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最新整理】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 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由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组成。
第一个子目内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建设成就与意义;第二个子目内容包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与课标一一对应。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过程,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教会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新中国工 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借助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运用材料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初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培养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5.知道党、国家、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作的不懈努力,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在1957年之前,假如你要从北京到广州,首先要从北京乘火车到武汉,通过轮船摆渡到长江对岸,然后再次乘坐火车才能前往广州。
你知道哪座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现状吗?它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过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提问:从基本任务中可以看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什生?
科目:历史主备教师:授课教师:任课班级:
课题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日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进程和影响,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图片、研读史料,理解“一五计划的实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
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
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2.结合教材材料研读,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阅读教材,探讨为什么说《共和国宪法》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从制定过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利用教材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3.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讲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由于没有桥梁,所有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只能靠轮渡来运送,极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大桥建设工程进行了新的钻探测量和设计工作。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探究新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实施背景【教师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格和第19页《材料研读》,提问: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难点:理解工业化起步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我国还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难点:一五计划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史料分析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具体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_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一五计划的典型成就,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并理解新中国初期经济政治建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激发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难点】一五计划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吉林长春分会场图片,并提问:分会场设在哪里呢?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经验后回答:长春一汽门前。
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2019央视春晚分会场首次设在吉林长春一汽,在节目直播中,浓缩和展示了冰雪、汽车、高铁、文化等极具特色的东北元素,集中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辉煌成就,那么这一系列成就是从何起步的?对于中国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一五计划背景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5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建设面临怎样的情况?学生分析后回答: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难以生产大型机械。
教师总结并讲述:没错,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我们的轻工业有一定发展,但是重工业缺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教师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如何结局的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讲述:自1953年起,我国以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为基本任务,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一五计划成就及意义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总结:一五计划中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目标:1、一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性质;3、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及意义;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及建设图,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2、通过相关的具体材料,分析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认识一五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迈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一届人大会议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3、学习一五计划建设成就,认识到:进行建设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与第一宪法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施原因背景;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54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工业化是怎样一回事?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实施过程怎样?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的情况。
二、新课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实施背景原因探究与分享:(出示材料)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椅、碗、壶,、粮,面,纸,但是,一辆汽、飞、坦、拖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形势材料三: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材料四:中国、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对比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字材料和表格,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以上四个材料分别表明了什么?材料一表明: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材料二表明:物质紧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材料三表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入新课: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坦克、导弹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新课讲授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1、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研读,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目的。
过渡: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那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呢?由于“一五”计划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你对当时取得的成就有何认识(意义)?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并作读书标记。
1、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2、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的时间、机构、性质、内容。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学生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会分析新中国工业化的政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2. 掌握各个时期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困难;3.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探究和讨论为主,结合“四有”教育,发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理论课讲授(20分钟)讲解新中国工业化政策(计划经济),以及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主要成就,其中包括:第一阶段:恢复建设时期。
第二阶段:军民合一时期。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
第四阶段:“三线建设”时期。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图片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阶段的政策、成就和困难,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意义。
3.探究学习(3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A.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B. “大跃进”带来了哪些成功和失败?C. “三线建设”策略的实行有哪些意义?D.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书本、网络和其他资源,调查相关资料,理性讨论,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4.巩固练习(35分钟)让学生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部分进行阅读,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并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构建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5.拓展延伸(1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作为小组,自主寻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阐述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探究历史】
教学内容
史料研读、感悟体验
1.探讨一五计划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我国重工业基础 薄弱。
②国防建设的需 要。
③向苏联学习。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精读史料——找寻关键词、关键语句, 史料的研
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读通常采
研究精读史料之间的关系。
用问题引
探究一::“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导的方式,
材料解析:
达成研读
材料 1.《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比 目标。
较内容
1.激发兴
材料 2.毛泽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趣,提高学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生的参与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意识;
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 取得的主
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 要成就。
一辆汽车…….…….既然我们还不能
3.培养史
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 料实证的
汽车,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 历史核心
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2.图文并
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经济发展的 茂,突出重
什么状况?
点,加深记
2.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忆,帮助学
总结:一五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生更扎实
探究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地掌握第
材料解析:
一个五年
材料 1:“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量强 计划期间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宁·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19·北京市·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历史解释依托于对课本的掌握,一定要关注课本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与嘉庆其记忆力。
四、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
课堂活动四: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小组互动,讨论完成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也要靠重工业;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农具,也离不开重工业。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六、课后训练
教师布置训练题,基础一般做选择题,基础较好做材料题
学生做课后训练题
教师点评答案,发现巡视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
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学会从史料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意识,如此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历史解释
课堂活动三:
1.学生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观看多媒体图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五四宪法的地位
部编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一五计划”;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一五计划”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现在是第几个五年计划?2、学习新课:第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农业国 经济基础差工业落后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材料研读: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时间:1953——1957年(4)、基本任务: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一桥:A、武汉长江大桥三厂: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D、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五路:E、新藏公路;F、青藏公路;G、川藏公路;H、宝成铁路;I、鹰厦铁路(6)、一五计划成就的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时间、地点:1954.9 北京(2)、会议内容:第1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2项: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基本任务;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意义;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新课导入】【课程引入】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情境导入【教学过程】模块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回顾阅读下表,思考“一五”计划制定的原因。
1.“一五”计划的背景经济恢复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基础落后②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底(2)目的:①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结合所学知识并提问:“进京赶考”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建立与已学习知识的联系,并引发思考
第一个
五年计划
出示材料:解放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
展示地图及材料:介绍“一五计划”成就及意义
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介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出示材料:选介绍“两会”的由来
学生理解《五四宪法》的内涵
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小结
回顾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复习本课知识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科
历史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生通过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通过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工业化进程,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认识工业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认识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3.通过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工业化起步的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掌握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史实和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
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
方法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
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
持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
项目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
粮食 1.1亿吨209公斤
3.教师提问: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6.史料展示:
史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史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7.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8.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本课时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底。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史料展示: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5.教师提问: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说明了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说明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
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
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广大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