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自评报告--万士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自评报告
上海松江区世泽小学
一、学校概览和背景情况
我校坐落在松江区九亭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服务于九亭镇外来民工子女。
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89人,全校有教职工 110人,其中专职教师8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所整合优势资源、颇具发展潜力的学校。
上海市教委于2013 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59 号),2014 年开始松江区全面实施,我校积极推行。
2014 年至 2015 年,全市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简称为“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实践语文、数学、英语《低年段评价指南》;2016 年,全市中高年段(三至五年级)全面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践语文、数学、英语《中高年段评价指南》并延伸到除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其它学科;2017 年 2 月实践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18 年 9 月践行《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沪教委基【2013】59 号)文件精神实施以来,通过松江区教育局及教研室指导与培训,我校能积极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认真贯彻“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改变个人经验和主观愿望的教学与评价现状,全面提高学校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的能力,尤其是明确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其科学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评价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力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实施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1.目标
深刻领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质内涵,全面提高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加强实践研究,采用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2.任务
(1)实施分层培训,开展领导小组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家委会成员各层次培训,统一认识,确保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全方位推进。
(2)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分析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在各学段、各学科中进行研究,梳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经验和亮点。
(3)提高工作成效,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专题研究,以“口头作业布置”、“校本等第评价”等为突破点,提高推进实效,形成本土化经验,加以推广。
三、工作实施与特色做法
为了让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落实课程标准,明晰低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与个性发展,同时为了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我校加强各层面的学习培训活动,统一认识,确保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全方位推进。
(一)、分层培训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的各种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学校层面、行政层面、教研组层面、教师层面,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日常教学研讨的重要主题。
校内通过行政工作例会、全体教师会议、教研组长会议、低年级任课教师会议等形式,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各个教研组内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灵活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有关学习准备期、单元教学设计、学科评价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和研讨,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全面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内涵,让教师能确立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课程实施的新取向,改变教师个人经验和主观愿望的教学与评价现状。
(三)、家校合力
通过学校网站、学校电子屏幕、家长开放日和上门家访等活动,向家长、社会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意义,及时告知学校的工作举措,开展孩子身心发展专题辅导,提出相关的家庭教育建议,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提高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的关注度及认可度,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落实责任
1.责任落实到位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其他行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为组员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领导小组。
校长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工作的研究,制定学校推进方案;教导处、德育处负责方案的细化、教师和家长培训,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学习、宣传、指导及评价反馈工作,下移工作重心,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各环节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发挥示范引领,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根据方案落实推进。
成立以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首、任课教师为辅的工作实施小组。
工作小组积极组织组内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探索科学的方法,认真落实学校实施方案及学科教学推进措施,主要是落实教学规范、把握教学节奏、渗透习惯培养、培育学习兴趣等,严格执行学校学年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规范课表执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落实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2.加强教学管理
校长室和教导处加强调研,组织研讨课和观摩课,深入学科教研组与课堂进
行面对面的指导,组织各项专题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攻坚克难,提炼有效经验。
尤其是我们加强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布置批阅、检测等常规工作的检查,确保理念到位、实施到位、管理到位。
(五)、整体推进
1.与“学习准备期”工作相结合
为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学校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六月组织幼儿园大班学生入校入班体验活动,八月底组织一年级新生认识新学校、新老师的适应性训练活动。
同时,在开学后的学习准备期阶段,我们制定各学科准备期教学计划,以培养习惯、强化习惯为目标,把握学科教学节奏,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设计综合活动,在相关课时中予以落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规范,注重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等常规内容上的教育和引导,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表现、分享、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2.与“快乐活动日”活动相结合
每学期我校均认真贯彻《市“快乐活动日”要求》,坚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多样的课程,每周周五下午安排半天时间让学生开展活动,具体是“阅读”拓展活动、“阳光健身”体育活动和主题班队活动,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在一年级开设综合活动课程,以限定拓展课的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本学期学校还组织开展读书节及各类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发展学生特长能力。
3.与“快乐30分”活动相结合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文件及沪松教基〔2017〕96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快乐30分”活动。
活动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为依据,坚持以“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为指导,以“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以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享受快乐、
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实施者,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与教研组研讨活动相结合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校本教科研活动时间,开展基于课标的研讨活动。
一是基于课标的备课研讨。
组织教师共同研读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经验方法,让每位教师明确年段要求,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活动,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真正做到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等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课堂转型奠定基础。
二是基于课标的课堂研讨。
学校、教研组组织多层次的听评课活动,如教研组内研讨课、推门听课等,要求教师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处理好学、教、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结构符合课程标准,方法和手段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带教力度,以拜师结对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在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实践中真正体现“生本课堂”,实现课堂转型。
三是基于课标的作业设计研讨。
学校要求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学情分析,深化作业效能研究,常规作业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增强作业与学科基本要求及课堂教学的匹配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为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控制口头作业量”的有关规定,开展“有效作业”的研究,相关任课教师加强研究与精心设计每天的口头作业,在班级QQ群中家校互动。
其他年级各科教师通过精选习题,控制每天作业时间。
5.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
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实施,我们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实践探究等途径,凝聚共识,促进教师课程文化自觉。
教研组落实区教研室培训要求,制定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再次细读各学科课程标准,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与教研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与各学科课程实施计划表,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积极参与区域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学研讨活动,在学习实践中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执行力。
6.与“小红星儿童团”入团活动相结合
小红星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预备队。
从入学开始我们就激励小朋友争获苗苗章,戴上绿领巾,引导孩子们为加入“儿童团”这个梦想而努力。
同时我们通过隆重而快乐的入团仪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7.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
学校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纳入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运动会家长观摩等校本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网络平台及公开教学观摩,学生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会、家长汇报,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和评估,积极倡导家校携手,共创学生美好未来的环境。
8.继续探索校本课程改革
规范晨诵(早晨诵读),午临(中午20分钟临摹硬笔书法),暮省(引导学生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晚读(养成睡前读一篇文章的习惯)等活动。
9.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为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的有关规定,学校要求教师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我们注重表达表现、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学校严格执行“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相关规定,利用教职工例会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解读《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填写规范要求,要求小学学段全部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课堂表现、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各类考查情况等用等第记录,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同时要求教师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性。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新取向,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
基于课程
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如何让老师们从基于教师经验和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与评价),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问题。
于社会和家长而言,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分数是最能直观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方式,如何让广大家长真正达成共识是一项综合工程。
在实施中,我们发现一年级课程知识浅显,根据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老师一般希望家长在和学生听、说、读的互动中了解孩子在知识上的收获和欠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但是我们的家长在快节奏的工作中不太适应孩子的“慢成长”教育,也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一)、表现性评价中课程间的融合还不够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低年级表现性评价活动,局限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其它学科的表现性评价没有及时跟上,可以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相融合,使得评价更全面、更丰富、更符合评价的最初意图。
(二)、作业的有效有所欠缺
还有部分家长想通过加大我们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成绩。
可目前课外作业已成为小学生们的最大负担。
据了解,学生睡眠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业太多,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侵占了孩子们休息、娱乐及睡眠的时间。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作业学生就会放任自流,只有通过“题海”战术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孩子们熬夜完成作业,必然影响白天课堂的听课效率。
(三)、家校的联系不够前移或深入
部分家长对于“零起点不是零准备”中的“不是零准备”的意识不强,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手段,认为既然是“零准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受教育就是了,自己不需要有什么作为;也有的家长还是不放心,仍然对孩子在进行超前的家教辅导,认为先学总是不错的;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不布置书面作业是老师不负责任。
五、努力方向与对策
(一)、观念转变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得以增强,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程度提高,对减负增效起到了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对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有待改进,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并发挥适合的评价方式的作用,老师们有困惑,也是我们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
(二)、加强评价
要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
注重积累学生课堂表现、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三)、注重差异
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明确评价在于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提升质量
通过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沟通→落实整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减负增效,有效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