调研为了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城市绿化、公共空间设计、居住环境等方面。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环境心理学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协作训练。
通过共同完成实验、案例分析、调研等工作,我们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实践技能。
2.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团队协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通过学习环境心理学,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

环境与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心理学重要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与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环境心理学在传统商业空间中的运用摘要:商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环境及商业之间建立同一性的联系,将人的心理体验与场所的内在和谐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支柱,对于营造良好的商业空间普遍适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文试图通过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分析《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和商业空间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商业空间;清明上河图;行为;环境心理学1 商业空间与人的关系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人所处的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社会自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出现了商业空间。
所谓商业空间就是指提供有关设施来满足人们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
人类的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所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古代的:“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就形成了商业活动的原始形态――集市。
在没有城市之前,“市”的概念是人们剩余物品交换的场所。
最初的集市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的,一般是几日一集。
集市的形成与宗教、节庆、农耕繁闲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赶集庙会可以说是定期性及流动性的商业活动。
由于这种交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场所。
因此,商业活动由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式的交易变为固定的营业;商业空间由流动的时空进入到特定的时空,由最初的集市向自由市场、夜市发展;由农村的集市贸易向城市的市场发展;由摊贩进入店铺。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应用社会心理学学科,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篇一《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平面构成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着飞跃的发展,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对于景观设计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景观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载体,在现阶段所涉及的种类、形式、方法也丰富多变,现代景观随之也越演越烈。
但基于实际景观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空间格局混乱,景观要素组合不当,不能合理的做到疏密有序等,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点、线、面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造型要素,如何通过其布局来塑造空间氛围,打造好的现代景观关键词:环境心理;平面构成;景观设计;点线面Abstract: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fa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for a long period in the future,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has also been more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Landscape as a carrier of the spiritual life, type, form, method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age is rich and varied, modern landscape also becomes more and fiercer. But some problems exist in actual landscape projects based on chaos, such as spatial pattern, landscape elements combined properly, could not reasonably be orderly density, so we have to think of point, line, surface as the modeling element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build the atmosphere of space through its layout, build modern landscap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graphic form; landscape design; point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是将心理学引入环境中,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门集多种学科性质于一身的新的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分支,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环境营造【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
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该文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并将其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随着近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学陆续投资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在校园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很多新建成的校园往往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美,却缺乏生机和活力,许多广场绿地成为摆设,很少有人在其中驻留和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没有处理好校园环境和使用人群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去,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1、理论发展环境心理学最初产生于美国。
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一理论观点是当今阐述个体知觉环境信息过程的理论先导。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表征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总之,人类行为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勒温的学生巴克和赖特,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专门用来研究真实世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从研究中产生出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先导,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强调物理环境对人行为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在当今社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已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空间,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社会交往,塑造社区认同。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公共艺术环境首先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一个设计良好的公共空间,比如充满绿色植物、宜人的座椅和富有创意的雕塑的公园,可以让人们感到放松和愉悦。
相反,一个嘈杂、混乱、缺乏美感的空间可能会引发焦虑和不安。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情绪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
当我们身处一个美丽、和谐的公共艺术环境中,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具有独特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的设计,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思考和学习。
比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雕塑或壁画,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的行走中接触到历史知识,增进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艺术环境还在社会交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吸引人的公共空间能够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设计合理的步行街或社区花园,为人们提供了相遇和交流的机会。
在这里,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建立起社会联系和归属感。
社会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公共艺术环境通过促进社会交往,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此外,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对于社区认同的塑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当一个社区拥有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公共艺术景观时,居民会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艺术作品成为社区的标志性符号,代表着社区的特色和价值观。
它们能够凝聚居民的共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和公共生活。
然而,要实现良好的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并非易事。
环境心理学与设计初探论文

环境心理学与设计初探论文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环境心理学与设计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环境心理学与设计初探论文篇一《浅析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摘要] 校园绿化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具有松弛精神、调节心理、陶冶审美、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而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处理环境才能符合人的心愿。
该文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榕城某高校当前的校园绿化现状,重点分析了校园绿化设计中存在的心理效应,以期对高校校园绿化设计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校园绿化环境心理学校园绿化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的外化体现。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环境艺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高校对校园绿化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校园绿化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增强和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营造人文氛围、改善景观时空分布格局等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校园绿化的含义校园绿化创造的是物质环境,但它带给人的则是一种精神享受。
这种综合性的自然艺术在其一年四季有规律的生长中“给人一种在绿色中孕育大自然的生命力的感觉”,使人处在这种生动逼真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乐趣和世外桃源般的情趣,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师生员工的思维意识和努力工作、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1]。
2 环境心理学的内涵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2]。
环境与设计心理分析

环境与设计心理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空间,有的空间是可以促进交流的,但是有的空间却是抑制交流的。
我是家具设计院的学生,我对此感受也比较深刻。
一般的来说,在我们生活中,椅子都是用来坐的,但是不同的设计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就比如,为大家所熟知的蛋形椅,它的设计,就好像把人包裹起来,让人拒绝和外界一切进行交流。
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设计。
因为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我讨厌和别人交流,如果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能够找一个地方躲一躲那是件多么美的事啊。
这样的椅子,虽然抑制了交流,但是却让我的心能够躲一躲,,让我暂时摆脱了烦扰,那是多么了不起的设计啊。
当然,观察过公共座椅的人,都会发现,坐面一般都是平整的,这样的话,是为了普通大众需要,但是如果去过情侣园的同学,有的座椅是两边高,中间低的,有人会问,这样的设计可以坐吗,确实,这不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而是为情侣设计的,当两个情侣坐在两边时,因为是V字形的椅子,所以势必会往中间靠,这样就增进了两者的关系,使得大家更加亲切,这样的设计增进了彼此间的距离,让人变得更加融合。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是背对背而坐的话,这样的话可能会使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的遥远,这就是高背椅的设计理念,高背椅故意做成靠背很高,这样就可以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种椅子在有的饭店还是会经常看到的,因为有的人希望吃饭也需要个人的的空间,而这样的设计就是产生了这样的空间,让人感觉到,别有的特色。
在现在许多工作室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彼此间的工作环境是完全独立的,使用玻璃隔开的,这样虽然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但是却不是完全阻隔,所以这样就产生了,迷糊的感觉,听说这是领导专门设计的,因为这样,员工的工作环境,就可以一览无余了,这样有的员工偷懒就被发现了,所以这样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一近一远之间存在着种种的知识可供探索,但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距离,如何运用距离,有时候进了未必是件好事,远了也不一定代表心灵的真正疏远。
生态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生态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生态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一、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
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
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
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
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
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
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设计心理学范文设计类的书,有时候会觉得作者天马行空,而非一步步逻辑推理地告诉你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
像《交互设计沉思录》这种,感觉有点飘忽和晦涩难懂,讲的是一些High Level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局限于具体某一两个产品如何着手设计;像《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设计师要懂心理学》等,则偏向于具体设计策略的方式方法。
这本《设计心理学》,兼顾了宏观设计理念和微观设计执行,贯穿整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何谓以人为本?简单的理解,就是要确保设计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具有易用性和可理解性,能够完成期待中的任务,并且拥有积极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师必须具备设计思维,这种思维,要求设计师对于原始的设计需求抱有探究事物本真的态度,不是一有任务,就机械般执行,而要去理解潜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借助双钻设计模式,以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和扩展。
一旦具备了设计思维,在设计流程的4个步骤(观察—激发创意—打样—测试)就会遵循交互设计的7个原则(可视性、示能、意符、映射、反馈、约束、概念模型),有意识地、深层次地感知用户的认知和情感,从人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去系统性地考虑设计,以确保用户的需求,意向和每个阶段的要求都被忠实的理解,并且在所有其它阶段得到尊重。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设计要避免功能主义的自我满足,提防产品的功能蔓延。
设计师、产品经理们容易陷入竞争者的追逐中,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而忘了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需要这样的功能?有时候,也会迫于市场压力,在营销部门喋喋不休的要求增加功能下,匆促发布一些短期见效、实则有损产品价值的功能。
作者认为,适当地忽视所谓的竞争的言论,只有真正关注使用产品用户需求,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非艺术生能学环境设计吗?“非艺术生”中的“艺术生”这个概念太大了!我以前在学校工作,每年招生都涉及到报考艺术类学校的问题。
所有艺术类专业均属于艺术学这一学科,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个本科专业。
应该说“非美术生”更恰当。
环境设计,大学一般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区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生态城市研究四个方向,主要内容涉及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城市设计、区域经济、城市交通等,跟美术有之直接关系的不多。
入学后,这个专业的课程也是要从基础学起,当然,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些,没有美术基础的考生,只要按专业课程安排的内容认真学习,同样可以学得很好!好大一个坑!简单说,不是。
不过,这个问题包括三个子问题:心理学是什么?科学是什么?什么是伪科学?简单地依次回答如下。
最后详细回答。
心理学是什么?可以读一读同名图书。
简要回答,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
这里的关键是“系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含有很多猜测的成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也缺乏实验证据,心理学当中的实验派也认为他们的理论不够科学,但这些理论仍然有重要的影响,仍然被视为心理学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论虽然是经典但不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权威,是能够发展进步的。
科学是什么?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源于哥白尼、伽利略等,即实证、实验,猜想与验证。
数学的发展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物理化学的发展依靠的是数学推演、理论猜想和实验检验,生物学的发展最早是靠大量数据的搜集、对比分析,即博物学,后来则进入到细胞层次、分子层次,主要靠实验来推动。
社会科学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实际上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什么是伪科学呢?比如,宣扬依靠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就可以抗击艾滋病,根本不需要看病,这就是伪科学。
可以读一读《西方伪科学种种》,伪科学与科学的对立在于方法论,在于思考方式。
如果按照硬科学的标准,即强调可控实验的检验,心理学至少不能算是完全的科学,但如果按照软科学的标准,即满足方法论上要求的可检验、可修正,心理学是科学的。
人们很容易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这和很多广为流传的心理学流言有关。
比如潜意识催眠,右脑的神奇,大脑的潜能开发,很多流传的说法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解释却超出了心理学能够允许的范围。
可以读一读《心理学的50大奥秘》,作者都是心理学界的大牛,斯科特·利林菲尔德(Scott O?Lilienfeld ) 史蒂文.杰伊.林恩(Steven Jay Lynn) 约翰.鲁希欧(John Ruscio) 巴里·拜尔斯坦,戴维·迈尔斯等。
神话1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神话2一些人是左脑型的,另一些人是右脑型的神话3超感官知觉是一种有真凭实据的科学现象神话4视知觉是与眼中微小的分泌物伴随出现的神话5阈下信息能驱使人们购买商品神话6听莫扎特的音乐能让婴儿提升智力神话7青春期必然是一个心理混乱的阶段神话8大部分人在四五十岁时都会经历中年危机神话9晚年常常与日益增加的不满及衰老相连神话10临死之时,人们经历一系列共同的心理阶段神话11人们的记忆像录音机或录像机那样工作,能够准确地记录我们经历过的事件神话12催眠有助于找回遗忘事件的记忆神话13个体通常压抑对创伤经历的记忆神话14大多数健忘症人遗忘了他们早期生活的所有细节神话15智力测验对于特定人群是有偏见的神话16如果你在考试时对自己的作答拿不准,最好跟着你最初的直觉走神话17阅读障碍的典型特征是翻转字母神话18当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匹配时,学生学得最好神话19与觉醒相区分,催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恍惚”状态神话20研究者已经证明梦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神话21睡眠中的个体能学习外语这样的信息神话22经由体外体验,人们的意识可以离开他们的身体神话23多导生理记录仪(测谎仪)能够准确地检测是否说谎神话24幸福更多地取决于外部环境神话25溃疡主要或完全是由压力导致的神话26积极态度能预防癌症神话27相反相成:在感情上,我们更容易被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所吸引神话28人多保险:危急事件发生时,在场的人越多个体介入的可能性越大神话29男性与女性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交流神话30发泄愤怒比压抑怒火要好神话31相似的儿童养育方式会导致成年后相似的人格神话32特质是可遗传的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不能改变人格神话33低自尊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神话34大多数在儿童期遭受性侵害的人在其成年后都会发展出重度人格障碍神话35墨迹测验能准确揭露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神话36我们的笔迹揭示了我们的人格特质神话37精神病的标签会使人因遭受污名而受到伤害神话38只有重度抑郁的人才会自杀神话39精神分裂的人有多重人格神话40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会表现出显著的人格障碍神话41最近儿童自闭症大量蔓延神话42月圆的时候,进入精神病院和犯罪的人数会上升神话43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会使用暴力神话44犯罪心理画像有助于破案神话45大部分罪犯成功地使用了精神失常辩护神话46所有认罪的人确实真的有罪神话47专家的判断和直觉是做出临床诊断的最佳途径神话48戒瘾是酗酒者唯一可行的治疗目标神话49所有有效的心理疗法都强迫人们追溯其童年时期的问题“根源”神话50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危害身体的野蛮疗法——50条,你相信多少?电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高端产品了,国产的四五千配置的都可以,学生党想便宜一点淘宝或者闲鱼都有一些不错的配置!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心理学不是伪科学。
虽然社会上很多人打着心理学的幌子把心理学说的神乎其神,但是我们心理学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奇,也没有大家想的这么不神奇。
为什么呢?说到底,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一种科学,即使在动物中,也有动物心理学这一方向。
我们心理学生除了学习前人的理论之外,还要学习生理解剖、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等基础科目,甚至还有高校将物理学做为心理学学生的必修科目。
真正的心理科学,都是基于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手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你能说实验是伪科学吗?你能说统计学是伪科学吗?如果前两者都不是伪科学,那心理学为什么就是伪科学了呢?或许现在市场上关于心理学的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很多人想借心理学这个噱头来盈利,因此他们会夸大一些心理学的作用。
但真正的心理学,并不是伪科学。
学心理学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学的好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个好处就是认识自我,第二个好处就是认识世界。
掌握了心理学的人,能够更加全面系统真实的剖析自我,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某时刻的某一种行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这样就能够明白自己心理上的优势和弱势,从而提升优点克服缺点,会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我们再次面临相似的心理缺陷时,能够积极地调整过来,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面对,这样一来,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时能够用正确的心理态度去应对。
掌握了好的心理学方法,在面对过去的痛苦时,也能很快的帮自己走出阴影。
总之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探知自我,会让自己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才能不惑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心理学还能帮我们认识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指除了我们内心世界以外的所有的方面,包括家庭社会,人际交往,情感生活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习惯性的戴上面具,学好心理学能帮我们清楚地看清这个世界,通过别人的表情肢体动作来识破别人的谎言,免得掉进别人的陷阱,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也能帮我们交到真正的朋友。
学好情感心理学,我们才能够更加了解异性,知道她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俘获她们的芳心。
也能够在两个人有矛盾冲突的时候,能快速的摆脱这种状态,让两个人和好如初。
如果我们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她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的道理,如果明白了父母的心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尽孝心,这所有的一切会让家庭更加的和睦。
学好心理学,能让家庭事业双丰收。
当然心理学可供选择的职业还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学开设的有心理学课程,学好了心理学,我们就可以到大学去讲课,成为教授。
当然也可以在情感咨询机构工作当情感咨询师,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大学开设的有犯罪心理学课程,如果学得好,也可以参与刑侦方面的工作。
一般的大型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好的心理学者是人力资源的首选。
当然,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成为心理学媒体人,用你的心理学知识为广大的网友答疑解惑,从而帮助更多的人,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看了前面两位,师友的回答,都非常专业,回答的非常好!我在这里,只作一个简单的补充,与总结。
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
从而,才能更好的,制订学习计划。
其二,先学习心理学史,对心理学的发现历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其三,有敌放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的,重点突破。
一门精进。
简单的谈了一下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