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2014·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 26)宋代,典卖土地、 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 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 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 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 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 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 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 业主收赎。这说明( )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 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 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 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 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 田赋收入。
【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 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 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 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 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的相应反映。
答案:B
5. (2014· 山东日照一模· 14)《水浒传》第2回这样 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 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梁。草堂高起,尽按 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 羊满地,打麦场鹅甲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 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 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 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 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农业与养殖业开始密切结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新)
c 要形式是在( )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 6.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 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国有土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所有 B. 获得井田的奴隶主对井田拥有使用权,不得 转让与买卖
A C. 井田制在耕作方式上主要采用奴隶集体耕作
(1)性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井田制 (1)性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井 田制之上上层建筑。
(3)特点: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 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和私田(劳 动者的份田),两者均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
(4)概况 ②明清:买卖土地,广占田地日益 普遍
思考:由于土地兼并,土地越来越 集中在地主手里,那么土地经营方式又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
收益。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1)战国:产生 3、发展历程:((23) )汉 宋代 代: :较 仅普 次及 于自耕农
(4)明清:普及全国
①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农民生 产积极性 3.意义: ②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
③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 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 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 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公田转化为私田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军功赏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担。……古者税 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 彘食。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 大 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4、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③趋势: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二、古代的土地经营
1.自耕农经营:
2.租佃经营:
④影响: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 性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 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或 北魏实行 “官田” 均田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土
租
土地高度集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 兼
并
佃 制
中,封建土 地制度成为 桎梏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谈感想
如果说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依据土地的 所有权可以买卖转让,兼并的是土地的所有权,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租佃制出卖的就是 土地的使用权。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 天,大片耕地盖上了楼房工厂,我国法律规定 土地不可以买卖。想一想,基层政府出让的是? 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而土 地使用权被某些人大量集中,这会对农村经济 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造成怎样 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新课标解读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材重点: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过程难点: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导学结构;一、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形成2、特点3、瓦解4、土地私有制确立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君主土地私有制2、自耕农土地私有3、地主土地私有制4、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田庄经济2、租佃关系的演变:①产生②特点③发展重点、难点解析:1、井田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1)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其主要内容是: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人产的劳动。
(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例题: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D.直接耕种土地者要交纳租税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要认识井田制的性质,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租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的产物。
2、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各国开始税制改革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周天子默许郑国和鲁国擅自交换土地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井田 制土地不得转让可知,井田制正在遭到破坏,故选D项。
123456
2.(2018·深圳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 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 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解析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土授民”,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周王分封的前提和 基础,通过分封又使井田制得以巩固和扩大。两者的关系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故选A项。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图一
图二
应用1 图一“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的瓦解;图二反映的是商鞅变 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井田制被废除, 土地私有制 从法律上得以 确认。
战国时期形成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 )
问题思考 材料
商鞅变法 思考 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导致土地制度和生产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到封建土地私有制。 生产形式:由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转变为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个体农业劳动。
2.形式 (1) 君主 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问题思考 材料 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 思考 材料反映出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现象: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的开垦数量 越来越多。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主要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井田制的瓦解(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2)加速瓦解:随着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出现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主要形式(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统治阶级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
①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②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
4.进一步发展(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加激烈。
(2)到明清时期,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租佃关系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1)产生:早在战国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
到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1)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2)积极: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第2课古代土地制度
本课知识结构
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 制,你怎样看待这种土 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
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 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 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 公十一年》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现象)?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 史进程是什么?
4、评价
考点三:租佃关系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故田多者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1、此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提示: 1)租佃现象 2)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 两种趋势: “佣耕”的佃农人身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大。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考点二:土地兼并
《汉书·食货志》中描写:“富者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 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而宋代的土地 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 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 策 C. 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历史必修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 田,公 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 封给各级贵族。
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井
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 6—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 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 5—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商周:以国有为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商周:以国有为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特点:
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
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和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关系: 井田制——经济制度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政治制度
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
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 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21 —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2.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能够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3.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4.隋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5.宋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6.土地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设计由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组织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4.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课堂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农田分配图或古代土地制度的简介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包括封建土地制度和公田制度;3.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讲述秦始皇的“井田制”和汉武帝的“屯田制”;4.隋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介绍均田制和农田水利制度的实施;5.宋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分析三世两田制度和草莽田制度的特点。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代土地制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比如土地兼并对农民的影响、土地税收对国家财政的作用等。
第四步: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村或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在实际中的运作情况,并撰写考察报告。
第五步:总结由学生汇总考察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影响因素。
评价方式:1.参与度: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活动的积极程度;2.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独立研究成果、报告展示和总结能力;3.知识掌握:通过笔试、口头答辩等形式对学生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管仲改革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 实行“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是使土地 私有制合法化。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 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 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 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二、土地兼并问题
读材料看现状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
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
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土地兼并 自耕农破产
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 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对比变化看趋势
从地主“私属”——到国家“编户齐民”
秦汉以来﹐佃农一直是世家大族的私 属。直至唐朝﹐佃种大地主庄田的农民仍 多“王役不供﹐簿籍不挂”。赵宋立国后 ﹐把客户登录簿籍﹐从而成了封建国家的 编户齐民﹐他们的户籍权得到了承认﹐同 别的编户齐民有了平等的关系。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一、土地制度 ❖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2.奴隶社会:井田制 ❖ (1)发展:产生于 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止于战国 。 ❖ (2)实质:名义上为国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所以其
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 ①一是从法律 上废除井田制。 ❖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 所有者。 ❖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 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 宫廷有关部门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于君主的
❖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 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地主
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 关系。 ❖ 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土地实 行公有制,你如 何理解这种土地 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探究一: 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分 封制的关系、性质。
材料一: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故称“井田”。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探究六:
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能否彻底解决?
统治者的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时间: ①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② 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6.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西魏初现中唐衰落。该制度最重 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 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
拔训练的折冲府。与此兵制联系紧密的土地制度是 B
A.田庄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租佃制
7.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主要途径)
危害: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产生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失败原因: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私有的性质
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汉代租佃关系比较普遍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原因: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
陌”直接反映了: C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பைடு நூலகம்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2.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
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D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D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8.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
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C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政策)1、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私有制)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周王所有);(2)周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不得买卖、交纳贡赋);(3)奴隶庶民集体耕种;(4)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5)耕地形同井字,为井田;2、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春秋战国①过程:私田出现;私田合法化;经营方式变化;法律上确立;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均田制①概念: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的土地制度②实行:北魏隋唐③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二、重农抑商1、表现:(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2)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3)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税;2、原因:(1)农业是封建经济最主要的生产部门;(2)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3)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4)人口流动不利于社会稳定。
3、影响: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③抑制了商业发展;④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农业的进步;三、“海禁”和“闭关锁国”1、明初的海禁(1)概念:禁止沿海人民出海贸易与下海捕鱼;(2)原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3)影响:①严重影响沿海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计;②是造成中期倭患的重要原因;2、清初闭关锁国(1)概念: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人、贸易);(2)原因: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危害: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四、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1.概念: 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 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 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 2.原因: 原因
土地兼并
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是一个 以“佣耕”为业的农民。 材料二: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的现象已经普遍。 材料三:唐代田庄经济发展。破产的农民 ——“庄客”或“庄户”不得不向庄主“贷 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 材料四: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即“合 种”和“承佃”。 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 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
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 土地制度的性质、 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 封制的关系。 封制的关系。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1、性质: 性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耕种,收获物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 私田 使用权,但收获归己 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 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 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 农民身份更加自由。 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
小结: 小结: 土地公有 (原始社 会) 商周贵 族土地 所有制 生 各
产 力 的 发 展 革 改 制 国 税
土地兼并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
仲尼曰: 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尼。仲尼曰:“丘不识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 个什么问题?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个什么问题?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4)这组材料实质反映了一个重要历史进程,这 这组材料实质反映了一个重要历史进程, 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制度演变(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1.原因:生产力低下2.表现: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1.内容:公田:贵族占有,农民耕种,粮食归贵族;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2.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发展历程:鼎盛:西周前期;奔溃:春秋战国时期4.井田制的瓦解:时间:春秋表现: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原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直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其他: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标志:初税亩(税制改革):税收上确认了土地的私有;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地位。
△规律/认识: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嬗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二、土地兼并(一)封建土地私有制1.土地分类:君主私有土地——宫廷掌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主体,地主掌握的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1950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地主土地来源:公田转化;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巧取豪夺(土地兼并)(二)土地兼并(土地从农民流向地主)1.内容: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2.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土地可以买卖3.影响:①农民:农民破产,自耕农减少;②国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豪强地主割据;③社会:贫富分化激化阶级矛盾、社会动荡不安;④租佃关系出现并逐渐普遍化。
4.历代政府针对土地兼并的政策①汉武帝:抑制兼并②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内容: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特点:(1)农民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影响: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北宋:“不抑兼并”△均田制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古代的土地制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中国传统农业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是其演变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2、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教学资源]
岳麓版课本和教师用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3、战国以后
二、土地兼并
1、原因
2、危害
3、措施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田庄制
2、租佃制
(1)原因
(2)普遍化的过程
(3)租佃制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
(4)积极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演变:井田制商代就已出现,因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形,所以得名,西周时期达到鼎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
特点: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
原因: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3.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私有主要是通过各国的变法改革得以实现的。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土地买卖。
同时,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即奖励军功,培植了一大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这样,通过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在各国普遍确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部分。
2.君主的私有土地,是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3.地主土地所有制,其土地有多种来源,后来,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更加剧烈,明清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因此而更加严重。
4.均田制的实行
(1)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为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
(2)内容: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
北魏均田令规定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等。
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
【深化·拓展】
想一想: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
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演变
战国时租佃关系已经产生,汉代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就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
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2.作用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性也大大提高。
农民可以选择雇主,在支配产品方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与市场发生联系,取得实际利益,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深化·拓展】
1.想一想: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租佃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剧,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流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2.归纳一下东汉田庄经济有哪些特点?
提示: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庄园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田庄经济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质;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3.东汉时期田庄中的劳动者对豪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与明清时期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
提示: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内的劳动者大多数是投身于庄园以求庇护的外姓农民,他们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他们不但要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而且还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
明清时期,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的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展和演变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深切的体会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一步步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文明的进步。