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内容宣讲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内容宣讲

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及其位置
1 实 用 性 强:主要研究内容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4 中成药
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 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 应用的剂型。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3 饮片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 疗需要的加工品。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9 天然药物: 取自天然的有效物质制成的药物。 10 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使用的传统药
物。
11
中医:我国自古以来传统应用的医药学理论和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2015中药鉴定学讲义)是关于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方面的资料,构成。

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真菌类中药多分布在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如冬虫夏草等。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

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它们的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真菌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

4. 菌丝组织(1)疏丝组织:是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菌丝组织。

(2)拟薄壁组织:菌丝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

相关tags: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

(七)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1.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来源及主要特征均来自于低等植物,它们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维管束。

2. 药用藻类的来源供药用的藻类(Algae)有30余种,主要来源于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绿藻多生在淡水,极少在海水中。

植物体蓝绿色。

贮存的养分主要为多糖,其次是油类。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

(1)红藻: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多数种类呈红色至紫色。

主含红藻淀粉,它是一种肝糖类多糖,通常以小颗粒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遇碘试液呈葡萄红色至红紫蓝色。

少数红藻主含可溶性的红藻糖。

细胞壁内层由纤维素构成,外层为藻胶层,由红藻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藻胶)构成。

(2)褐藻:是比较高级的藻类,绝大多数生于海水中。

植物体常呈褐色。

主含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其次含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如海带碘含量高达0.34%。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构成。

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实验二、实验课程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提升他们对中药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三、实验课程内容:1. 中药鉴定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

2. 中药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 中药材的性状鉴定技术。

4. 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定技术。

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四、实验课程步骤:1. 教师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负责一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鉴定。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教给学生正确的取样方法和保存方式。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和显微鉴定技术,对样本进行鉴定。

5.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五、实验课程要求:1. 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内容和目的。

2. 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课程,不得迟到早退。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实验规程和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操作实验设备。

六、实验课程材料与器材:1.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样本。

2.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书。

3. 显微镜、显微镜片、显微镜台。

4. 放大镜、解剖工具、样品盘。

5.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实验室安全装备。

七、实验课程注意事项:1.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材料和器材,确保齐全完好。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室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3. 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遵循显微镜的使用规程,防止损坏仪器。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教师请假。

八、实验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收获等方面的完整性and 准确性。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包括样本采集、保存、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

性状鉴定
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对中药的形状、 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 味等性状进行观察和描述。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光谱法、滴定 法等。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和内 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02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06
中药鉴定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
基因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 究。
代谢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药质量 控制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实现中药质量的全面控制和 评价。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质地、皱纹、皮孔、芽痕等表 面特征。
气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无刺激性或 异常味道。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01 形状
观察茎的形态,如圆柱形 、方柱形、扁柱形等。
03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粗细、节部膨
大及叶痕、皮孔等特征。
02 质地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如纤维性、裂片状等。
04 气味
颜色与光泽
注意全草的颜色及有无光泽。
质地与断面特征
通过手感判断全草的软硬程度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形状与大小
观察全草的形态及大小。
表面特征
观察全草的表面纹理、毛茸等 特征。
气味与滋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 无特殊气味或味道。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与结构

中药鉴定学课件整理

中药鉴定学课件整理

中药鉴定学课件整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中药药材的性状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

2. 学会制备显微切片,观察和描述药材的显微结构。

3. 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药材真伪鉴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药材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理化鉴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药材性状特征的识别;显微切片的制备与观察;理化鉴定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药材、显微镜、显微切片、理化鉴定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显微镜、切片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中药药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性状特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a. 讲解药材的性状特征及其在鉴定中的应用。

b. 介绍显微切片的制备方法、观察和描述要点。

c. 演示常用理化鉴定方法,如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种药材,观察并记录其性状特征。

b. 学生动手制备显微切片,观察并描述药材的显微结构。

c. 学生利用理化鉴定试剂,进行药材真伪鉴别实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药材鉴定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性状鉴定: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等。

2. 显微鉴定:切片制备、观察、描述。

3. 理化鉴定:常用方法、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三种常见药材的性状特征。

b. 制备一种药材的显微切片,并描述其显微结构。

c. 利用理化鉴定方法,鉴别两种相似药材。

2. 答案:a. 黄连:呈长圆形或短圆柱形,表面暗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味苦。

麦冬:呈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味甘。

丹参: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红色,味微苦。

b. 以黄连为例,其显微结构如下:皮层宽广,薄壁细胞含淀粉粒;韧皮部窄,筛管群明显;木质部宽广,射线明显,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

中药鉴定学讲稿中药鉴定教研室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稿中药鉴定教研室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药

中药鉴定教研室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茎木类中药教学要求:★掌握茎、木类中药的概念、熟悉其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掌握国产沉香和进口沉香的性状特征★掌握鸡血藤的鉴别▲熟悉沉香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熟悉大血藤的性状特征●了解木通的品种●了解苏木、通草的鉴别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一)茎(caulis)类中药主要指木本植物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药用部位包括:1.茎藤(藤茎):如鸡血藤、大血藤;2.茎枝(ramulus):如桂枝、桑枝;3.茎刺(spina):如皂角刺,钩藤;4.茎髓(medulla):如通草5.茎的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翼状附属物)。

6.草本植物的茎:如苏梗。

(二)木(lignum)类中药指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部分,通称木材,分边材(液材)和心材。

1.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2.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丹宁、油类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药用多为心材,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二、性状鉴别注意性状鉴别的十个方面。

(一)茎类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表面大多为棕黄色,节膨大,断面呈放射状排列,小孔明显,有的有特殊的环纹。

木质茎木质藤本草质藤本茎坚硬较直,无缠绕性扭曲不直,有缠绕性,粗扭曲不直,有缠绕性,细断面无髓,不呈放射状髓小,呈放射状,射线较宽髓大,呈放射状形成层形成层成环形成层不连续形成层不连续木化度极强强弱(二)木类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形,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气常特殊。

▲三、显微鉴别(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1.正常构造周皮或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1)周皮或表皮: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情况,落皮层有无等。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

(3)韧皮部: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

(4)形成层:是否明显,是否连续成环状。

(5)木质部: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中药质量状况的判断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验原理中药鉴定学是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性味、性能、内在质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合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鉴别、评估中药材品质的学科。

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理化指标测定等方面。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准备1.显微镜2.pH试纸3.中药材样本:人参、黄芪、当归等四、实验步骤4.1 外观特征观察1.将中药材样本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

2.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差异。

4.2 显微形态特征观察1.取一小块中药材制作横切面或纵切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导管特征等微观形态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已知标本进行比较。

4.3 理化指标测定1.用pH试纸测试中药材样本的酸碱性。

2.可选择其他合适的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2.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手套、口罩等。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可擅自更改。

5.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仪器,并妥善保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和部分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药鉴定学相关实验,如对多种中药材的比对鉴定、对不同加工方法下中药材性状变化的研究等,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以上为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希朥能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
CATALOGUE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2024/1/24
7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中药的分类
根据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等不同角度,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 药等几大类。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多依据其形态、气味、功效等特征,常采用象形、会意、谐音等方 法。
2024/1/24
8
中药的产地与采收
2024/1/24
生物活性鉴定
通过生物实验方法,如药理实验、毒理实验等,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 全性。
25
常见中药的生物特征
人参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特殊的香气,味微苦而甘。显微镜下可见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黄芪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向 皮孔。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 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的物种鉴定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操作 简便等优点,在中药鉴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中药指纹图谱的 研究,可以实现中药质量的快速评价和真伪鉴别。
2024/1/24
花类中药
多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 有苞片、花萼、花冠等残留,质 地较松软。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多呈球形、扁球形或卵圆形 等形状;种子多呈肾形、卵形或 椭圆形等形状;表面颜色、纹理 及附属物等特征各异。
18

《中药鉴定学》课件2

《中药鉴定学》课件2
1 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是指中药材或中成药在质量控制中所遵循的规范,如药材的含量、杂质、 霉菌限度等规定。
2 鉴定标准
中药鉴定标准是指通过外部形态特征、显微镜鉴定、化学成分等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真 伪和质量。
3 区别
质量标准是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限度药的鉴别及鉴别方法
鉴别
中药的鉴别是确认中药材的真 伪和品质,诸如人参、何首乌 等常用中药材。
鉴别方法
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形态学、 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定、薄层 析鉴定等。
重要性
准确的鉴别能避免使用伪劣中 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至关重 要。
V. 中药的检验及检验方法
1
检验
中药的检验是通过对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化学、生物学等方法的测试,以评估其 质量。
质谱分析
通过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 成分,以确定其质量和纯度。
VII. 中药的显微鉴定
中药的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粉末特征、细胞结构以及大小形 态等来进行鉴定。
VIII. 中药的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化学方法,如高效液 相色谱和气相色谱。
IX. 中药的质量控制
2
检验方法
中药的检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3
目的
中药的检验旨在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标准,保证中药的安全与疗效。
VI. 中药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
光谱分析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紫外吸收 光谱、红外光谱等,确定其 中的成分。
色谱分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 谱等技术来分离和鉴定中药 材中的活性成分。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了解中药鉴定 技术及相关理论,掌握中药质量控制的要点。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供中药等专业用)《中药鉴定学》实训指导书主编彭志芬副主编王小平周铁文编者彭志芬王小平周铁文陈文吴卫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7月前言《中药鉴定学》是阐述中药鉴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为中药学、医药营销、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中药学各专业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和《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实训指导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力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国家药品标准、中药现代化要求相统一,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相衔接,注重吸收中药鉴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教材整体内容的优化,力求内容充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全书内容包括总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矿物药类、中成药类的实验指导5大篇,共40项实验。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业务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和完善。

《中药鉴定学》编写组2007.7《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组织制片【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地点】中药鉴定学实验室【实验器具准备】显微镜、培养皿、毛笔、刀片等;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

【实验要求】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徒手制片的制作和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内容】熟练显微镜的使用,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药材的横切片或纵切片,操作简便,迅速,制成的切片能保持其细胞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熟悉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实验内容方法】(一)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主要用于临时制片,制片迅速,更为重要的是制片过程中没有复杂的化学处理,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天然色彩,真实地反映植物细胞组织的本来面目,也利于显微化学的观察,因而必须熟练掌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识别和鉴别常见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2. 课程内容:本实验课程内容包括中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三个方面。

二、实验一:中药性状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中药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中药材。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

3. 实验步骤:a.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状,记录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b. 嗅闻中药材的气味,记录气味特点。

c. 品尝中药材的味道,记录味道特点。

d.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鉴别。

三、实验二:中药显微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显微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能够观察和识别中药的显微特征。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的粉末。

3. 实验步骤:a. 制作中药材粉末的玻片标本。

b. 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特征,如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c.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

四、实验三:中药理化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中药的理化特性,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等方法鉴别中药。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

3. 实验步骤:a. 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b. 进行化学反应,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

c.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理化反应结果,进行鉴别。

五、实验四:中药材的真伪鉴别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能够识别和鉴别真假中药材。

2. 实验材料:真假中药材样本。

3. 实验步骤:a.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状、气味、味道等特征。

b. 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特征。

c. 进行中药材的理化反应测试。

d. 对比真假中药材的特征,进行鉴别。

六、实验五:中药粉末显微鉴定1. 实验目的:深入学习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技巧,熟悉不同中药粉末的显微特征,提高鉴别能力。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黄(蒲黄) 黑 ( 熟 地 )
红(西红花)
16
黄3.色泽
绿 色 ( 荆 芥 穗 )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17
黄白色(川贝母) 红棕色(何首乌)
4.表面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环纹(防风)
纵皱纹 桔梗
光滑 相思子
1 8
4.表面
毛茸 辛夷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钩刺 苍耳子
莪术
1 9
5.质地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5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来源】 川贝母为百合科川贝 母 、暗紫贝母 、甘
肃 贝母 、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性状的不同 分别 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浙贝母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采收】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按大小分“大贝”,和 “珠贝”。
5 7
原植物 商品 外形
外表 顶部 基部
川贝母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松贝
青贝
炉贝
圆锥形 扁球 形
怀中抱月 无




长圆锥形
无 开 歪
5 8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炉贝表面黄白色,稍粗糙,有黄棕色斑块
,习称“虎皮斑”。
青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
端开口。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 草乌 -- 北乌头
3 1
白芍
1. 圆柱形2. 可见横向突 起皮孔 3. 质坚实 4. 角 质样, 木部有放射状纹 理 5.气微,味微苦而酸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和综合实验水平设计说明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和判断3.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药的特征和成分–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介绍常用的鉴定方法,如显微镜鉴定、色谱法、光谱法等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等–演示使用常用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鉴定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操作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以上为中药鉴定学课件的框架,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扩充和设计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仪(MS)等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示范实验操作流程–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复习和进一步学习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鉴定设备–各种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中药鉴定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设计说明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3.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流程4.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药鉴定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强调对中药的综合分析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示范使用鉴定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流程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以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和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了实验操作和鉴定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吗?他们是否充分理解了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吗?他们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有何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是中药鉴定学课件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判断能力。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设计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设计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设计1.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组成成分,学习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

2. 实验原理2.1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检查通过观察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理化检验则是通过测定中药药材的水分、挥发性物质、灰分、酸度、碱度、杂质等指标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分析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2.2 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外形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

外形鉴别主要通过观察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显微鉴别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化学鉴别则是通过对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反应识别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外观鉴别3.1.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3.1.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中药药材,如当归、人参、黄芪等。

2.用肉眼观察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记录下来。

3.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特征,判断它们的品质和种类。

3.1.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特征,可以判断中药的品质和种类,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3.2 实验二:显微鉴别3.2.1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3.2.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中药药材和显微镜。

2.取适量中药药材,制成横切面或纵切面片。

3.将药材片置于显微镜物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光源和目镜来观察药材的微观结构。

4.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判断它们的种类。

3.2.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可以判断中药的品质和种类,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3.3 实验三:化学鉴别3.3.1 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反应识别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
共 21 卷,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 图,绝大多数图为实地写生绘制,成 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原书已失 传,但其药图 930 余幅及文字说明仍 存于《证类本草》之中。重视药材的 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 书之一 共 31 卷,载药 1746 种,新增药 500 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现今研究宋代以前草本发展最完 备的重要参考书 共 52 卷,载药 1892 种,新增药 374 种。附药图 1109 幅,附方 11096 条。 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集明代以前 本草学说之大成。17 世纪初传到国 外,被译成多国文字 共 10 卷,载药 921 种,其中《本草 纲目》未记载的药物有 716 种。新增 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 材 2294 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 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 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载植物 1714 种,共 38 卷,本书为植 物学名著,其中有很多要用植物,根 据著者平生经验,辨别形色气味,摹 绘成图,附以考证,以求名实相符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②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 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 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58 贯众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20 白头翁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白附子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黄连、甘草、川贝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4.查考地方史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

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

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

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

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实验二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原理2.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3.了解中药挥发油测定的意义二、基本原理将含挥发油的中药与水共同蒸馏,在低于100℃时,挥发油与水一起蒸馏出来,凝集于刻度管中,冷却后,油水自动分离为两液层,根据刻度可以读出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P总=大气压时,液体沸腾P总=P A+P B+Pc…+P水∴混合物的沸点要比任一液体的沸点为低又∵水的沸点为100℃∴混合物的沸点<100℃意义:挥发油是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驱风、解痉、抗菌、消炎等生理作用。

因此,对以挥发油类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可通过对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来评价中药的品质,控制中药的质量。

三、方法根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大小不同,挥发油的测定有甲、乙两法。

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测定时,先在测定管中加入lml与水饱和的二甲苯。

其目的是使挥发油与二甲苯混溶后,相对密度比水小,可以浮于水面,以便读数。

因为二甲苯能与水混溶而不与水混合,相对密度又比水小。

四、仪器与试剂仪器:挥发油测定装置、1000ml的圆底烧瓶、电热套、试剂:二甲苯五、实验材料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具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

含挥发油14%~21%,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 -丁香烯、乙酰丁香酚。

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ml/g)。

丁香油为丁香花蕾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丁香的特有香气,相对密度为1.047~1.060,大于水。

六、实验内容丁香挥发油的测定——乙法方法操作步骤:取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1000ml的圆底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球形冷凝管。

将圆底烧瓶置电热套上加热至瓶内内容物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min后,停止加热,放置15min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取丁香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6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加入烧瓶中,再加数粒玻璃珠,振摇混合后,自冷凝管上端加水并使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开始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5小时,至测定器中的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或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上端恰与刻度0线齐平,读取油层量,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样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七、实验结果及计算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ml/g)={(油层-二甲苯)体积/ 样品的重量}×100%结论:结论:参照药典与之比较是否合格八、附注1.乙法测定的中药中的挥发油相对密度大于1,沉于水底,无法读数,为了使其浮于水面,故加入相对密度比水小的二甲苯。

二甲苯能与挥发油混溶而不与水混合,让挥发油溶于二甲苯,此溶液不溶于水,且相对密度比水小故可以浮于水面以便读数。

因加入的二甲苯仅1ml,为了保证它与挥发油的混合溶液相对密度小于水,故中药的取量不可太多。

另外,加入的二甲苯要先经蒸馏,使水与二甲苯相互饱和,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2.待测样品,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须粉碎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3.《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丁香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ml/g)九、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三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甘草、人参、何首乌等一、目的要求1.掌握甘草、人参、何首乌等中药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2.掌握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的制备方法。

3.熟悉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1.甘草解离组织标本的制备:取甘草适量,切割成火柴杆粗细条状,按硝酸--铬酸法制备标本片。

(将材料置试管中,加20%硝酸与2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适量,以浸没材料为度。

室温放置30~60min,至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为止,倾出混合酸液,材料用水洗涤后,取少许置载玻片上,用针撕开或用玻棒压散,以稀甘油封藏观察)。

2.解离组织片的观察: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3.甘草粉末制片的制备:(1)水合氯醛透化法,(2)稀甘油装片法(1)药材粉末过5~6号筛,挑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牙签,不可多),滴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用牙签混匀,先于酒精灯上来回均匀受热,后停于粉末下集中加热并搅拌至起泡,移开,添加水合氯醛试液,反复加热至粉末透明(在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水合氯醛试液蒸干或使粉末烤焦)。

透化好后,加稀甘油1~2滴混合,加盖玻片,即成。

(2)粉末直接加稀甘油1~2滴4.甘草粉末显微特征观察:(1)纤维、晶鞘纤维(2)具缘纹孔导管(3)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4)淀粉粒,单粒为主(5)棕色块5.人参根横切片组织构造的观察:(1)木栓层(2)皮层(窄)(3)韧皮部外有裂隙,有圆形或长圆形树脂道,内含黄色分泌物分布,近形成层处排列成环(4)形成层环明显(5)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6.何首乌根组织构造的观察:(1)复合型异型维管束(2)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7.观察中药标本:何首乌、怀牛膝、川牛膝、川乌、附子(黑顺片)、白芍、赤芍、白头翁、粉防己、木防己、板兰根、黄芪、甘草、人参、远志、葛根、独活、山豆根、乌药、苦参、徐长卿、缬草、羌活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甘草解离组织、粉末显微特征(纤维、晶鞘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2.绘人参根横切面简图实验四和五合实验四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二)——黄芩、黄芪、麦冬一、目的要求1.掌握黄芩、黄芪的显微特征2.掌握麦冬的显微组织特征3.熟悉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二、实验内容1.黄芩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黄色(1)韧皮纤维微黄色,棱形,壁甚厚,木化(2)石细胞淡黄色,壁厚(3)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有时壁呈连珠状增厚(4)网纹、具缘纹孔导管(5)木纤维细长,壁稍厚2.黄芪根横切面显微特征观察(1)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厚角细胞,切向延长。

(2)韧皮部有纤维束,与筛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纵向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

(3)形成层成环。

(4)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有木纤维束,木射线明显。

(5)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无草酸钙结晶。

2.麦冬根横切面显微特征观察(1)根毛、根被(2)内皮层外侧为一列石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3)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有通道细胞(4)薄壁组织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散在(5)髓小3.观察中药标本:三七、当归、柴胡、白芷、防风、北沙参、龙胆、秦艽、丹参、黄芩、地黄、玄参、天花粉、党参、桔梗、南沙参、木香、百部、麦冬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黄芩粉末特征图;2.绘麦冬根横切面简图实验五根和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三)——大黄、黄连、天麻一、目的要求1.掌握大黄、黄连和天麻的显微特征。

2.掌握黄连的理化鉴别方法。

3.熟悉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

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验内容1.黄连粉末的显微特征观察(1)石细胞鲜黄色。

(2)中柱鞘纤维鲜黄色,壁厚,具单纹孔,层纹和纹孔明显。

(3)具缘纹孔,端壁斜置或延伸成长尾状。

(4)木纤维成束,细长、壁薄。

(5)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垂周壁多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

(6)可见淀粉粒(细小)、草酸钙方晶(细小)。

2.黄连理化鉴别(1)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金黄色荧光。

(2)取粉末或切片,加70%乙醇1滴,片刻后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小檗碱盐酸盐或硝酸盐),加热结晶溶解并显红色。

3.天麻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的观察(1)单子叶植物根茎内皮层明显的组织构造。

(2)皮层散有纤维束及有限外韧型叶迹维管束。

(3)中柱散列,周木型(主)及有限外韧型维管子束(少),纤维束及束鞘纤维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4)薄壁组织散有类圆形油细胞、淀粉粒。

4. 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构造(1)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2)韧皮部有粘液腔。

(3)形成层成环。

(4)木质部射线较密。

(5)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草醉钙簇晶及多数淀粉粒。

5.观察中药标本: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川贝、浙贝母、知母、黄精、土茯苓、山药、莪术、天麻、白及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黄连粉末特征图2.记录黄连理化鉴别方法、结果3.绘天麻横切面简图实验六、七合实验六茎木类、皮类中药的鉴定——沉香、黄柏、肉桂一、目的要求1.掌握沉香、黄柏的显微特征2.熟悉黄柏的理化鉴别方法3.熟悉茎木类、皮类中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要点4.认识所列中药标本二、实验内容1.沉香的三切面观察(1)横切面:①木射线1~2列;②导管圆形、多角形;③木纤维多角形木化;④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形或条带状(2)切向纵切:①木射线细胞;②木纤维;③导管(3)径向纵切:①木射线横向带状;②细胞方形或略长方形2.黄柏粉末特征观察黄柏是重要的皮类中药,通过黄柏粉末的特征观察掌握皮类中药的鉴别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