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哲学与生活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必修3 生活与哲学51PPT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 生活与哲学51PPT课件

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 本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含义)
一、单项选择:
A 1、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是:( )
①思维 ②头脑 ③唯心主义 ④精神文明建 设 ⑤虚数⑥生产关系 ⑦鬼神 ⑧梦中的黄山
⑵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P36⑤)
※反射分为: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p36⑤)
※条件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
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 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 特有的。
A.①③⑤⑦⑧
B. ①②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2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 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宗 教观念的形成
▲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 的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 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
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来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 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高中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哲学方面的政治知识,会接触到大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归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①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的程度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效果的程度。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和必要性。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其次,从全部客观事实的实际出发,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第三,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反对片面的观点;第四,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反对僵化的观点。

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就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因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地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高中政治哲学必备知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高二必修三政治哲学知识

高二必修三政治哲学知识

高二必修三政治哲学知识: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思想和政治学理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政治的本质、政权与公民的关系、国家的理想形态等问题。

在高中阶段,政治哲学也是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政治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对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的总结。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思想和政治学理论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政治的本质、政权与公民的关系、国家的理想形态等问题。

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政治、政治思想、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

二、古代政治哲学1. 古希腊政治哲学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模型,主张寻求公正和智慧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学理论,强调公民的素质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古罗马政治哲学古罗马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有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

斯多葛派强调理性与自然法的合一,提出了道德的权威和普遍法则;伊壁鸠鲁派则提倡快乐至上和个体主义。

三、现代政治哲学1.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主要是指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哲学家的观点。

他们认为国家的存在是由公民自愿达成的社会契约所决定的,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指以追求最大幸福为原则的政治哲学观点,代表人物有李嘉图、贝恩斯和斯图亚特·密尔。

他们认为政策和行动应当根据其对整体快乐的贡献来评判。

3.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权利和政府的限制权力,代表人物有洛克、亚当·斯密等。

自由主义影响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四、现代政治制度1.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指公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政府决策的方式来行使政治权力,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

民主制度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选择和参与。

2.共和制度共和制度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府决策的方式来行使政治权力,代表人物有罗伯特·达尔、马奎斯·德·康多尔塞等。

2020届高中政治 3文化生活总结

2020届高中政治 3文化生活总结

政治必修3—生活与哲学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2、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意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回答世界的本源,是划分唯物与唯心的标志)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志)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又对时代有反作用,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政治必修三《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知识详解

政治必修三《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知识详解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知识详解导读: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是:定义不同;研究X围不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联系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与唯心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X畴。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掌握特征,学会区分)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X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作为一个高中生,政治哲学是我们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

它涉及到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日后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哲学生活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政治政治是一种管理社会的活动,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体系。

具体来说,政治知识的重点包括:1.国家国家是一个具有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社会组织。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的起源、属性、功能、形式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国家不同的制度和模式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在政治上实行的规定制度,包括宪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民主制度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优缺点及其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3.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关于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理论体系。

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经典的政治思想,如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

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近现代的政治思想,如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

二、哲学哲学是对宇宙、生命、思维等等问题的探讨,是人类思考的最高层次。

在高中哲学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哲学的基本原理、范畴以及经典哲学家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原理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本体论、认识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起源和本质的哲学学科;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条件的哲学学科;道德哲学则探讨人类如何判断合适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政治哲学针对政治领域的问题和原则进行分析研究。

2.哲学的经典学派哲学的经典学派包括: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等等。

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哲学学派的观点和思想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人生思考和发展。

三、生活高中政治哲学不仅仅只是学习一些理论和思想,同样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是关于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的总结:1.价值观学习哲学和政治,能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含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3)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准确理解哲学的作用: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可以给人以智慧,但哲学的智慧和其他科学有所不同。

(1)哲学的智慧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对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即让人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

哲学的作用不在于增加自己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2)哲学的智慧还表现在它是生活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生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哲学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和普世性,通过哲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哲学与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哲学教学的重要性二、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1.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哲学作为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对当代社会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当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在哲学的启发下,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 帮助学生思考人生与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哲学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哲学教学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哲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思考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

1. 组织实践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结合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从中汲取哲学的智慧,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创设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哲学理论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哲学的智慧。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生活三、四单元考点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生活三、四单元考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生活三、四单元考点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生活三、四单元考点迟雨沐霂整理目录高中必修三哲学生活三、四单元考点 (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 (4)【考点】唯物辩证法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考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17)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17)【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8)【考点】社会基本矛盾 (18)【考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9)【考点】社会历史的主体 (20)价值观 (20)【考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1)【考点】人生价值 (21)【考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2)【考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3)总结:哲学中的结构问题 (24)整体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24)基本原理 (24)方法论: (24)系统优化方法 (24)基本原理 (24)方法论 (24)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25)基本原理 (25)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优化部分结构,创造条件促成飞跃。

(25)哲学三、四单元考点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考点】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基本原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部分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联系的普遍性基本概念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基本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基本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方法论我们应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哲学与生活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哲学与生活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一、引言哲学与生活是一门将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和应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原则,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本教案将以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通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哲学思考和原则。

二、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关于存在、知识、价值、道德等方面的最基本而概括性的思考和认识。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哲学探讨的问题涉及人类的本质、目的和意义,以及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并非只停留在学院的教室中,它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哲学帮助人们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供了人生的指导原则和价值观念。

哲学思维可以帮助个人发展智慧和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三、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其意义;2.掌握哲学思维和原则;3.运用哲学思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a)哲学的定义与特点;b)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及意义;c)哲学思维和原则的运用;d)案例分析和讨论。

2.教学方法a)讲授与讨论相结合;b)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结合;c)小组合作与展示。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2.理论学习a)讲述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意义;b)介绍哲学思维和原则的基础,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c)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人际关系、道德困境等,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考。

4.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观察和记录自己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并运用哲学思维和原则进行分析和解决。

5.小组合作与展示学生将分组合作,展示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文档评估: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提交的个人观察记录和分析报告;3.小组展示评估:根据小组合作和展示的表现进行评估。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注意:①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三政治答题技巧方法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哲学思维的启蒙。

哲学思维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能够培养对世界和生活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避免盲目从众,理性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

哲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自由、正义、幸福等,引发他们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哲学理论去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

哲学理论往往关注的是关于人和生活的基本问题,如何过好这一生、何为幸福、如何对待他人等。

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们在青春期经常会遇到的挑战和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通过哲学理论进行反思和检讨。

我们可以通过康德的道德哲学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以人为目的”的道德原则,通过尼采的超人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哲学理论,更能够促使他们意识到这些理论对于自身生活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哲学思维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哲学思维注重的是逻辑与思维的严密性,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能够被运用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去解释和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矛盾问题的本质及解决矛盾的方法,通过伦理学理论去思考如何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与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三哲学与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武汉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两落水 少年,3名大学生溺亡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 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
理解:
A、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有差异。 B、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C、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理解:A、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B、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 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人的价值 思考与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的 价值
人 满足 满足
他人、社 会的需要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 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 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
察院检察长期间严重贪污腐败,仅个人涉案 金额折合人民币就达1700多万元,“小金库” 资金达4700多万元。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
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结果
在这位贪官的悔过书 中,他这样说:“我之所 以成为党的叛逆、人民的 罪人,是因为我成了金钱 的奴隶、只可惜世界上没 有后悔药。”
结论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
2009年1月22日,河北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就三 鹿毒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作出一审宣判。三鹿集团 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三鹿集团其他 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则被 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有期徒刑八年和有期徒 刑五年。三鹿集团同时被判罚金4937万多元人民 币。

高中政治必修3 哲学与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 哲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思想政治 哲学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 哲学与生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⑴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⑵为什么: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②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⑶怎么办:①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世界观: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高中政治哲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的含义1、含义: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⑵、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⑶、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三个关系: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是自觉形成的。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⑵、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区别:⑴、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

⑵、任务不同:哲学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本质,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和特殊本质:⑶、功能不同:哲学提供根本方法的指导,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㈠、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的唯一标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而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来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包括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们构成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