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与反思

作者:查颖涵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3期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作文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今中学生写作的现状究竟如何?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该如何改变现状?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现状教学思考

周国平曾经说:“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学生能够写出自己新的发现、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新感受或新见解,是中学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手段。但出于各种原因,写作一直困扰着广大学生和语文教师。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绞尽脑汁地编情节,语言表述不准确,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没有使人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目前中学生的作文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篇幅短小。

高中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但实际上不少同学的作文都写不到800字。很多时候,虽然作文已经说清了想要表达的意思,语句也还算通顺,但是不能抓住某些细节作细腻描写,就好像写流水账。这样的作文使人感觉干瘪瘪的,就好像只有表皮而没有血肉,不够丰满。

(二)缺乏感情。

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苦差事,是被逼无奈,写作文就更是无奈之举。再加上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忙忙碌碌,对周围之事缺乏观察、思考,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不可能是有感而发,因此学生的作文情感上苍白、空洞。作文中或是优美词句的罗列,或是各种修辞手法的滥用,或是他人习作的翻版,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类似于无病呻吟。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是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语言的规范、简洁、流畅、得体,既是作文创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作文的最高要求。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语句表述不清晰,意思表达不准确,要么重复啰唆,要么词不达意。另外在词语、句子的选择和运用上,许多作文存在着明显的语病。更多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一些情节的描写过于夸张,表述的语言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存在,显得稚嫩、异想天开。

(四)缺乏个性。

写作是个性化的活动,即给出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不同学生看法不同,水平不一,因此针对命题写出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应多种多样。可是现实的情况是作文模式化,很多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人云亦云。学生大多喜欢沿用一些被大家称为“美文”的范文,但缺乏创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缺乏自己的心声,表面华丽,实为华而不实,更无个性可言。

二、中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中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写作素材少。

课堂内外杂志社《创新作文》的主编赫学颖觉得“之所以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写的东西”。写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就无从谈起。现在不少学生面对作文写作,总觉得不知道该写什么,感到无从下笔,最后只能抱着应付老师的心态勉强凑足几百字草草了事。其实作文的写作过程,不但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阅历、生活感受和个人知识积累的反映。现在的社会现象是老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关心自己周围的现象、发生的事件。虽然身边的生活千姿百态,可很多学生熟视无睹,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比如以前的小孩有许多喜欢的事,但现在的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当然也无法从中体会到乐趣。由于缺乏生活积累,源头枯竭,所以到写作文时,缺乏写作素材,学生们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即使冥思苦想,也就只能想到一些老套的话题。

(二)第二课堂缺乏。

在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严重不足。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建有图书室,可是,由于学生作业繁多,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在图书室借过书的同学较少。一些老师偶尔会布置一些摘抄的作业,促使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但由于学业压力大等原因,学生大多只是为了应付完成作业,因此有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有的中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学生缺乏语言积累,当然也就下笔无墨了。写作文时就是搜肠刮肚,也不过寥寥数语而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怕写作文。在学校,春游是学生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可当学校通知组织春游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春游回来,不知是否要写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不少同学畏惧写作文,甚至从心底厌恶写作,并把作文当成是老师强制要求做的苦差事,没有主动性,更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作文只是草草应付,语句单调枯燥。在学校,课余饭后学生们聚在一起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一到写作文却都变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其实在同学们私下的书信和日记随笔中,也经常会出现优美的语句、有思想、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兴趣。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写出的作文自然了无生气。

(四)远离生活,缺乏自我。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到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方有清甘的水喝。”“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疲于应付各种作业,无暇顾及周围的一切,等于远离了写作的源泉——生活,这样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状态下写的作文也一定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深刻的感触,就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

“自我”是作文的灵魂,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缺乏自我即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自己的见解,人云我云,这样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大同小异,让人感觉读之无味。

(五)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几十年不改变,教学方法陈旧、单调,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中对写作的内容、方法等限制得过于死板,忽视作文的主体——学生自我,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比如,教师在作文课上大多会硬性规定题目、文体和字数,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标准写作。此外,教师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一般都只罗列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较少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学生对作文会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会抑制学生的写作欲望。

另外中学语文教师的授课任务比较重,且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这就意味着,语文老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各种作业外,还要处理班级各种烦琐而细致的事务,因此教师也无暇积累写作素材,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也很较少,甚至还会出现作文批改不到位的现象。

(六)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