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保护工作
浅议民族古籍保护措施
浅议民族古籍保护措施民族古籍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瑰宝。
保护民族古籍,不能仅仅是物质保护,更要注重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播,需要从政策、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一、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立法保护、经济扶持、文化意识提升、社会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在立法保护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与规定,保障民族古籍的物质保护与文化传承。
例如,加强对民族古籍的收藏、修复、整理、保存、征集、保护等方面的监管。
保持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立法的积极推进,使立法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在经济扶持方面,政府应扩大对民族古籍的资金支持,出台一些经济刺激政策,鼓励个人或机构对民族古籍进行销售、修复、出版、展览等活动,建立民族古籍文化市场,增强民族古籍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吸引力。
在文化意识提升方面,政府应该拓宽民众视野,提高民众对民族古籍文化的认知,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民族古籍知识,使公众懂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并将之融入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懂得和热爱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在社会宣传方面,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加强民族古籍文化的宣传和展示。
例如,在电影、电视、节目中宣传民族古籍文化,举办民族古籍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尊重、保护民族古籍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公众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法律方面民族古籍保护需要具有法律权威性,加强立法保护,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保障民族古籍文化的真正保护。
首先要严格制定有关民族古籍修复、保存、归还、出版等方面的法律。
保障民族古籍藏品、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的非法转移和侵犯,规定专门机构或人才负责民族古籍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其次,在法制执行上,应该加强对民族古籍的管理和监管,对于非法的搬运、破坏、盗窃、贩卖、仿冒等行为,严厉打击,保护民族古籍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重视: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政府越来越重视古籍保护工作。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强对古籍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2. 数字化保护:针对古籍的大量繁琐工作,如整理、修复、保存等,新时代倡导将古籍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提高古籍的利用率和保护效果。
3. 国际合作:古籍保护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机构合作,可以共同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未来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跨学科融合:古籍保护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例如,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被应用于古籍的数字化和修复工作。
2.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古籍保护工作也将更加国际化。
不仅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其他文化的古籍保护技术和理念,丰富古籍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 公众参与:古籍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关注。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公众教育和参与,通过展览、讲座、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古籍保护的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对古籍保护的认同。
综上所述,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在政府重视、数字化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国际化发展和公众参与。
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然而,由于时间的洗礼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珍贵的古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有的甚至濒临失传。
保护和利用古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展开研究,探讨如何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来推进古籍保护与利用。
一、加强古籍修复保护技术古籍的修复保护是古籍保护的重要环节。
传统古籍修复手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修复技术。
数字化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修复古籍,并将其保存下来。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修复的精确度和效率,减少对原件的损坏,确保修复后的古籍质量。
此外,还可以借助高清扫描技术将古籍数字化,使其更好地被保存和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古籍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政策的制定。
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于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根据古籍的特点和重要性,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重要古籍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对私人收藏古籍的管理,鼓励其无偿或有偿将珍贵的古籍捐赠给国家或公共图书馆,以便更好地对古籍进行保护和利用。
三、加强科研和学术机构的支持科研和学术机构在古籍保护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在古籍的鉴定、修复和数字化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同时,学术机构还应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古籍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交流,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此外,相关机构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加强公众对古籍保护和利用的认识,提升社会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四、社会参与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公众是古籍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对于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和学术机构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合作,通过发起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公益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传承。
古籍是一国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智慧的结晶。
因此,对于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设备。
这些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
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识别古籍的材质、年代和损坏程度,为其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
同时,需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对古籍进行精细的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在修复后能够得到最好的保存。
其次,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在修复古籍时,需要根据
其不同的材质和损坏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修复,确保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记录,对修复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备案,以备日后查阅和研究。
最后,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有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古籍是一国文化的瑰宝,
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修复工作中,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设备,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以及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浅谈泉州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第 2 期 9
S I N E E H O O YIF R TO CE C &T C N L G O MA I N N
O图书 与档案 。
科技信息
浅谈泉州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 州市 图书馆 泉
【 摘Biblioteka 苏清 闽 福 建 泉州320 ) 6 0 0
要】 古籍是 重要 的历 史文化遗产 , 不可再 生性 , 具有 在现代 图书馆 藏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文章 阐述 了泉 州市图书馆 古籍保护过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 并对古籍保 护的措施进行 了探讨。
【 关键词】 图书馆; 古籍保护 ; 保护措施
少。长期 以来 , 很多古籍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看管人员 . 没有经费 . 没 有研 究项 目. 加上有 的单位把古籍 作为纯粹的文物加 以保管 . 不允许 所谓古籍 . 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 . 是 主要指 书写或印刷 于 1 1 年 随意查阅 . 92 古籍工作人员几乎不 与古籍接触 . 有的甚 至连基 本的工具 以前具有 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主要包括 历朝 的刻本 、写本 、 稿 书都不会查 . 就更谈不上古籍的整理修复 了。目前我馆有古籍工作人 本、 拓本等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 古籍不 仅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 员 3 , 中中级职称 2 , 名 其 名 初级职称 1 , 名 他们肩负着 古籍 整理 、 编 见证者存在着 , 也是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 因而 在现 目、 等工作 . 普查 中级修复师 1 . 名 古籍修复见习生 3 。 名 代 图书馆 藏书 中占有特殊地位。 23 古籍管理制度缺失 . 纵观国内外古籍馆藏单位 . 如果有一套 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 。 其 1 泉州市图书馆古籍馆藏现状 古籍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就走到了前列 由于缺乏严格 的管理制度 . 不 初步统计 我馆收藏 的古籍数量 占本地区的 7 %以上 . 0 因此保护好 配专职的古籍管理人员 不设专柜保存古籍. 没有保护古籍的科学措 本馆古籍对于保护好本地 区的优秀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 我馆现有古 施 . 没有形成严格的借 阅制度 。 甚至没作 任何古籍登记著 录工作 , 而是 籍数量 3 万余 册 3 0 多种 . 中线装 书 32 种 2 3 0 70 其 40 7 0 多册 . 平装书 将古籍乱堆在一起. 使其完全丧失 了其应有的传承文化弘扬传统 的作 2 3种 2 0 8 70多册 线装书中有 33种 3 6 4 5 7册为善本书 . 地方文献 3 4 用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 . 8 所以责任 目标就不明确 。或 由于古籍稀 少 . 种 18 册 , 7 9 特藏图书 8 种 6 3 . 6 1 册 尚有 5 多种字画 、 0 墨迹 、 法帖等宝 或 由于无人查 阅 . 由于领导不够 重视 . 或 一些藏书单位采取古籍 管理 贵文献 馆藏善本书中有明代刻本 5 多部 5 0 O 0 多册 .如嘉靖 间刻 的 的兼职化 . 不配备专职人员 。 造成责任不明确 , 目标跟不上。加 上闭塞 《 徐节孝集》《 、仪礼注疏》《 、资治通鉴》《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文选》 封 闭式管理 . 、 无人 过问 . 无人利用 , 形成 死水一潭 , 更为严重 的是 造成 《 楚辞》 等都是精本。 还有《 全芳备祖集》 《 、景璧集》 《 、鲁陈宗谱》 《 、汇音 了古籍 的丢失和损毁。使记载 中华优秀文化 的古籍 . 没有充分发挥其 妙语 》 《 、 管韩合 刻》 6 等 O多部 , 录在《 国善本书联合 总 目录》 传播知识 、 收 全 中, 宣扬文化的作用 . 也使古籍 仅成为流于形式可有可 无的花 《 全芳备祖集》 抄本 ) ( 还是全国稀少 的抄本之一 瓶 馆 藏地方文献 的 《 景璧 集》 《 、丛青 轩集》 《 、 里言 征》 《 水常谈 、晋 录》《 、三陵集》 抄本 )《 ( 、温陵诗记》 木活字本 )榕村全书》 清刻本 ) ( 《 ( 等 3 改善古籍保护工作措施 是较 为完整而少见的泉人著作 ,景璧集》 《 更是 国内的孤本 。不 乏有许 3 强化 了古籍保护意识 . 了古籍保存条件 . 1 改善 多近代泉州名人的手稿 和墨迹 . 如苏大 山先生 生前 辑录的《 兰馆 小 红 在新馆投入使用之 前 . 旧馆馆舍先天条件不足 的情况下 . 开展 了 丛书》 《 、晋江私乘》 《 陵文征》 《 、温 、温陵诗征》 等文献抄本 。馆藏的“ 诵 古籍书库 的改造工作 . 书库过多的窗户进行封 闭 . 将 留下的窗户全部 芳堂” “ 、珠玉楼” “ 、郁文堂 ” “ 、 西印园书屋 ” “ 、 泉山书社 ”“ 、希邺 堂” 等 采用双层玻璃 同时加装防盗窗 . 安装 了防紫外线 窗帘 同时购置 了 并 地方出版家及书坊刻 印书 出版的书籍 、 抄本 、 拓印的墓志铭 、 帖 . 碑 都 密闭性能防盗性能更佳的樟木书柜 . 安装 了红外线 自 动报警系统 . 放 是非常宝贵的典籍 置 了灭火器材 , 新增 了两 台立式 空调 , 购置 了除湿机 、 真空杀虫机 、 温 湿度检测记录仪。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 工作 , 州图书馆 的古籍 书库 泉 2 泉 州 市 图 书馆 古 籍 保 护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基本达到了《 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 的标准。 20 0 7年 以前 ,泉州 图书馆 的古籍保 护工作处 于缓慢发展 阶段 . 32 加强古籍保护 队伍人才的建设 . 20 0 7年 1月 , 国务院办公厅发 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的通 20 0 7年 ,时任 国家图书馆馆 长詹福瑞在全 国古籍 保护工作会议 知》 中华古籍保 护计划 的实施拉开帷幕 , , 古籍 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全方 上发言说 :加快 人才培养是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 展的保 障 , “ 也是 位的古籍保护工作开始了新 的篇章 。同时 . 我馆 的古籍保护工作在本 解决古籍保护 、 修复人才短缺 的关键。 他提出古籍保护培训工作主要 ” 地 区相关部 门和全社会共同努 力下取得 了显著成绩 . 但是也应该清醒 是 两个方 面 : 一是为全 国古籍普查登 记工作培训普查人员 : 是培养 二 地看到 . 当前古籍保护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古籍保 护修复人才 人才 的培养需 要将 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结 合起 21 现存古籍家底不清 . . 保存环境简陋 来. 既要解决 当前面I 的人才急需 问题 . 又要 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 由于历史原因 古籍 整理经费不足 、 人员短缺 , 图书馆界对古籍 的 古籍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 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 定的古 规定没有统一 的标准 .我馆对 古籍未进行全 面细致 的清点 和编 目. 也 文知识 . 涉及的古籍 的定级 、 版本 鉴定时则需要更多 的阅历和经验积 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 历年来 , 由于我馆馆舍条件所限 . 馆藏古籍 累. 而修复人员的匮乏更是 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最大瓶颈 自古籍保 虽几经搬迁 。 但都未能找到时好 的归宿 通常在搬迁后被放置在一 间 护工作 开展以来 . 我馆先后派 出十多人次分别参加 了全省 、 国古籍 全 没 防潮 防湿 的几个木制架上 , 之高阁 。 束 无人 问津。古籍因其时代久 普查 、 古籍鉴定 、 目、 复班 的培训。通过正规培训这些人员基本能 编 修 远, 在空气 、 阳光 、 温度 、 湿度 、 环境等条件影响下 。 灰尘 纸张、 墨色等常 够胜任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 . 有效缓解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匮乏的问 常会 因条件不 良而发生变化。 由于长期得不到通风 、 更 防蛀 、 除尘等专 题 。 业化护理 , 导致大量的古籍受潮 、 发霉 , 页泛黄 , 纸 变脆 、 褪色、 易损 。 翻 古籍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 人才 队伍 的建设也 因此有 开那 些经年累月保存下来 的书籍 . 虫蛀现象 满 目皆是 . 鼠咬 的痕迹 亦 个长期的规划 . 我馆与南京莫愁 中等专科学校 古籍 修复专业深入开 随处 可见 。 在这次古籍普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为数不少的虫蛀严重的 展长期古籍修复 、 人才培养合作 。泉州馆古籍修 复室作 为该校 古籍 修 古籍 . 残损程度 已不堪入 目 其 复专业实践基地 . 中该校每年派遣 3 5名学 生到我修 复工作 室为期 其 — 22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 . 缺乏专业 人才 年的实践 . 并由我馆专 门的人员指导修 复工作 , 经考核合格 . 毕业后 由于以前对古籍保护工作不够重视 . 长期 以来包 括古籍 鉴定在内 也可继续留下从事修复工作 同时把我馆部分古籍定期分批送往该校 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各 收藏单位均处于非 主流地位 古籍工作 又脏 又 进行修复。 累、 枯燥无味 , 尤其是古籍修 复工 作更是繁琐 . 业人员待遇又低 . 从 很 3 建立完善古籍管理制度 - 3 ( 下转第 2 5页) 9 多人不愿从事这一工作 . 转行现象严重 . 因而导致古籍从业人 员数量
古籍保护方法
古籍保护方法
古籍保护是指对古书籍进行保存、修复和保养的一系列工作。
以下是常见的古籍保护方法:
1. 环境控制:维护古书籍存放环境的稳定,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控制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45-55%之间,避免阳光直射。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古籍的保存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如虫蛀、霉变等。
3. 洁净存放:保存古籍时,保持存放场所的干净整洁,避免灰尘、污垢、虫类等对古籍的侵害。
一般要求古籍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4. 防潮防湿:古籍易受潮湿环境的侵害,容易造成纸张变形、霉变等。
可以使用湿度调节剂、橡皮圈等措施,控制纸张的水分含量。
5. 防晒保护:避免阳光直射,特别是紫外线对纸张的损害。
可以使用遮光窗帘、窗户膜等方式来保护古籍免受光照侵害。
6. 文物修复:对已经受损的古籍进行修复和保养。
修复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采用无损修复技术和材料,保持文物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7. 数字化保护:利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避
免古籍的频繁翻动,减少物理损伤,并方便存储和传播。
8. 展览和借阅控制:合理安排古籍展览和借阅,控制观众和读者的数量和方式,减少因频繁翻动和使用而对古籍造成的磨损和损伤。
9. 修复和保存材料使用:在进行古籍修复和保养时使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保存材料,如酸性胶水、酸性纸张等都应被避免使用,以免对古籍造成进一步伤害。
总之,对古籍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存放、修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尽量减少古籍的损伤和退化,保证其长期保存。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古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籍保护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我国古籍保护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古籍保护的困难之一是古籍的原始资料的流失。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很多古籍原始文献已经丢失或者被损坏,这对古籍保护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一些藏书库房被破坏,导致大量古籍的丢失。
因此,需要加强对古籍原始资料的搜集和保存工作,尤其是对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古籍进行收集整理。
同时,需要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复原和保存古籍原貌,以便后代研究和欣赏。
其次,古籍保护的困难还在于古籍的鉴定和修复工作。
由于古籍保存环境恶劣,以及长期封存不使用等原因,古籍往往会出现风化、虫蛀和断裂等问题。
因此,对古籍进行鉴定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我国目前在古籍修复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鉴定和修复工作还不够全面和专业。
为此,建议加强古籍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古籍保护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
古籍保护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对古籍保护的投入还不够,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古籍保护的效果。
因此,需要加大对古籍保护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古籍保护基金,吸引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
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利用其丰富的人才和研究力量,共同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进行。
古籍保护还面临着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困难。
由于古籍的数量庞大且分散,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和共享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古籍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整合古籍信息资源,提供便捷的古籍查询和查阅服务。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古籍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古籍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包括原始资料的流失、鉴定修复工作的不足、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困难。
古代文献学中的古籍保护与修复
古代文献学中的古籍保护与修复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和保护古代文献及其相关遗物的学科。
在珍贵古籍的保护与修复方面,古代文献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学中的古籍保护与修复,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古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知识。
然而,由于古籍的纸质脆弱、年代久远等原因,它们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的破坏。
因此,保护古籍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古籍保护能够确保其长久保存,使后代能够继续学习和研究其中的知识。
其次,古籍是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保护古籍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能够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另外,古籍的保护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古籍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古籍保护与修复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
在此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一)防护与环境控制古籍的保护需要尽可能减少其与有害环境物质的接触。
设立恰当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潮、防虫等,可以减缓古籍的腐朽速度。
此外,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细菌消毒和杀虫为了防止古籍被细菌和虫害侵蚀,古籍保护工作者通常采用细菌消毒和杀虫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古籍的危害,从而延长其保存寿命。
(三)修复与整理修复和整理是古籍保护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修复时,古籍保护工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根据古籍的具体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包括修复对象、程度和方法等。
其次,要使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比如文献胶、纸张修补等。
最后,要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类,保证古籍的有序存放和使用。
(四)数字化保护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保护成为保护古籍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古籍进行数字扫描、数码化处理和数据库建设等,可以方便快捷地存储和传播古籍的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也能减少其物理储存空间的需求。
三、古籍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也在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文献资源。
然而,在数字化文化尚未普及的时代,宝贵的古籍文献只能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来传承。
为了保护这些文献,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籍保护工作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文献保护、文物保护、装帧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对于文献保护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古籍的损毁。
古籍的损毁原因很多,包括虫害、潮气、阳光、磨损等。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破坏。
因此,图书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古籍文献。
一、环境条件的控制环境条件的控制是古籍保护的基础,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方面。
图书馆需要根据古籍的特性和文献保存的需要,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对于一些易受潮气影响的书籍,需要控制湿度,而对于一些易受阳光侵蚀的书籍,需要避免阳光暴晒。
制定好环境条件保护的规划,保障好图书馆的环境条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馆藏的古籍文献。
二、妥善的保存方式古籍文献的保存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冷藏、干燥、禁水、禁虫等。
对于一些冷藏的书籍,需要控制好储藏环境的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保障书籍的保存。
而对于一些易受虫害侵袭的书籍,则需要使用化学和物理两种手段来对它们进行防腐处理。
另外,对于一些较旧的书籍,则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免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受损。
三、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图书馆需要加强管理,建立并完善比较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对馆藏进行分类储存管理,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防止古籍文献的丢失。
同时,要将古籍的保护质量纳入馆员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责任的落实,保障古籍文献的安全。
四、开展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可以提高大众对古籍的重视程度,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促进古籍文献的普及和使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使用古籍文献资源,为古籍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保障。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珍视和传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开展了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此,我对过去的古籍保护修复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古籍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物学、化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其次,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影像化处理,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对古籍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工作。
另外,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古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人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修复古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最后,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古籍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它的保护和修复事关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修复工作中来。
总之,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支持,国际合作和交流,社会宣传和教育,共同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代书籍的保护与传承
古代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古代书籍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被世人所珍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古代书籍面临着破损、丢失、遗失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或许就将失传。
因此,古代书籍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古代书籍的保护在古代,书籍通常是由竹片、木板、纸张等材料制成。
这些材料具有易碎、易腐、易变形等缺点,根据汉画像石的考证,汉代木刻曾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经过多年的时光冲刷,即使是藏有各种珍稀书籍、文物的国家博物馆,也难免有很多古籍因各种原因被破损、丢失、遗失。
为了保护古籍不被毁坏、消失,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古代书籍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做的便是尽可能减少古籍的频繁翻阅与接触,每次翻阅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同时,要给予它们足够的呵护,包括定期除尘、通风、防虫、保温、防潮等,使其能够在极长的时间里进行保存。
另外,在设置文物保护区时,要考虑到安全与便捷性,并根据古籍的风化程度和保存条件对其进行分类存放。
比如一些敏感的古籍,需要进行精细的专业化保护,有些需要进行复制和数字化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其内容不被遗失。
此外,为了方便公众了解、接触、研究古籍,人们也搭建了很多专业的保护机构,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以及专门的文献编辑、保护团队,他们将古籍分门别类,分主题编排,以便于公众的查询和读取。
同时,他们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复制、扫描和数字化服务,让古籍能够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古代书籍的传承保护只是古籍传承的一部分,传承又是整个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与表现。
在过去,获取知识往往需要走很远的路程,面对的机会也很有限,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承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传承不仅仅是为了将书籍历史文化留下来,更是为了让其在更多人中间传递,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财富。
古籍传承的目的是为了让古籍的知识、文化通过世代的后人得以继承,并随之蓬勃发展。
古籍保护交流座谈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古籍保护交流座谈会,共同探讨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古籍保护工作者,就古籍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古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深邃的智慧。
保护好古籍,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当前,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古籍损毁严重、保护技术落后、保护人才匮乏等。
因此,古籍保护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性: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好古籍,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 丰富人类文明。
古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古籍,有利于丰富人类文明,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3. 促进学术研究。
古籍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保护好古籍,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二、古籍保护工作的紧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是古籍保护工作紧迫性的几个方面:1. 损毁严重。
由于年代久远、保管不善、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古籍已经严重损毁,亟待抢救和保护。
2. 技术落后。
古籍保护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古籍保护的需求。
如:修复技术、数字化技术等。
3. 人才匮乏。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
因此,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三、古籍保护工作的措施为了应对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投入,确保古籍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2. 完善法规。
制定和完善古籍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 提升技术。
加强古籍保护技术研究,提高古籍保护技术水平,确保古籍得到有效保护。
4. 培养人才。
加强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古籍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
5. 深化交流。
加强国内外古籍保护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古籍保护水平。
古代中国的古籍保护与典籍整理
古代中国的古籍保护与典籍整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积累了大量的古籍典籍,这些古籍典籍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这些宝贵的古籍典籍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丧失的风险。
古籍保护和典籍整理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古籍典籍是我们追寻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思想和科技的窗口。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料很可能会永远失去,让我们对过去的认识陷入断层。
因此,古籍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古籍典籍的破损主要来自于岁月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
一方面,大部分古籍典籍都是用纸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会变脆,容易受潮,甚至受到虫蛀的侵害。
另一方面,在历史的动荡时期,许多古籍典籍遭到了破坏和烧毁。
针对这些问题,古籍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破损和丢失的风险。
首先,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设备对古籍典籍进行修复和保存。
通过调控气温、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可以降低纸质古籍的老化速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专业的修复方法来处理已经破损的古籍,包括纸质的缝补、修补和褪色纸的复原等技术。
这些科学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修复和保护古籍典籍,使其能够延续更长的寿命。
其次,需要加强古籍典籍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
通过将古籍典籍进行数字化,可以将其保存在电脑和云端中,避免了纸质古籍的损坏和丢失。
数字化的古籍典籍可以更便捷地索引和检索,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学习。
同时,数字化也为古籍典籍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将古籍典籍传播到全球。
另外,典籍整理也是古籍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长期的卷帙浩繁中,需要专业的学者和专家来对古籍典籍进行整理和分类。
通过整理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籍典籍的内容和价值,方便研究者的使用和应用。
典籍整理还可以帮助发现更多珍贵的文献遗产,为研究和保护古籍典籍提供更多的线索。
除了在国内加大古籍保护和典籍整理的力度外,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籍保护岗位职责
古籍保护岗位职责
古籍保护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古籍普查:负责对古籍进行调查、登记、分类、编目,了解古籍的基本情况,为古籍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2.古籍修复:负责对破损、褪色、虫蛀等古籍进行修复,确保古籍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3.古籍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古籍遭受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确保古籍的安全存放和妥善保管。
4.古籍研究:对古籍的内容、版本、作者、历史背景等进行研究,挖掘古籍的价值,为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提供支持。
5.古籍数字化:负责将古籍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便于传播和利用,提高古籍的利用率。
6.古籍出版:参与古籍的整理、校对、出版等工作,推动古籍的传播和普及。
7.文化交流:参与举办古籍相关的展览、讲座、活动等,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意识。
8.业务培训:负责对古籍保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
9.项目申报和管理:负责申报和实施古籍保护项目,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10.与其他部门协作: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部门等密切合作,
共同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以上是古籍保护岗位职责的概述,具体工作内容可能因单位、地区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华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珍贵的古籍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古籍,我们急需制定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首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需要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许多古籍由于年代久远,纸质脆弱,墨迹褪色,需要进行修复和保存工作。
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古籍修复中心,配备先进的修复设备和专业的修复人员,对古籍进行修复和保存工作,确保古籍的完好保存。
其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需要加强对古籍的数字化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扫描和录入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古籍数字化数据库,方便人们进行阅读和研究。
同时,数字化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古籍原件的磨损,延长古籍的保存寿命。
另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需要加强对古籍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我们应该加强对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挖掘古籍中的宝贵文化资
源,编纂出版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教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
古籍的文化精髓。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古籍展览、讲座等活动,
向公众普及中华古籍的价值和意义,唤起人们对古籍的重视和热爱。
总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它关乎着中
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华古籍的保护工作,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共同努力,让中华古籍得到更好的
保护和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携起
手来,共同为中华古籍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谈我国的古籍整理保护
【摘要】古籍文献承载着社会和历史的命运沉浮,整理保护古籍文献是积累、传播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人类大量历史知识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古籍文献来了解。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始注重保护古籍文献,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但是全面普查收集古籍文献,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案。究竟在古籍文献的整理保护中,是什么制约着古籍文献的保护和整理呢?
由于整理出版古籍文献任务繁重、难度较大,因此,可以组织历史文化爱好者对古籍文献开展研究工作。用一定的时间完成未能再版的古籍文献,通过复印等多种形式吧这些古籍文献收档归类,并按照文化、学术、艺术标准,选取经典有价值的古籍文献,制定详细周密的出版计划,落实点校人员,争取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版计划,以使古籍文献得到全面保护。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时,要进行分级负责,分头整理,统一出版。如果经费不足,还要筹措经费,最好是财政部门把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等经费列入预算,及时拨款,以便古籍文献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个编辑委员会及其下属编辑部,要严格落实点校整理。
对于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要注重保护整理成果,发挥古籍文献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文化、史志部门要开展数字化工作,建立服务于公众的官方网站,提高古籍文献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古籍文献的领导。
要想使古籍文献得到全面的保护,还要加强领导。在整理好古籍文献,进行分门别类之
后,就要由市领导牵头、由发改委、文体局、方志办等单位派人参加,以确保古籍文献保护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在确定领导小组后,还可以设置办公室,以便负责古籍文献的日常组织工作。各个县市区要设立相应的机构。或者成立专门的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专家和顾问,进行日常的编务工作。
【关键词】古籍文献整理保护现状科学
目前,存于世的古籍文献很多,其中,有很多古籍都有较高的出版价值,但是真正出版的很少。在国内和国外的图书馆里,收藏有很多的古籍文献。有一些民间文献已经散失,还有些民间文献缺乏人关注。这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古籍文献,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完好的保存、抢救整理。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总结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工作,它涉及到对古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古籍修复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和总结,我对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对古籍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尊重。
古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此在进行修复工作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古籍的原貌和历史价值,不能随意更改或破坏。
其次,古籍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团队。
古籍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修复经验和专业的修复技术,同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修复团队来进行协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复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团队协作,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还需要有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古籍修复完成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修复后的古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再次受到损坏或丢失。
总的来说,古籍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工作,它需要我们对古籍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尊重,同时也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团队来进行支持,最后还需要有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来确保修复后的古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古籍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近年来,随着古籍文献的珍贵性和稀缺性得到广泛认可,图书馆古籍保护逐渐成为全球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
古籍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更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
本文将从古籍保护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古籍保护的重要性1.历史性古籍文物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它们记录了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思想、文化和科技成果,无论在历史、文化还是学术研究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古籍文物的收集、保存和传承,不仅能为人们揭示历史的真相,还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2.稀缺性古籍文物的存在时间较为久远,经历过多次战争、天灾人祸等,也经受着时间的冲刷和侵蚀,因此其数量甚为稀少。
而古籍文物的价值又难以估量,一旦遗失或损坏,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
3.文化传承古籍文物不仅是历史文物,更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文化的交流,许多文化和传统已经消逝,留下的文物成为了保留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瑰宝。
古籍文物的收集、保存和传承,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近年来的古籍保护工作经历了由传统手工保护向现代化科技保护的转变,一些高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古籍保护,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1.现状问题在古籍保护方面,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1)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对于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发存在不足,导致了古籍保护技术和手段的落后。
(2)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设备。
古籍保护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这种投入往往难以快速获得回报,因此国家、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都应该加大对古籍保护的资金和设备投入。
(3)古籍保护领域的竞争。
在古籍保护领域,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研发和利用新技术,中国也应该加快古籍保护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以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完整和延续。
2.解决思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古籍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破坏,许多古籍文献已经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丧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工作策略:1. 建立古籍保护机构和项目: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项目来对古籍进行修复和保存工作。
这些机构和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认证和技术水平,能够进行古籍的修复、数字化和文献整理等工作。
2. 提高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鼓励人们了解古籍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中。
3.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范和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古籍保护规范和标准,对于古籍的修复、保存、保管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
确保古籍保护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专业流程和标准进行,保证古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将古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以电子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
数字化处理可以减少古籍的使用频率,降低日常磨损,同时也提高了古籍的可读性和可访问性。
5. 加强设施和环境保护:为古籍保护提供良好的设施和环境保护,如建立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灰尘和虫害防治措施等。
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清理,保证其处于一个良好的保存状态。
6.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古籍保护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
通过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好各国的古籍文化。
7. 鼓励学术研究和利用:积极鼓励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对古籍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
支持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8.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古籍进行保护。
加大对非法侵犯古籍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对古籍保护的法律意识。
9. 建立古籍保护基金:搭建古籍保护基金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中国古代古籍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古代古籍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藏匿其中的便是中国古代的古籍,这些书籍既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又是展现中华文明的最好代表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籍也遭遇了千难万难,经历着无数的坎坷和风雨,需要人们用双手去保护和传承。
一、为什么要保护古籍?中国古籍不仅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瑰宝。
同时,古籍中蕴含了许多历史传统、文化艺术、人文思想等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珍贵的古籍被丢失或毁坏,将会对人类历史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会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古籍的保护现状在中国,自古至今,古籍被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由于古籍历经岁月的洗礼,而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所以大部分的古籍都处在残破的状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存状况越来越差。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数字化题材的应用也增加了很多新问题,古籍分批更多地被数字化处理后散布在各种互联网上,也成为古籍保护面临的新的挑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籍保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和社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古籍保护。
一方面是国家多项法律和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如《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给予了古籍保护的合法依据和良好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界自发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在古籍保护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专业化的机构和团队,其中不乏业内的专家和学者,活跃着许多志愿者的身影。
这些人不仅善于保护和修复古籍,同时还能够对其价值进行研究和推广,使得更多的人能了解古籍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古籍的传承与利用古籍保护意味着古籍得以保留下来,但自然而然,这一过程也会使其转移为另一种形式。
在古籍保护的背后,我们也需要关注的是古籍的传承和利用。
传承是为了尽可能保留古籍本身的真实性,而利用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古籍文化的群众效应和影响力。
在传承和利用方面,不同的人们和组织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划船人为掌舵者”——荷兰国家档案馆关于数字时代档案功能的实践和反思2017-01-06 作者:汉斯·霍夫曼原载于:中国档案报过去20多年间,关于档案工作在数字时代必须与时俱进,迎合时代挑战的问题反复被提及和强调。
在当前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反观之前提出的“档案工作要被重塑和转型”的观点是有先见之明的。
社交媒体、开放数据、大数据,以及涉及信息管理领域的信息自由、隐私权、开放政府、信息安全等正在不断重塑人们对于文件的概念、价值、作用、管理的认知。
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改变了文件的属性,同时改变了人们和社会组织行为习惯、沟通方式以及业务模式。
档案的根本属性以及档案机构的角色成为被广泛争论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社会中,不同组织之间、公共与私有领域的边界日趋模糊,不少机构都重视并开始对“数字信息资产”进行类似档案管理的操作,这对传统档案机构来讲,是挑战还是潜在机遇?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中,档案机构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思考数字时代档案的功能定位。
业态巨变挑战空前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档案行业发生了巨变,文件管理工作面临着空前挑战。
从文件载体形式上看,数字时代文件更多地呈现为虚拟形式,其与纸质形式最根本的区别是使用元数据进行创建。
元数据描述文件的名称、类型、创建时间、创建人、存储路径等基本信息,一旦出错,追溯问题将耗时耗力。
而且,电子文件易被修改,这引发人们对电子文件可靠性的质疑。
从文件管理的流程来看,过去的文件管理是分段式的,生成、保管和利用等不同环节往往由不同主体完成;在数字时代,文件管理的连续性大大增强,统一于一个业务流程中。
生成文件的机构将文件视为重要资产,掌握着选择、组织、描述、保管和利用这些“资产”的权力。
我们需要思考这种情况给档案机构带来的影响,档案管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应该遵循什么基本原则,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早在1993年,两位北美地区的文件管理专家大卫·伯尔曼和玛格丽特·海德斯托姆已经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给档案机构带来的挑战,建议超越具体操作层面,从更高层次上看待档案工作。
在20多年后的今天,两位的观点是具有超前意识的,遗憾的是面对电子文件管理带来的各种问题,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进展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为电子文件管理者解决问题时聚焦在实际操作方法上,缺乏战略层面的思考。
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商业管理中风险评估的手段,变革数字时代的文件管理。
档案工作者应该充当促进者和建议者的角色,将文件管理活动在深植并融入业务流程创建之初,并为全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否则电子文件管理是无效和不成功的。
通过20多年来的实践总结,确保(电子)文件管理两项基本原则为:一是文件管理过程应该与业务流程融合,确保文件生成时的准确,二是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就应从“文件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考虑到文件管理的需要和规定。
这要求文件管理人员“走出去”,与信息系统架构师、信息领域专家学者等开展对话,建立经常性沟通协作机制。
实践之路知易行难笔者所在的荷兰国家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管理的权威机构,国家档案馆的职能除了法定的档案文件价值鉴定、处置政府文件等传统业务外,还为政府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制定档案管理规划。
实际上,他们意识到自身在涉及政府信息和私人领域等公共利益的信息权上的职责,现行文件管理对于政府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于是便勇于承担起这方面的职责。
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国家档案馆也是这样做的,将业务范围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不乐观,荷兰国家财政预算削减,国家档案馆大约每3年至4年就会面临一次重组。
但这些不利因素也带来了积极影响,即这些压力使得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为了给工作人员营造一个随时了解掌握业界前沿发展动态的氛围,荷兰国家档案馆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培训计划,要求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参训。
通过培训,档案工作者洞察到国家档案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让他们开始思考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
目前,荷兰大多数政府部门仍在产生和使用大量纸质文件,但值得欣喜的是,荷兰提出各政府部门要在2017年年底前实现无纸化办公。
达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努力,更需要文化和组织层面的变革。
荷兰政府推进无纸化办公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确保业务流程兼容管理文档管理系统和电子文件管理,拓展国家档案馆数字文件库的接收功能;第二阶段实现文件管理标准化,在政府机构内部确立3种统一的管理应用软件平台,还要开发不同系统间文件流转的统一交换格式。
国家档案馆还要努力帮助政府机构提高文件价值鉴定工作的效率,比如,研发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通用保管期限表,各机构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细则。
这样做将有效简化文件鉴定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荷兰国家档案馆的行动部署基于一个知识架构,协调、支持、指导工作人员的行动框架,这一框架确定了6个原则:一是将电子文件管理整合到整个业务流程中;二是国家档案馆在流程设计、信息架构建设、支持系统搭建等业务流程的最初环节就加入进来;三是关注政府所有类型的文件,确保提供公众欲知的信息;四是确保文件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五是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文件管理工作;六是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下,确保信息公开。
当前,国家档案馆和政府机构正在进行更具战略性的交流,将先从战略层面开始,然后进入到操作层面讨论实施。
曲径通幽拾级而上荷兰国家档案馆虽然还处于转型之中,却一直不断参与到更为广泛的政府治理层面,一些积极的成果开始显现。
比如,2008年设立首席信息官、确立国家档案馆馆长的咨询顾问地位;在政府每个机构之间建立一个档案、文件管理事务的战略协商机构,国家档案馆在其中负责未来信息架构的规划,确保文件管理集成于数字业务进程之中,开发、签署文件管理工作办法,如元数据应用程序配置文件、通用保管期限表等。
这些实践都帮助国家档案馆在政府转型特别是信息管理领域中摆正位置。
国家档案馆面临信息时代工作环境的巨变,该如何应对挑战?结合荷兰国家档案馆的实践,笔者给出一些建议:通过业务咨询和指导,向更多机构部门介绍文件管理的知识;提供数字存储库服务,允许政府机构利用存储库管理自己工作中生成的文件,并实现与国家档案馆的共享;推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标准技术委员会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ISO TC46/SC11)、国际档案理事会,以及欧洲档案行业标准的制定之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从立法层面推动电子文件管理;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转变观念,将履行文件管理职责这一行政行为提升到政府管理的战略高度。
除此之外,档案文件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最新的文件管理方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国家档案馆需要大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出一支具有宽广战略视野、充分了解所处困境并能提出解决办法,且具备较强行动能力的人才队伍。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支撑,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可以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完成的任务。
简言之,国家档案馆履行法律框架赋予的任务同时还要适应当前发展,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帮助整个政府确立适当的文件管理结构和框架的积极参与者;为政府各机构部门提供文档管理服务的咨询顾问;向政府机构和公众提供信息公开的服务方;社会文化遗产的价值鉴定者;档案文件的保管者;档案立法和规范以及全国档案馆合作框架的支持者。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数字世界中,国家档案馆以及档案工作者应更多地从战略发展层面对事业发展愿景和使命进行思考,才能在面对关键问题时采取积极行动,进而更好履行政府问责、保障公共利益、促进政府良好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档案馆的品牌定位和特立独行决定着一切——澳大利亚重新界定数字时代档案业务开展方式2017-01-18 作者:大卫·弗里克来源:中国档案报作为档案馆,什么是我们的价值主张,什么使我们区别于其他机构?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我们经常会对这些基本概念反复思考,因为每一个概念都可能在数字社会中被颠覆,这也意味着我们从现在就要着手应对了。
档案馆数字业务的主要发展20世纪70年代早期,有专家指出,现代档案体系不仅要对政府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监管,还应向外延伸。
1983年的《档案馆法案》赋予档案馆对全国档案资源保护的权利,其中规定,公众可以对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进行利用;档案馆被授权制定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开发产品,制定培训计划;在没有得到国家档案馆以及相关法律的许可下,破坏国家档案是违法行为。
2000年,国家档案馆基于澳大利亚文件管理标准(AS4390)、信息和文献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开发的一系列工具包,为电子政务效能管理带来了改观,为政府机构开发系统,支撑文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框架,其中包括对原生电子文件的管理。
从2002年开始,国家审计办公室开始针对政府文件管理公布审计报告。
如2006年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中的文件管理审计中的部分建议,促成了2007年Check-up(国家档案馆协助政府部门自查文件和信息管理状态的实用工具)的上线,2011年发布了Check-up2.0。
2011年,澳大利亚政府倡导“数字转移策略”,要求政府机构要从纸质文件管理向电子信息和文件管理过渡。
为了支持新政,国家档案馆制定了《数字连续性计划》,向机构提供根据各自需求数字信息管理保存时限的指导。
当然,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我们单枪匹马完成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档案馆不断在泛太平洋地区开展合作,继而让澳大利亚成为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标准制定者”。
作为国家档案馆馆长,我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家和地区级档案馆负责人定期参与澳大利亚档案和文件局理事会的会议,交换意见。
该理事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下属的档案文件领域最高机构。
澳大利亚档案和文件局理事会提出的“国家数字文件保管初步行动计划”,针对数字化文件和原生电子文件的生成、保存和长期利用,鼓励大家在研发数字文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中,充分参与、共同合作、交流分享、互通有无。
在国家层面上,我们与档案文件专业或产业机构,包括国家档案工作者协会、国家文件和信息管理职业人员联合会、国家文化资源保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等合作。
我们还为高校提供相关课程建议,参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合作性研究和发展项目。
近几年来,在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支持下,国家档案馆带领一个国际项目团队,研发了《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和功能需求》及其应用实践。
但以上这些努力不会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
为了抓住数字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更好地满足网络原住民的需求,他们也是我们下一波用户,我们还要不断重新思考和转型。
业务开展方式的颠覆是什么大趋势扰乱了我们现在业务运转方式?我们作为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该如何定位?在大环境中,档案馆要保持足够强大来抵御风险,要达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值,改善政府机构的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